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73929U - 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73929U
CN210473929U CN201920617736.1U CN201920617736U CN210473929U CN 210473929 U CN210473929 U CN 210473929U CN 201920617736 U CN201920617736 U CN 201920617736U CN 210473929 U CN210473929 U CN 210473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hea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electric energy
coolant liquid
energy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77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豪
王晓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iwen Salt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6177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73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73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739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装置主体、余热电能转化装置、高效冷却装置和废液收集槽,连接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余热电能转化装置,余热电能转化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高效冷却装置,高效冷却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废液收集槽,余热电能转化装置的前面嵌入连接有实时观察窗,实时观察窗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实时性,防烫伤护套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安全性,密封环保圈体现了回收装置的环保性,内置收集槽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便捷性,余热电能转化装置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实用性,高效冷却装置极大的提高了回收装置的冷却效率,适用于烧碱生产中辅助设备的使用,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烧碱生产中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氢氧化纳,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香港亦称"哥士的 "),为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能溶于水并制成碱性溶液,另为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汽,氢氧化钠也有不同的应用,为化学实验室其中一种必备的化学品,亦为常见的化工品之一。
由于需要进行尽快冷却,回收装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现有的回收装置大多不具备冷却装置或者冷却速率较慢,生产烧碱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一般都会通过冷却装置中和掉,非常浪费,资源利用率不足,由于反应生成体反应完成后外表温度较高,且现有的装置大多隔热性不足,不能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成为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冷却速率较慢、资源利用率不足和隔热性不足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装置主体、余热电能转化装置、高效冷却装置和废液收集槽,所述回收装置主体的底端嵌入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余热电能转化装置,所述余热电能转化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高效冷却装置,所述高效冷却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废液收集槽,所述余热电能转化装置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反应生成体,所述反应生成体的内部底部嵌入连接有冷凝温差产生管,所述冷凝温差产生管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温差驱动转子,所述温差驱动转子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温差生成发电装置,所述温差生成发电装置的两端电性连接有电源传输导管,所述高效冷却装置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反应装置嵌入槽,所述高效冷却装置的顶部一侧嵌入连接有冷却液注入腔,所述高效冷却装置的内部底部嵌入连接有冷却液排出口,所述冷却液排出口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液滤网,所述高效冷却装置的底部一侧嵌入连接有左导热棒,所述左导热棒的底部嵌套连接有吸热板,所述高效冷却装置的底部另一侧嵌入连接有右导热棒。
优选的,所述余热电能转化装置的前面嵌入连接有实时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反应生成体的顶部两侧紧密贴合有防烫伤护套。
优选的,所述废液收集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环保圈。
优选的,所述废液收集槽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置收集槽。
优选的,所述余热电能转化装置是由顶部中间部位的反应生成体,反应生成体内部底部的冷凝温差产生管,冷凝温差产生管底端的温差驱动转子,温差驱动转子底端的温差生成发电装置和温差生成发电装置两端的电源传输导管共同组合而成,同时反应生成体,冷凝温差产生管,温差驱动转子,温差生成发电装置和电源传输导管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优选的,所述高效冷却装置是由内部内侧的反应装置嵌入槽,顶部一侧的冷却液注入腔,内部底部的冷却液排出口,冷却液排出口底端的冷却液滤网,底部一侧的左导热棒,左导热棒底部的吸热板,底部另一侧的右导热棒共同组合而成,同时反应装置嵌入槽,冷却液注入腔,冷却液排出口,冷却液滤网,左导热棒,吸热板和右导热棒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通过设置余热电能转化装置,温差驱动转子旋转生成电流并蓄积在生成发电装置内,通过电源传输导管进行传输,从而很好的起到了热能向电能转化的作用,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实用性。
