CN210494342U - 颈椎牵引器用头套、颈椎牵引器 - Google Patents

颈椎牵引器用头套、颈椎牵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94342U
CN210494342U CN201920744955.6U CN201920744955U CN210494342U CN 210494342 U CN210494342 U CN 210494342U CN 201920744955 U CN201920744955 U CN 201920744955U CN 210494342 U CN210494342 U CN 210494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vical vertebra
mandible
headrest
abutting part
ab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449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蔚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449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94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94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943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颈椎康复器械的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颈椎牵引器中头套存在缺少对颈部生理弯曲保护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椎牵引器用头套、颈椎牵引器,所述头套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下颌骨抵接部、颈椎抵接部,调节带;其中,在头部套在头套内部后,硬质材料制成的下颌骨抵接部与人脸的下颌骨抵接;硬质材料制成的颈椎抵接部包括枕骨抵接部、头枕部,以及连接枕骨抵接部与头枕部的头枕连接部,并且在头部套在头套内部后,枕骨抵接部与头部枕骨下端抵接,头枕部与颈椎抵接,头枕连接部用于将枕骨抵接部和头枕部保持成预定的姿势。因此,在头套中增加了与枕骨下端两侧和下颌骨配合的硬质材料,能够更好地避免颈椎的生理弯曲。

Description

颈椎牵引器用头套、颈椎牵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椎康复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颈椎牵引器用头套、颈椎牵引器。
背景技术
牵引疗法是目前公认的颈椎病康复最佳治疗方式,主要通过牵引床和牵引椅进行治疗。牵引床由于其制造成本高,且携带不方便;而牵引椅可以直接设计成可折叠的方式,所以这种可折叠牵引椅因其便携性而为患者所青睐。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120432092.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家庭用颈椎牵引器,包括:直杆、斜冲杆形成斜十字状牵引架,直杆顶端、斜冲杆两端头设有滑轮,直杆底部有底座,直杆可调节高度,设有靠背抓,牵引绳通过滑轮一端连接头套,另一端连接重物。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颈椎牵引器一般都是对颈椎牵引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但是却忽略了头套本身结构存在很多不足;例如,现有技术中的头套通常仅仅包括用软质袋子制成的脖子穿戴部,没有用硬质材料制成、起承托作用的部件,也没有一体化的颈托,不能够对颈部生理弯曲的保护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颈椎牵引器中头套存在缺少对颈部生理弯曲保护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椎牵引器用头套、颈椎牵引器,在头套中增加了与枕骨下端两侧和下颌骨配合的硬质材料,能够更好地避免颈椎的生理弯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颈椎牵引器用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硬质材料制成的下颌骨抵接部,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颈椎抵接部;
连接所述下颌骨抵接部和所述颈椎抵接部的调节带;
其中,在头部套在所述头套内部后,所述硬质材料制成的下颌骨抵接部与人脸的下颌骨抵接;
所述硬质材料制成的颈椎抵接部包括枕骨抵接部、头枕部,以及连接所述枕骨抵接部与所述头枕部的头枕连接部,并且在头部套在所述头套内部后,所述枕骨抵接部与头部枕骨下端抵接,所述头枕部与颈椎抵接,所述头枕连接部用于将所述枕骨抵接部和所述头枕部保持成预定的姿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材料为不产生形变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材料为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头套还包括:位于所述下颌骨抵接部内侧的第一弹性部,位于所述枕骨抵接部内侧的第二弹性部,位于所述头枕部内侧的第三弹性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和所述第三弹性部分别包括可发生形变的柔性材料和容纳所述柔性材料的套子;所述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和所述第三弹性部分别与所述下颌骨抵接部壳体、所述枕骨抵接部壳体、所述头枕部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带包括与颈椎牵引器中高度调节绳连接的顶部调节带,以及分别与所述下颌骨抵接部和所述颈椎抵接部连接的腮部调节带、分别与所述下颌骨抵接部和所述颈椎抵接部连接的脖子部调节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颌骨抵接部成椭圆形,并且两侧端部向人脸侧弯曲,形成与下颌骨中下颌体对应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枕骨抵接部成椭圆形,并且两侧端部向内人的头部侧弯曲,形成与头部枕骨下端两侧对应的形状;所述头枕部位于与脖子下方颈椎匹配的位置,所述头枕连接部朝着人体脖子内侧弯曲,与脖子中间颈椎骨的位置对应。