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9374U -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9374U
CN210439374U CN201921145020.2U CN201921145020U CN210439374U CN 210439374 U CN210439374 U CN 210439374U CN 201921145020 U CN201921145020 U CN 201921145020U CN 210439374 U CN210439374 U CN 210439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water inlet
rainwater
settling
coll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450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程
龚毅
陈军
肖涵
刘元元
李丹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450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9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9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9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属于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收集桶、旋流沉降桶、自然沉降桶、活性炭过滤桶和洁净桶,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雨水收集起来,收集桶能够过滤掉雨水中的大部分颗粒杂质,旋流沉降桶能够使得雨水中的固体颗粒及污泥沉降,自然沉降桶能够让雨水进一步沉降,使得雨水中的固体颗粒及污泥沉降更完全,活性炭过滤桶能够对雨水进行更充分的过滤,可以去除掉雨水中的细小杂质及一些细菌,使得雨水更洁净,洁净的雨水可以存储在洁净桶作为生活用水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缺水,特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景观用水、道路冲洗、绿化及洗车等的用水量快速增长使得本就紧张的水资源显得更加缺乏,同时由于城市化的推进使得更多地面被各种建筑、道路覆盖,从而使得雨水无法下渗到地下,加重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而且还造成城市里很多地方积涝,所以急需将雨水收集起来再利用,但是现在的雨水收集装置通常是直接将雨水收集起来,不进行任何处理,这使得收集起来的雨水里含有很多杂质和污泥等,导致收集起来的雨水只能作为灌溉使用,大大降低了雨水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雨水收集起来,并进行沉降、过滤等处理,从而得到洁净的水,并可以作为生活用水,大大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桶、旋流沉降桶、自然沉降桶、活性炭过滤桶和洁净桶;
所述收集桶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收集桶的侧壁靠近中间位置处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收集桶设有过滤栅板,所述过滤栅板的水平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水平位置高度;
所述旋流沉降桶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旋流沉降桶的内部在所述第二进水口处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着所述旋流沉降桶的内壁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自然沉降桶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活性炭过滤桶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第四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活性炭过滤桶的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位于所述活性炭过滤桶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活性炭过滤桶的内部还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从所述第四进水口向下延伸且穿过所述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第四进水口与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洁净桶的上端侧壁设有第五进水口,所述第五进水口与所述第四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洁净桶的侧壁靠近底部位置处设有第五出水口。
可选地,所述旋流沉降桶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上端与所述旋流沉降桶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旋流沉降桶的顶部还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搅拌器的上端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搅拌器旋转。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和减速器均通过支架支撑在所述旋流沉降桶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器的上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收集桶的内部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还设有过滤网罩,所述过滤网罩的过滤孔孔径小于所述过滤栅板的过滤孔孔径。
可选地,所述自然沉降桶的内部在所述第三进水口处设有挡水板。
可选地,所述收集桶的底部还设有排渣孔,所述排渣孔处设有排渣阀门。
可选地,所述旋流沉降桶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泥孔,所述第一排泥孔处设有第一排泥泵。
可选地,所述自然沉降桶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泥孔,所述第二排泥孔处设有第二排泥泵。
