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3244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3244U
CN210463244U CN201921515611.4U CN201921515611U CN210463244U CN 210463244 U CN210463244 U CN 210463244U CN 201921515611 U CN201921515611 U CN 201921515611U CN 210463244 U CN210463244 U CN 210463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indoor unit
air
air condition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56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庆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156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3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3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3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9)和新风装置(7);所述机壳(9)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4),所述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4)沿室内机的长度分布;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4)上均设有第一连接件(25);所述新风装置(7)的外壳(17)上设有第一固定件(22),所述第一固定件(22)与第一连接件(25)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要将新风装置安装在室内机左端或右端;新风管不再需要在室内机的背面从设置新风装置的一端穿到另外一端,不占用室内机背面的空间,新风管的直径可以完全按照新风量的需要设计,不再受到室内机背面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提高新风量。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当工业飞速发展,人口极速增长,繁华背后潜伏着一场环境与人类的危机,空气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城市中生活的人们,70%以上的时间需在室内度过。研究表明室内空气污染远超室外:雾霾天气室外脏空气通过门窗进入室内,室内装饰材料、油漆以及家具等不断散发出有毒气体在室内聚集,二手烟以及厨房油烟污染等,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严重5倍以上。为此,现有技术中设置新风空调一体机,以对室内空气进行调温和清洁处理,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现有挂机新风装置大多设置在室内机的侧面,位置不能改变。实际在用户家里安装时,对于新风管需要从室内机相对于设置新风装置的另外一端穿出墙外的情况,新风管需要在室内机的背面从设置新风装置的一端穿到另外一端。对于这种安装方式,室内机背面需要预留新风管的空间。由于室内机厚度的限制,新风管的直径不能过大,而新风管的直径直接影响新风量。因此现有挂机新风方案存在新风管直径受到室内机背面空间的限制,导致新风量受到影响的缺陷。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室内机和新风装置;所述室内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沿室内机的长度分布;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均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新风装置的外壳上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新风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设置在外壳左右两侧且呈相对布设的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上均设有第一固定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相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卡勾;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卡孔。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安装有相邻设置的风机模块及进风腔;所述风机模块与进风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风腔上设有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上安装有可拆卸连接的新风管接头。
优选的,所述新风通道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外壳的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上均设有新风通孔;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依次与第一连接壁上的新风通孔、第二连接壁上的新风通孔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新风通道上配有可拆卸的堵头。
优选的,所述室内机两端部设有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上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机壳上的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挡盖,所述挡盖上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新风装置的外壳上的第一固定件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要将新风装置安装在室内机左端或右端,用户可根据实际安装需求选择性确定新风管路与空调室内机的连接位置。