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70019U - 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70019U
CN210470019U CN201921430165.7U CN201921430165U CN210470019U CN 210470019 U CN210470019 U CN 210470019U CN 201921430165 U CN201921430165 U CN 201921430165U CN 210470019 U CN210470019 U CN 210470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asing
distribution network
wall
pul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301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瑞钰
吴达邦
马钰甲
王悦
刘浩
李波
杨园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Pengt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Pengt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Pengt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Pengt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301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70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70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700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门、本体和固定装置,壳体的下表面和壳门的下表面铰接,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本体,壳体的上表面与固定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壳体包括活动孔、连接杆、转轴、毛刷、固定板、过滤孔、风扇和防尘罩,通过设置壳体、壳门和固定装置,拉动壳门随着壳门翻转的角度变大的同时带动毛刷从本体的上面刷动至本体的下面,将本体的表面清理干净,解决了常规的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由于放置在室外导致屏幕表面堆积灰尘不方便使用者读取的问题,该装置在开启壳门的同时对本体的屏幕进行清洁,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率。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
背景技术
配电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器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是一种将配电网网络信息传递到显示屏上以便读取,但是现有的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还存在以下不足:
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由于读取数据的次数低且大多数的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都是放置在室外,导致屏幕表面堆积灰尘导致其清晰度下降,不方便使用者读取,且常规的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设备本体温度过高,常规的自然散热的方式散热效果差降低了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使用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具备散热效果好和方便读取的优点,解决了屏幕表面堆积灰尘导致不方便读取数据和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散热效果好和方便读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包括壳体、壳门、本体和固定装置,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和壳门的下表面铰接,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本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与固定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包括活动孔、连接杆、转轴、毛刷、固定板、过滤孔、风扇和防尘罩,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开设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活动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端与壳门的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分别与转轴的正面和背面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毛刷,所述壳体的内部套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壳体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尘罩,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本体,所述本体的右侧面与毛刷的表面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盒、通孔、拉杆、限位板、弹簧、限位块和限位槽,所述固定盒的下表与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端贯穿固定盒内壁的顶面并延伸至固定盒的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板,所述拉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与限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顶端与壳体内壁的上表面搭接,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左侧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的左侧面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并与限位槽内壁的左侧面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门远离与壳体铰接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的规格与通孔的规格相适配,所述卡扣的倾斜面与拉杆的倾斜面角度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的表面均与固定板的右侧面和壳体内壁的右侧面搭接,所述过滤孔的数量为十八个,所述过滤孔以每九个为一组分别开设于壳体内壁的正面与背面,所述过滤孔的形状为S形状。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通过设置壳体、壳门和固定装置,拉动壳门随着壳门翻转的角度变大的同时带动毛刷从本体的上面刷动至本体的下面,将本体的表面清理干净,解决了常规的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由于放置在室外导致屏幕表面堆积灰尘不方便使用者读取的问题,该装置在开启壳门的同时对本体的屏幕进行清洁,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率。
