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5928U - 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5928U
CN210465928U CN201921759157.7U CN201921759157U CN210465928U CN 210465928 U CN210465928 U CN 210465928U CN 201921759157 U CN201921759157 U CN 201921759157U CN 210465928 U CN210465928 U CN 210465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casing
shell
hous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591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晶晶
许欢甜
邓启路
肖金荣
黎立文
李旭森
何红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uish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uish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uish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uish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591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5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5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5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发光体、控制模块及供电模块,所述发光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和供电模块设置于第二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壳体内的发光体和第二壳体内的供电模块电性耦接,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设置有窗口,所述发光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经窗口向外辐射光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光源内设置控制模块调节灯板产生条纹光的光栅参数,以获得高精度的光照效果,通过在第二壳体内集成接口板驱动灯板产生条纹,在第二壳体内集成驱动板驱动LCD液晶玻璃,使得灯板产生光栅参数可调的条纹光,LCD液晶玻璃在驱动下由不透明状态转换为透明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视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
背景技术
视觉检测是指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和CCD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光源是影响机器视觉系统输入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输入数据的质量和应用效果。由于没有通用的机器视觉照明设备,所以针对每个特定的应用实例,要选择相应的照明装置,以达到最佳效果。传统对曲面结构检测是采用设定好的光栅进行检测,而设定好的光源存在精度低,不灵活,单一,且容易产生检测盲区,现市场对大型的、多角度、表面光滑且不规则的物件检测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方式很难满足全方位多角度的成像要求,三维应用方面更难发挥作用。且,传统一体式的光源装置体积大,重量大,对现场安装要求以及机械手配合要求比较高,且所有的功能都集成在一起,使用时必须在现场,这对使用产生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旨在解决现有曲面结构检测光源精度低、不灵活、单一、重量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发光体、控制模块及供电模块,所述发光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和供电模块设置于第二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壳体内的发光体和第二壳体内的供电模块电性耦接,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设置有窗口,所述发光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经窗口向外辐射光线,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第二壳体内,所述发光体包括LCD液晶玻璃、漫射板、灯板和光源腔体,所述LCD液晶玻璃、漫射板、灯板设置于光源腔体内,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板、驱动板和接口板,所述控制板分别与供电模块、驱动板和接口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的驱动板与第一壳体内的LCD液晶玻璃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接口板与第一壳体内的灯板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LCD液晶玻璃设置于发光体与窗口相接触的一端,所述灯板设置于发光体的另一端,所述漫射板设置于LCD液晶玻璃与灯板之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该光源还包括触发端口,所述触发端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触发端口与第二壳体内的驱动板相连接。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该光源还包括通讯端口,所述通讯端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通讯端口与第二壳体内的接口板相连接。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该光源还包括供电模块开关和供电模块端口,所述供电模块开关和供电模块端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供电模块开关和供电模块端口分别与第二壳体内的供电模块相连接。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该光源还包括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输入端口设置于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输出端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输入端口与第一壳体内的控制板相连接,所述输出端口与第二壳体内的供电模块相连接。