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3546U - 一种换热器模块及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模块及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3546U
CN210463546U CN201921459912.XU CN201921459912U CN210463546U CN 210463546 U CN210463546 U CN 210463546U CN 201921459912 U CN201921459912 U CN 201921459912U CN 210463546 U CN210463546 U CN 210463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heat exchanger
partition
frame
exchang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99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润棠
雷朋飞
罗明
廖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599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3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3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3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换热器模块及除湿机,包括模块壳体,所述模块壳体中设置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依次设置有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表冷器,同一层的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以及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表冷器之间分别设置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设置有中间连接固定板。换热器模块分层设计,减少换热器体积,方便生产,安装,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分液毛细管长度减少一半,减小了系统运行压阻力,同时解决了毛细管会过蒸发问题,提高机组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模块及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模块及具有该换热器模块的除湿机。
背景技术
以往或者市场上大型除湿热泵蒸发器和冷凝器设计都是一体化结构,这就导致以下问题:a.换热器体积过大,生产和安装特别困难,需要特定吊装才可安装生产,生产成本高;b.运输存在极大风险,换热器过大固定运输容易变形,存在质量问题;c.一体化设计多系统会共用一个换热器,会导致分液毛细管过长,机组运行压力会偏高,雪种经毛细管会过蒸发,影响机组能力和正常运行,降低除湿量;d.风道过于集中,换热器无法正常发挥机组能力,对机组蒸发和冷凝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模块及除湿机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换热器模块,包括模块壳体,所述模块壳体中设置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依次设置有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表冷器,同一层的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以及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表冷器之间分别设置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设置有中间连接固定板。
作为所述的换热器模块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块壳体包括模块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块面板上的模块框架,所述模块框架包括呈横纵交错的支架横杆、支架纵杆,所述支架横杆与所述支架纵杆相交汇的位置附近形成拐角,所述拐角处设置有框架支架。
作为所述的换热器模块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框架支架包括固定杆以及支撑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支架横杆或所述支架纵杆抵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固定杆。
作为所述的换热器模块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模块底盘,所述模块底盘的上表面向上设置有底盘折边,所述底盘折边的外圈轮廓与所述模块框架的内圈轮廓相对应,所述模块框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盘折边的外侧,所述模块面板安装在所述模块框架上。
作为所述的换热器模块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隔板包括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底部的蒸发器隔板,所述蒸发器隔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水口。
作为所述的换热器模块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隔板包括位于中部的隔板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隔板主体周部的隔板固定边,所述隔板主体相对于所述隔板固定边凹陷设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隔板主体上。
作为所述的换热器模块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块壳体中位于中间隔板上方的空间与位于中间隔板下方的空间相对密封。
作为所述的换热器模块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隔板为两层或两层以上。
作为所述的换热器模块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块底盘上设置有排水口。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除湿机,其具有如上所述的换热器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换热器模块分层设计,减少换热器体积,方便生产,安装,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分液毛细管长度减少一半,减小了系统运行压阻力,同时解决了毛细管会过蒸发问题,提高机组能力;
3.换热器采用边部和中间加强件设计,保证部件和产品运输和安装强度,保证产品质量;
4.分层设计做到了风道独立,上下风道互不影响,相比以往风道集中,更加发挥出机组能力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除湿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除湿机分解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2中I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模块框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3中II处放大图。