新风管不再需要在室内机的背面从设置新风装置的一端穿到另外一端,不占用室内机背面的空间,新风管的直径可以完全按照新风量的需要设计,不再受到室内机背面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提高新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五;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六;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七;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风机模块与进风腔的配合结构示图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风机模块与进风腔的配合结构示图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的风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挡盖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空调室内机1;换热器2;电控盒3;进风口4;出风口5;连接端6;新风装置7;过滤件8;机壳9;新风管接头10;风机模块11;进风腔12;新风连通口13;新风吸入口14;新风出风口15;新风通道16;第一接口161;第二接口162;外壳17;出风通孔18;新风通孔19;第一连接壁20;第二连接壁21;第一固定件22;第一端面23;第二端面24;第一连接件25;卡孔26;卡勾27;装饰板28;第二固定件29;挡盖30;第二连接件31;穿孔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的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15所示,一种空调室内机1,所述空调室内机1包括电控盒3、换热器2、底座及与该底座相结合的机壳9。所述机壳9顶部设有进风口4,所述机壳9前下侧设出风口5。所述换热器2安装在机壳9内;所述换热器2包括连接端6,所述空调室内机1的换热器2的铜管与室外机的换热器铜管相连接的接口均位于连接端6。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2的连接端6设于空调室内机1的右端;所述机壳9与底座共同限定出容置电控盒3的安装腔,所述电控盒3安装在底座上,且位于换热器2的连接端6一侧。
所述电控盒3与底座之间通过螺钉、卡扣结构等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作为已知技术,电控盒3具有容置空调器的电控元件的内腔,通过导线将电控盒3内的电控元件与分布在空调室内机1各处的用电设备(比如导风板驱动电机、显示灯电路板等)相连。
所述机壳9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4,与这相对应的,即本实施例中机壳9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4上均设有第一连接件2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5为卡孔26。
所述空调室内机1包括新风装置7,所述新风装置7包括外壳17、风机模块11及进风腔12,其中所述风机模块11和进风腔12安装于外壳17内。所述外壳17包括能够与机壳9固定连接的设置在外壳17左右两侧且呈相对布设的第一连接壁20和第二连接壁21;所述第一连接壁20和第二连接壁21上均设有第一固定件22;所述第一固定件22与机壳9的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4上的第一连接件25可拆卸配合,将新风装置7与机壳9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壁20和第二连接壁21分居于外壳17的相对两侧,且相互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22为卡勾27。即所述新风装置7上的卡勾27与机壳9端面上的卡孔26相配合,将新风装置7与空调室内机1固定连接。以上新风装置7的外壳17两侧都设置有安装结构(第一固定件22),两侧的安装结构(第一固定件22)均可以与空调室内机1两端的安装接口(第一连接件25)连接,将新风装置7固定到空调室内机1的侧面。
所述外壳17的第一连接壁20和第二连接壁21上均设有新风通孔19。所述外壳17上设有出风通孔18。
所述风机模块11和进风腔12相邻且并列设置,且所述风机模块11与进风腔12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模块11、进风腔12及第一连接壁20并列设置,即沿空调室内机1长度方向(左右方向)设置。且所述风机模块11与进风腔12之间设有过滤件8,所述过滤件8对由室外引入的新风进行过滤。所述进风腔12一端设有新风连通口13;所述过滤件8设置于新风连通口13处,并遮挡新风连通口13。所述风机模块11包括新风吸入口14和新风出风口15;所述新风吸入口14与新风连通口13相对应,以连通进风腔12与风机模块11。新风出风口15与所述外壳17上的出风通孔18相对应。所述进风腔12上设有新风通道16,所述新风通道16上安装有可拆卸连接的新风管接头10。所述新风通道16包括于进风腔12的相对两侧上形成的第一接口161和第二接口162;所述第一接口161、第二接口162依次与第一连接壁20上的新风通孔19、第二连接壁21上的新风通孔19相对应。所述新风通道16上配有可拆卸的堵头(图中未示出),所述堵头能够封堵新风通道16。以上可以选择性地使用第一接口161和第二接口162其中之一连接新风管,并用堵头封堵另一个。在实际使用时,用户根据需要将新风装置安装于空调室内机1一端,相应地封堵与空调室内机1连接一端的新风通道16的接口;打开新风通道16另一端的接口。其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要将新风装置7安装在空调室内机1左端或右端,用户实际需要新风管从空调室内机哪一侧穿出墙外,新风装置就安装在那一侧。新风管不再需要在空调室内机的背面从设置新风装置的一端穿到另外一端,不占用空调室内机背面的空间,新风管的直径可以完全按照新风量的需要设计,不再受到空调室内机背面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提高新风量。
本实施例中设置装饰板28,如图14所示,所述装饰板28上设有第二固定件29;所述第二固定件29能够与空调室内机1的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4上的第一连接件25可拆卸连接,以遮挡空调室内机1的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4上的第一连接件25,从而使空调室内机1外形美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29为卡勾,所述卡勾与空调室内机1上的卡孔26相配合,从而遮挡卡孔。在实际使用时,用户根据需要将新风装置7安装于空调室内机1的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4其中之一,并将装饰板28安装于另一个。本实施例中在空调室内机1的两端设置可拆卸的装饰板28,拆下装饰板28可以露出空调室内机端部与新风装置连接的安装接口(第一连接件),以与新风装置7连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空调室内机与新风装置7连接的一端,并将装饰板28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另一侧,以遮挡空调室内机另一端的第一连接件。
本实施例中设置挡盖30,如图15所示,所述挡盖30上设有第二连接件31;所述第二连接件31能够与新风装置7的第一连接壁20和第二连接壁21上的第一固定件22可拆卸连接,以遮挡新风装置7的第一连接壁20和第二连接壁21上的第一固定件22,从而使新风装置7外形美观。在实际使用时,用户根据需要将新风装置的第一连接壁20和第二连接壁21其中之一与空调室内机1固定连接;并于另一个上安装挡盖30。所述挡盖30上设有穿孔32;所述穿孔32与新风通孔19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风口15可设置于空调室内机1的正面,即设置于空调室内机1的前面,所述新风出风口朝向空调室内机的前侧;以引导新风吹向室内机的前面,有利于新风在室内的扩散,提高了用户舒适度。此时,通过平移新风装置在空调室内机两端的位置,实现新风装置位置的可调。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说明的调整方式,具体设置时可通过新风装置的形状设置,第一固定件分布及位置设置(如所述第一固定件分布于正方形的四个角上;或第一连接壁与第二连接壁相邻设置),新风出风口15的位置设置,以提供多样的调整方式。