2.该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通过设置高效冷却装置,导热棒为热的良导体,能够将反应装置的热量导入吸热板内进行进一步的冷却,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回收装置的冷却效率,从而很好的提高了回收装置主体的冷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余热电能转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效冷却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废液收集槽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回收装置主体,2、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01、反应生成体,202、冷凝温差产生管,203、温差驱动转子,204、温差生成发电装置,205、电源传输导管,206、防烫伤护套,3、高效冷却装置,301、反应装置嵌入槽,302、冷却液注入腔,303、冷却液排出口,304、冷却液滤网,305、左导热棒,306、吸热板,307、右导热棒,4、废液收集槽,401、密封环保圈,402、内置收集槽,5、连接管,6、实时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装置主体1、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高效冷却装置3和废液收集槽4,回收装置主体1的底端嵌入连接有连接管5,连接管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高效冷却装置3,高效冷却装置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废液收集槽4,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反应生成体201,反应生成体201的内部底部嵌入连接有冷凝温差产生管202,冷凝温差产生管202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温差驱动转子203,温差驱动转子2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温差生成发电装置204,温差生成发电装置204的两端电性连接有电源传输导管205,高效冷却装置3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反应装置嵌入槽301,高效冷却装置3的顶部一侧嵌入连接有冷却液注入腔302,高效冷却装置3的内部底部嵌入连接有冷却液排出口303,冷却液排出口3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液滤网304,高效冷却装置3的底部一侧嵌入连接有左导热棒305,左导热棒305的底部嵌套连接有吸热板306,高效冷却装置3的底部另一侧嵌入连接有右导热棒307。
优选的,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的前面嵌入连接有实时观察窗6,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进行转化运转时,工作人员无法很好的及时获悉装置内部的运行状况,不具备很好的观察性,通过设置实时观察窗6,实时观察窗6为质地较硬且隔热的透明玻璃材料,使用者可通过实时观察窗6实时对装置内部的运行状况进行很好的观察,从而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实时性。
优选的,反应生成体201的顶部两侧紧密贴合有防烫伤护套206,由于反应生成体201反应完成后外表温度较高,现有的装置大多隔热性不足,不能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通过设置防烫伤护套206,防烫伤护套206为隔热性能较好的橡胶材料,能够很好的防止反应生成体201产生的高温烫伤工作人员,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安全性。
优选的,废液收集槽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环保圈401,由于冷却完成后的废液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现有的回收装置对该类污染物质防治不足,容易污染环境,通过设置密封环保圈401,冷却完成后的废液倒入废液收集槽 4内后,将具有致密密封性的密封环保圈401套入废液收集槽4内即可。从而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环保性。
优选的,废液收集槽4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置收集槽402,由于冷却完成后的废液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现有的回收装置无法对相关废液进行处理,只能另外配置收集桶进行处理,通过设置内置收集槽402,工作人员可将相关的废液排入内置收集槽402内进行暂存,从而很好的方便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无需另外配置收集桶,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便捷性。
优选的,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是由顶部中间部位的反应生成体201,反应生成体201内部底部的冷凝温差产生管202,冷凝温差产生管202底端的温差驱动转子203,温差驱动转子203底端的温差生成发电装置204和温差生成发电装置204两端的电源传输导管205共同组合而成,同时反应生成体201,冷凝温差产生管202,温差驱动转子203,温差生成发电装置204和电源传输导管205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生产烧碱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一般都会通过冷却装置中和掉,非常浪费,资源利用率不足,通过设置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反应生成体201产生的热量与冷凝温差产生管202接触后产生的温差促使温差驱动转子203进行旋转,温差驱动转子203旋转生成电流并蓄积在生成发电装置204内,通过电源传输导管205进行传输,从而很好的起到了热能向电能转化的作用,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实用性。
优选的,高效冷却装置3是由内部内侧的反应装置嵌入槽301,顶部一侧的冷却液注入腔302,内部底部的冷却液排出口303,冷却液排出口303底端的冷却液滤网304,底部一侧的左导热棒305,左导热棒305底部的吸热板306,底部另一侧的右导热棒307共同组合而成,同时反应装置嵌入槽301,冷却液注入腔302,冷却液排出口303,冷却液滤网304,左导热棒305,吸热板306 和右导热棒307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由于需要进行尽快冷却,回收装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现有的回收装置大多不具备冷却装置或者冷却速率较慢,通过设置高效冷却装置3,高温的反应装置嵌入反应装置嵌入槽301内后,工作人员将冷却液从冷却液注入腔302内注入,利用水浴法对反应装置进行急速降温,降温后的废液通过冷却液排出口303排出,冷却液滤网304能够很好的防止污染杂质外流,同时设置有左导热棒305和右导热棒307,导热棒为热的良导体,能够将反应装置的热量导入吸热板306内进行进一步的冷却,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回收装置的冷却效率。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设置防烫伤护套206,防烫伤护套206为隔热性能较好的橡胶材料,能够很好的防止反应生成体201产生的高温烫伤工作人员,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安全性。
然后,通过设置密封环保圈401,冷却完成后的废液倒入废液收集槽4内后,将具有致密密封性的密封环保圈401套入废液收集槽4内即可。从而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环保性。
接着,通过设置内置收集槽402,工作人员可将相关的废液排入内置收集槽402内进行暂存,从而很好的方便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无需另外配置收集桶,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便捷性。
紧接着,通过设置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反应生成体201产生的热量与冷凝温差产生管202接触后产生的温差促使温差驱动转子203进行旋转,温差驱动转子203旋转生成电流并蓄积在生成发电装置204内,通过电源传输导管205进行传输,从而很好的起到了热能向电能转化的作用,很好的体现了回收装置的实用性。
