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3061U - 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3061U
CN210463061U CN201921111675.8U CN201921111675U CN210463061U CN 210463061 U CN210463061 U CN 210463061U CN 201921111675 U CN201921111675 U CN 201921111675U CN 210463061 U CN210463061 U CN 210463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sleeve
left end
filtering mechanism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116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文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 Lanlu Renewable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 Lanlu Renewable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 Lanlu Renewable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 Lanlu Renewable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116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3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3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3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燃烧室、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过滤机构、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所述燃烧室的顶端设有烟囱,烟囱的右端与第一过滤机构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机构的右端与第二过滤机构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的右端通过第一导气管与第一换热机构的顶端连接,第一换热机构的底端通过第三导气管与第二换热机构的左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二导气管和第三套筒使得烟气与水进行热交换,设置了第四导气管和第四套筒使得烟气与水进行热交换,两次热交换充分利用了烟气中包含的热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明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十分常用的设备,在工业明胶的生产过程中,锅炉提供饱和蒸汽为明胶的熬胶锅加热,以及提供了熬胶所需的热水。燃气锅炉由于其加热快、温度易控制、污染小等优秀特点,渐渐的在工业生产中取代了燃煤锅炉的地位。现有的燃气锅炉在使用过程中,高温的烟气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能量的浪费。此外,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空气中冷凝形成白雾,影响厂区环境,并且烟气中包含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这些气体直接排放会严重的影响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燃烧室、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过滤机构、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所述燃烧室的上方设有热水腔,燃烧室的顶端设有烟囱,烟囱的底端与燃烧室连通,烟囱的右端与第一过滤机构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机构的右端与第二过滤机构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的右端通过第一导气管与第一换热机构的顶端连接,第一换热机构的底端通过第三导气管与第二换热机构的左端连接,第二换热机构的右端设有第五导气管,第五导气管的左端与第二换热机构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五导气管的右端设置在尾气处理池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第一套筒和滤板,第一套筒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连接圈,第一套筒内部设有滤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过滤机构包括第二套筒、连接架、连接头、中心轴和从动风扇,第二套筒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连接圈;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设有连接架,连接架共有两组,两组连接架分别设置在第二套筒的左端和右端,连接架的中心设有连接头,在两个连接架中心的连接头之间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上套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从动风扇,在从动风扇与中心轴接触的位置设有轴承,从动风扇的表面覆盖由一层毛毡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三套筒、第二导气管和螺旋板,在靠近第三套筒底端的位置设有第一进水管,在靠近靠近第三套筒顶端的位置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三套筒的内部设有第二导气管,第二导气管顶端与第一导气管的底端连接,第二导气管的底端与第三导气管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套筒内设有螺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换热机构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第四导气管、排水口和第四套筒,在靠近第四套筒右端的位置设有第二进水管,在靠近第四套筒左端的位置设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与第一进水管连接;所述第四套筒的内部设有第四导气管,第四导气管的左端与第三导气管的右端连接,第四导气管的右端与第五导气管的左端连接,第四导气管呈波浪形弯折,在波浪形第四导气管的谷底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设置在第四套筒的外侧,排水口上设