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9002U - 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29002U CN210429002U CN201920942955.7U CN201920942955U CN210429002U CN 210429002 U CN210429002 U CN 210429002U CN 201920942955 U CN201920942955 U CN 201920942955U CN 210429002 U CN210429002 U CN 2104290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 power supply
- circuit breaker
- circuit
- energy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包括:内部电路;而内部电路,包括:光伏支路、风电支路、储能支路、负载支路、控制转换支路以及输出支路;通过控制操作各个支路的连接线,可以连接出多种分布式供电系统,以还原运维运维现场出现的各种分布式供电系统,因而可以为实训人员提供对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进行运维的有效培训和指导;并且,实训人员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可以对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进行实际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为了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探索出一套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不过该联合发电系统需要大面积的风光场、高电压大容量输电系统以及坚强的输入电网的支持,不适用于偏远地区,因此,人们又开发出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该系统对安装环境要求较低,需要的投资少,适用于偏远地区。
但是,这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的设备较传统的供电系统的设备相比,更加复杂,对运维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因而在进行对分布式供电系统的运维之前,需要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
目前的培训装置大都是由小功率、非标准器件构成,主要是向实训人员展示其内部原理,与真实设备差距较大,无法有效还原运维现场的情况,无法为实训人员提供对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进行运维的有效培训和指导。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的实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培训装置无法有效还运维原现场的情况,无法为实训人员提供对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进行运维的有效培训和指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包括:内部电路;所述内部电路,包括:光伏支路、风电支路、储能支路、负载支路、控制转换支路以及输出支路;其中:
所述光伏支路的输出端与直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储能支路的电源端与所述直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风电支路的输出端与交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控制转换支路的直流侧与所述直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控制转换支路的交流侧与所述交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控制转换支路的负载侧与所述负载支路的电源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输出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相应连接线是否接入由实训人员控制操作。
可选的,所述光伏支路,包括:第一直流电源、光伏控制器、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以及第一计量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一断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光伏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光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二断路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光伏支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计量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断路器的输出端;
相应连接线是否接入由实训人员控制操作。
可选的,所述储能支路,包括:锂电池电源、第三断路器以及第二计量模块;其中:
所述锂电池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三断路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储能支路的电源端;
所述第二计量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三断路器的输出端;
相应连接线是否接入由实训人员控制操作。
可选的,所述风电支路,包括:第二直流电源、风机控制器、并网逆变器、第四断路器、第五断路器、第六断路器以及第三计量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四断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机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风机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五断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并网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六断路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储能支路的电源端;
所述第三计量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六断路器的输出端;
相应连接线是否接入由实训人员控制操作。
可选的,所述控制转换支路,包括:储能变流器、第七断路器、第八断路器、第四计量模块以及第五计量模块;其中:
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交流侧与所述第七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七断路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控制转换支路的交流侧;
所述第四计量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七断路器的输出端;
所述储能变流器的直流侧与所述第八断路器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八断路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控制交换支路的直流侧;
所述第五计量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八断路器的输入端;
所述储能变流器的负载侧作为所述控制转换支路的负载侧;
相应连接线是否接入由实训人员控制操作。
可选的,所述负载支路,包括:交流负载以及第九断路器;其中:
所述交流负载的电源端与所述第九断路器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九断路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负载支路的电源端;
相应连接线是否接入由实训人员控制操作。
可选的,所述输出支路,包括:第十断路器和第六计量模块;其中:
所述第十断路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输出支路的输入端,输出端作为所述输出支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六计量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十断路器的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内部电路,还包括:风光储控制器;其中:
所述风光储控制器与所述内部电路中的各个支路中的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且通过无线连接与云端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壳体;其中: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所述内部电路;
所述壳体外部的前面板标注有所述内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所述内部电路与各个连接线相接的相应端口均以插拔接头的形式设置于所述电路原理图中的相应位置处。
可选的,当所述光伏支路包括第一计量模块时,所述第一计量模块的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
当所述储能支路包括第二计量模块时,所述第二计量模块的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
当所述风电支路包括第三计量模块时,所述第三计量模块的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
当所述控制转换支路包括第四计量模块和第五计量模块时,所述第四计量模块和所述第五计量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
可选的,当所述内部电路还包括风光储控制器时,所述风光储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包括光伏支路、风电支路、储能支路、负载支路、控制转换支路以及输出支路;通过控制操作各个支路的连接线,可以连接出多种分布式供电系统,以还原运维运维现场出现的各种分布式供电系统,因而可以为实训人员提供对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进行运维的有效培训和指导;并且,实训人员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可以对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进行实际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中的内部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内部电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前面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培训设备不能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其具体结构如图1,包括:内部电路10;而内部电路10,包括:光伏支路110、风电支路120、储能支路130、负载支路140、控制转换支路150以及输出支路160。
其中,光伏支路110的输出端与直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储能支路130的电源端与直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风电支路120的输出端与交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控制转换支路150的直流侧与直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交流侧与交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负载侧与负载支路140的电源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输出支路160的输入端与交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并且,上述各个连接线是否接入是由实训人员进行控制操作的。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光伏支路110用于模拟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中真实的光伏发电支路,将转化得到的光伏电能通过其输出端输送到直流母线。
储能支路130用于模拟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中真实的储能支路,当储能支路处于充电状态,则通过其电源端从直流母线中取电,为自身充电;当储能支路处于放电状态,则通过其电源端向直流母线输送电能。
风电支路120用于模拟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中真实的风电支路,将转化得到的风电通过其输出端输送到交流母线。
控制转换支路150用于模拟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中真实的控制转换支路,根据各支路的实际情况,控制交流母线上的电能和直流母线上的电能的去向,实现对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的控制。
输出支路160用于模拟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中真实的输出支路,当交流母线上有剩余交流电时,通过其输出端将剩余交流电输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包括光伏支路、风电支路、储能支路、负载支路、控制转换支路以及输出支路;通过控制操作各个支路的连接线,可以连接出多种分布式供电系统,以还原运维运维现场出现的各种分布式供电系统,因而可以为实训人员提供对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进行运维的有效培训和指导;并且,实训人员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可以对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进行实际操作。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中的内部电路10的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光伏支路11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图2,包括:第一直流电源111、光伏控制器112、第一断路器113、第二断路器114以及第一计量模块115。
具体的,第一直流电源111的输出端与第一断路器113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第一断路器113的输出端与光伏控制器112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其中,第一直流电源111为最大功率5kW的光伏组件。
具体的,光伏控制器112的输出端与第二断路器114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第二断路器114的输出端作为光伏支路110的输出端。
其中,光伏逆变器112为真实的逆变器,其具体参数,可参见表1。
表1
需要说明的是,在光伏控制器112和直流母线之间设置第二断路器是为了当光伏支路110上的电流过大时,可以及时断开光伏支路110与直流母线的连接,避免电路损坏。
可选的,在第二断路器114与直流母线之间还可以设置另一个断路器,以便在第二断路器114与另一个断路器之间,并联其他设备。
具体的,第一计量模块115的检测端设置于第二断路器114的输出端,用于通过其检测端监测光伏支路110输出的电流和电压,进而实训人员通过第一计量模块115可以完成对光伏支路110过压、欠压故障的检测和分析。
其中,上述各个连接线是否接入均是由实训人员进行控制操作的,通过控制操作上述各个连接,可以使光伏支路110形成通路,并且还可以根据需求控制其是否接到直流母线上,进而可以与其他支路构成不同的分布式供电系统。
可选的,储能支路13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图2,包括:锂电池电源131、第三断路器132以及第二计量模块133。
具体的,锂电池电源131的输出端与第三断路器132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第三断路器132的输出端作为储能支路130的电源端。
其中,锂电池电源131为12kWh的锂电池组,其具体参数可以参见表2。
表2
标称电压(V) | 48 |