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颈椎牵引器用头套,以及与所述头套连接的高度调节绳、与所述高度调节绳连接的框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包括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分别用于安装第一高度调节绳、第二高度调节绳;所述第一高度调节绳和所述第二高度调节绳上分别设置有调整结点,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对应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孔径,所述调整结点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孔径,并且在重力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交处的尺寸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高度调节绳、所述第二高度调节绳的径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套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下颌骨抵接部和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颈椎抵接部,所以可以利用枕骨下端两侧和下颌骨形成支撑面,与头套中下颌骨抵接部和颈椎抵接部配合,避免对脸部血管和腮腺的压迫。而且颈椎抵接部包括枕骨抵接部、头枕部,以及连接枕骨抵接部与头枕部的头枕连接部,这种一体化设计,在牵拉时可以更好地保护颈椎的生理弯曲;例如,头枕连接部用于将枕骨抵接部和头枕部保持成预定的姿势,而这种姿势对应于人体正常情况下,颈椎应该保持的姿势,所以使用该头套,可以更有利于颈椎病的康复。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和/或流程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椎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椎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椎牵引器用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椎牵引器用头套中颈椎抵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椎牵引器用头套中下颌骨抵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椎牵引器用头套中顶部调节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椎牵引器中头套与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0-底座, 120-套接部, 130-转动杆,
140/150-第一支撑杆, 160/170-弧形杆, 180-横杆,
210-第一组件, 220-第二组件, 230/240-牵引绳,
232/242-调整结点, 222-第二通孔, 224-第一通孔,
310/320-顶部调节带, 330/340-腮部调节带, 350-脖子部调节带,
312-脸部调节部, 314-后脑调节部, 316-第一弧形部,
318-第二弧形部, 342-腮部调节带端部, 344-腮部调节带底部,
352-脖子部调节带端部, 354-脖子部调节带底部, 410-下颌骨抵接部,
420-颈椎抵接部, 430-枕骨抵接部, 440-头枕连接部,
450-头枕部, 412-第一壳体, 414-第一弹性部,
432-第二壳体, 434-第二弹性部, 452-第三壳体,
454-第三弹性部, 500-人脸, 510-腮部,
520-枕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具体的说明只是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加容易、清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性解释;并且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第一视角状态下,颈椎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第二视角状态下,颈椎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椎牵引器中头套与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为改善牵引椅便携性、改善或消除单根牵引绳造成牵引套对头部形成压迫束缚感、方便调节牵引套高度中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颈椎牵引器,该便携式颈椎牵引器可以直接放在普通的座椅上,还能快速调节牵引套的高度;在保证产生最优牵引效果的同时又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
