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0563U - 柱塞捕捉器 - Google Patents

柱塞捕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0563U
CN210460563U CN201921012898.9U CN201921012898U CN210460563U CN 210460563 U CN210460563 U CN 210460563U CN 201921012898 U CN201921012898 U CN 201921012898U CN 210460563 U CN210460563 U CN 210460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working
working channel
capturing
work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28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书豪
唐勇
陈俊宏
苏诗策
刘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Bis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Bis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Bis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Bis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128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0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0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0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天然气和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柱塞捕捉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工具捕捉器,当工作杆位于自由位置时,捕捉部能够在待机位置和让位位置之间运动;工作杆由自由位置运动至限位位置的过程中,工作杆带动捕捉部运动至让位位置;当阻挡件位于非捕捉位置时,工作杆能够在外界流体压力的作用下运动至限位位置;阻挡件由非捕捉位置运动至捕捉位置的过程中,阻挡件带动工作杆运动至自由位置。该井下工具捕捉器能够实现对柱塞的自动捕捉,并且不存在操作逻辑风险,大大提高了井口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柱塞捕捉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然气和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柱塞捕捉器。
背景技术
柱塞是一种能够在油气井中上行自由运动的活塞。其能够在自重的作用下下落至井底,并在井底压力的作用下上行至井口。在柱塞上行过程中,柱塞举升位于其上方的液体,使这些液体通过井口的生产管道排出至井外。通过柱塞举升,能够排出油气井井底的积液,进而提高油气井的产量。
柱塞需要上行至井口的生产管道的入口上方后,柱塞下方的石油或天然气才能通过生产管道排出。柱塞下方的石油或天然气通过生产管道排出后,柱塞下方压力降低,柱塞下落封堵住生产管道的入口。待柱塞下方的压力恢复后,柱塞上行使生产管道的入口露出,石油或天然气继续生产。柱塞在生产管道的入口处来回浮动,影响石油或天然气的生产效率,导致生产管道中流体压力波动。另外,在取出柱塞时,需要进行打捞作业,施工成本高昂。为了改善上述问题,通常会在油气井的井口设置捕捉器。传统的捕捉器存在操作逻辑风险,如果柱塞不在井口时捕捉器处于捕捉状态,将造成柱塞上行时直接撞击在捕捉器上,安全风险极大。传统的捕捉器需要在柱塞在井口悬浮时人工操作进行捕捉,这大大增加了巡检工作量,对油气井的操作管理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柱塞捕捉器,其能够实现对柱塞的自动捕捉,并且不存在操作逻辑风险,大大提高了井口的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柱塞捕捉器,包括:基体,基体内开设有沿预设轴线延伸的工作通道,工作通道至少一端开放;捕捉部,捕捉部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工作通道内并靠近工作通道开放的一端,捕捉部被构造为在位于基体外的待机位置和位于基体内的让位位置之间往复转动;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作用于捕捉部,并被对捕捉部施加向待机位置运动的弹性力;工作杆,工作杆设置在工作通道内,工作杆与捕捉部配合,并被构造为沿预设轴线在限位位置和自由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轴密封机构,轴密封机构固定在工作通道内并被工作杆可沿预设轴线活动的贯穿;以及阻挡件,阻挡件设置在工作通道内,工作杆位于阻挡件和捕捉部之间,阻挡件被构造为沿预设轴线在靠近捕捉部的捕捉位置和远离捕捉部的非捕捉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当工作杆位于自由位置时,捕捉部能够在待机位置和让位位置之间运动;工作杆由自由位置运动至限位位置的过程中,工作杆带动捕捉部运动至让位位置;当阻挡件位于非捕捉位置时,工作杆能够在外界流体压力的作用下运动至限位位置;阻挡件由非捕捉位置运动至捕捉位置的过程中,阻挡件带动工作杆运动至自由位置。
进一步的,工作通道的两端均开放,阻挡件与工作通道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锁定帽,锁定帽设置有内螺纹,基体靠近阻挡件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锁定帽与基体靠近阻挡件的一端螺纹连接;锁定帽上开设有与工作通道对应的操作孔;锁定帽被构造为与阻挡件抵靠,以阻止阻挡件脱离工作通道。
进一步的,工作杆靠近捕捉部的一端设置有钩部,捕捉部上设置有受力部,钩部与受力部配合;钩部被构造为在工作杆由自由位置运动至限位位置的过程中拉动受力部,以使工作杆运动至让位位置。
进一步的,弹性复位件包括螺旋弹簧、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分别连接在螺旋弹簧的两端;螺旋弹簧套设在转轴上,第一施力部与工作通道的内壁抵靠,第二施力部与受力部抵靠。
进一步的,第二施力部为环形,第二施力部套设在受力部上。
进一步的,捕捉部上设置有与转轴同心的圆弧面,当捕捉部在待机位置与让位位置之间运动时圆弧面被构造为与工作通道的内壁滚动接触。
进一步的,捕捉部上设置有与转轴同心的支撑面;支撑面与圆弧面分别位于转轴的两侧。
