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2396U - 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2396U
CN210462396U CN201921549079.8U CN201921549079U CN210462396U CN 210462396 U CN210462396 U CN 210462396U CN 201921549079 U CN201921549079 U CN 201921549079U CN 210462396 U CN210462396 U CN 210462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b handle
panel
mobile terminal
system mobile
sp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490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斌晓
张营
王开怀
关磊
王宁
王亚彬
郑晓庆
郑桂林
吕小征
孙汝杨
崔小岳
闫小伟
户其晓
李琳
李成胤
刘航
庞玉泽
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tie Gongtie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uotie Gongtie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tie Gongtie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filed Critical Guotie Gongtie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490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2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2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2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包括面板和握柄,所述面板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握柄,且面板通过连接座与握柄之间转动连接,并且连接座上转动连接有销轴,所述握柄靠近面板的一端上开设有滑槽,且开设滑槽后的握柄侧视面呈U形结构,所述滑槽的两侧中线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中,将旋钮旋松,此时握柄即可以实现绕销轴的转动,转动握柄至与面板平行状态,随后将握柄向一侧进行推挤,使得销轴在限位槽中进行滑动,滑动至握柄的中间位置后,将旋钮再次进行旋动,从而对握柄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其自由滑动,此时的终端的竖直高度减小,所占用的空间面接减小,进而可以便捷的进行携带。

