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2576U - 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及种植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及种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2576U
CN210432576U CN201921013735.2U CN201921013735U CN210432576U CN 210432576 U CN210432576 U CN 210432576U CN 201921013735 U CN201921013735 U CN 201921013735U CN 210432576 U CN210432576 U CN 210432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ing
multifunctional
planting pot
side wall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37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斌
谯中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uma Xinn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uma Xinn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uma Xinn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uma Xinn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137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2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2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25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属于水培植领域。多功能种植盆构造为开口壳体,开口壳体包括:侧壁,侧壁的顶端面限定一工作端面,工作端面可与另一开口壳体的工作端面可拆装地连接;且侧壁的至少一侧面的顶部上开设有与开口壳体的内腔连通的半孔;位于侧壁下方、且与侧壁固定连接的底壁,其具有贯通底壁的贯通孔。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由两个可拆装地连接的多功能种植盆组成的多功能种植设备,其中,任一多功能种植盆的工作端面与另一多功能种植盆的工作端面共面。该多功能种植盆及其组成构成的多功能种植设备可以满足催苗、育苗、定植步骤对培育设备的需求,具有多功能、复用率高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及种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培植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多功能的栽培装置,可以用于作物种植的催苗、育苗和定植。
背景技术
水培作物种植一般包括种子催苗、育苗和定植三个步骤,但是现有的作物种植中,特别是商业化大规模生产经营中,在三个主要步骤中分别需要三种不同的装置设备,例如种植盆、育苗架、定植架等设备。因此,现有生产实践中存在育苗装置复用率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在大规模种植基地中,装置费用就是一大笔支出,也极大地占用了栽培基地的空间,而且在不同种植步骤中换用不同的培育设备增加了工时和劳动强度,甚至于影响到种植基地内的常规生产经营,特别是观光业务的正常运转。因此,需用一种催苗、育苗、种植一体化的多功能种植盆及种植设备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及种植设备,该多功能种植盆及其组成构成的多功能种植设备可以满足催苗、育苗、定植步骤对培育设备的需求,具有多功能、复用率高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多功能种植盆构造为开口壳体,开口壳体包括:
侧壁,侧壁的顶端面限定一工作端面,工作端面可与另一开口壳体的工作端面可拆装地连接;且侧壁的至少一侧面的顶部上开设有与开口壳体的内腔连通的半孔;
位于侧壁下方、且与侧壁固定连接的底壁,其具有贯通底壁的贯通孔。
可选的,开口壳体的横截面构造为矩形。
可选的,侧壁与底壁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
可选的,侧壁与底壁均一体成型。
可选的,开口壳体内可拆装地设有种植海绵。
可选的,当开口壳体设有至少两个半孔时,至少任意两个半孔的轴线共线。
可选的,所述开口壳体的材质为高密度泡沫板。
一种多功能种植设备,包括两个可拆装地连接的多功能种植盆;
其中,任一多功能种植盆的工作端面与另一多功能种植盆的工作端面共面。
可选的,两个多功能种植盆以任一多功能种植盆的工作端面所在的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
可选的,两个多功能种植盆上下布置;
其中,上多功能种植盆的贯通孔内朝向远离侧壁的方向可拆装地安装有定植篮;和/或