进一步的,轴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套、弹性套、弹簧、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相对固定在工作通道内;密封套、弹性套和弹簧设置在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之间;密封套可滑动的套设于工作杆;密封套靠近第一限位环的一端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接触环;弹性套套设于密封套;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限位环抵靠;弹簧的另一端作用于弹性套以使弹性套紧贴接触环,且使接触环紧贴第一限位环;弹性套的外周面与工作通道的内表面接触;弹性套的内周面与密封套的外周面接触;密封套的内周面与工作杆的外周面接触。
进一步的,弹性套包括多个相互独立且并排设置的橡胶环。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用于安装在油气井的井口管路上。当需要捕捉柱塞时,将阻挡件调节至捕捉位置,使得阻挡件带动工作杆运动至自由位置。当工作杆位于自由位置时,捕捉部能够在待机位置和让位位置之间运动。此时,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捕捉部运动至待机位置。此时,捕捉部伸入至井口管路内。柱塞在井口管路内上行的过程中挤压捕捉部,使得捕捉部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力向让位位置运动。当柱塞表面的凹槽经过捕捉部时,捕捉部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向待机位置运动,并卡入柱塞表面的凹槽中,如此实现了对柱塞的捕捉。或者,当柱塞运动至捕捉部的上方后,捕捉部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运动至待机位置。在柱塞向下回落时,捕捉部对柱塞进行支撑,从而阻止柱塞回落,实现对柱塞的捕捉。当不需要捕捉柱塞时,将阻挡件调节至非捕捉位置,工作杆在油气井内流体压力的作用下运动至限位位置。工作杆运动至限位位置的过程中,工作杆带动捕捉部运动至让位位置。此时捕捉部完全位于井口管路外,从而不对柱塞的运动造成影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能够实现对柱塞的自动捕捉,并且不存在操作逻辑风险,大大提高了井口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不应被看作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A;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B;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C;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中,基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中,捕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中,工作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中,弹性复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010-柱塞捕捉器;100-基体;100a-预设轴线;110-工作通道; 111-操作段;112-密封段;113-工作段;120-外螺纹段;130-密封圈;200- 捕捉部;200a-圆弧面;200b-支撑面;201-转轴孔;202-受力部安装孔;210-转轴;220-受力部;300-弹性复位件;310-第一施力部;320-第二施力部;330-螺旋弹簧;400-工作杆;410-钩部;411-弧形槽;500-轴密封机构;510-第一限位环;520-二限位环;530-密封套;531-接触环;540- 弹性套;550-弹簧;600-阻挡件;610-内六角孔;700-锁定帽;710-操作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油气井”可以指石油井,也可以指天然气井。当“油气井”为天然气井时,其可以是用于采集常规天然气的天然气井,也可以是用于采集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的天然气井。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A。图3为本实施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B。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 0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C。
请结合参照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柱塞捕捉器010包括基体100。基体100具有沿预设轴线100a延伸的工作通道110。在工作通道110内设置有捕捉部200、弹性复位件300、工作杆400、轴密封机构500和阻挡件600。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中,基体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5,在本实施例中,基体100整体上呈圆柱状。基体100 沿预设轴线100a延伸。基体100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段120,使得基体 100能够螺纹连接在井口管路上。在基体100的外周面还设置有密封圈 130,从而提高基体100与井口管路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泄漏。工作通道110沿预设轴线100a贯穿基体100,工作通道110两端均开放。在本实施例中,工作通道110包括依次连接的操作段111、密封段112和工作段 113。其中,操作段111与工作段113分别位于工作通道110的两端。操作段111的内径小于密封段112的内径,密封段112和工作段113的内径基本一致。其中,操作段111与密封段112之间的台阶构成了第一限位环 510。第一限位环510是轴密封机构500的一部分。
