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3984U - 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43984U
CN210443984U CN201921580905.5U CN201921580905U CN210443984U CN 210443984 U CN210443984 U CN 210443984U CN 201921580905 U CN201921580905 U CN 201921580905U CN 210443984 U CN210443984 U CN 210443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branch
mechanical switch
lightning arrester
fib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09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治翔
王成昊
高冲
张晓龙
乔丽
孙泽来
欧阳文敏
谢剑
李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15809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43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43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43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主支路模块设置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与转移支路模块之间,分别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及转移支路模块贴合连接;转移支路模块远离主支路模块的一侧与避雷器模块贴合连接。通过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之间贴合连接的布局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结构不仅分区明确,而且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背景技术
直流断路器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分断短路电流的核心部件。分两条大支路并联:第一支路是主支路和快速机械开关串联,主支路用于识别故障电流,并将故障电流转至第二支路,快速机械开关在电流全部转移至第二支路后断开;第二支路是转移支路与避雷器,转移支路用于短时承载和分断直流系统故障电流,避雷器用于抑制分断过电压和吸收能量。现有的直流断路器阀塔中避雷器与转移支路在设置时距离较远,导致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结构不够紧凑,占用空间较大,而且不方便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以解决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结构不够紧凑,占用空间较大,而且不方便维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所述主支路模块设置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与所述转移支路模块之间,分别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及所述转移支路模块贴合连接;所述转移支路模块远离所述主支路模块的一侧与避雷器模块贴合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支撑底板,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在支撑底板上多层设置,且高度相等;所述主支路模块位于支撑底板上单层设置,且高度低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支撑底板上方设置有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主支路光纤槽、转移支路光纤槽及避雷器光纤槽,下方设置有对地光纤槽;所述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主支路光纤槽、转移支路光纤槽、避雷器光纤槽及对地光纤槽用于放置光纤;所述对地光纤槽通过光纤槽接口分别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主支路光纤槽、转移支路光纤槽、避雷器光纤槽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水管;所述水管包括:对地水管、转接水管、主水管和支路水管;所述对地水管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的下方,用于引入外部水资源;所述转接水管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用于将所述对地水管中的水资源转出;所述主水管设置于所述主支路模块中,用于接收所述对转接水管转出的水资源,并输出;所述支路水管设置于所述主支路模块中,用于接收所述主水管输出的水资源,并将水资源传输至所述主支路模块中的散热器,用于为所述主支路中的IGBT散热。
可选的,所述转移支路模块包括:多个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且相邻两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之间通过第一绝缘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包括两个转移支路阀模块;两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之间设置有与所述避雷器模块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且两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关于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对称。
可选的,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上均设置有第一层间绝缘变压器以及第一供电模块;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变压器用于隔绝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之间的电压;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供电。
可选的,所述主支路模块包括:多个主支路阀模块、主支路避雷器子模块及第二供电模块,且相邻所述主支路阀模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主支路避雷器子模块与所述主支路阀模块贴合连接;每个所述主支路阀模块上均设置有第二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主支路阀模块供电。
可选的,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包括:多个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且相邻两个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之间通过第四绝缘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上均设置有第二层间绝缘变压器,用于隔绝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之间的电压。