可选地,所述收集桶、所述旋流沉降桶、所述自然沉降桶、所述活性炭过滤桶和所述洁净桶的侧壁均设有观察窗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雨水收集起来,收集桶能够过滤掉雨水中的大部分颗粒杂质,旋流沉降桶能够使得雨水中的固体颗粒及污泥沉降,自然沉降桶能够让雨水进一步沉降,使得雨水中的固体颗粒及污泥沉降更完全,活性炭过滤桶能够对雨水进行更充分的过滤,可以去除掉雨水中的细小杂质及一些细菌,使得雨水更洁净,洁净的雨水可以存储在洁净桶作为生活用水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收集桶;11-第一进水口;12-过滤栅板;13-第一出水口;14-过滤网罩;15-排渣孔;16-排渣阀门;20-旋流沉降桶;21-第二进水口;22-第二出水口;23-导流板;24-搅拌器;25-电机;26-减速器;27-第一排泥孔;28-第一排泥泵;30-自然沉降桶;31-第三进水口;32-第三出水口;33-挡水板;34-第二排泥孔;35-第二排泥泵;40-活性炭过滤桶;41-第四进水口;42-第四出水口;43-活性炭过滤器;44-导流管;50-洁净桶;51-第五进水口;52-第五出水口;53-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桶10、旋流沉降桶20、自然沉降桶30、活性炭过滤桶40和洁净桶50。
收集桶10用于存储收集起来的雨水,收集桶10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收集桶10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这样不仅制作成本低,而且收集桶10的重量也较轻。
收集桶10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水口11,雨水可以从第一进水口11流入收集桶10内。收集桶10的内部设有过滤栅板12,过滤栅板12与收集桶10可拆卸连接,收集桶10的顶部能够打开,这样便于将过滤栅板12取出,过滤栅板12用于对流入收集桶10内的雨水进行过滤,过滤栅板12能够将雨水中的大颗粒杂物过滤掉,过滤栅板12过滤出来的杂物可以从收集桶10的顶部取出。收集桶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水口13,第一出水口13的水平位置高度低于过滤栅板12的水平位置高度,收集桶10的内侧壁在第一出水口13处还设有过滤网罩14,过滤网罩14罩住第一出水口13,过滤网罩14的过滤孔孔径小于过滤栅板12的过滤孔孔径,过滤网罩14能够对雨水中的杂物进一步的过滤掉,然后才从第一出水口13流出,这样避免了雨水中的杂物流入管道对管道造成堵塞。收集桶10的底部设有排渣孔15,排渣孔15处设有排渣阀门16,打开排渣阀门16,过滤网罩14过滤下来的杂物就可以通过排渣孔15排出。
旋流沉降桶20用于对雨水进行沉降处理,旋流沉降桶20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旋流沉降桶20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这样不仅制作成本低,而且旋流沉降桶20的重量也较轻。
旋流沉降桶20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口21和第二出水口22,第二进水口21和第二出水口22分布在旋流沉降桶20的相对侧,第二进水口21与第一出水口13通过管道连通,并且第二进水口21的水平位置高度低于第一出水口13的水平位置高度,这样,从第一出水口13流出的水就能够沿管道流入旋流沉降桶20内。旋流沉降桶20的内部在第二进水口21处设有导流板23,导流板23沿着旋流沉降桶20的内壁倾斜向下设置,这样从第二进水口21流入旋流沉降桶20内的水沿着导流板23就会形成旋流,旋流能够加快雨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污泥的沉降。
当然,为了加快旋流沉降桶20内的雨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污泥的沉降,可以在旋流沉降桶20的内部设置搅拌器24,搅拌器24的搅拌轴的上端与旋流沉降桶20的顶部可转动的连接,为了减小搅拌器24旋转时的摩擦力,搅拌器24的搅拌轴通过轴承支撑在旋流沉降桶20的顶部。旋流沉降桶20的顶部的外侧还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25和减速器26,电机25和减速器26通过支架支撑在旋流沉降桶20的顶部,电机25的输出轴与减速器2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器26的输出轴与搅拌器24的搅拌轴的上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这样,电机25就能够驱动搅拌器24旋转,搅拌器24旋转能够加快旋流沉降桶20内部的水的旋流速度,从而能够加快固体颗粒和污泥的沉降。
旋流沉降桶20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泥孔27,第一排泥孔27处设有第一排泥泵28,打开第一排泥泵28可以将旋流沉降桶20内的污泥排出。
自然沉降桶30用于对雨水进行二次沉降处理,自然沉降桶30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自然沉降桶30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这样不仅制作成本低,而且自然沉降桶30的重量也较轻。
自然沉降桶30的上端侧壁设有第三进水口31和第三出水口32,第三进水口31和第三出水口32分布在自然沉降桶30的相对侧,第三进水口31与第二出水口22通过管道连通,第三进水口31的水平位置高度低于第二出水口22的水平位置高度,这样,从第二出水口22流出的水就能够沿管道流入自然沉降桶30内。自然沉降桶30的内部在第三进水口31处设有挡水板33,挡水板33倾斜设置,从第三进水口31流入自然沉降桶30内的水先落到挡水板33上,然后才沿着挡水板33缓慢流下,这样能够避免流入的水太急影响自然沉降桶30内水的自然沉降效果。
自然沉降桶30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泥孔34,第二排泥孔34处设有第二排泥泵35,打开第二排泥泵35可以将自然沉降桶30内的污泥排出。
活性炭过滤桶40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第四进水口41和第四出水口42,第四进水口41和第四出水口42位于活性炭过滤桶40的相对侧,活性炭过滤桶40的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器43,活性炭过滤器43位于活性炭过滤桶40的中间位置处,活性炭过滤桶40的内部还设有导流管44,导流管44从第四进水口41向下延伸且穿过活性炭过滤器43,第四进水口41与第三出水口32通过管道连通,第四进水口41的水平位置高度低于第三出水口32的水平位置高度,这样,从第三出水口32流出的水沿着管道流向第四进水口41,从第四进水口41流入的水沿着导流管44先流入到活性炭过滤器43的下方,当活性炭过滤桶40内的水位上升至活性炭过滤器43处时,活性炭过滤器43会对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过滤,使得水更清洁,过滤后的水上升至第四出水口42处时就会从第四出水口42流出。
洁净桶50的上端侧壁设有第五进水口51,第五进水口51与第四出水口42通过管道连通,第五进水口51的水平位置高度低于第四出水口42的水平位置高度,这样,从第四出水口42流出的水就会沿着管道流入洁净桶50储存起来,洁净桶50的侧壁靠近底部位置处设有第五出水口52,第五出水口52处设有阀门,打开阀门,可以将洁净桶50内的水放出使用,由于洁净桶50内的水经过了多次过滤,因此可以用来洗衣、冲厕或灌溉等。
洁净桶50的上端侧壁还设有溢流口53。
需要说明的是,收集桶10、旋流沉降桶20、自然沉降桶30、活性炭过滤桶40和洁净桶50的侧壁均设有观察窗口,这样便于人们从外部观察到桶内的情况及水位等。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桶、旋流沉降桶、自然沉降桶、活性炭过滤桶和洁净桶;
所述收集桶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收集桶的侧壁靠近中间位置处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收集桶设有过滤栅板,所述过滤栅板的水平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水平位置高度;