捕捉部200通过转轴210可转动的设置在工作段113内。捕捉部200 倍构造为在待机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和让位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 之间转动。当捕捉部200位于待机位置时,捕捉部200的一部分从工作通道110的一端开口处延伸至工作通道110外,并且相对于基体100的端面向外凸出。当捕捉部200位于让位位置时,捕捉部200完全位于工作段113内。弹性复位件300被构造为对捕捉部200施加向待机位置运动的弹性力,使得捕捉部200始终具有向待机位置运动的趋势。工作杆400设置在工作通道110内,并沿预设轴线100a延伸。工作杆400被构造为沿预设轴线 100a在限位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和自由位置(图2和图3所示的位置) 之间往复运动。工作杆400从限位位置运动至自由位置的过程中,工作杆 400更加靠近工作段113的开口处。反之,工作杆400从自由位置运动至限位位置的过程中,工作杆400更加靠近操作段111的开口处。工作杆400 与捕捉部200配合。如图2和图3所示,当工作杆400位于自由位置时,工作杆400不对捕捉部200的运动造成限制,捕捉部200能够在弹性复位件300的作用下运动至待机位置,也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克服弹性复位件 300的弹性力运动至让位位置。如图4所示,当工作杆400位于限位位置时,捕捉部200被固定在让位位置。轴密封机构500固定在密封段112内。轴密封机构500被工作杆400可活动的贯穿。轴密封机构500与工作杆400 之间密封接触,同时与工作通道110的内周面密封接触。使得操作段111 和工作段113相互不连通。这样,能够避免工作段113内的流体通过操作段111向外泄漏。当柱塞捕捉器010安装在井口管路上时,油气井内的流体不会通过柱塞捕捉器010向外泄漏。阻挡件600可活动的设置在操作段 111内,并被构造为沿预设轴线100a在靠近捕捉部200的捕捉位置(图2 和图3所示的位置)和远离捕捉部200的非捕捉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当阻挡件600位于非捕捉位置时,油气井内的流体进入工作段113并对工作杆400施压,使得工作杆400运动至限位位置,进而带动捕捉部200克服弹性复位件300的弹性力运动至让位位置。阻挡件600 从非捕捉位置运动至捕捉位置的过程中,阻挡件600带动工作杆400运动至自由位置。
当不需要对油气井内的柱塞进行捕捉时,将阻挡件600调节至非捕捉位置,油气井内的流体进入工作段113并对工作杆400施压,使得工作杆 400运动至限位位置,进而带动捕捉部200克服弹性复位件300的弹性力运动至让位位置。此时,捕捉部200完全位于工作段113内,不会对柱塞的运动造成影响。当需要对油气井内的柱塞进行捕捉时,将阻挡件600调节至捕捉位置,阻挡件600从非捕捉位置运动至捕捉位置的过程中,阻挡件600带动工作杆400运动至自由位置。此时,捕捉部200能够在待机位置和让位位置之间自由运动。此时,在弹性复位件300的作用下,捕捉部 200运动至待机位置。此时,捕捉部200伸入至井口管路内。柱塞在井口管路内上行的过程中挤压捕捉部200,使得捕捉部200克服弹性复位件300的弹力向让位位置运动。当柱塞表面的凹槽经过捕捉部200时,捕捉部200 在弹性复位件300的作用下向待机位置运动,并卡入柱塞表面的凹槽中,如此实现了对柱塞的捕捉。或者,当柱塞运动至捕捉部200的上方后,捕捉部200在弹性复位件300的作用下运动至待机位置。在柱塞向下回落时,捕捉部200对柱塞进行支撑,从而阻止柱塞回落,实现对柱塞的捕捉。当需要释放被捕捉的柱塞时,将阻挡件600调节至非捕捉位置,工作杆400 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运动至限位位置,使得捕捉部200脱离柱塞,柱塞被释放。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其能够实现对柱塞的自动捕捉,并且不存在操作逻辑风险,大大提高了井口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段111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阻挡件600为柱状,且阻挡件600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阻挡件600与操作段111螺纹配合。通过转动阻挡件600,即可调节阻挡件600的位置,使得阻挡件600在捕捉位置和非捕捉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阻挡件600的端部开设有内六角孔 610,可以通过与内六角孔610配合的内六角扳手转动阻挡件600。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锁定帽700。锁定帽700内设置有内螺纹,基体100靠近阻挡件600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锁定帽700与基体100靠近阻挡件600 的一端螺纹连接。锁定帽700的端面开设有与操作段111正对的操作孔 710。操作孔710的内径小于操作段111的内径,使得阻挡件600能够与锁定帽700抵靠,进而避免阻挡件600脱离工作通道110。内六角扳手能够贯穿操作孔710后与阻挡件600上的内六角孔610配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阻挡件600也可以由电机、气压缸或液压缸等动力机构驱动,从而在捕捉位置和非捕捉位置之间运动。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中,捕捉部2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捕捉部200整体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捕捉部200上开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转轴孔201和受力部安装孔202。转轴210可转动的贯穿转轴孔201。转轴210的两端均与基体100固定连接。捕捉部200 能够绕转轴210在让位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转动。轴状的受力部220贯穿受力部安装孔202,并与捕捉部200固定连接。在捕捉部200上设置有与转轴210同心的圆弧面200a。当捕捉部200受到冲击时,圆弧面200a与工作端113的内壁固定接触,使得捕捉部200依然能够在待机位置和让位位置之间顺畅运动,避免捕捉部200卡死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捕捉部200上还设置有与转轴210同心的支撑面200b。支撑面 200b与圆弧面200a分别位于转轴210的两侧。在柱塞被捕捉后,支撑面 200b与柱塞接触,对柱塞起支撑作用。由于支撑面200b与转轴210同心,这使得在释放柱塞时,捕捉部200能够顺畅的转动进而脱离柱塞,确保被捕捉的柱塞能够被顺利释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中,工作杆400的结构示意图。工作杆400靠近捕捉部200的一端设置有两个钩部410。两个钩部410间隔布置。捕捉部200位于两个钩部410之间。两个钩部410分别与受力部 220的两端配合。