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1394U - 一种毫米波变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毫米波变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1394U
CN210431394U CN201922335207.5U CN201922335207U CN210431394U CN 210431394 U CN210431394 U CN 210431394U CN 201922335207 U CN201922335207 U CN 201922335207U CN 210431394 U CN210431394 U CN 210431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nversion
frequency
output end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52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和云
廖宏南
廖翎谕
巫永林
张华彬
王国强
马鹏飞
王耀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Phase Lock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Phase Lock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Phase Lock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Phase Lock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352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1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1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1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毫米波变频器,包括上变频组件、下变频组件和频率源模块,上变频组件包括上变频通道,下变频组件包括两路毫米波下变频通道;频率源模块为上变频组件和下变频组件提供本振频率源;上变频通道包括三级上变频通道,中频信号输入第一级上变频通道与第四本振信号混频,第一级上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二级上变频通道与第五本振信号混频,第二级上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三级上变频通道与第六本振信号混频;毫米波下变频通道包括三级下变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在第一级下变频通道中与第一本振信号混频,第一级下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二级下变频通道与第二本振信号混频,第二级下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三级下变频通道与第三本振信号混频。

Description

一种毫米波变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毫米波变频器。
背景技术
波长从10毫米至1毫米、频率从30吉赫(GHz)至300吉赫(GHz)的电磁波称为毫米波,利用毫米波进行通信的方法叫毫米波通信,而毫米波通信技术中以无线电通信为主。
变频是收发机将信号从高频或低频转换为中频或者从中频转换为高频或低频的处理过程,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为中频后传输到信号系统的数字处理的案源进行处理,待发射的信号由中频转换为目标频段后经由天线发射出去,从而实现通信。
申请号为201920459063.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毫米波发射机,其公开了FPGA控制器产生的基带信号输入数字上频器上频为第一中频信号,上变频通道的第一混频器将第一中频信号与第一锁相点频参考信号混频后产生第一高中频信号,第二混频器将第一高中频信号与第二锁相点频参考信号混频后产生高频信号并通过天线发射;下变频通道的耦合器将高频信号耦合进下变频通道中,所第三混频器将所高频信号与所述第二锁相点频参考信号混频后产生第二高中频信号,所第四混频器将所述第二高中频信号与第一锁相点频参考信号混频后产生第二中频信号并经所述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后输入FPGA控制器中自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毫米波发射机抗干扰能力强,在不良气候条件下能正常传输指令。
该方案中公开了上变频通道和下变频通道,上变频通道和下变频通道均采用二级混频实现射频的上变频和下变频,对混频器要求较高,变频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毫米波变频器,该变频器采用三级下变频实现射频输入信号下变频为中频信号,采用三级上变频实现中频信号上变频为毫米波信号输出,降低变频过程对混频器的要求,保障变频后信号的完整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毫米波变频器,包括上变频组件、下变频组件和频率源模块,所述的上变频组件包括上变频通道,将中频信号变频为毫米波信号;所述的下变频组件包括两路毫米波下变频通道,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变频为中频信号;所述的频率源模块为上变频组件和下变频组件提供本振频率源;所述的上变频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三级上变频通道,中频信号输入第一级上变频通道,与第四本振信号混频实现上变频,第一级上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二级上变频通道与第五本振信号混频,实现第二级上变频,第二级上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三级上变频通道与第六本振信号混频实现第三级上变频,输出毫米波射频信号;所述的毫米波下变频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三级下变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在第一级下变频通道中与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实现下变频,第一级下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二级下变频通道与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实现第二级下变频,第二级下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三级下变频通道与第三本振信号混频实现第三级下变频,输出70MHz的中频输出信号。
所述的第一级下变频通道包括第一带通滤波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一衰减器,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衰减;第一混频器,与第一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将衰减后的信号与第一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第一放大器,与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的第二级下变频通道包括第二带通滤波器,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二放大器,与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二混频器,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将放大后的信号与第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所述的第三级下变频通道包括第三带通滤波器,第三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三放大器,与第三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三混频器,与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将放大后的信号与第三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第四带通滤波器,与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一数控衰减器,与第四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带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衰减;第四放大器,与第一数控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对衰减后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二衰减器,与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衰减,并输出70MHz的中频输出信号。