具体地,如图1、图2、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椎牵引器,包括:颈椎牵引器用头套(下文会进一步解释说明),以及与头套连接的高度调节绳、与高度调节绳连接的框架。
其中,框架包括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放置做椅子座垫上的底座110,分别位于人体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140、第一支撑杆150,第一支撑杆140、第一支撑杆150分别设置成在高度方向上尺寸可以调节;位于底座110和第一支撑杆140、第一支撑杆150连接处的转动杆130,以及位于位于第一支撑杆140、第一支撑杆150之间的横杆180;以及位于分别与第一支撑杆140顶部、第一支撑杆150顶部连接的弧形杆160、弧形杆170。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这些不同的杆为圆柱形,并且不同的杆支架通过套结管连接。
颈椎牵引器的框架还包括分别与弧形杆160、弧形杆170连接的,第一组件210和第二组件220,第一组件210、第二组件220内分别插入有可以调节头套高度的牵引绳230、牵引绳240,牵引绳230、牵引绳240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分别称作第一高度调节绳230、第二高度调节绳240;第一高度调节绳230、第二高度调节绳240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调整结点232、多个调整结点242。优选地,第一组件210和第二组件220的结构设置成相同,第一高度调节绳230、第二高度调节绳240的结构也设置成相同。下面结合图7对第二组件220和第二高度调节绳24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进行举例说明,第一组件210和第一高度调节绳230类似,本实施例不再对其重复解释。第二组件220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224和第二通孔222,第一通孔224对应孔径小于第二通孔222对应孔径,调整结点242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242对应孔径,小于第二通孔222对应孔径,并且在重力方向上,第一通孔222位于第二通孔224的下方,第一通孔222和第二通孔224相交处的尺寸大于第二高度调节绳240的径向尺寸。
因此,由于在重力方向上,第一通孔222位于第二通孔224的下方,第一通孔222和第二通孔224相交处的尺寸大于牵引绳的径向尺寸;这样可以通过第二通孔224来调整牵引绳的长度(细调),调整好之后快速将牵引绳放置在第一通孔222内,就可以通过调整结点242来限制牵引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如果再次需要调整时,可以直接将牵引绳拉入第二通孔222内,然后调整牵引绳的高度;因此,牵引器利用人体自身重力,通过上大下小的孔形挂钩与牵引绳上的固定结来调整牵引套的高度以改变牵引的力度,牵拉颈椎,从而达到颈椎病的改善,在保证产生最优牵引效果的同时又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此外,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杆和对应的两根牵引绳,并将两根牵引绳相对牵引套呈对称设置,降低了牵引套对患者头部或面部的压迫和束缚,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而且为了便于颈椎牵引器更加稳固地安装在普通座椅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优选解决方案,包括与底座110配合的套接部120,该套接部120大致成弓形,这样底座110与套接部120之间的通孔,可以稳定地套住座椅;减小颈椎牵引器在使用过程,相对与座椅滑动的问题。
此为,为了解决现有的颈椎牵引器中头套存在缺少对颈部生理弯曲保护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对颈椎牵引器中的头套也进一步进行改进。具体地: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颈椎牵引器用头套,该头套包括:
由硬质材料制成的下颌骨抵接部410,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颈椎抵接部420;
连接下颌骨抵接部和颈椎抵接部的调节带;
其中,在头部套在头套内部后,硬质材料制成的下颌骨抵接部410与人脸500的下颌骨抵接;
硬质材料制成的颈椎抵接部420包括枕骨抵接部430、头枕部450,以及连接枕骨抵接部430与头枕部450的头枕连接部440,并且在头部套在头套内部后,枕骨抵接部430与头部枕骨520下端抵接,头枕部450与人体的颈椎抵接,头枕连接部440用于将枕骨抵接部430和头枕部450保持成预定的姿势。
由于头套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下颌骨抵接部410和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颈椎抵接部420,所以可以利用枕骨下端两侧和下颌骨形成支撑面,与头套中下颌骨抵接部和颈椎抵接部配合,避免对脸部血管和腮腺的压迫。而且颈椎抵接部420包括枕骨抵接部430、头枕部450,以及连接枕骨抵接部430与头枕部450的头枕连接部440,这种一体化设计,在牵拉时可以更好地保护颈椎的生理弯曲;例如,头枕连接部440用于将枕骨抵接部和头枕部保持成预定的姿势,而这种姿势对应于人体正常情况下,颈椎应该保持的姿势,所以使用该头套,可以更有利于颈椎病的康复。
作为一种优选的设计,头枕连接部440的具体结构可以结合不同年龄段人群或者不同身高人群将尺寸设计成不同,这样更加有利于对不同人群进行颈椎保养或康复。