可选的,每个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包括两个快速机械开关子模块;所述快速机械开关子模块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本体;控制柜,用于控制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本体的闭合状态;阻容,用于均衡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本体的电压;第一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本体、所述控制柜和所述阻容。
可选的,所述避雷器模块包括:多个避雷器模块层,且相邻两个所述避雷器模块层之间通过第三绝缘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避雷器模块层包括两个避雷器子模块;两个所述避雷器子模块并排设置,且所述避雷器子模块上设置有多个避雷器本体。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屏蔽罩,用于包覆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避雷器模块和支撑底板。
可选的,所述屏蔽罩包括:支撑底板屏蔽罩、层间屏蔽罩和顶层屏蔽罩;所述支撑底板屏蔽罩用于包覆所述钢盘的侧壁;所述层间屏蔽罩用于包覆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侧壁;所述顶层屏蔽罩用于包覆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主支路模块设置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与转移支路模块之间,分别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及转移支路模块贴合连接;转移支路模块远离主支路模块的一侧与避雷器模块贴合连接。通过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之间贴合连接的布局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结构不仅分区明确,而且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支撑底板,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在支撑底板上多层设置,且高度相等;
主支路模块位于支撑底板上单层设置,且高度低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高度。使得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与转移支路模块之间,即主支路模块的上方有一空隙,当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和/或转移支路模块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这一空隙对其进行维修;除此之外,支撑底板的设计还可以大大提高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避雷器模块和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避雷器模块和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光纤槽与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对地光纤槽与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立体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与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转移支路光纤槽与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避雷器光纤槽与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支撑底板上的进线、供能线和支撑底板光纤槽53的结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供能塔与支撑底板、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转移支路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转移支路模块的俯视图;
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主支路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主支路模块的俯视图;
图1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快速机械开关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快速机械开关模块的俯视图;
图1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避雷器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避雷器模块的俯视图;
图1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阀塔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支撑底板屏蔽罩与支撑底板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图20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层间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层间屏蔽罩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及避雷器模块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图2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顶层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第一支路电气结构中主支路模块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2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第一支路电气结构中快速机械开关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2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第二支路电气结构中转移支路模块与避雷器模块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2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水管的连接结构立体图;
图2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水管的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2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避雷器模块、支撑底板及供能塔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主支路模块2、转移支路模块3和避雷器模块4;主支路模块2设置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与转移支路模块3之间,分别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及转移支路模块3贴合连接;转移支路模块3远离主支路模块2的一侧与避雷器模块4贴合连接。