毫米波下变频通道噪声系数为14.1dB,考虑到连接器的损耗等因素,噪声系数会有一定的恶化,约在3~5dB。下变频通道工作在线性区时,通道的三阶交调由末级放大器三阶交调决定,因此,可知末级放大器的OIP3=30dBm。由三阶交调抑制由公式可得:a=2Pout-2OIP3=-60dBc。在第一级混频前,需要将混频前的本振反向泄露信号和镜频信号抑制掉,抑制优于50dBc。
输入功率为-80dBm时,第一数控衰减器置数衰减0dB,链路增益为10dB,输出功率为-70dBm;输入功率为-10dBm时,第一数控衰减器置数衰减可调,链路增益为10dB,输出功率为-30~0dBm。综上,输入功率在-80dBm~-10dBm时,输出功率范围在-70dBm~0dBm。
所述的第一级上变频通道包括第二数控衰减器,接收中频信号并进行衰减;第三衰减器,与第二数控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对衰减后的信号进行固定衰减;第四混频器,与第三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将衰减后的信号与第四本振信号混频;第五带通滤波器,第五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四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五放大器,与第五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的第二级上变频通道包括第五混频器,与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将放大后的信号与第五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第六带通滤波器,与第五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四衰减器,与第六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带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衰减;第六放大器,与第四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对衰减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的第三级上变频通道包括第六混频器,与第六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将放大后的信号与第六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第七带通滤波器,与第六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七放大器,与第七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带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毫米波射频信号。上变频通道噪声系数为9.84dB,而在链路中噪声系数会有一定的恶化,约在3~5dB。
上变频通道工作在线性区时,通道的三阶交调由末级放大器三阶交调决定,因此,可知末级放大器的OIP3=29dBm,Pout=0dBm。由三阶交调抑制由公式可得:a=2Pout-2OIP3=-58dBc。在第一级混频前,需要将混频前的本振杂散和交调杂散抑制掉,抑制优于50dBc。第二级混频后输出信号是本振与中频的一阶信号,因此输出信号比中频信号低10dBc,本振输入功率在13dBm,中频输入功率在0dBm,第五混频器对本振和中频有一定的抑制,抑制约在30~40dBc,因此本振信号经混频后输出为-17dBm,中频信号经混频后输出为-30dBm。射频信号约为-10dBm,因此,混频后本振抑制约为5~7dBc,中频抑制约为30dBc。在上变频通道中采用带通滤波器进行抑制杂散信号抑制,抑制优于50dBc。
所述的频率源模块包括参考晶振,参考晶振输出参考频率,参考倍频模块的输入端与参考晶振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接收参考频率,并将参考频率倍频,一路倍频后的参考时钟信号输出到第一DDS模块,第一DDS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锁相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锁相环的输出端与第一2倍频器连接,将信号进行倍频,倍频后的信号输入到第一放大滤波单元进行放大滤波后作为第一本振信号输入第一级下变频通道;另一路倍频后的参考时钟信号输出到第二DDS模块,第二DDS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三锁相环的输入端连接,第三锁相环的输出端与第二2倍频器连接,将信号进行倍频,倍频后的信号输入到第二放大滤波单元进行放大滤波后作为第六本振信号输入第三级上变频通道;参考晶振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二锁相环连接,第二锁相环直接输出一路第二本振信号和一路第五本振信号,第二本振信号输入第二级下变频通道,第五本振信号输入第二上变频通道;第二锁相环的另一个输出端与2分频器的输入端连接,2分频器将信号2分频后输出到第三功分器,第三功分器将信号功分为第三本振信号和第四本振信号,第三本振信号输入第三级下变频通道,第四本振信号输入第一级上变频通道。所述的参考晶振为100MHz同步晶振,同步晶振能够产生100MHz参考时钟,也能够接收外部发送的100MHz参考时钟。本振功率为13dBm,本振信号是通过混频器串入微波通道,但混频器会对其IF端会有30dBc的抑制。
频率源模块采用DDS+PLL再倍频的模式,在DDS+PLL再倍频的方案中,DDS输出后首先被声表滤波器滤波,近端杂散很小,远端杂散大,这样的杂散由于偏离主频比较远,被声表滤波器滤波可以有效的抑制,并且PLL本身相当于一个窄带高Q值的跟踪滤波器,大部分的远端杂散都会被抑制的很好,可以实现杂散抑制≤-60dBc。
所述的第一放大滤波单元还与第一功分器连接,第一功分器将第一本振信号功分为2路分别输入两路所述的毫米波下变频通道的第一级下变频通道;所述的第二锁相环直接输出的第二本振信号经第二功分器功分为两路分别输入两路所述的毫米波下变频通道的第二级下变频通道;所述的第三本振信号经第四功分器功分为2路分别输入两路所述的毫米波下变频通道的第三级下变频通道。
所述的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六放大器和第七放大器均为任意30MHz带内平坦度不超过0.5dB的放大器,可使整个通道增益平坦度满足任意30MHz带内平坦度不超过1.0dB。
所述的变频器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为上变频组件、下变频组件和频率源模块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变频器采用三级下变频实现射频输入信号下变频为中频信号,采用三级上变频实现中频信号上变频为毫米波信号输出,降低变频过程对混频器的要求,保障变频后信号的完整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毫米波变频器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毫米波下变频通道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毫米波上变频通道原理图;