当工作杆400从自由位置运动至限位位置的过程中,钩部410拉动受力部220,使得捕捉部200克服弹性复位件300的弹性力向让位位置运动。在钩部410上开设有弧形槽411。当工作杆400位于自由位置时,受力部220能够沿着弧形槽411运动,使得捕捉部200能够在让位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自由运动。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中,弹性复位件300的结构示意图。弹性复位件300包括螺旋弹簧330、第一施力部310和第二施力部 320。第一施力部310和第二施力部320分别连接在螺旋弹簧330的两端;螺旋弹簧330套设在转轴210上,第一施力部310与工作通道110的内壁抵靠,第二施力部320与受力部220抵靠。螺旋弹簧330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这使得第二施力部320持续对受力部220施加力,使得捕捉部200 始终具有向待机位置运动的趋势。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施力部 320位环形,第二施力部320套设在受力部220上。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轴密封机构500包括第一限位环510、第二限位环520、密封套530、弹性套540和弹簧550。第一限位环510和第二限位环520相对固定在密封段112内。密封套530、弹性套540和弹簧 550设置在第一限位环510和第二限位环520之间。密封套530可滑动的套设于工作杆400。密封套530靠近第一限位环510的一端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接触环531;弹性套540套设于密封套530;弹簧550的一端与第二限位环520抵靠;弹簧550的另一端作用于弹性套540以使弹性套540紧贴接触环531,且使接触环531紧贴第一限位环510。弹性套540的外周面与密封段112的内表面接触;弹性套540的内周面与密封套530的外周面接触;密封套530的内周面与工作杆400的外周面接触。弹簧550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弹簧550对弹性套540施加沿轴向的弹性力,使弹性套540带动密封套530向第一限位环510运动,最终使得接触环531与第一限位环510紧贴,形成密封。在弹簧550施加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弹性套540在径向方向上发生形变,使得弹性套540的外周面紧贴密封段112 的内表面,同时弹性套540的内周面紧贴密封套530的外周面并对密封套 530施加径向向内的压力。弹性套540对密封套530施加的径向向内的压力,使得密封套530的内周面能够紧贴工作杆400的外周面。上述结构实现了弹性套540的外周面与密封段112内表面之间的密封,实现了弹性套 540的内周面与密封套530之间的密封,实现了密封套530的内周面与工作杆400之间的密封。如此,即实现了工作杆400与密封段112内周面之间的密封,避免了流体向油气井外泄漏。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套540由橡胶构成。更进一步的,弹性套540包括多个相互独立且并排设置的橡胶环。多个橡胶环在弹簧550 施加的轴向力的作用下相互紧贴。在弹簧550施加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各个橡胶环各自单独发生径向形变,能够确保密封套530轴向各处受到较为均匀的径向压力,进而提高密封套530与工作杆400之间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密封套530可以由聚四氟乙烯或尼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套530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内开设有沿预设轴线延伸的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至少一端开放;
捕捉部,所述捕捉部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工作通道内并靠近所述工作通道开放的一端,所述捕捉部被构造为在位于所述基体外的待机位置和位于所述基体内的让位位置之间往复转动;
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作用于所述捕捉部,并被对所述捕捉部施加向所述待机位置运动的弹性力;
工作杆,所述工作杆设置在所述工作通道内,所述工作杆与所述捕捉部配合,并被构造为沿所述预设轴线在限位位置和自由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轴密封机构,所述轴密封机构固定在所述工作通道内并被所述工作杆可沿所述预设轴线活动的贯穿;以及
阻挡件,所述阻挡件设置在所述工作通道内,所述工作杆位于所述阻挡件和所述捕捉部之间,所述阻挡件被构造为沿所述预设轴线在靠近所述捕捉部的捕捉位置和远离所述捕捉部的非捕捉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其中,当所述工作杆位于所述自由位置时,所述捕捉部能够在所述待机位置和所述让位位置之间运动;所述工作杆由所述自由位置运动至所述限位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工作杆带动所述捕捉部运动至所述让位位置;当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非捕捉位置时,所述工作杆能够在外界流体压力的作用下运动至所述限位位置;所述阻挡件由所述非捕捉位置运动至所述捕捉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阻挡件带动所述工作杆运动至所述自由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通道的两端均开放,所述阻挡件与所述工作通道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锁定帽,所述锁定帽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基体靠近所述阻挡件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锁定帽与所述基体靠近所述阻挡件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锁定帽上开设有与所述工作通道对应的操作孔;所述锁定帽被构造为与所述阻挡件抵靠,以阻止所述阻挡件脱离所述工作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杆靠近所述捕捉部的一端设置有钩部,所述捕捉部上设置有受力部,所述钩部与所述受力部配合;