下多功能种植盆的贯通孔内朝向远离侧壁的方向可拆装地安装有回水管。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把开口壳体构成的多功能种植盆作为基本单元,两个多功能种植盆上下紧贴对称组合的多功能种植设备作为基础种植单元。即多个多功能种植盆的单独或者组合使用即可满足作物水培或者无土栽培中催苗、育苗、定植等步骤中的对环境设施、栽培工具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体化高、多功能、复用率高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中,结构构造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3、本实用新型中,构造为开口壳体的多功能种植盆可以多个堆叠,且催苗、育苗、定植中使用的栽培工具均可分解为基本单元多功能种植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多种设施设备,本实用新型便于在大规模使用的栽培基地中收纳、转移、使用,从而避免栽培工具的使用影响到栽培基地中正常经营环境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种植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种植盆育苗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做催苗设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做定制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0-多功能种植盆,10A-上多功能种植盆,10B-下多功能种植盆,1-侧壁, 101-半孔,2-底壁,201-贯通孔,3-种植海绵,4-定植篮,5-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多功能种植盆10构造为开口壳体,开口壳体包括:
侧壁1,侧壁1的顶端面限定了一工作端面6,工作端面6可与另一开口壳体的工作端面6可拆装地连接;且侧壁1的至少一侧面的顶部开设有与开口壳体10A的内腔连通的半孔101。
位于侧壁1下方、且与侧壁1固定连接的底壁2,其具有贯通底壁2的贯通孔201。
当两个工作端面6可拆装地连接时,半孔101与另一开口壳体上相应的半孔101构成一圆孔。
侧壁1与底壁2共同限定了开口壳体10的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端面6限定为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于快速安装、放置、以及组装多功能种植盆10。此时,两个工作端面6可拆装地连接为在摩擦力作用下直接紧贴。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端面上6上构造有卡扣结构,通过卡扣相互扣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端面6上构造有卯榫结构,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
为了在水培过程中时清洗种植盆,以及种植过程中泵入的水的流动,侧壁1与底壁2 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优选的,为了便于取放种植盆内的作物以及种植过程中放入的其他工具设备,侧壁1与底壁2的夹角为钝角,即侧壁1外扩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壳体的横截面构造为矩形,此时,开口壳体包括4块直板形式的侧壁1。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壳体的横截面也可设置为三角形,此时,开口壳体包括3块直板形式的侧壁1。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壳体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此时,开口壳体包括至少2块相互扣和的球面形式的侧壁1。此时,仍然设置有底壁2,以使得多功能种植盆10可以稳固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壁1与底壁2均一体成型。一体成型以提高本多功能种植盆10的防水性能、密封性,用于防止水培过程中水分泄露以及培植环境中光、温度等因素受到干扰。优选的,侧壁1、底壁2的材质为高密度泡沫板,该种材质的侧壁1、底壁2一体成型后构造的水平的工作端面6由于自身摩擦力的作用,直接紧贴即完成可拆卸的连接,且方便快捷。高密度泡沫板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不漏水,是一种比较经济的保持温度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完成育苗功能,开口壳体内可拆装地设有种植海绵3。种植海绵 3直接放置在底壁2上,或者卡在侧壁1之间。种子插播入种植海绵3的缝隙中即完成育苗准备工作。容易理解的,种植海绵3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的常用设备工具,因此,此处不在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开口壳体设有至少两个半孔101时,至少任意两个半孔101的轴线共线。以便于多个多功能种植盆10联通,且轴线共线的多个半孔内101可以插入同一根水管,或者轴线共线的多个半孔101便于阵列多功能种植盆10,以便于安装、布置水管线路。