标称容量(Ah) | 100 |
放电电压(V) | |
充电电压(V) | |
额定放电电流(A) | 50 |
额定充电电流(A) | 50 |
通信接口 | RS485,can |
工作温度(℃) | -10~50 |
产品认证 | TUV,CE,TLC |
使用寿命 | 大于10年(25℃) |
循环寿命 | >3500次 |
需要说明的是,在锂电池电源131和直流母线之间设置第三断路器132是为了当储能支路130上的电流过大时,可以及时断开储能支路130与直流母线的连接,避免电路损坏。
可选的,在第三断路器132与直流母线之间还可以设置另一个断路器,以便在第三断路器132与另一个断路器之间,并联其他设备。
具体的,第二计量模块133的检测端设置于第三断路器132的输出端,用于通过其检测端监测储能支路130输出的电流和电压,进而实训人员通过第二计量模块133可以完成对储能支路130过压、欠压故障的检测和分析。
其中,上述各个连接线是否接入是由实训人员进行控制操作的,通过控制操作上述各个连接,可以使储能支路130形成通路,并且还可以根据需求控制其是否接到直流母线上,进而可以与其他支路构成不同的分布式供电系统。
可选的,风电支路12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图2,包括:第二直流电源121、风机控制器122、并网逆变器123、第四断路器124、第五断路器125、第六断路器126以及第三计量模块127。
具体的,第二直流电源121的输出端与第四断路器124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第四断路器124的输出端与风机控制器122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其中,第二直流电源121为最大功率为4kW的风力发电机组。
具体的,风机控制器122的输出端与第五断路器125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第五断路器125的输出端与并网逆变器123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其中,风机控制器122是真实的风机控制器,其具体参数可参见表3。
表3
具体的,并网逆变器123的输出端与第六断路器126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第六断路器126的输出端作为风电支路120的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并网逆变器123与交流母线之间设置第六断路器126是为了当风电支路120的电流过大时,可以及时断开风电支路120与直流母线的连接,避免电路损坏。
可选的,在第六断路器126与交流母线之间还可以设置另一个断路器,以便在第六断路器126与另一个断路器之间,并联其他设备。
具体的,第三计量模块127的检测端设置于第六断路器126的输出端,用于通过其检测端监测风电支路120输出的电流和电压,进而实训人员通过第三计量模块127可以完成对风电支路120过压、欠压故障的检测和分析。
其中,上述各个连接线是否接入是由实训人员进行控制操作的,通过控制操作上述各个连接,可以使风电支路120形成通路,并且还可以根据需求控制其是否接到交流母线上,进而可以与其他支路构成不同的分布式供电系统。
可选的,控制转换支路15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图2,包括:储能变流器151、第七断路器152、第八断路器153、第四计量模块154以及第五计量模块155。
具体的,储能变流器151的交流侧与第七断路器152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第七断路器152的输出端作为控制转换支路150的交流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储能变流器151的交流侧和交流母线之间设置第七断路器152是为了当控制转换支路150的交流侧的电流过大时,可以及时断开控制转换支路150的交流侧与直流母线的连接,避免电路损坏。
可选的,在第七断路器152与交流母线之间还可以设置另一个断路器,以便在第七断路器152与另一个断路器之间,并联其他设备。
具体的,储能变流器151的直流侧与第八断路器153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第八断路器153的输入端作为控制交换支路150的直流侧;储能变流器151的负载侧端口作为控制转换支路150的负载侧。
其中,储能变流器151是真实的储能变流器,其具体参数可参见表4。
表4
输出功率(30分钟/额定) | 6000VA/5000VA |
智能增强功率 | 6000VA |
电池侧电压 | 48V |
交流电压 | 230VAC |
充电电流 | 0~100A |
最大转移电流 | 50A |
需要说明的是,在储能变流器151的直流侧和直流母线之间设置第八断路器153是为了当控制转换支路150的直流侧的电流过大时,可以及时断开控制转换支路150的直流侧与直流母线的连接,避免电路损坏。
可选的,在第八断路器153与直流母线之间还可以设置另一个断路器,以便在第八断路器153与另一个断路器之间,并联其他设备。
具体的,第四计量模块154设置于第七断路器152的输出端;第五计量模块155设置于第八断路器153的输入端;其中,第四计量模块154用于通过其检测端监测控制转换支路150交流侧输出的电流和电压,第五计量模块155用于通过其检测端监测控制转换支路150交流侧输出的电流和电压,进而实训人员通过第四计量模块154和第五计量模块155,再结合第一计量模块115、第二计量模块133以及第三计量模块127,可以完成对内部电路供电中断故障的检测和分析。
其中,上述各个连接线是否接入是由实训人员进行控制操作的,通过控制操作上述各个连接线,使控制转换单元形成通路,并将交流母线、直流母线和负载支路连接在一起。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负载支路14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图2,包括:交流负载141以及第九断路器142。
具体的,交流负载141的电源端与第九断路器14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第九断路器142的输入端作为负载支路140的电源端。
其中,交流负载141为5kW的单相交流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在交流负载141和储能变流器151负载侧之间设置第九断路器142是为了当负载支路140的电流过大时,可以及时断开负载支路140与储能变流器151负载侧的连接。
可选的,在第九断路器142与储能变流器153的负载侧之间还可以设置另一个断路器,以便在第九断路器142与另一个断路器之间,并联其他设备。
其中,上述各个连接线是否接入是由实训人员进行控制操作的,通过控制操作上述各个连接,可以使负载支路140形成通路,并且还可以根据需求控制其是否接到储能变流器151的负载侧上,进而可以与其他支路构成不同的分布式供电系统。
可选的,输出支路16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图2,包括:第十断路器161和交流接触器KM。
具体的,第十断路器161的输入端作为输出支路160的输入端,输出端作为输出支路160的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十断路器161与交流母线之间设置交流接触器KM是为了当输出支路160的电流过大时,可以及时断开第十断路器161与交流母线之间的连接。
具体的,交流接触器KM的检测端设置于第十断路器161的输出端,用于通过其检测端监测输出支路160输出的电流和电压,进而实训人员通过交流接触器KM可以完成对电网侧过压、欠压故障的检测和分析。
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在上述实施例和图1及图2的基础上,还包括:风光储控制器190。
其中,风光储控制器190与内部电路中的各个支路中的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且通过无线连接与云端建立通信连接。
具体的,风光储控制器190与内部电路中的各个支路中的设备进行通信,实时采集系统运行信息,实现对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的实时在线监控和运行控制;并通过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将运行信息上传至培训服务器,实现远程维护实操培训。
值得说明的是,利用风光储控制器190可以采用优化的电池备电管理策略,在确保电网停止工作后依然可以为重要负载持续提供电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其中,风光储控制器190的通信接口为:4路RS-485接口,1路以太网接口,1路GPRS无线通信;并且,风光储控制器190包括人机交互设备,此人机交互设备为7寸液晶触控屏,是工业级产品,可以适应严酷的环境条件。
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如图3,在上述实施例和图1及图2的基础上,还包括:壳体20。