最后,通过设置高效冷却装置3,高温的反应装置嵌入反应装置嵌入槽 301内后,工作人员将冷却液从冷却液注入腔302内注入,利用水浴法对反应装置进行急速降温,降温后的废液通过冷却液排出口303排出,冷却液滤网 304能够很好的防止污染杂质外流,同时设置有左导热棒305和右导热棒307,导热棒为热的良导体,能够将反应装置的热量导入吸热板306内进行进一步的冷却,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回收装置的冷却效率,综上,高效冷却装置3高效的提高了回收装置主体1的冷却性,这就是该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装置主体(1)、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高效冷却装置(3)和废液收集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主体(1)的底端嵌入连接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所述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高效冷却装置(3),所述高效冷却装置(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废液收集槽(4),所述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反应生成体(201),所述反应生成体(201)的内部底部嵌入连接有冷凝温差产生管(202),所述冷凝温差产生管(202)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温差驱动转子(203),所述温差驱动转子(2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温差生成发电装置(204),所述温差生成发电装置(204)的两端电性连接有电源传输导管(205),所述高效冷却装置(3)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反应装置嵌入槽(301),所述高效冷却装置(3)的顶部一侧嵌入连接有冷却液注入腔(302),所述高效冷却装置(3)的内部底部嵌入连接有冷却液排出口(303),所述冷却液排出口(3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液滤网(304),所述高效冷却装置(3)的底部一侧嵌入连接有左导热棒(305),所述左导热棒(305)的底部嵌套连接有吸热板(306),所述高效冷却装置(3)的底部另一侧嵌入连接有右导热棒(3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的前面嵌入连接有实时观察窗(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生成体(201)的顶部两侧紧密贴合有防烫伤护套(2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槽(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环保圈(4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槽(4)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置收集槽(4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电能转化装置(2)是由顶部中间部位的反应生成体(201),反应生成体(201)内部底部的冷凝温差产生管(202),冷凝温差产生管(202)底端的温差驱动转子(203),温差驱动转子(203)底端的温差生成发电装置(204)和温差生成发电装置(204)两端的电源传输导管(205)共同组合而成,同时反应生成体(201),冷凝温差产生管(202),温差驱动转子(203),温差生成发电装置(204)和电源传输导管(205)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冷却装置(3)是由内部内侧的反应装置嵌入槽(301),顶部一侧的冷却液注入腔(302),内部底部的冷却液排出口(303),冷却液排出口(303)底端的冷却液滤网(304),底部一侧的左导热棒(305),左导热棒(305)底部的吸热板(306),底部另一侧的右导热棒(307)共同组合而成,同时反应装置嵌入槽(301),冷却液注入腔(302),冷却液排出口(303),冷却液滤网(304),左导热棒(305),吸热板(306)和右导热棒(307)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CN201920617736.1U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73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7736.1U CN210473929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7736.1U CN210473929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73929U true CN210473929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07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773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73929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739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5089B (zh) 一种电解槽低温烟气余热利用的系统和方法
CN217645918U (zh) 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
CN210473929U (zh) 一种烧碱生产余热回收装置
CN216987604U (zh) 一种用于γ-氯丙基三氯硅烷合成釜的冷凝装置
CN203769869U (zh) 一种发电厂余热回收系统
CN205784665U (zh) 一种干熄焦余热锅炉蒸汽回收装置
CN211701750U (zh) 一种塔式发电变频泵组
CN205442658U (zh) 一种节能环保硅料清洗机
CN103060498A (zh)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发电系统
CN209214325U (zh) 一种水泥生产熟料用燃烧罐
CN208382943U (zh) 合成槽热回收装置
CN202348356U (zh) 玻璃窑炉余热发电用射水溢流水重复再利用系统
CN206959669U (zh) 一种高效热回收节能设备
CN218296801U (zh) 一种排空废汽冷凝水的回收系统
CN201285190Y (zh) 回收反应热能的装置
CN109631602A (zh) 一种贵金属加工用余热回收装置及工艺
CN217434729U (zh) 一种热塑板生产装置
CN213778683U (zh) 一种氧化铝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7877188U (zh) 一种锅炉冷凝水用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6790215U (zh) 冷渣机尾渣热能收集装置
CN204981211U (zh) 节能型电多效蒸馏水机
CN214039679U (zh) 一种工业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21705908U (zh) 一种再生铝循环水节能装置
CN213577454U (zh) 一种除氧器排氧门的乏汽回收装置
CN203323086U (zh)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6

Address after: Dawenkou Industrial Park, manzhuang Town, Daiyue district,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Taiwen Salt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shan salt chemical branch of Xinwen Mining Group Co., Ltd., manzhuang Town, Daiyue district,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 H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