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该光源还包括显示输出端口和显示输入端口,所述显示输入端口设置于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显示输出端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显示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壳体内的灯板和LCD液晶玻璃相连接,所述显示输出端口与第二壳体内的控制模块相连接。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输入端口及所述显示输入端口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同一侧,所述触发端口、通讯端口、供电模块端口、供电模块开关、输出端口及显示输出端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同一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壳体。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塑胶壳体、铝型材壳体、钣金壳体、不锈钢壳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光源内设置控制模块调节灯板产生条纹光的光栅参数,以获得高精度的光照效果,通过在第二壳体内集成接口板驱动灯板产生条纹,在第二壳体内集成驱动板驱动LCD液晶玻璃,使得灯板产生光栅参数可调的条纹光,LCD液晶玻璃在驱动下由不透明状态转换为透明状态,通过在LCD液晶玻璃和灯板之间设置漫射板,使得灯板透过漫射板使得光板更均匀、LCD液晶玻璃成像均匀,通过将发光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将控制模块设置于第二壳体内,使得控制模块与发光体相分离,以灵活应用与不同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壳体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结构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模块结构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体连接示意图;
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发光体20、控制模块30、供电模块40,窗口13,LCD液晶玻璃21、漫射板23、灯板24、光源腔体25、控制板31、驱动板32、接口板33,触发端口51、通讯端口52、供电模块开关53、供电模块端口54、输入端口55、输出端口56、显示输入端口57、显示输出端口5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参见图1~图6,该光源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发光体20、控制模块30及供电模块40。
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可是一体冲压成型的壳体,也可以是由上壳体、下壳体、侧面多个挡板拼接成型的用于封装内部电器元件及光学元件的任意形式的壳体。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体20、控制模块30及供电模块40集成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11具体为由底板、窗口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拼接而成的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壳体,所述底板、窗口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通过常规的螺栓、螺钉、焊接或胶接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2具体为由底板、上盖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拼接而成的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壳体,所述底板、上盖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通过常规的螺栓、螺钉、焊接或胶接实现固定连接。
具体他,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为塑胶壳体、铝型材壳体、钣金壳体、不锈钢壳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具体为铝合金材质的铝型材壳体。
具体地,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面设置有窗口13,在多种壳体形式中,设置有窗口13的一面可以是第一壳体的任意一面,该任意一面优先为便于发光体20光线辐射的一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窗口13的一面为窗口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竖立设置与底板的上方形成向上方开口的槽体,所述窗口13板固定于该槽体的上方形成开放式封口,使得第一壳体11封装发光体20、控制模块30及供电模块40的同时,发光体20通过窗口13向外辐射条纹光线。
具体地,参见图3,所述发光体20设置于第一壳体11内经窗口13向外辐射光线,所述发光体20可以通过在第一壳体11上设置螺纹柱、安装块等常规方式与第一壳体11相固定,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所述发光体20包括LCD液晶玻璃21、漫射板23、灯板24和光源腔体25。
具体地,所述LCD液晶玻璃21也叫电控液晶玻璃、电控调光玻璃、调光玻璃,液晶玻璃在正常情况下是不透明的,只有在一定的电压作用下才能从不透明变为透明;本实施例中,所述LCD液晶玻璃21设置于发光体20与窗口13相接触的一端,所述LCD液晶玻璃21与光源的控制模块30相连接,当光源不工作时,所述LCD液晶玻璃21为不透明的状态;当光源工作时,所述LCD液晶玻璃21在控制模块30的控制下调节透明度,通过对透明度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对发光体20辐射光线的亮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当光源工作时,根据控制模块30对LCD液晶玻璃21的控制,所述LCD液晶玻璃21可以根据需求呈现三种工作状态:当光源工作且需要隔绝光线,LCD液晶玻璃21为不透明的状态,此时光源的发光元件仍然产生光线,发光体20不对外辐射光线;当光源需要最大强度的光线时,所述LCD液晶玻璃21为透明的状态,发光元件产生的光线完全向外辐射;当光源工作且需要适度光线时,通过调节LCD液晶玻璃21的透明度,以获得min光强~max光强之间可调光强的光线。
具体地,所述灯板24设置于发光体20的另一端,所述灯板24为具体的发光元件,本实施例中,所述灯板24在控制模块30的调节下产生条纹光,所述条纹光通过光栅调节形成不同间隔参数的光栅条纹,所述灯板24可以采用常规的光栅条纹灯板24。所述灯板24设置于发光体20内与LCD液晶玻璃21相对的一端,所述灯板24产生光线,所述光线经LCD液晶玻璃21辐射至外界以配合机器视觉系统检测曲面结构的物体。
具体地,所述漫射板23设置于LCD液晶玻璃21与灯板24之间,所述漫射板23可以采用常规的用于产生均匀光效果的漫射板23,本实施例中,灯板24产生条纹光透过漫射板23忽的均匀的条纹光斑并在LCD液晶玻璃21上均匀成像。
具体地,所述LCD液晶玻璃21、漫射板23、灯板24集成于光源腔体25内,所述光源腔体25设置于第一壳体11内靠近窗口板的一侧,所述光源腔体25设置于第一壳体11内经螺栓与第一壳体11相固定。