通过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主支路模块2、转移支路模块3和避雷器模块4之间贴合连接的布局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结构不仅分区明确,而且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支撑底板5,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转移支路模块3和避雷器模块4在支撑底板5上多层设置,且高度相等;主支路模块2位于支撑底板5上单层设置,且高度低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转移支路模块3和避雷器模块4的高度。
通过上述布局方式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与转移支路模块3之间,即主支路模块2的上方有一空隙,当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和/或转移支路模块3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这一空隙对其进行维修;除此之外,支撑底板5的设计还可以大大提高抗震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阀塔支撑架7,用于支撑支撑底板5,且与支撑底板5固定连接;阀塔支撑架7包括:竖直支撑绝缘子71和斜拉支撑绝缘子72;竖直支撑绝缘子71由环氧玻璃纤维棒组成,且直径为220mm,芯棒为单节整体拉挤成型,采用3×6矩阵布置;斜拉支撑绝缘子72的芯棒直径为24mm,可以增强抗震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光纤槽,该光纤槽包括: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91、主支路光纤槽92、转移支路光纤槽93及避雷器光纤槽94和对地光纤槽;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91、主支路光纤槽92、转移支路光纤槽93及避雷器光纤槽94设置于支撑底板5的上方,对地光纤槽设置于支撑底板5的下方;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91、主支路光纤槽92、转移支路光纤槽93、避雷器光纤槽94及对地光纤槽用于放置光纤;对地光纤槽通过光纤槽接口分别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91、主支路光纤槽92、转移支路光纤槽93、避雷器光纤槽连接94;对地光纤槽包括:主支路对地光纤槽95和转移支路对地光纤槽96,主支路对地光纤槽95和转移支路对地光纤槽96还设置于阀塔支撑架7内,由于阀塔支撑架7具有空隙,这样可以有效利用阀塔支撑架的空隙,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的,支撑底板光纤槽53上设置有主支路对地光纤槽接口、转移支路对地光纤槽接口、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接口、主支路光纤槽接口、转移支路光纤槽接口和避雷器光纤槽接口;其中,支撑底板光纤槽53通过主支路对地光纤槽接口及转移支路对地光纤槽接口分别与主支路对地光纤槽92及转移支路对地光纤槽93连接;支撑底板光纤槽53还通过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接口与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91连接,使主支路对地光纤槽92中的光纤产生的光纤信息传递至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中;支撑底板光纤槽53还通过主支路光纤槽接口与主支路光纤槽92连接,使主支路对地光纤槽92中的光纤产生的光纤信息传递至主支路模块2中;支撑底板光纤槽53还通过转移支路光纤槽接口与转移支路光纤槽92连接,使转移支路对地光纤槽93中的光纤产生的光纤信息传递至转移支路模块3中;支撑底板光纤槽53还通过避雷器光纤槽接口与避雷器光纤槽94连接,使避雷器模块4能够接收光纤信息;其中,避雷器模块4上具有五个避雷器子光纤槽。
具体的,主支路对地光纤槽接口和转移支路对地光纤槽接口共有八个;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接口具有两个、主支路光纤槽接口具有三个、转移支路光纤槽接口具有五个和避雷器光纤槽接口具有一个;本实用新型仅以此举例,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共有十三组光CT需要光纤槽走线,其中,CT1,CT2,CT3从支撑底板光纤槽53直接走线,CT4-CT13从避雷器光纤槽94直接走线。
在一实例中,如图8所示,支撑底板5上设置有进线51、供能线52、支撑底板光纤槽53,进线51布置在支撑底板5长边一侧,设有主支路模块2进线接口、转移支路模块3及避雷器模块4共用接口,进线51上还安装有总电流监测光CT,用于检测直流断路器的总的电流值;与进线51连接的主支路母排上安装有主支路电流监测光CT,用于检测主支路上的电流值。供能线52与转移支路模块3、主支路模块2、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供能接口连接。支撑底板光纤槽53一端与对地主支路光纤槽95、对地转移支路光纤槽96连接,接收对地主支路光纤槽95、对地转移支路光纤槽96中的光纤提供的光纤信号,另一端与转移支路光纤槽93、主支路光纤槽92、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91连接,为转移支路模块3、主支路模块2和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传递光纤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供能塔6,供能塔6包括:对地隔离变压器61,与上述支撑底板5上的供能线52连接,从而为转移支路模块3、主支路模块2、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供能;具体的,对地隔离变压器61可以为五台,且在竖直方向上从下往上依次串联连接;供能线52包括:第一供能线、第二供能线和电缆,且第一供能线与第二供能线通过电缆连接;第二供能线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连接,第一供能线与转移支路模块3和主支路模块2连接;最上方一个对地隔离变压器61与电缆连接,从而使对地隔离变压器61通过第一供能线为转移支路模块3和主支路模块2供能,通过第二供能线52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供能;这种方式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中的500kV电位与地电位隔开。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转移支路模块3包括:多个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且相邻两个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之间通过第一绝缘梁31固定连接;每个转移支路阀模块层包括两个转移支路阀模块32;两个转移支路阀模块32之间设置有与避雷器模块4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33,且两个转移支路阀模块32关于电气连接结构33对称。其中,转移支路阀模块层具有五层,各转移支路阀模块层由三根铝梁34对两个转移支路阀模块32进行连接固定;三根铝梁34通过第一绝缘梁31支撑,从而对转移支路阀模块层进行支撑;两个转移支路阀模块32之间的电气连接结构33通过转移支路横担绝缘子以及铝梁34进行固定。