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二导气管和第三套筒使得烟气与水进行热交换,设置了第四导气管和第四套筒使得烟气与水进行热交换,两次热交换充分利用了烟气中包含的热量;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过滤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使得烟气中的未完全燃烧产生的颗粒物被过滤干净,并且第一过滤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均可拆卸,便于工作人员对其中的滤板和从动风扇进行求清洗或更换,设置了尾气处理池使得烟气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被吸收,防止尾气污染环境,并且设置了第四导气管和排水口对烟气中冷凝的水蒸气进行收集,减少了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中第一过滤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中从动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中第一换热机构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中:1、燃烧室;2、热水腔;3、烟囱;4、第一过滤机构;41、第一套筒;42、滤板;5、第二过滤机构;51、第二套筒;52、连接架;53、连接头;54、中心轴;55、从动风扇;6、第一导气管;7、第一换热机构;71、第一进水管;72、第一出水管;73、第三套筒;74、第二导气管;75、螺旋板;8、第三导气管;9、第二换热机构;91、第二进水管;92、第二出水管;93、第四导气管;94、排水口;95、第四套筒;10、第五导气管;11、尾气处理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燃烧室1、第一过滤机构4、第二过滤机构5、第一换热机构7和第二换热机构9,所述燃烧室1的上方设有热水腔2,燃烧室1和热水腔2构成锅炉结构,燃烧室1的顶端设有烟囱3,烟囱3的底端与燃烧室1连通,烟囱3的右端与第一过滤机构4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机构4的右端与第二过滤机构5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机构5的右端通过第一导气管6与第一换热机构7的顶端连接,第一换热机构7的底端通过第三导气管8与第二换热机构9的左端连接,第二换热机构9的右端设有第五导气管10,第五导气管10的左端与第二换热机构9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五导气管10的右端设置在尾气处理池11的内部,尾气处理池11的内部盛有石灰水悬浊液,第五导气管10的右端浸没于石灰水悬浊液中。
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过滤机构4包括第一套筒41和滤板42,第一套筒4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连接圈,位于第一套筒41左端的连接圈通过螺栓将第一过滤机构4和烟囱3固定连接,第一套筒41内部设有滤板42,滤板42能够对烟囱3排出的烟气中较大的颗粒物进行过滤。
所述第二过滤机构5包括第二套筒51、连接架52、连接头53、中心轴54和从动风扇55,第二套筒5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连接圈,第二套筒51左端的连接圈与第一套筒41右端的连接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套筒51通过右端的连接圈与第一导气管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51的内部设有连接架52,连接架52共有两组,两组连接架52分别设置在第二套筒51的左端和右端,连接架52的中心设有连接头53,在两个连接架52中心的连接头53之间设有中心轴54,中心轴54上套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从动风扇55,在从动风扇55与中心轴54接触的位置设有轴承,轴承能够减小从动风扇55与中心轴54之间摩擦力,从动风扇55的表面覆盖由一层毛毡布,当第二套筒51内有气流通过,从动风扇55能够在风力的作用下转动,从动风扇55在转动过程中,其表面的毛毡布能够吸附烟气中的细小颗粒物。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换热机构7包括第一进水管71、第一出水管72、第三套筒73、第二导气管74和螺旋板75,在靠近第三套筒73底端的位置设有第一进水管71,在靠近靠近第三套筒73顶端的位置设有第一出水管72,第三套筒73的内部设有第二导气管74,第二导气管74顶端与第一导气管6的底端连接,第二导气管74的底端与第三导气管8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套筒73内设有螺旋板75,烟气进入第二导气管74后由于螺旋板75的导向,烟气会在第二导气管74内螺旋行进,增加了烟气在第二导气管74内的热行程,由第一进水管71进入第三套筒73内的水会由于螺旋板75的导向而螺旋行进,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导气管74内烟气的热量会传递给第三套筒73内的水,并且螺旋板75能够辅助热量的传导。
所述第二换热机构9包括第二进水管91、第二出水管92、第四导气管93、排水口94和第四套筒95,在靠近第四套筒95右端的位置设有第二进水管91,在靠近第四套筒95左端的位置设有第二出水管92,第二出水管92与第一进水管71连接;所述第四套筒95的内部设有第四导气管93,第四导气管93的左端与第三导气管8的右端连接,第四导气管93的右端与第五导气管10的左端连接,第四导气管93呈波浪形弯折,在波浪形第四导气管93的谷底设有排水口94,排水口94的设置在第四套筒95的外侧,排水口94上设有阀门,烟气进入第四导气管93后会与第四套筒95内的水进行热交换,烟气中的水蒸气被冷凝后落入第四导气管93的谷底,通过开启阀门能够将排水口94内积聚的水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高温的烟气由烟囱3排出,并依次穿过第一过滤机构4和第二过滤机构5,使得烟气中的较大和较小的颗粒物都被过滤干净,并且第一过滤机构4和第二过滤机构5均可拆卸,便于工作人员对其中的滤板42和从动风扇55进行求清洗或更换;与此同时,凉水由第二进水管91进入第四套筒95中,凉水与第四导气管93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使得凉水被初步预热,随后水流进入第三套筒73内,与烟气进行第二次热交换,使得水流被再次加热,并由第一出水管72排出,水被加热后能够进行利用。