图3B为图3A中III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模块底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换热器模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换热器模块分解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除湿机内风道系统、风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中:
100、回风模块;110、回风进风口;120、调节风阀;200、新排风模块;210、新风进风口;220、排风出风口;300、换热器模块;310、蒸发器;320、冷凝器;330、表冷器;340、中间隔板;341、排水口;350、安装空间;360、中间连接固定板;400、送风模块;500、压缩机功能模块;600、模块壳体;610、模块面板;620、模块框架;630、框架支架;631、固定杆;632、支撑杆;633、第一翻折部;634、第二翻折部;635、螺栓孔;640、模块底盘;650、底盘折边;700、模块连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作广义”、“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回风模块100、新排风模块200、换热器模块300、送风模块400以及压缩机功能模块500,所述新排风模块200包括排风系统以及新风系统,所述换热器模块300包括蒸发器310、冷凝器320以及表冷器330,所述回风模块100、新排风模块200、换热器模块300、送风模块400以及压缩机功能模块500各自具有模块壳体600,相邻的所述模块壳体600之间密封连接。
本方案中重新设计了除湿机风道系统及结构,将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功能需求特点,把不同功能部分进行分模块设计,主要分为:回风模块100、将排风与新风模块集成为新排风模块200、将蒸发器310、冷凝器320与表冷器330集成为换热器模块300、送风模块400、压缩机功能模块500,回风模块100主要用于吸收与处理室内高温高湿的回风,新排风模块200主要用于处理排风量与新风量,换热器模块300主要用于将新风与回风进行除湿与加热,送风模块400主要用于将处理后的新风送往室内,压缩机功能模块500主要为实现整机系统除湿与加热,及除湿与加热能力、温度的控制。
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模块壳体600的模块连接组件700,所述模块连接组件700包括折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折板上的螺栓孔,相邻的所述模块壳体600通过依次穿过所述相邻两模块壳体600上折板的螺栓孔的螺栓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模块壳体600相对的一侧设置分别有模块拼接面,相邻的所述模块壳体600通过贴合于所述模块拼接面的防漏风海绵实现密封连接。
通过在每个模块之间设计有用于拼装的连接结构,包括折板与螺栓孔,模块之间使用螺栓进行连接,将所有模块拼接成整体;机组每个模块的拼接面贴有防漏风海绵,使机组拼接密封,保证机组正常使用。
所述回风模块100具有回风进风口110,所述新排风模块200具有新风腔体以及排风腔体,所述新风腔体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210,所述排风腔体上设置有排风出风口220,所述新风进风口210处设置有新风风阀,所述排风出风口220处设置有排风风阀。所述新风腔体与所述排风腔体之间设置有调节风阀120,所述调节风阀120为手动风阀,所述新风风阀以及所述排风风阀均为电动风阀。0
手动风阀与电动风阀联动设置,通过调节手动风阀及电动风阀的大小进行排风量与新风量的控制。调节手动风阀关小时,排风电动风阀全开,回风从排风口排出,同时,新风风阀电动全开,由于手动风阀的隔离,回风风机可以从新风进风口210吸入新风,实现室内新风引入;调节手动风阀开大时,排风风阀关小,部分回风进入到新风腔体与新风混合后送往换热器模块300中进行除湿与加热。
所述换热器模块300包括模块壳体600,所述模块壳体600中设置有中间隔板340,所述中间隔板340的上下两侧分别依次设置有蒸发器310、冷凝器320以及表冷器330,同一层的所述蒸发器310与所述冷凝器320之间以及所述冷凝器320与所述表冷器330之间分别设置有安装空间350,所述安装空间350的两侧设置有中间连接固定板360。
将蒸发器310、冷凝器320、表冷器330多个换热器模块300集成一体化,将新风与回风集中进行处理,新风与回风经过蒸发器310除湿后进入冷凝器320进行加热,然后再经过表冷器330进行加热或制冷,以达到室内温度的需求。
换热风道采用独立分开设计,换热器模块300上层与下层形成上风道腔以及下风道腔,将换热器中的冷媒管路也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换热器管路和分路独立,系统相互影响更小,使风处理更均匀,对机组蒸发、冷凝、表冷换热效果更有保证。
所述模块壳体600包括模块面板610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块面板610上的模块框架620,所述模块框架620包括呈横纵交错的支架横杆、支架纵杆,所述支架横杆与所述支架纵杆相交汇的位置附近形成拐角,所述拐角处设置有框架支架630,所述框架支架630包括固定杆631以及支撑杆632,所述固定杆631与所述支架横杆或所述支架纵杆抵接,所述支撑杆63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固定杆631。
所述固定杆631呈U型结构,具有第一翻折部633以及第二翻折部634,所述支撑杆632位于所述第一翻折部633与所述第二翻折部634之间。所述第一翻折部633、所述第二翻折部634以及所述模块框架620上对应的设置有螺栓孔635,所述框架支架630通过依次穿过上述螺栓孔635的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模块框架620上。
本实施例所述的模块壳体600还包括模块底盘640,所述模块底盘640的上表面向上设置有底盘折边650,所述底盘折边650的外圈轮廓与所述模块框架620的内圈轮廓相对应,所述模块框架620固定设置在所述底盘折边650的外侧,所述模块面板610安装在所述模块框架620上,其外表面与所述模块框架260的最外侧表面齐平。
在机组每个模块四周设计钢架结构的模块框架620,将各面板固定在模块框架620上,加强模块面板610的稳固性。支架横杆以及支架纵杆为长短不一的钣金支撑条形支架,本实施例中采用2.3mm厚的钣金折弯成U型结构的支撑条作为支架横杆以及支架纵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将多条框架支架630分别安装在每个模块框架620结构的四角,结合底盘设计底盘折边650,模块面板610被固定在加强支架和底盘的折边中间,模块面板610中部用自攻螺钉与板金材料的支撑条固定防止模块面板610微变形,加强钢架结构及面板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中间隔板3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水口341。通过排水口341能够将冷凝水有效的导出,避免冷凝水在机组内部积留。
所述中间隔板340包括位于中部的隔板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隔板主体周部的隔板固定边,所述隔板主体相对于所述隔板固定边凹陷设置,所述排水口341设置在所述隔板主体上。此设计能够有效的控制积水集中,并有效将积水排出干净。
所述模块壳体600中位于中间隔板340上方的空间与位于中间隔板340下方的空间相对密封。