除此之外,每个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上均设置有第一层间绝缘变压器35以及第一供电模块36;第一层间绝缘变压器35用于隔绝每个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之间的电压及为第一供电模块36供电,从而保障各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上的电压不受影响;第一供电模块36用于为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供电。具体的,每个转移支路阀模块层的同一侧均设置有由第一绝缘梁31进行支撑的钢梁,钢梁上安装有第一层间绝缘变压器35与第一供电模块36,且第一供电模块36具有两个,设置于第一层间绝缘变压器35的两侧;两个第一供电模块36分别为转移支路阀模块32层上的两个转移支路阀模块32供电;具体的,五个第一层间绝缘变压器35依次串联,最下方一层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中的第一层间绝缘变压器35一端通过上述第一供电线及电缆与对地隔离变压器61连接,用于接收对地隔离变压器61提供的电能,另一端与对应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中的两个第一供电模块36连接,用于为两个第一供电模块36供电;第一供电模块36还与对应转移支路电缆供电,这样转移支路阀模块32中的磁环可以通过转移支路电缆获取电能,从而为转移支路阀模块32中的板卡供电;其中,第一供电模块36包括:第一分布式变压器和第一电抗器;第一分布式变压器主要为转移支路阀模块32供电,第一电抗器可以防止转移支路阀模块32中的电流突变,从而避免故障的发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主支路模块2包括:多个主支路阀模块21、主支路避雷器子模块22及第二供电模块23,且相邻主支路阀模块21之间固定连接;主支路避雷器子模块2与所述主支路阀模块21贴合连接;每个主支路阀模块21上均设置有第二供电模块23,用于为主支路阀模块21供电。其中,主支路阀模块21和第二供电模块23均具有三个,各主支路阀模块21均通过第一支撑绝缘子24支撑,相邻两个主支路阀模块21之间通过支撑铝梁25固定连接,这里,支撑铝梁25还可以作为通流排使用;第二供电模块23设置于各主支路阀模块21的同一侧,用于为各主支路阀模块21供电;具体的,第二供电模块23一端通过上述第一供电线及电缆与对地隔离变压器61连接,用于接收对地隔离变压器61提供的电能,另一端与主支路阀模块21中的主支路电缆连接,用于为主支路电缆供电;这样主支路阀模块21中的磁环可以通过主支路电缆获取电能,从而为主支路阀模块21中的板卡及旁路开关供电;第二供电模块23包括:第二分布式变压器和第二电抗器;第二分布式变压器主要为主支路阀模块21中主支路电缆供电,第二电抗器可以防止主支路阀模块21中的电流突变,从而避免故障的发生。主支路避雷器子模块22与三个主支路阀模块21均并联,通过第二绝缘梁26安装在上述支撑底板5上,用于接收主支路模块2中产生的故障电流,从而对主支路模块2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实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包括:多个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且相邻两个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之间通过第四绝缘梁11固定连接;每个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上均设置有第二层间绝缘变压器12,用于隔绝每个快速机械开关阀模块层之间的电压及为对应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供电,从而保障各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上的电压不受影响。其中,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具有五层,每个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包括两个快速机械开关子模块13;且每个快速机械开关子模块13均由四根第四绝缘梁11支撑。
各快速机械开关子模块13均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本体;控制柜132,用于控制快速机械开关本体的闭合状态;阻容133,用于均衡快速机械开关本体的电压;第一支撑板134,用于支撑快速机械开关本体、控制柜132和阻容133。具体的,相邻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上的第一支撑板134通过第四绝缘梁11固定连接,快速机械开关本体、控制柜132和阻容133放置于第一支撑板134上,对其进行支撑。
具体的,五个第二层间绝缘变压器12依次串联,最下方一层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中的第二层间绝缘变压器12一端通过第二供电线电缆与对地隔离变压器61连接,用于接收对地隔离变压器61提供的电能,另一端与对应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中的控制柜132供电。
在一实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避雷器模块4包括:多个避雷器模块层,且相邻两个避雷器模块层之间通过第三绝缘梁43固定连接;每个避雷器模块层包括两个避雷器子模块42;两个避雷器子模块42并排设置,每个避雷器子模块42由四个第三绝缘梁43支撑,且避雷器子模块42上设置有多个避雷器本体421。其中,避雷器模块层具有五层,每个避雷器子模块42上设置有八节避雷器本体421;避雷器子模块42还包括:第二支撑板422,第二支撑板422与第三绝缘梁43固定连接,用于支撑避雷器本体421;各避雷器模块层上的两个避雷器子模块42之间通过避雷器横担绝缘子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9至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屏蔽罩,用于包覆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转移支路模块3、避雷器模块4和支撑底板5。
具体的,屏蔽罩包括:支撑底板屏蔽罩、层间屏蔽罩和顶层屏蔽罩;其中,支撑底板屏蔽罩用于包覆钢盘的侧壁;且支撑底板屏蔽罩包括:两个直线型均压环811、四个角均压环812,采用铝合金双管式结构,单管直径为300mm。直线型均压环811和角均压环812中心略低于钢盘中心,可以包住竖直支撑绝缘子71。
如图20所示,层间屏蔽罩包括:管型屏蔽罩821和板型角屏蔽罩822,用于包覆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转移支路模块3和避雷器模块4的侧壁;其中,层间屏蔽罩共五层;每层层间屏蔽罩由十四个管型屏蔽罩821和四个板型角屏蔽罩822组成,管型屏蔽罩821的管直径为120mm、板厚为180mm,且形状为E字形。具体的,每层的转移支路模块3两侧均设置有三个管型屏蔽罩821,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及避雷器模块4均设置有四个管型屏蔽罩821及两个板型角屏蔽罩822。
如图21所示,顶层屏蔽罩用于包覆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主支路模块2、转移支路模块3和避雷器模块4的顶部。具体的,顶层屏蔽罩包括:转移支路顶层屏蔽罩831、快速机械开关顶层屏蔽罩832和避雷器屏蔽罩833,且转移支路顶层屏蔽罩831、快速机械开关顶层屏蔽罩832和避雷器屏蔽罩833四周均采用铝合金双管式结构,单管直径为300mm;其中,转移支路模块3上方设置有两块转移支路顶层屏蔽罩831,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上方设置有两块快速机械开关顶层屏蔽罩832,避雷器模块4上方设置有一块避雷器顶层屏蔽罩83。顶层屏蔽罩上还设置有出线管母834,固定于转移支路顶层屏蔽罩831、快速机械开关顶层屏蔽罩832和避雷器顶层屏蔽罩83的下方,两块转移支路顶层屏蔽罩831还通过转移支路等电位线连接,且转移支路等电位线还与固定于避雷器顶层屏蔽罩833出线管母连接;这样,可以使转移支路模块3、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和避雷器模块4的电位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第一支路电气结构和第二支路电气结构;第一支路电气结构包括:主支路模块2的电气连接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的电气连接关系;第二支路电气结构包括:转移支路模块3的电气连接与避雷器模块4的电气连接关系。