图4为频率源模块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毫米波变频器,包括上变频组件、下变频组件和频率源模块,所述的上变频组件包括上变频通道,将中频信号变频为毫米波信号;所述的下变频组件包括两路毫米波下变频通道,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变频为中频信号;所述的频率源模块为上变频组件和下变频组件提供本振频率源;所述的上变频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三级上变频通道,中频信号输入第一级上变频通道,与第四本振信号混频实现上变频,第一级上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二级上变频通道与第五本振信号混频,实现第二级上变频,第二级上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三级上变频通道与第六本振信号混频实现第三级上变频,输出毫米波射频信号;所述的毫米波下变频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三级下变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在第一级下变频通道中与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实现下变频,第一级下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二级下变频通道与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实现第二级下变频,第二级下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三级下变频通道与第三本振信号混频实现第三级下变频,输出70MHz的中频输出信号。
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级下变频通道包括第一带通滤波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一衰减器,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衰减;第一混频器,与第一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将衰减后的信号与第一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第一放大器,与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的第二级下变频通道包括第二带通滤波器,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二放大器,与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二混频器,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将放大后的信号与第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所述的第三级下变频通道包括第三带通滤波器,第三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三放大器,与第三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三混频器,与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将放大后的信号与第三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第四带通滤波器,与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一数控衰减器,与第四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带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衰减;第四放大器,与第一数控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对衰减后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二衰减器,与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衰减,并输出70MHz的中频输出信号。毫米波下变频通道噪声系数为14.1dB,考虑到连接器的损耗等因素,噪声系数会有一定的恶化,约在3~5dB。下变频通道工作在线性区时,通道的三阶交调由末级放大器三阶交调决定,因此,可知末级放大器的OIP3=30dBm。由三阶交调抑制由公式可得:a=2Pout-2OIP3=-60dBc。在第一级混频前,需要将混频前的本振反向泄露信号和镜频信号抑制掉,抑制优于50dBc。
输入功率为-80dBm时,第一数控衰减器置数衰减0dB,链路增益为10dB,输出功率为-70dBm;输入功率为-10dBm时,第一数控衰减器置数衰减可调,链路增益为10dB,输出功率为-30~0dBm。综上,输入功率在-80dBm~-10dBm时,输出功率范围在-70dBm~0dBm。
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级上变频通道包括第二数控衰减器,接收中频信号并进行衰减;第三衰减器,与第二数控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对衰减后的信号进行固定衰减;第四混频器,与第三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将衰减后的信号与第四本振信号混频;第五带通滤波器,第五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四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五放大器,与第五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的第二级上变频通道包括第五混频器,与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将放大后的信号与第五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第六带通滤波器,与第五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四衰减器,与第六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带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衰减;第六放大器,与第四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对衰减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的第三级上变频通道包括第六混频器,与第六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将放大后的信号与第六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第七带通滤波器,与第六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七放大器,与第七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带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毫米波射频信号。上变频通道噪声系数为9.84dB,而在链路中噪声系数会有一定的恶化,约在3~5dB。
上变频通道工作在线性区时,通道的三阶交调由末级放大器三阶交调决定,因此,可知末级放大器的OIP3=29dBm,Pout=0dBm。由三阶交调抑制由公式可得:a=2Pout-2OIP3=-58dBc。在第一级混频前,需要将混频前的本振杂散和交调杂散抑制掉,抑制优于50dBc。第二级混频后输出信号是本振与中频的一阶信号,因此输出信号比中频信号低10dBc,本振输入功率在13dBm,中频输入功率在0dBm,第五混频器对本振和中频有一定的抑制,抑制约在30~40dBc,因此本振信号经混频后输出为-17dBm,中频信号经混频后输出为-30dBm。射频信号约为-10dBm,因此,混频后本振抑制约为5~7dBc,中频抑制约为30dBc。在上变频通道中采用带通滤波器进行抑制杂散信号抑制,抑制优于50dBc。