所述旋流沉降桶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旋流沉降桶的内部在所述第二进水口处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着所述旋流沉降桶的内壁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自然沉降桶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活性炭过滤桶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第四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活性炭过滤桶的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位于所述活性炭过滤桶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活性炭过滤桶的内部还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从所述第四进水口向下延伸且穿过所述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第四进水口与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洁净桶的上端侧壁设有第五进水口,所述第五进水口与所述第四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洁净桶的侧壁靠近底部位置处设有第五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沉降桶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上端与所述旋流沉降桶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旋流沉降桶的顶部还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搅拌器的上端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搅拌器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和减速器均通过支架支撑在所述旋流沉降桶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器的上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的内部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还设有过滤网罩,所述过滤网罩的过滤孔孔径小于所述过滤栅板的过滤孔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沉降桶的内部在所述第三进水口处设有挡水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的底部还设有排渣孔,所述排渣孔处设有排渣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沉降桶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泥孔,所述第一排泥孔处设有第一排泥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沉降桶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泥孔,所述第二排泥孔处设有第二排泥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所述旋流沉降桶、所述自然沉降桶、所述活性炭过滤桶和所述洁净桶的侧壁均设有观察窗口。
CN201921145020.2U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Active CN210439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5020.2U CN210439374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5020.2U CN210439374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9374U true CN210439374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06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45020.2U Active CN210439374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9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31817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市政排水管道
CN206955795U (zh) 一种污水净化分离的抽污罐车
CN107777798A (zh) 一种便于去除沉淀物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08792089U (zh) 道路排水系统
CN210439374U (zh)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N206985888U (zh) 一种多重污水处理设备
CN207331947U (zh) 一种安全分流沉砂装置
CN110550784A (zh) 一种层级过滤的环保型污水处理设备
CN205151950U (zh) 一种城市水渠污水处理装置
CN115445313A (zh) 一种自清洁的市政管道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112386992B (zh) 一种简易防堵污水过滤装置
CN114634277A (zh)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系统
CN213803482U (zh) 一种河道淤泥收集清理装置
CN208327616U (zh) 一种废水污水深度处理环保设备
CN111620466A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8374316U (zh) 一种市政排水过滤结构
CN215630436U (zh) 小型食堂洗菜池节水装置
CN216584654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pe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9885896U (zh) 一种玻璃钢化粪池防阻塞结构
CN214914865U (zh) 一种防堵式脱硫塔
CN216457362U (zh)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用滤水装置
CN215440047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9469891U (zh) 新型的河道底泥淋洗设备
CN216141389U (zh) 一种基于市政路面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9072355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