如图22和图23所示,为第一支路电气结构的连接关系图,第一母排101通过主支路模块2的进线接口与支撑底板5上的主支路母排连接,第二母排102通过出线接口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连接;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中的十个快速机械开关本体通过第三母排103和第四母排104依次串联,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中的顶层的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层通过第五母排105与上述顶层屏蔽罩上的出线管母824连接。
如图24所示,为第二支路电气结构的连接关系图,避雷器模块4的进线接口通过避雷器进线母排与支撑底板5上的进线51连接,避雷器出线母排通过出线接口与顶层屏蔽罩上的出线管母连接;根据上述对避雷器模块4的介绍可知,避雷器模块层中的两个避雷器子模块并排设置,且每个避雷器子模块中均设置有八节避雷器本体421;这里,避雷器模块4层中的两个避雷器子模块42为第一避雷器子模块423和第二避雷器子模块424;第一避雷器子模块423中的八节避雷器本体的下表面并联连接,上表面分为两列,每四节并联;第二避雷器子模块424中的八节避雷器本体的上表面并联连接,下表面分为两列,每四节并联;第一避雷器子模块423中的八节避雷器本体的上表面其中一列通过第六母排106与第二避雷器子模块424连接,检测其电流值;第二避雷器子模块424中的八节避雷器本体的下表面其中一列通过第七母排107与第一避雷器子模块423连接,检测其电流值,第六母排106与第七母排107检测完电流值之后,再连接至第八母排108,第八母排108与转移支路模块3并联连接,具体的,第八母排108与上述转移支路中的电气连接结构33连接;除此之外,各避雷器模块4层中的两个避雷器子模块分别通过第九母排109和第十母排110与对应的转移支路模块3层中的转移支路子模块并联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5和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水管;水管包括:对地水管100、转接水管200、主水管300和支路水管400;对地水管100设置于支撑底板5的下方,且与主支路对地光纤槽92贴合连接,用于引入外部水资源;转接水管200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5上,用于将对地水管100中的水资源转出;主水管300设置于主支路模块2中,用于接收对转接水管200转出的水资源,并输出;支路水管400设置于所述主支路模块2中,用于接收主水管300输出的水资源,并将水资源传输至主支路模块2中的散热器,用于为主支路模块2中的IGBT散热。其中,对地水管100采用两根管径为90mm的PVDF水管;转接水管200采用两根管径为73mm,水容量为316L的钢水管,每根钢水管有四个接口及一个排气阀,其中一个接口与对地水管100相连,且管径为90mm,另外三个接口与主水管300相连,且管径为40mm;主水管300采用三根管径为40mm的PVDF水管;支路水管400具有九组管径为16mm的PVDF水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主支路模块2、转移支路模块3和避雷器模块4之间贴合连接,且设置于支撑底板5上;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结构不仅分区明确,而且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转移支路模块3和避雷器模块4在支撑底板5上多层设置,且高度相等;主支路模块2位于支撑底板5上单层设置,且高度低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转移支路模块3和避雷器模块4的高度。通过上述布局方式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与转移支路模块3之间,即主支路模块2的上方有一空隙,当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和/或转移支路模块3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这一空隙对其进行维修;除此之外,支撑底板5的设计还可以大大提高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中光纤槽的设置,使得光纤信号可以传输至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主支路模块2、转移支路模块3和避雷器模块4中,使其实现光纤通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中供能塔的设置,可以有效为转移支路模块3、主支路模块2和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供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中屏蔽罩的设置,将机械开关模块1、转移支路模块3和避雷器模块4进行包覆,使其与外界隔离,从而对其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中第一支路电气结构和第二支路电气结构的设置,使得主支路模块2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1实现电气连接;转移支路模块3与避雷器模块4实现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中水管的设置,实现对主支路模块2中的IGBT散热。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
所述主支路模块设置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与所述转移支路模块之间,分别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及所述转移支路模块贴合连接;
所述转移支路模块远离所述主支路模块的一侧与避雷器模块贴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底板,
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在支撑底板上多层设置,且高度相等;
所述主支路模块位于支撑底板上单层设置,且高度低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上方设置有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主支路光纤槽、转移支路光纤槽及避雷器光纤槽,下方设置有对地光纤槽;
所述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主支路光纤槽、转移支路光纤槽、避雷器光纤槽及对地光纤槽用于放置光纤;
所述对地光纤槽通过光纤槽接口分别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主支路光纤槽、转移支路光纤槽、避雷器光纤槽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管;
所述水管包括:对地水管、转接水管、主水管和支路水管;
所述对地水管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的下方,用于引入外部水资源;
所述转接水管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用于将所述对地水管中的水资源转出;
所述主水管设置于所述主支路模块中,用于接收所述转接水管转出的水资源,并输出;
所述支路水管设置于所述主支路模块中,用于接收所述主水管输出的水资源,并将水资源传输至所述主支路模块中的散热器,用于为所述主支路中的IGBT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支路模块包括:多个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且相邻两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之间通过第一绝缘梁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包括两个转移支路阀模块;