所述钩部被构造为在所述工作杆由所述自由位置运动至所述限位位置的过程中拉动所述受力部,以使所述工作杆运动至所述让位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螺旋弹簧、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所述第一施力部和所述第二施力部分别连接在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所述螺旋弹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施力部与所述工作通道的内壁抵靠,所述第二施力部与所述受力部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施力部为环形,所述第二施力部套设在所述受力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捕捉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同心的圆弧面,当所述捕捉部在所述待机位置与所述让位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圆弧面被构造为与所述工作通道的内壁滚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捕捉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同心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圆弧面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套、弹性套、弹簧、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
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相对固定在所述工作通道内;所述密封套、所述弹性套和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所述密封套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工作杆;所述密封套靠近所述第一限位环的一端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接触环;所述弹性套套设于所述密封套;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抵靠;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弹性套以使所述弹性套紧贴所述接触环,且使所述接触环紧贴所述第一限位环;
所述弹性套的外周面与所述工作通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弹性套的内周面与所述密封套的外周面接触;所述密封套的内周面与所述工作杆的外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套包括多个相互独立且并排设置的橡胶环。
CN201921012898.9U 2019-07-01 2019-07-01 柱塞捕捉器 Active CN210460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2898.9U CN210460563U (zh) 2019-07-01 2019-07-01 柱塞捕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2898.9U CN210460563U (zh) 2019-07-01 2019-07-01 柱塞捕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0563U true CN210460563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2898.9U Active CN210460563U (zh) 2019-07-01 2019-07-01 柱塞捕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05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5406A (zh) * 2019-07-01 2019-08-30 成都百胜野牛科技有限公司 井下工具捕捉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5406A (zh) * 2019-07-01 2019-08-30 成都百胜野牛科技有限公司 井下工具捕捉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5053B (zh) 一种卡定装置、井下工具及井下施放结构
US7523783B2 (en) Internal shock absorber plunger
NO340000B1 (no) Utstrekkings- / inntrekkingsapparat for underjordisk bruk på en rørstreng, fjærbelastet utstrekkings- og inntrekkingsapparat som omfatter apparatet og røranordning for nedihulls bruk
CN210460563U (zh) 柱塞捕捉器
CN108343405B (zh) 一种带有二次节流功能的井下节流器
CA2867821A1 (en) Downhole tool for opening a travelling valve assembly of a reciprocating downhole pump
US3139039A (en) Oil well pump
CN108204219A (zh) 一种无限次激活钻具旁通阀
TWM542607U (zh) 分離式液壓止迴裝置
CN209817991U (zh) 一种卡定装置、井下工具及井下施放结构
US2802703A (en) Hydraulic jar
CN210289706U (zh) 井口截止阀
CN111411914B (zh) 井筒防喷堵塞器
JP2017227328A (ja) スナップ機構および液体圧送装置
CN109386245B (zh) 一种柱塞捕捉器
CN210343309U (zh) 柱塞操作装置
CN109899035B (zh) 柱塞操作装置
CN212958562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旋转式泄油器
WO2018229690A1 (en) Head assembly
CN114059964B (zh) 用于关闭滑套开关的液压式关闭工具及滑套开关工具组件
CN213627496U (zh) 一种丢手装置
CN212079245U (zh) 一种机械液压双功能复合丢手工具
CN208502712U (zh) 一种井下打捞装置
US10597955B1 (en) Torque impact mitigator for power tong
CN110206508B (zh) 井口截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