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30设置于第二壳体12内,所述控制模块30分别与第二壳体内的供电模块40和第一壳体内的发光体20电性耦接,所述控制模块30作为光源的控制中枢分别调节电源和发光体20的工作,所述控制模块30可以根据第二壳体12的具体形式合理分布设置于第二壳体1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12为由底板、上盖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拼接而成的界面为矩形的中空壳体,所述控制模块30设置于第二壳体12内经螺栓与第二壳体12相固定。
具体地,所述供电模块40设置于第二壳体12内,所述供电模块40可以是包含电池的内置电源,也可以是仅包含变压器、整流器等常规电子元件的电源调节组件,所述供电模块40可以根据第二壳体12的具体形式合理分布设置于第二壳体1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12为由底板、上盖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拼接而成的界面为矩形的中空壳体,所述供电模块40设置于第二壳体12内经螺栓与第二壳体12相固定。
具体地,参见图4~,图6,所述控制模块30包括控制板31、驱动板32和接口板33,所述控制板31分别与供电模块40、驱动板32和接口板33相连接,所述驱动板32与LCD液晶玻璃21相连接,所述接口板33与灯板24相连接。所述驱动板32用于驱动LCD液晶玻璃21,所述接口板33用于驱动灯板24产生条纹光,所述控制板31用于控制各电子元件。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板32经显示输出端口58和显示输入端口57实现与LCD液晶玻璃相连接,所述接口板33经显示输出端口58和显示输入端口57实现与灯板24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31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进一步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一个或者多个模块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用户终端中的执行过程。
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控制板31的描述仅仅是示例,并不构成对控制板31的限定,可以包括比上述描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进一步地,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是所述控制板31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端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控制板31的各个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所述控制板31的各种功能。
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该光源还包括触发端口51、通讯端口52、供电模块开关53、供电模块端口54、输入端口55、输出端口56、显示输入端口57及显示输出端口58。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端口51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一侧,所述触发端口51与第二壳体12内的驱动板32相连接,所述触发端口51用于外部设备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端口52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一侧,所述通讯端口52与第二壳体内的接口板33相连接,所述通讯端口52用于与外部设备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开关53和供电模块端口54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一侧,所述供电模块开关53和供电模块端口54分别与第二壳体内的供电模块40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端口54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端口55设置于第一壳体11的一侧,所述输出端口56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一侧,所述输入端口55与第二壳体内的控制板31相连接,所述输出端口56与第二壳体内的供电模块40相连接。所述发光体20与所述输入端口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30与发光体20经所述输入端口55和输出端口56建立电性耦接,进而使得控制板31与供电模块40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输入端口57设置于第一壳体11的一侧,所述显示输出端口58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一侧,所述显示输入端口57分别与第一壳体11内的灯板24和LCD液晶玻璃21相连接,所述显示输出端口与第二壳体内的控制模块相连接,具体地,所述显示输出端口58分别与第二壳体12内的驱动板32和接口板33相连接。使得所述驱动板32经显示输出端口58和显示输入端口57实现与LCD液晶玻璃21相连接,所述接口板33经显示输出端口58和显示输入端口57实现与灯板24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输入端口55及显示输入端口57设置于第一壳体11的同一侧,所述触发端口51、通讯端口52、供电模块开关53、供电模块端口54、输出端口56及显示输出端口58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端口55、显示输入端口57设置于第一壳体11的底板上;所述触发端口51、通讯端口52、供电模块开关53、供电模块端口54、输出端口56及显示输出端口58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前侧板上,所述输入端口55及显示输入端口57在第一壳体11的底板上并排设置。使得各端口正常连接的同时便于开关的使用,并形成良好的产品外观。