两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之间设置有与所述避雷器模块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且两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关于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上均设置有第一层间绝缘变压器以及第一供电模块;
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变压器用于隔绝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之间的电压;
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路模块包括:多个主支路阀模块、主支路避雷器子模块及第二供电模块,且相邻所述主支路阀模块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主支路避雷器子模块与所述主支路阀模块贴合连接;
每个所述主支路阀模块上均设置有第二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主支路阀模块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包括:多个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且相邻两个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之间通过第四绝缘梁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上均设置有第二层间绝缘变压器,用于隔绝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之间的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包括两个快速机械开关子模块;
所述快速机械开关子模块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本体;
控制柜,用于控制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本体的闭合状态;
阻容,用于均衡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本体的电压;
第一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本体、所述控制柜和所述阻容。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模块包括:多个避雷器模块层,且相邻两个所述避雷器模块层之间通过第三绝缘梁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避雷器模块层包括两个避雷器子模块;
两个所述避雷器子模块并排设置,且所述避雷器子模块上设置有多个避雷器本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蔽罩,用于包覆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避雷器模块和支撑底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包括:支撑底板屏蔽罩、层间屏蔽罩和顶层屏蔽罩;
所述支撑底板屏蔽罩用于包覆所述支撑底板的侧壁;
所述层间屏蔽罩用于包覆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侧壁;
所述顶层屏蔽罩用于包覆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顶部。
CN201921580905.5U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Active CN210443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0905.5U CN210443984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0905.5U CN210443984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43984U true CN210443984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11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0905.5U Active CN210443984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439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1115A (zh) * 2019-09-20 2019-12-20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1115A (zh) * 2019-09-20 2019-12-20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688645T3 (es)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corriente con transmisión de corriente continua de alta tensión suministrada directamente desde una central eléctrica
CN105102090B (zh) 利用架空地线和特高压中性线的兼用线的具有特高压中性线和低压中性线的分离设置结构的配电线路的施工方法
CN103354235B (zh) 晶闸管换流阀组件
US10122292B2 (en) Converter valve
CN210443984U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CN110130295B (zh)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桥臂阀塔布局及海上平台
KR100869006B1 (ko) 가스 절연 개폐 장치
WO2008039121A1 (en) A power plant
CN109147995A (zh) 一种光电复合缆
CN211828789U (zh) 光伏组件
CN110429831A (zh) 换流阀
RU2396665C2 (ru)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US10404039B2 (en) Energy storage units and systems with segmented branch interconnects
CN101268586A (zh) 接地电极
CN110601115A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KR20190114416A (ko) 무효전력보상장치의 스위치어셈블리
CN108667313B (zh) 一种±1100kV直流换流阀
CN212463081U (zh) 换流装置
CN110957930A (zh) 一种换流阀塔结构
CN110994369A (zh) 一种hgis母线侧“共享套管”的联合设备配置结构
CN114421409A (zh) 一种混合式换流器阀塔
CN112421938B (zh) 均压耗能换流阀塔及均压耗能装置
CN212992198U (zh) 一种高压直流泄能装置
CN211719299U (zh) 一种内部具有多个分隔腔体的电缆
CN108111029A (zh) 一种饱和电抗器集中布置的换流阀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