所述中间隔板340为两层或两层以上。通过将中间隔板340设置为两层或两层以上,能够进一步增加风道数量,在大型机组中提高换热效率。
为了实现整个机组的排水,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模块底盘640上设置有排水口。
本方案中回风经设置在回风模块100顶部的回风进风口110进入到回风模块中,经设置在回风模块朝向新排风模块200一侧的底部位置的通风口进入到新排风模块中,部分由设置在排风腔体顶部的排风出风口220排出,另一部分通过调节阀1120进入到新风腔体中与由新风进风口进入的新风进行混合后从中部进入到换热器模块300中,进入换热器模块300中后分成至少两路,分别进入上下两层中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完成后共同进入到送风模块400中,由送风模块400顶部排出。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壳体,所述模块壳体中设置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依次设置有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表冷器,同一层的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以及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表冷器之间分别设置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设置有中间连接固定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壳体包括模块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块面板上的模块框架,所述模块框架包括呈横纵交错的支架横杆、支架纵杆,所述支架横杆与所述支架纵杆相交汇的位置附近形成拐角,所述拐角处设置有框架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支架包括固定杆以及支撑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支架横杆或所述支架纵杆抵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固定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块底盘,所述模块底盘的上表面向上设置有底盘折边,所述底盘折边的外圈轮廓与所述模块框架的内圈轮廓相对应,所述模块框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盘折边的外侧,所述模块面板安装在所述模块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包括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底部的蒸发器隔板,所述蒸发器隔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包括位于中部的隔板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隔板主体周部的隔板固定边,所述隔板主体相对于所述隔板固定边凹陷设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隔板主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壳体中位于中间隔板上方的空间与位于中间隔板下方的空间相对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为两层或两层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底盘上设置有排水口。
10.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模块。
CN201921459912.XU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换热器模块及除湿机 Active CN210463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9912.XU CN210463546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换热器模块及除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9912.XU CN210463546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换热器模块及除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3546U true CN210463546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2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9912.XU Active CN210463546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换热器模块及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35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9062B2 (en) Fixed wet type dehumidification an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CN110081648B (zh) 一种温度、湿度均可调节的制冷制热设备
CN2199467Y (zh) 水蒸发制冷间壁式节能空调机
CN210463546U (zh) 一种换热器模块及除湿机
CN211903114U (zh) 一种除湿机
GB2572830A (en) Air conditioning unit
KR20050012223A (ko) 전면 흡토출 방식의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CN112004374A (zh) 一种机柜空调
CN208059145U (zh) 一体化空调室外机
EP0886746A1 (en) Ventilation device and window for accommodating the same
EP4098952B1 (en)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air conditioner
CN102913993A (zh) 蒸发冷却式多联机
CN109237646B (zh) 一种除湿机内机
CN108758811B (zh) 三管制风管式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
CN210197588U (zh) 一种新风除湿机组
US20060236713A1 (en) Total heat exchange air conditioner
CN206398878U (zh) 一种带有新风功能的除湿机
CN207849570U (zh) 一种带有加湿器的空调
KR20060124391A (ko) 전면 흡토출 방식의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CN214950029U (zh) 一种智能选层低温低湿柜
CN212408956U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设备
CN205655459U (zh) 空调器
CN101469905A (zh) 双循环单室外机的接水盘结构
CN217236380U (zh) 热泵烘干除湿机
CN217383170U (zh) 节能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