如图4所示,所述的频率源模块包括参考晶振,参考晶振输出参考频率,参考倍频模块的输入端与参考晶振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接收参考频率,并将参考频率倍频,一路倍频后的参考时钟信号输出到第一DDS模块,第一DDS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锁相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锁相环的输出端与第一2倍频器连接,将信号进行倍频,倍频后的信号输入到第一放大滤波单元进行放大滤波后作为第一本振信号输入第一级下变频通道;另一路倍频后的参考时钟信号输出到第二DDS模块,第二DDS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三锁相环的输入端连接,第三锁相环的输出端与第二2倍频器连接,将信号进行倍频,倍频后的信号输入到第二放大滤波单元进行放大滤波后作为第六本振信号输入第三级上变频通道;参考晶振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二锁相环连接,第二锁相环直接输出一路第二本振信号和一路第五本振信号,第二本振信号输入第二级下变频通道,第五本振信号输入第二上变频通道;第二锁相环的另一个输出端与2分频器的输入端连接,2分频器将信号2分频后输出到第三功分器,第三功分器将信号功分为第三本振信号和第四本振信号,第三本振信号输入第三级下变频通道,第四本振信号输入第一级上变频通道。所述的参考晶振为100MHz同步晶振,同步晶振能够产生100MHz参考时钟,也能够接收外部发送的100MHz参考时钟。本振功率为13dBm,本振信号是通过混频器串入微波通道,但混频器会对其IF端会有30dBc的抑制。
频率源模块采用DDS+PLL再倍频的模式,在DDS+PLL再倍频的方案中,DDS输出后首先被声表滤波器滤波,近端杂散很小,远端杂散大,这样的杂散由于偏离主频比较远,被声表滤波器滤波可以有效的抑制,并且PLL本身相当于一个窄带高Q值的跟踪滤波器,大部分的远端杂散都会被抑制的很好,可以实现杂散抑制≤-60dBc。
所述的第一放大滤波单元还与第一功分器连接,第一功分器将第一本振信号功分为2路分别输入两路所述的毫米波下变频通道的第一级下变频通道;所述的第二锁相环直接输出的第二本振信号经第二功分器功分为两路分别输入两路所述的毫米波下变频通道的第二级下变频通道;所述的第三本振信号经第四功分器功分为2路分别输入两路所述的毫米波下变频通道的第三级下变频通道。
所述的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六放大器和第七放大器均为任意30MHz带内平坦度不超过0.5dB的放大器,可使整个通道增益平坦度满足任意30MHz带内平坦度不超过1.0dB。
所述的变频器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为上变频组件、下变频组件和频率源模块供电。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毫米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变频组件、下变频组件和频率源模块,所述的上变频组件包括上变频通道,将中频信号变频为毫米波信号;所述的下变频组件包括两路毫米波下变频通道,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变频为中频信号;所述的频率源模块为上变频组件和下变频组件提供本振频率源;所述的上变频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三级上变频通道,中频信号经输入第一级上变频通道,与第四本振信号混频实现上变频,第一级上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二级上变频通道与第五本振信号混频,实现第二级上变频,第二级上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三级上变频通道与第六本振信号混频实现第三级上变频,输出毫米波射频信号;所述的毫米波下变频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三级下变频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在第一级下变频通道中与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实现下变频,第一级下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二级下变频通道与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实现第二级下变频,第二级下变频后的信号输入第三级下变频通道与第三本振信号混频实现第三级下变频,输出70MHz的中频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下变频通道包括第一带通滤波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一衰减器,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衰减;第一混频器,与第一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将衰减后的信号与第一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第一放大器,与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的第二级下变频通道包括第二带通滤波器,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二放大器,与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二混频器,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将放大后的信号与第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所述的第三级下变频通道包括第三带通滤波器,第三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三放大器,与第三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三混频器,与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将放大后的信号与第三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第四带通滤波器,与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一数控衰减器,与第四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带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衰减;第四放大器,与第一数控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对衰减后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二衰减器,与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衰减,并输出70MHz的中频输出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上变频通道包括第二数控衰减器,接收中频信号并进行衰减;第三衰减器,与第二数控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对衰减后的信号进行固定衰减;第四混频器,与第三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将衰减后的信号与第四本振信号混频;第五带通滤波器,第五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四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五放大器,与第五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的第二级上变频通道包括第五混频器,与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将放大后的信号与第五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第六带通滤波器,与第五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四衰减器,与第六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带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衰减;第六放大器,与第四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