其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硬质材料为不产生形变的材料;例如,硬质材料为金属材料。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硬质材料还可以是指上述使用硬质材料的部件可以产生一定的形变,但是达到一个极限位置之后不能再继续变形,例如,未使用状态下,上述下颌骨抵接部410和颈椎抵接部420成平板状,但是使用时候,由于牵引绳的拉力,下颌骨抵接部410和颈椎抵接部420会发生预定的弧形形变,通过弧形形变与人体脸部或者后脑的部位贴合,但是对应贴合的状态,不会进一步弯曲;即达到了形变的极限状态。而硬质材料也不限于为金属材料,例如还可以是塑料或者其他合成材料。另外,本实施例中提及的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钢铁、铝合金等材料。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头套还包括:位于下颌骨抵接部410内侧的第一弹性部414,位于枕骨抵接部430内侧的第二弹性部434,位于头枕部450内侧的第三弹性部45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414、第二弹性部434和第三弹性部454分别包括可发生形变的柔性材料(例如海绵或者硅胶)和容纳柔性材料的套子(例如布料制成的套装部);第一弹性部414、第二弹性部434和第三弹性部454分别与下颌骨抵接部壳体(第一壳体412)、枕骨抵接部壳体(第二壳体432)、头枕部壳体(第三壳体452)可拆卸地连接。
这样第一弹性部414、第二弹性部434和第三弹性部454可以在头套使用过程中,给用户提供一个类似枕头的效果,让头部和颈椎更加舒适;而且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414、第二弹性部434和第三弹性部454的表面分别连接有凸起,这样可以给与人体接触的表面提供按摩的效果。而且第一弹性部414、第二弹性部434和第三弹性部454分别与下颌骨抵接部壳体(第一壳体412)、枕骨抵接部壳体(第二壳体432)、头枕部壳体(第三壳体452)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方便用户对第一弹性部414、第二弹性部434和第三弹性部454进行清洗和更换。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节带包括与颈椎牵引器中高度调节绳连接的顶部调节带310、顶部调节带320,顶部调节带310、顶部调节带32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高度调节绳230、第二高度调节绳240固定连接,另外两个端部分别与下颌骨抵接部410和颈椎抵接部420连接;顶部调节带310、顶部调节带320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每个顶部调节带包括:脸部调节部312、后脑调节部314、在脸部调节部312和后脑调节部314之间形成有第一弧形部316、第二弧形部318。调节带还包括分别与下颌骨抵接部和颈椎抵接部连接的腮部调节带330、腮部调节带340,分别与下颌骨抵接部和颈椎抵接部连接的脖子部调节带350。腮部调节带330与人脸的右侧腮部510对应,腮部调节带340与人脸的左侧腮部对应;而且这三种调节带分别包括一个位于内侧的底部、位于外侧的端部,端部穿过一个扣子,可以调整调节带的内径大小,而且调节带的底部和调节带的端部之间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类似衣物中常用的尺寸调节方式;具体结构,如图3中的腮部调节带端部342、腮部调节带底部344,脖子部调节带端部352、脖子部调节带底部354。当然本实施例中调节带的具体结构可以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通过两个绳子直接系在一起或者通过扣子的方式等。
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下颌骨抵接部410的壳体成椭圆形,并且两侧端部向人脸侧弯曲,形成与下颌骨中下颌体对应的形状。
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枕骨抵接部420的壳体成椭圆形,并且两侧端部向内人的头部侧弯曲,形成与头部枕骨下端两侧对应的形状;头枕部450的壳体位于与脖子下方颈椎匹配的位置,头枕连接部朝着人体脖子内侧弯曲,与脖子中间颈椎骨的位置对应。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做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简单的替换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颈椎牵引器用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硬质材料制成的下颌骨抵接部,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颈椎抵接部;
连接所述下颌骨抵接部和所述颈椎抵接部的调节带;
其中,在头部套在所述头套内部后,所述硬质材料制成的下颌骨抵接部与人脸的下颌骨抵接;
所述硬质材料制成的颈椎抵接部包括枕骨抵接部、头枕部,以及连接所述枕骨抵接部与所述头枕部的头枕连接部,并且在头部套在所述头套内部后,所述枕骨抵接部与头部枕骨下端抵接,所述头枕部与颈椎抵接,所述头枕连接部用于将所述枕骨抵接部和所述头枕部保持成预定的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材料为不产生形变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材料为金属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下颌骨抵接部内侧的第一弹性部,位于所述枕骨抵接部内侧的第二弹性部,位于所述头枕部内侧的第三弹性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和所述第三弹性部分别包括可发生形变的柔性材料和容纳所述柔性材料的套子;所述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和所述第三弹性部分别与所述下颌骨抵接部壳体、所述枕骨抵接部壳体、所述头枕部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带包括与颈椎牵引器中高度调节绳连接的顶部调节带,以及分别与所述下颌骨抵接部和所述颈椎抵接部连接的腮部调节带、分别与所述下颌骨抵接部和所述颈椎抵接部连接的脖子部调节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骨抵接部成椭圆形,并且两侧端部向人脸侧弯曲,形成与下颌骨中下颌体对应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骨抵接部成椭圆形,并且两侧端部向内人的头部侧弯曲,形成与头部枕骨下端两侧对应的形状;所述头枕部位于与脖子下方颈椎匹配的位置,所述头枕连接部朝着人体脖子内侧弯曲,与脖子中间颈椎骨的位置对应。