烟气中未完全燃烧产生的颗粒物被第一过滤机构4和第二过滤机构5所过滤,烟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冷凝后能够通过排水口94所收集,烟气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会被尾气处理池11中的石灰水所吸收,防止尾气污染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燃烧室(1)、第一过滤机构(4)、第二过滤机构(5)、第一换热机构(7)和第二换热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的上方设有热水腔(2),燃烧室(1)的顶端设有烟囱(3),烟囱(3)的底端与燃烧室(1)连通,烟囱(3)的右端与第一过滤机构(4)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机构(4)的右端与第二过滤机构(5)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机构(5)的右端通过第一导气管(6)与第一换热机构(7)的顶端连接,第一换热机构(7)的底端通过第三导气管(8)与第二换热机构(9)的左端连接,第二换热机构(9)的右端设有第五导气管(10),第五导气管(10)的左端与第二换热机构(9)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五导气管(10)的右端设置在尾气处理池(1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机构(4)包括第一套筒(41)和滤板(42),第一套筒(4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连接圈,第一套筒(41)内部设有滤板(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机构(5)包括第二套筒(51)、连接架(52)、连接头(53)、中心轴(54)和从动风扇(55),第二套筒(5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连接圈;所述第二套筒(51)的内部设有连接架(52),连接架(52)共有两组,两组连接架(52)分别设置在第二套筒(51)的左端和右端,连接架(52)的中心设有连接头(53),在两个连接架(52)中心的连接头(53)之间设有中心轴(54),中心轴(54)上套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从动风扇(55),在从动风扇(55)与中心轴(54)接触的位置设有轴承,从动风扇(55)的表面覆盖由一层毛毡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7)包括第一进水管(71)、第一出水管(72)、第三套筒(73)、第二导气管(74)和螺旋板(75),在靠近第三套筒(73)底端的位置设有第一进水管(71),在靠近靠近第三套筒(73)顶端的位置设有第一出水管(72),第三套筒(73)的内部设有第二导气管(74),第二导气管(74)顶端与第一导气管(6)的底端连接,第二导气管(74)的底端与第三导气管(8)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套筒(73)内设有螺旋板(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机构(9)包括第二进水管(91)、第二出水管(92)、第四导气管(93)、排水口(94)和第四套筒(95),在靠近第四套筒(95)右端的位置设有第二进水管(91),在靠近第四套筒(95)左端的位置设有第二出水管(92),第二出水管(92)与第一进水管(71)连接;所述第四套筒(95)的内部设有第四导气管(93),第四导气管(93)的左端与第三导气管(8)的右端连接,第四导气管(93)的右端与第五导气管(10)的左端连接,第四导气管(93)呈波浪形弯折,在波浪形第四导气管(93)的谷底设有排水口(94),排水口(94)的设置在第四套筒(95)的外侧,排水口(94)上设有阀门。
CN201921111675.8U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0463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1675.8U CN210463061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1675.8U CN210463061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3061U true CN210463061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5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11675.8U Active CN210463061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30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6616A (zh) * 2023-06-06 2023-09-12 山东禹城金晟生物净化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锅炉高温余热再利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6616A (zh) * 2023-06-06 2023-09-12 山东禹城金晟生物净化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锅炉高温余热再利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1116A (zh) 一种带有预热的节能环保锅炉
CN106016722A (zh) 一种充分利用烟气余热的锅炉
CN210463061U (zh) 一种用于工业明胶生产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07716934U (zh) 一种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CN205909502U (zh) 一种充分利用烟气余热的锅炉
CN108716689A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及其余热回收方法
CN109775785A (zh) 一种高盐废水焚烧除盐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8726614A (zh) 一种工业废物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101576353A (zh) 一种间断温区常压逆向加热方法及其装置
CN205606904U (zh) 一种高效双冷凝式燃气模块炉
CN208732658U (zh) 一种工业废物处理装置
CN205002365U (zh) 一种节能环保锅炉
CN208332282U (zh) 可消除白雾的废物焚烧系统
CN207886867U (zh) 一种有效净化烟气的装置
CN108361793A (zh) 一种智能抽油烟机
CN210441241U (zh) 一种锅炉冷却用气液二相冷凝器
CN109775786A (zh) 一种高盐废水焚烧除盐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8865414U (zh) 一种负压回收尾气系统
CN207815713U (zh) 一种节能燃煤锅炉
CN208859614U (zh) 一种直燃式高效焚烧炉的换热装置
CN20590951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热水锅炉
CN109405291A (zh) 一种新型冷凝壁挂炉
CN207247531U (zh) 一种降氮燃气锅炉
CN214665181U (zh) 一种燃气净化炉
CN209706334U (zh) 一种高效环保的燃气热水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