用户根据新风装置的形状、新风装置上新风出风口15的位置、第一固定件分布及位置等,可选择性地使用新风装置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上的第一固定件;即用户根据需要自行调整新风装置的位置及新风出风口15位置。如通过平移或翻转或旋转新风装置,调整新风装置的位置及新风出风口15在正面、顶面、侧面或下面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要安装在空调室内机左端或右端的新风装置,用户根据实际需要新风管从空调室内机哪一侧穿出墙外,新风装置就安装在那一侧。即,用户可根据实际安装需求选择性确定新风管路与空调室内机的连接位置。新风管不再需要在空调室内机的背面从设置新风装置的一端穿到另外一端,不占用空调室内机背面的空间,新风管的直径可以完全按照新风量的需要设计,不再受到空调室内机背面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提高新风量。本实用新型在空调室内机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可以拆卸的装饰板,拆下装饰板可以露出空调室内机两侧与新风装置连接的安装接口(第一连接件)。新风装置的外壳两侧都设置有安装结构(第一固定件),均可以与空调室内机两侧的安装接口(第一连接件)连接,将新风装置固定到空调室内机的侧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9)和新风装置(7);所述机壳(9)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4),所述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4)沿机壳(9)的长度分布;其特征在于: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4)上均设有第一连接件(25);所述新风装置(7)的外壳(17)上设有第一固定件(22),所述第一固定件(22)与第一连接件(25)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7)包括外壳(17);所述外壳(17)包括设置在外壳(17)左右两侧且呈相对布设的第一连接壁(20)和第二连接壁(21);所述第一连接壁(20)和第二连接壁(21)上均设有第一固定件(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壁(20)和第二连接壁(21)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3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2)为卡勾(27);所述第一连接件(25)为卡孔(2)。
5.根据权利要求1-3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7)内安装有相邻设置的风机模块(11)及进风腔(12);所述风机模块(11)与进风腔(1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12)上设有新风通道(16),所述新风通道(16)上安装有可拆卸连接的新风管接头(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16)包括第一接口(161)和第二接口(162);所述外壳(17)的第一连接壁(20)和第二连接壁(21)上均设有新风通孔(19);所述第一接口(161)、第二接口(162)依次与第一连接壁(20)上的新风通孔(19)、第二连接壁(21)上的新风通孔(19)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16)上配有可拆卸的堵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特征在于:所述机壳(9)两端部设有装饰板(28),所述装饰板(28)上设有第二固定件(29);所述第二固定件(29)与机壳(9)上的第一连接件(25)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7)包括挡盖(30),所述挡盖(30)上设有第二连接件(31);所述第二连接件(31)与新风装置(7)的外壳(17)上的第一固定件(22)可拆卸连接。
CN201921515611.4U 2019-09-11 2019-09-11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0463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5611.4U CN210463244U (zh) 2019-09-11 2019-09-11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5611.4U CN210463244U (zh) 2019-09-11 2019-09-11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3244U true CN210463244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2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5611.4U Active CN210463244U (zh) 2019-09-11 2019-09-11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32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6286B (zh) 柜式空调及混风方法
MY136575A (en) Air conditioner
KR102097880B1 (ko) 에어컨 실내기
CN21046324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5119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546635B (zh) 嵌入式空调内机及其外壳
CN208205324U (zh) 新风机的双向流构建用机箱
CN113137736B (zh) 可转动连接机构及新风取暖器
CN208238186U (zh) 空调器壳体及具有其的柜式空调器
CN218645743U (zh) 一种新风管的安装结构及空调
CN211400001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H02169938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8993627U (zh) 可调节的进风口组件
CN21735717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909385U (zh) 空调顶盖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065250U (zh) 靠墙布置的带灯槽回风口结构
CN213514288U (zh) 一种薄型新风吊顶
CN214620020U (zh) 风口部件的出风框、风口部件以及中央空调
CN21854460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402697U (zh) 空调
CN220689214U (zh) 一种壁挂式环境一体机
WO2003029726A1 (fr) Unite exterieure de conditionneur d'air et plaque de separation de conditionneur d'air
CN213955444U (zh) 一种新风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7357108U (zh) 面板部件及嵌入式空调
CN20967256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