2、该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通过设置壳体、过滤孔和风扇,启动风扇通过过滤孔抽取外部的空气将本体表面散发的热量带走排出,过滤孔S形状的设计使得风扇在抽取外部的空气时,外部空气中较大的颗粒杂质被过滤孔S形通道挡住,相对于采用常规的自然散热的方式来比较,该装置提高了本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剖图。
图中:1、壳体;11、活动孔;12、连接杆;13、转轴;14、毛刷;15、固定板;16、过滤孔;17、风扇;18、防尘罩;2、壳门;21、卡扣;3、本体;4、固定装置;41、固定盒;42、通孔;43、拉杆;44、限位板;45、弹簧;46、限位块;47、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包括壳体1、壳门2、本体3和固定装置4,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和壳门2的下表面铰接,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本体3,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与固定装置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包括活动孔11、连接杆12、转轴13、毛刷14、固定板15、过滤孔16、风扇17和防尘罩18,所述壳体1的右侧面开设有活动孔11,所述活动孔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活动孔1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右端与壳门2的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12的左端分别与转轴13的正面和背面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3的表面套接毛刷14,所述壳体1的内部套接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壳体1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过滤孔16,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17,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尘罩18,所述壳体1内壁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本体3,所述本体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垫块,垫块的高度与毛刷14移动至最下方时的高度一致,便于对本体3进行安装,所述本体3的右侧面与毛刷14的表面搭接,通过设置壳体1、壳门2和固定装置4,拉动壳门2随着壳门2翻转的角度变大的同时带动毛刷14从本体3的上面刷动至本体3的下面,将本体3的表面清理干净,解决了常规的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由于放置在室外导致屏幕表面堆积灰尘不方便使用者读取的问题,该装置在开启壳门2的同时对本体3的屏幕进行清洁,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率。
具体的,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固定盒41、通孔42、拉杆43、限位板44、弹簧45、限位块46和限位槽47,所述固定盒41的下表与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41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42,所述固定盒4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拉杆43,所述拉杆43的顶端贯穿固定盒41内壁的顶面并延伸至固定盒41的上表面。
本实施方案中,将本体3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再将壳门2翻转与壳体1合页,卡扣21通过通孔42进入固定盒41的内部与拉杆43的底部搭接并将拉杆43向上顶出,拉杆43带动限位板44向上压缩弹簧45,待卡扣21与拉杆43的底部搭接完后弹簧45自动回弹带动拉杆43移动至初始位置将卡扣21挡住,使得壳门2得到固定,该装置利用固定装置4使得壳门2与壳体1的固定简单方便,使得工作人员在使用时更加便捷,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具体的,所述拉杆4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板44,所述拉杆43的表面套接有弹簧45,所述弹簧45的底端与限位板4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5的顶端与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搭接,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块46,所述限位块46的左侧面开设有限位槽47,所述限位板44的左侧面延伸至限位槽47的内部并与限位槽47内壁的左侧面搭接。
本实施方案中,拉杆43在移动的同时带动限位板44在限位槽47的内部进行移动,限位块46的设置使得拉杆43稳定移动,避免移动的过程产生偏移,提高了工作率增加了该装置的使用性。
具体的,所述壳门2远离与壳体1铰接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扣21,所述卡扣21的规格与通孔42的规格相适配,所述卡扣21的倾斜面与拉杆43的倾斜面角度一致。
本实施方案中,卡扣21与拉杆43底部的倾斜一致的设计,使得卡扣21插入固定盒41的内部时将拉杆43的顶起的更加简易,避免发生卡住的情况,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具体的,所述转轴13的表面均与固定板15的右侧面和壳体1内壁的右侧面搭接,所述过滤孔16的数量为十八个,所述过滤孔16以每九个为一组分别开设于壳体1内壁的正面与背面,所述过滤孔16的形状为S形状。
本实施方案中,工作人员读取数据后再将壳门2翻转带动连接杆12和毛刷14移动至初始位置后固定,启动风扇17使得风扇17通过过滤孔16抽取外部的空气将本体3表面散发的热量带走排出,过滤孔16为S形状的设计使得风扇17在抽取外部的空气时,外部空气中较大的颗粒杂质被过滤孔16为S形通道挡住,避免了较大的颗粒进入壳体1的内部堵塞,相对于采用常规的自然散热的方式,导致本体3的性能和寿命降低,该装置提高了本体3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本体3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再将壳门2翻转与壳体1合页,卡扣21通过通孔42进入固定盒41的内部与拉杆43的底部搭接并将拉杆43向上顶出,拉杆43带动限位板44向上压缩弹簧45,待卡扣21与拉杆43的底部搭接完后弹簧45自动回弹带动拉杆43移动至初始位置将卡扣21挡住,使得壳门2得到固定,工作人员在拉动拉杆43将壳门2与壳体1脱离时,壳门2带动连接杆12拉动毛刷14与本体3的表面刷动,随着壳门2翻转的角度变大的同时,毛刷14从本体3的上面刷动至本体3的下面,将本体3的表面清理干净,工作人员读取数据后再将壳门2翻转带动连接杆12和毛刷14移动至初始位置后固定,启动风扇17使得风扇17通过过滤孔16抽取外部的空气将本体3表面散发的热量带走排出,过滤孔16为S形状的设计使得风扇17在抽取外部的空气时,外部空气中较大的颗粒杂质被过滤孔16为S形通道挡住,避免了较大的颗粒进入壳体1的内部堵塞,通过上述完成对该装置的操作。