对衰减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的第三级上变频通道包括第六混频器,与第六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将放大后的信号与第六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第七带通滤波器,与第六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第七放大器,与第七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对带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毫米波射频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率源模块包括参考晶振,参考晶振输出参考频率,参考倍频模块的输入端与参考晶振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接收参考频率,并将参考频率倍频,一路倍频后的参考时钟信号输出到第一DDS模块,第一DDS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锁相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锁相环的输出端与第一2倍频器连接,将信号进行倍频,倍频后的信号输入到第一放大滤波单元进行放大滤波后作为第一本振信号输入第一级下变频通道;另一路倍频后的参考时钟信号输出到第二DDS模块,第二DDS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三锁相环的输入端连接,第三锁相环的输出端与第二2倍频器连接,将信号进行倍频,倍频后的信号输入到第二放大滤波单元进行放大滤波后作为第六本振信号输入第三级上变频通道;参考晶振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二锁相环连接,第二锁相环直接输出一路第二本振信号和一路第五本振信号,第二本振信号输入第二级下变频通道,第五本振信号输入第二上变频通道;第二锁相环的另一个输出端与2分频器的输入端连接,2分频器将信号2分频后输出到第三功分器,第三功分器将信号功分为第三本振信号和第四本振信号,第三本振信号输入第三级下变频通道,第四本振信号输入第一级上变频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毫米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放大滤波单元还与第一功分器连接,第一功分器将第一本振信号功分为2路分别输入两路所述的毫米波下变频通道的第一级下变频通道;所述的第二锁相环直接输出的第二本振信号经第二功分器功分为两路分别输入两路所述的毫米波下变频通道的第二级下变频通道;所述的第三本振信号经第四功分器功分为2路分别输入两路所述的毫米波下变频通道的第三级下变频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毫米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参考晶振为100MHz同步晶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频器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为上变频组件、下变频组件和频率源模块供电。
CN201922335207.5U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毫米波变频器 Active CN210431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5207.5U CN210431394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毫米波变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5207.5U CN210431394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毫米波变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1394U true CN210431394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0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5207.5U Active CN210431394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毫米波变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139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4627A (zh) * 2020-11-26 2021-03-26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一种集成化多功能上变频组件
CN115208422A (zh) * 2022-09-14 2022-10-18 成都益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双音信号混频的射频收发系统
CN116318130A (zh) * 2023-05-22 2023-06-23 英诺微(成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动态高线性源电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4627A (zh) * 2020-11-26 2021-03-26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一种集成化多功能上变频组件
CN115208422A (zh) * 2022-09-14 2022-10-18 成都益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双音信号混频的射频收发系统
CN116318130A (zh) * 2023-05-22 2023-06-23 英诺微(成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动态高线性源电路
CN116318130B (zh) * 2023-05-22 2023-08-04 英诺微(成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动态高线性源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31394U (zh) 一种毫米波变频器
CN111142078A (zh) 一种雷达射频综合系统
CN111624587A (zh) 一种毫米波射频综合前端
CN102684716A (zh) 30~3000MHz超短波接收机
CN108847866B (zh) 射频前端邻道干扰抑制电路和wlan接入设备
CN111917424B (zh) 一种低发射宽带噪声空载短波电台及其实现方法
CN210745084U (zh) 一种校验设备用s波段上变频器
CN210444257U (zh) 一种双通道s波段下变频器
CN108400785A (zh) 一种小型化微波宽带捷频上下变频系统及校准方法
CN214480596U (zh) 一种射频组件
CN210405279U (zh) 一种接收前端模块
CN207853874U (zh) 一种小型化微波宽带捷频上下变频系统
CN212845906U (zh) 一种雷达射频综合系统
CN210578430U (zh) 一种毫米波下变频组件
CN106941365B (zh) 一种多标准全双工直接变频式收发机
CN210246725U (zh) C波段接收通道组件
CN212845922U (zh) 一种毫米波射频综合前端
CN210954325U (zh) 一种高频宽带信号源
CN210123969U (zh) 一种超大动态上变频器
CN219268855U (zh) 一种收发系统
CN112737621A (zh) 一种用于侦查干扰一体化设备的下变频模块
CN218450097U (zh) 一种k波段低群时延变化的接收模块
CN210578431U (zh) 用于s波段下变频器的下变频组件
WO2020113928A1 (zh) 自适应抵消无源互调信号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16390982U (zh) 一种卫星测控应答机射频接收通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