9.一种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种所述颈椎牵引器用头套,以及与所述头套连接的高度调节绳、与所述高度调节绳连接的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分别用于安装第一高度调节绳、第二高度调节绳;所述第一高度调节绳和所述第二高度调节绳上分别设置有调整结点,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对应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孔径,所述调整结点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孔径,并且在重力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交处的尺寸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高度调节绳、所述第二高度调节绳的径向尺寸。
CN201920744955.6U 2019-05-23 2019-05-23 颈椎牵引器用头套、颈椎牵引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94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4955.6U CN210494342U (zh) 2019-05-23 2019-05-23 颈椎牵引器用头套、颈椎牵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4955.6U CN210494342U (zh) 2019-05-23 2019-05-23 颈椎牵引器用头套、颈椎牵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94342U true CN210494342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6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4495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94342U (zh) 2019-05-23 2019-05-23 颈椎牵引器用头套、颈椎牵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943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7288A (zh) * 2020-12-14 2021-04-02 西安市红会医院 电动颈椎牵引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7288A (zh) * 2020-12-14 2021-04-02 西安市红会医院 电动颈椎牵引椅
CN112587288B (zh) * 2020-12-14 2023-03-21 西安市红会医院 电动颈椎牵引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65901B2 (ja) 頚椎牽引装置
US9833025B2 (en) Adjustable head and neck support system
US8863335B2 (en) Neck support device
JP2006506141A (ja) 患者支持面用ヘッドレスト
JP2007125087A (ja) 伏臥用枕
TW202025948A (zh) 頭頸固定枕具
CN210494342U (zh) 颈椎牵引器用头套、颈椎牵引器
KR101684211B1 (ko) 취침중 후두의 자유운동과 뇌척수액의 흐름을 유도하는 수면베개
KR101097106B1 (ko) 중력을 이용한 척추용 견인장치
KR101294556B1 (ko) 척추 견인 지지 교정벨트
KR101647439B1 (ko) 경추와 흉추의 만곡을 유지하는 쿠션
CN213759343U (zh) 一种多功能按摩颈枕
WO2017180330A1 (en) Cervical tra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KR102193924B1 (ko) 경추보호 베개
KR19990033812U (ko) 좌우유동이용이한베개
KR101244838B1 (ko) 허리디스크 운동장치
CN209285874U (zh) 一种卧式颈椎牵引器及其牵引床
US20210069001A1 (en) Zenith Adjustable-Height Cervical Orthotic
CN202161447U (zh) 颈椎牵引枕
KR101102894B1 (ko) 척추 및 골격 고정의자
CN210144820U (zh) 便携式颈椎牵引器
CN205649567U (zh) 一种用于医疗护理的颈椎治疗椅
BR112021002923A2 (pt) estabilizador de cabeça, e estabilizador de cabeça portátil
CN216318565U (zh) 口腔科头颈部固定装置
CN219021823U (zh) 一种颈部护理、固定、矫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