藉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光源内设置控制模块调节灯板产生条纹光的光栅参数,以获得高精度的光照效果,通过在第二壳体内集成接口板驱动灯板产生条纹,在第二壳体内集成驱动板驱动LCD液晶玻璃,使得灯板产生光栅参数可调的条纹光,LCD液晶玻璃在驱动下由不透明状态转换为透明状态,通过在LCD液晶玻璃和灯板之间设置漫射板,使得灯板透过漫射板使得光板更均匀、LCD液晶玻璃成像均匀,通过将发光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将控制模块设置于第二壳体内,使得控制模块与发光体相分离,以灵活应用与不同场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发光体、控制模块及供电模块,所述发光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和供电模块设置于第二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壳体内的发光体和第二壳体内的供电模块电性耦接,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设置有窗口,所述发光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经窗口向外辐射光线,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第二壳体内,所述发光体包括LCD液晶玻璃、漫射板、灯板和光源腔体,所述LCD液晶玻璃、漫射板、灯板设置于光源腔体内,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板、驱动板和接口板,所述控制板分别与供电模块、驱动板和接口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的驱动板与第一壳体内的LCD液晶玻璃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接口板与第一壳体内的灯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LCD液晶玻璃设置于发光体与窗口相接触的一端,所述灯板设置于发光体的另一端,所述漫射板设置于LCD液晶玻璃与灯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还包括触发端口,所述触发端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触发端口与第二壳体内的驱动板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还包括通讯端口,所述通讯端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通讯端口与第二壳体内的接口板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还包括供电模块开关和供电模块端口,所述供电模块开关和供电模块端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供电模块开关和供电模块端口分别与第二壳体内的供电模块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还包括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输入端口设置于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输出端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输入端口与第一壳体内的控发光体相连接,所述输出端口与第二壳体内的供电模块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还包括显示输出端口和显示输入端口,所述显示输入端口设置于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显示输出端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显示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壳体内的灯板和LCD液晶玻璃相连接,所述显示输出端口与第二壳体内的控制模块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口及所述显示输入端口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同一侧,所述触发端口、通讯端口、供电模块端口、供电模块开关、输出端口及显示输出端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塑胶壳体、铝型材壳体、钣金壳体、不锈钢壳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CN201921759157.7U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 Active CN210465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9157.7U CN210465928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9157.7U CN210465928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5928U true CN210465928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4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59157.7U Active CN210465928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5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L2017848B1 (en) A direct-lighting mode and soft-lighting mode interchangeable photography LED illuminating lamp
CN111208693B (zh) 一种监控摄像机
CA3050024A1 (en) Camera assembly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8429836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0662493U (zh) 一种集成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
EP3806448B1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machine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210465928U (zh) 一种光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
CN210662492U (zh) 一种电控分离式曲面结构检测可调光源
CN207162252U (zh) 投光灯及其控制器、显示系统
CN206878951U (zh) 一种机器视觉系统及具有其的移动机器人
CN211956946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1044276U (zh) 人脸识别模组及智能门锁
CN212135275U (zh) 一种一体机屏幕亮度调节装置
CN107401704A (zh) 投光灯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器、显示系统
CN209201199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
CN208300096U (zh) 一种带监控装置的灯
GB2443730A (en) Passive infra-red security lamp and built in camera
CN209000513U (zh) 一种支持自动感光并调节背光亮度的高亮工业显示器模组
CN202940876U (zh) 一种用于文件拍摄仪上的光感应装置
CN210297863U (zh) 一种高集成度的工业智能相机
CN207354673U (zh) 光检测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15002246A (zh) 终端设备
CN210375417U (zh) 一种室内光照度传感器
CN218570308U (zh) 疲劳驾驶监控装置
CN218845913U (zh) 一种天空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