综上所述,该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通过设置壳体1、壳门2和固定装置4,拉动壳门2随着壳门2翻转的角度变大的同时带动毛刷14从本体3的上面刷动至本体3的下面,将本体3的表面清理干净,解决了常规的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由于放置在室外导致屏幕表面堆积灰尘不方便使用者读取的问题,该装置在开启壳门2的同时对本体3的屏幕进行清洁,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包括壳体(1)、壳门(2)、本体(3)和固定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和壳门(2)的下表面铰接,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本体(3),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与固定装置(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包括活动孔(11)、连接杆(12)、转轴(13)、毛刷(14)、固定板(15)、过滤孔(16)、风扇(17)和防尘罩(18),所述壳体(1)的右侧面开设有活动孔(11),所述活动孔(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活动孔(1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右端与壳门(2)的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12)的左端分别与转轴(13)的正面和背面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3)的表面套接毛刷(14),所述壳体(1)的内部套接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壳体(1)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过滤孔(16),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17),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尘罩(18),所述壳体(1)内壁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本体(3),所述本体(3)的右侧面与毛刷(14)的表面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固定盒(41)、通孔(42)、拉杆(43)、限位板(44)、弹簧(45)、限位块(46)和限位槽(47),所述固定盒(41)的下表与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41)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42),所述固定盒(4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拉杆(43),所述拉杆(43)的顶端贯穿固定盒(41)内壁的顶面并延伸至固定盒(41)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板(44),所述拉杆(43)的表面套接有弹簧(45),所述弹簧(45)的底端与限位板(4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5)的顶端与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搭接,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块(46),所述限位块(46)的左侧面开设有限位槽(47),所述限位板(44)的左侧面延伸至限位槽(47)的内部并与限位槽(47)内壁的左侧面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门(2)远离与壳体(1)铰接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扣(21),所述卡扣(21)的规格与通孔(42)的规格相适配,所述卡扣(21)的倾斜面与拉杆(43)的倾斜面角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3)的表面均与固定板(15)的右侧面和壳体(1)内壁的右侧面搭接,所述过滤孔(16)的数量为十八个,所述过滤孔(16)以每九个为一组分别开设于壳体(1)内壁的正面与背面,所述过滤孔(16)的形状为S形状。
CN201921430165.7U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70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0165.7U CN210470019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0165.7U CN210470019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70019U true CN210470019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0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3016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70019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700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9335A (zh) * 2021-01-19 2021-06-15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bim构件库资源管理平台
CN114089007A (zh) * 2021-11-16 2022-02-25 鄢秀 一种智能化电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9335A (zh) * 2021-01-19 2021-06-15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bim构件库资源管理平台
CN112969335B (zh) * 2021-01-19 2023-02-0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bim构件库资源管理平台
CN114089007A (zh) * 2021-11-16 2022-02-25 鄢秀 一种智能化电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70019U (zh) 一种配电网可视化检控设备用防护壳
CN203619467U (zh) 表面清洁装置
CN114670687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防护装置
CN111954435B (zh) 一种防尘散热电气控制柜
CN208661864U (zh) 一种野广告清除装置
CN110449390A (zh) 一种电气工程设备用环保高效的除尘清理设备
CN106911162B (zh) 一种房间清扫机器人用固定充电架
CN213530603U (zh) 一种电缆阻燃本体加工用成型装置
CN220461697U (zh) 一种机电柜自动除尘结构
CN209415713U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风口
CN207256441U (zh) 一种木材加工除尘装置
CN214075556U (zh) 便携式矿井空气净化装置
CN211988917U (zh) 一种垃圾处理粉碎环保设备
CN212813999U (zh) 一种速溶茶粉的提香设备
CN209771641U (zh) 一种煤燃烧烟气排放用除尘装置
CN115157904A (zh) 一种教学用收纳式多媒体教学板
CN221049520U (zh)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防尘装置
CN211538824U (zh) 一种钢片综停经片产品生产线通用电器保护箱
CN218049210U (zh) 一种鼠标结构式除屑器
CN214845460U (zh) 一种雷电流采集装置
CN217309940U (zh) 便于清理的隐藏式接灰盒
CN210153835U (zh) 一种新型锅炉燃烧器
CN218870238U (zh) 沙发清洁装置
CN212233570U (zh) 一种用于刷毛加工设备的防护装置
CN214345086U (zh) 一种中央除尘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