参考图1,示出了一示例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多功能种植盆10为高密度泡沫板制成的开口朝上的开口壳体。且开口壳体的横截面为矩形,即包括4块首尾连接的侧壁1,以及位于侧壁1下方的底壁2,侧壁1与底壁2一体成型。该开口壳体的侧壁顶端面在一水平面上,即工作端面6限定为一水平面。此时,参考图3,上多功能种植盆10A倒扣在下多功能种植盆10B上即完成可拆装地连接。开口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1的顶部分别开设有一个半圆孔形式的半孔101,两个半孔101轴线共线。
一种多功能种植设备,包括两个可拆装地连接的多功能种植盆10;
其中,任一多功能种植盆10的工作端面6与另一多功能种植盆10的工作端面6共面。即两个多功能种植盆10可以上下、左右、或者倾斜地以工作端面6为连接面紧贴即完成多功能种植设备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多功能种植盆10以任一多功能种植盆10的工作端面6所在的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面对称设置可以保证组装成的多功能种植设备的密封性能。
优选的,两个多功能种植盆10上下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多功能种植盆10A的贯通孔201内朝向远离侧壁的方向可拆装地安装有定植篮4;和/或定植篮4为倒置的圆锥形壳体,其顶端面的直径大于贯通孔的孔径,其直接插入贯通孔201内,直到卡在贯通孔201上即可。定植篮4用于定植作物。
下多功能种植盆10B的贯通孔201内朝向远离侧壁的方向可拆装地安装有回水管5。回水管5的外径与贯通孔201的内径相等,直接套设在贯通孔201。容易理解的,定植篮4与回水管5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工装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图2、图3、图4,在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多功能种植盆包括面对称、工作端面6紧密贴合的上多功能种植盆10A和下多功能种植盆10B。上多功能种植盆10A和下多功能种植盆10B均为高密度泡沫板制成的开口朝上的开口壳体。且开口壳体的横截面为矩形,即包括4块首尾连接的侧壁1,以及位于侧壁1下方的底壁2,侧壁1与底壁2一体成型。该开口壳体的侧壁顶端面在一水平面上,即工作端面6限定为一水平面。此时,上多功能种植盆10A倒扣在下多功能种植盆10B上即完成可拆装地连接。开口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1的顶部分别开设有一个半圆孔形式的半孔101,两个半孔101轴线共线。
由于面对称组合,上多功能种植盆10A的内腔和下多功能种植盆10B的内腔共同组成一个腔室,其仅仅包括4个与外界连通的口:上多功能种植盆10A上的贯通孔201、下多功能种植盆10B上的贯通孔201、上多功能种植盆10A的半孔101与下多功能种植盆10B上的相应的半孔101组成的两个圆孔,且两个圆孔同轴。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其使用过程如下:
催苗:在种子催苗时,种子催芽一般需要暗黑、湿润环境,且温度需要在适宜范围。当需要种子催芽时,把上多功能种植盆10A,下多功能种植盆10B上下合组成多功能种植设备。此时,先在下多功能种植盆10B内垫一层纸巾或纱布巾,再在纸巾或纱布巾撒种子,以保持比较好的湿润。此时,上多功能种植盆10A的半孔101和下多功能种植盆10B上相应的半孔101组合为一个圆孔,该圆孔内套设有进水管。此时,下多功能种植盆10B的贯通孔201内还安装有回水管,回水管的底端与水箱连通。
催苗时,通过水泵定时泵少量水,通过进水管滴落到纸巾或纱布巾上。泵入的多余的水通过下多功能种植盆10B的贯通孔201、回水管5流回水箱。使得种子保持足够湿润,但又不会被淹没而影响出芽。
在此过程中,上多功能种植盆10A的贯通孔201不封闭,保持一定空气流通。
上多功能种植盆10A和下多功能种植盆10B直接相扣组合成多功能种植设备有效创造了暗黑湿润、易保持温度的环境,且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可以通过降温或加温水箱内水的温度,进而有效的调节催芽小环境的温度。
育苗:当种子催出了芽白,此时需光照,把上多功能种植盆10A取下,在下多功能种植盆10B内安装种植海绵3,并把出了芽白的种子插播入下种植海绵3里。然后,让下多功能种植盆10B漂浮在带有适合苗生长的营养液水面上。这样,植物的根系可以自由而适宜地生长在含营养液水的种植海绵3的下底部,而根上部又不会泡水而影响生长。容易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不涉及到对工艺方法的改进,即具体工艺步骤与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公知常识,此处不再赘述。
定植:随着种苗越来越大,种植海绵3上的种苗的叶子紧挨叶子时,需要进行移栽定植。此时,再次把上多功能种植盆10A和下多功能种植盆10B直接相扣组合成多功能种植设备,然后用进水管把多个多功能种植设备串接如图4所示,回水管全部也串接连一起与水箱连通。把待定植且带海绵的菜苗放入定植蓝4中,再把定植蓝4安装到上多功能种植盆10A的贯通孔201中,定植种植。
通过进水管将水箱中的水泵入合成的多功能种植设备内,此时,进水管为一根贯穿多功能种植设备的T型水管,其顶部水平长臂从多功能种植设备一侧的半孔101组成的圆孔中伸入,从多功能种植设备另一侧同轴的半孔101中组成的圆孔中伸出。而其中部的垂直短臂在每个多功能种植设备内设有带阀的出水口,使得水可以被泵入到多功能种植设备内部。
水从进水管的出水口进入多功能种植设备,然后再经过下多功能种植盆10B的贯通孔 201、回水管循环流回水箱。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水,让水中富含溶解氧,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种植盆(10)构造为开口壳体,所述开口壳体包括:
侧壁(1),侧壁(1)的顶端面限定一工作端面(6),所述工作端面(6)可与另一开口壳体的工作端面(6)可拆装地连接;且侧壁(1)的至少一侧面的顶部上开设有与开口壳体的内腔连通的半孔(101);
位于所述侧壁(1)下方、且与侧壁(1)固定连接的底壁(2),其具有贯通所述底壁(2)的贯通孔(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壳体的横截面构造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与底壁(2)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与所述底壁(2)均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壳体内可拆装地设有种植海绵(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开口壳体设有至少两个半孔(101)时,至少任意两个半孔(101)的轴线共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壳体的材质为高密度泡沫板。
8.一种种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可拆装地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多功能种植盆(10);
其中,任一多功能种植盆(10)的工作端面(6)与另一多功能种植盆(10)的工作端面(6)共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种植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多功能种植盆(10)以任一多功能种植盆(10,10A,10B)的工作端面(6)所在的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种植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多功能种植盆(10)上下布置;
其中,上多功能种植盆(10A)的贯通孔(201)内朝向远离侧壁(1)的方向可拆装地安装有定植篮(4);和/或
下多功能种植盆(10B)的贯通孔(201)内朝向远离侧壁(1)的方向可拆装地安装有回水管(5)。
CN201921013735.2U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及种植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32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3735.2U CN210432576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及种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3735.2U CN210432576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及种植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2576U true CN210432576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04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373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32576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及种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2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42115U (zh) 一种自动水培系统
CN201640134U (zh) 一种适用于蔬菜水培的栽培装置
CN101213930A (zh) 一种垂直面无土栽培装置及植物墙制作方法
CN204811371U (zh) 一种营养液水培系统
CN102626047A (zh) 一种无土栽培装置
KR102118879B1 (ko) 파이프팜 순환재배장치
CN210432576U (zh) 一种多功能种植盆及种植设备
CN210746545U (zh) 一种立体绿植毛毡种植架
CN207969446U (zh) 一种营养土培育大棚
CN216492354U (zh) 一种农业新品种育苗培养装置
CN103283578A (zh) 一种箱式栽培装置
CN213548588U (zh) 一种农业种子培育用营养液吸收装置
CN217136185U (zh) 濒危红树植物潮汐模拟自动育苗装置
CN214853155U (zh) 一种农业育苗培育箱
CN205266552U (zh) 一种双向立体水培种植装置
CN204377622U (zh) 植物幼苗水培装置
CN208807287U (zh) 一种种植装置的液体循环系统及其种植设备
CN101427649A (zh) 无土栽培装置
CN209745817U (zh) 一种育苗基质pH值实时检测装置
KR20120007326A (ko) 채소류 수경재배 장치
CN101836579A (zh) 水培植物栽培床
CN213073733U (zh) 一种水稻浸种育苗装置
CN215819494U (zh) 一种园林工程育苗用育苗箱
CN218634860U (zh) 一种农业育苗种植装置
CN219352499U (zh) 一种节水型育苗穴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