Description

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运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铁路车辆及沿线设备在运用过程中,零部件会逐渐磨耗、腐蚀和损伤,为使车辆及沿线设备经常处于质量良好状态,确保行车安全并延长车辆车辆及沿线设备使用寿命,必须对铁路车辆及沿线设备进行各种检查和修理工作。
然而现有的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现有的铁路运维终端大多结构固定,空间占用面积较大,从而导致其在进行携带时不够便捷;由于采用固定式结构,其角度及方向均不可调,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不便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铁路运维移动终端不够便携及方向不便于调节的问题,而提出的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包括面板和握柄,所述面板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握柄,且面板通过连接座与握柄之间转动连接,并且连接座上转动连接有销轴,所述握柄靠近面板的一端上开设有滑槽,且开设滑槽后的握柄侧视面呈U形结构,所述滑槽的两侧中线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销轴之间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握柄的底端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吸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位置处焊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顶部焊接有转盘,并且转盘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之间绕转盘环形阵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握柄的底端内部嵌设有多个钢球,且多个钢球绕转盘环形阵列,并且多个钢球均通过挤压弹簧与握柄之间弹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钢球直径大于凹槽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销轴上螺纹连接有旋钮。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调节面板底部中心位置处连接座与握柄之间的角度,随后旋动与销轴螺纹连接的旋钮,在旋钮转动时,将握柄向中间位置进行推挤,从而使得握柄位于滑槽位置处对连接座进行夹持作用,进而实现其面板倾斜角度的固定,当底座进行转动时,其通过连接柱传动顶部焊接的转盘进行转动,转盘从而对钢球进行推挤,使得钢球挤压一侧设置的挤压弹簧,使其从转盘上一个凹槽中脱出进入另一个凹槽中,从而改变握柄的方向,进而完成面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朝向,随后将吸盘吸附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便于其固定。
2、本实用新型中,将旋钮旋松,进而使得握柄失去对于连接座的夹持作用,此时的握柄即可以实现绕销轴的转动,转动握柄至与面板平行状态,随后将握柄向一侧进行推挤,使得销轴在限位槽中进行滑动,滑动至握柄的中间位置后,将旋钮再次进行旋动,从而对握柄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其自由滑动,此时的终端的竖直高度减小,所占用的空间面接减小,进而可以便捷的进行携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视收纳结构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结构图;
图例说明:
1、面板;2、握柄;3、连接座;4、销轴;5、滑槽;6、限位槽;7、底座;8、吸盘;9、旋钮;10、连接柱;11、转盘;12、凹槽;13、钢球;14、挤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包括面板1和握柄2,面板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握柄2,且面板1通过连接座3与握柄2之间转动连接,连接座3与面板1之间固定连接,并且连接座3上转动连接有销轴4,销轴4上螺纹连接有旋钮9,握柄2靠近面板1的一端上开设有滑槽5,滑槽5的长度为握柄2长度的一半,且开设滑槽5后的握柄2侧视面呈U形结构,滑槽5的两侧中线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6,且限位槽6与销轴4之间滑动连接。
具体的,如图1-4所示,握柄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7,且底座7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吸盘8,底座7的顶部中心位置处焊接有连接柱10,且连接柱10的顶部焊接有转盘11,并且转盘11上开设有多个凹槽12,多个凹槽12之间绕转盘11环形阵列,握柄2的底端内部嵌设有多个钢球13,且多个钢球13绕转盘11环形阵列,并且多个钢球13均通过挤压弹簧14与握柄2之间弹性连接,钢球13直径大于凹槽12直径,使得钢球13可以从凹槽12中脱出,不至于转动困难。
工作原理:在对移动终端进行使用时,调节面板1底部中心位置处连接座3与握柄2之间的角度,随后旋动与销轴4螺纹连接的旋钮9,在旋钮9转动时,将握柄2向中间位置进行推挤,从而使得握柄2位于滑槽5位置处对连接座3进行夹持作用,进而实现其面板1倾斜角度的固定,在完成固定后,可以对握柄2底部的底座7进行转动,当底座7进行转动时,其通过连接柱10传动顶部焊接的转盘11进行转动,转盘11从而对钢球13进行推挤,使得钢球13挤压一侧设置的挤压弹簧14,使其从转盘11上一个凹槽12中脱出进入另一个凹槽12中,从而改变握柄2的方向,进而完成面板1在水平方向上的朝向,随后将吸盘8吸附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便于其固定;在需要对终端进行收纳时,将旋钮9旋松,进而使得握柄2失去对于连接座3的夹持作用,此时的握柄2即可以实现绕销轴4的转动,转动握柄2至与面板1平行状态,随后将握柄2向一侧进行推挤,使得销轴4在限位槽6中进行滑动,滑动至握柄2的中间位置后,将旋钮9再次进行旋动,从而对握柄2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其自由滑动,此时的终端的竖直高度减小,所占用的空间面接减小,进而可以便捷的进行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包括面板(1)和握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握柄(2),且面板(1)通过连接座(3)与握柄(2)之间转动连接,并且连接座(3)上转动连接有销轴(4),所述握柄(2)靠近面板(1)的一端上开设有滑槽(5),且开设滑槽(5)后的握柄(2)侧视面呈U形结构,所述滑槽(5)的两侧中线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6),且限位槽(6)与销轴(4)之间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7),且底座(7)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吸盘(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的顶部中心位置处焊接有连接柱(10),且连接柱(10)的顶部焊接有转盘(11),并且转盘(11)上开设有多个凹槽(12),所述多个凹槽(12)之间绕转盘(11)环形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2)的底端内部嵌设有多个钢球(13),且多个钢球(13)绕转盘(11)环形阵列,并且多个钢球(13)均通过挤压弹簧(14)与握柄(2)之间弹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13)直径大于凹槽(12)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4)上螺纹连接有旋钮(9)。
CN201921549079.8U 2019-09-18 2019-09-18 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 Active CN210462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9079.8U CN210462396U (zh) 2019-09-18 2019-09-18 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9079.8U CN210462396U (zh) 2019-09-18 2019-09-18 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2396U true CN210462396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3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49079.8U Active CN210462396U (zh) 2019-09-18 2019-09-18 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23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9211A (zh) * 2020-05-20 2020-09-11 苏州利莱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附稳定的倾角可调式计算机摄像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9211A (zh) * 2020-05-20 2020-09-11 苏州利莱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附稳定的倾角可调式计算机摄像头
CN111649211B (zh) * 2020-05-20 2021-07-27 苏州利莱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附稳定的倾角可调式计算机摄像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62396U (zh) 智慧铁路运维系统移动终端
CN107309785B (zh) 一种弹性磨盘结构
CN113140378B (zh) 一种电力绝缘子生产机械及其生产方法
CN112856047A (zh) 一种海洋工程输送管道架设装置
CN216734375U (zh) 一种耳板转移装置
CN211617916U (zh) 全向移动平台
CN217255362U (zh) 一种铁塔施工组装用除锈装置
CN207629837U (zh) 一种工件抛光用夹持定位装置
CN215807431U (zh) 一种调节喷泉泵水平的支撑架
CN211332902U (zh) 一种螺栓球检测专用夹具
CN215920193U (zh) 一种加工轮毂的气动装置
CN211103832U (zh) 一种新型电气工程专用定位安装装置
CN210909264U (zh) 一种两轴浮动机构
CN212719097U (zh) 一种阀门定位器
CN108618301B (zh) 一种户外伞用旋转接头
CN217942621U (zh) 一种空调铜管加工用夹具
CN219625277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机油控制阀阀芯检测装置
CN220066707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多功能固定卡具
CN218556674U (zh) 一种光芯片研磨夹具
CN218290377U (zh) 一种可调支撑点的多角度旋转撬棍
CN215262411U (zh) 一种阀门测试信号发生器
CN216575978U (zh) 一种可调焊线夹具
CN221080385U (zh) 一种内置防护结构的线夹
CN209853997U (zh) 一种玻璃制品局部抛光用托料装置
CN218927394U (zh) 一种去氧化层研磨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Binxiao

Inventor after: Sun Ruyang

Inventor after: Cui Xiaoyue

Inventor after: Yan Xiaowei

Inventor after: Qi Xiao Hu

Inventor after: Li Lin

Inventor after: Li Chengyin

Inventor after: Liu Hang

Inventor after: Pang Yuze

Inventor after: Sun P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Ying

Inventor after: Wang Kaihuai

Inventor after: Guan Lei

Inventor after: Wang Ning

Inventor after: Wang Yabin

Inventor after: Zheng Xiaoqing

Inventor after: Zheng Guilin

Inventor after: Lv Xiaozh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Binxiao

Inventor before: Sun Ruyang

Inventor before: Cui Xiaoyue

Inventor before: Yan Xiaowei

Inventor before: Qi Xiao Hu

Inventor before: Li Lin

Inventor before: Li Chengyin

Inventor before: Liu Hang

Inventor before: Pang Yuze

Inventor before: Sun P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Y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Kaihuai

Inventor before: Guan Lei

Inventor before: Wang N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abin

Inventor before: Zheng Xiaoqi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Guilin

Inventor before: Lv Xiaozh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