具体的,壳体20内部设置有内部电路10;壳体20外部的前面板标注有内部电路10的电路原理图;所述内部电路与各个连接线相接的相应端口均以插拔接头的形式设置于所述电路原理图中的相应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可以视其体积大小,选用机柜或箱体,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实际应用中,分布式光伏并网实训装置选择宽为2800mm、高为2000mm以及深为800mm的实训柜;在前柜面绘制内部电路10的原理图;另外,柜体采用下进线方式,适用于安装在室内环境。
具体的,当光伏支路110包括第一计量模块115时,第一计量模块115的显示面板设置于壳体20的前面板上;当储能支路130包括第二计量模块133时,第二计量模块133的显示面板设置于壳体20的前面板上;当风电支路120包括第三计量模块127时,第三计量模块127的显示面板设置于壳体20的前面板上;当控制转换支路150包括第四计量模块154和第五计量模块155时,第四计量模块154和第五计量模块155均设置于壳体20的前面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本身内部电路的原理图绘制在实训柜的前面板上,并将其内部电路中与各个连接线相接的相应端口均以插拔接头的形式引至前面板的相应位置,使实训人员可以在柜前以插拔线的方式进行操作,简化可实训人员的操作;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实物和内部电路原理图相结合的方式,使实训人员更加直观的理解实物与系统原理的之间的关系;另外,本实训装置均采用符合市场主流的机械设备或电气设备,为实训人员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程的操作和运维培训。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还可以进行对光伏控制器调试技术的实训,对风机控制器和并网逆变器调试技术的实训,对锂电池电源调试技术的实训,对储能变流器调试技术的实训,对供电系统顺序启动、停机的测试技术的实训,对供电系统并、离网自动切换控制策略测试技术的实训。
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电路;所述内部电路,包括:光伏支路、风电支路、储能支路、负载支路、控制转换支路以及输出支路;其中:
所述光伏支路的输出端与直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储能支路的电源端与所述直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风电支路的输出端与交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控制转换支路的直流侧与所述直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控制转换支路的交流侧与所述交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控制转换支路的负载侧与所述负载支路的电源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输出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母线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相应连接线是否接入由实训人员控制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路,包括:第一直流电源、光伏控制器、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以及第一计量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一断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光伏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光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二断路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光伏支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计量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断路器的输出端;
相应连接线是否接入由实训人员控制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支路,包括:锂电池电源、第三断路器以及第二计量模块;其中:
所述锂电池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三断路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储能支路的电源端;
所述第二计量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三断路器的输出端;
相应连接线是否接入由实训人员控制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支路,包括:第二直流电源、风机控制器、并网逆变器、第四断路器、第五断路器、第六断路器以及第三计量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四断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机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风机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五断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并网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六断路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风电支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计量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六断路器的输出端;
相应连接线是否接入由实训人员控制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转换支路,包括:储能变流器、第七断路器、第八断路器、第四计量模块以及第五计量模块;其中:
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交流侧与所述第七断路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七断路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控制转换支路的交流侧;
所述第四计量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七断路器的输出端;
所述储能变流器的直流侧与所述第八断路器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八断路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控制交换支路的直流侧;
所述第五计量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八断路器的输入端;
所述储能变流器的负载侧作为所述控制转换支路的负载侧;
相应连接线是否接入由实训人员控制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支路,包括:交流负载以及第九断路器;其中:
所述交流负载的电源端与所述第九断路器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第九断路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负载支路的电源端;
相应连接线是否接入由实训人员控制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支路,包括:第十断路器和第六计量模块;其中:
所述第十断路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输出支路的输入端,输出端作为所述输出支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六计量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十断路器的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电路,还包括:风光储控制器;其中:
所述风光储控制器与所述内部电路中的各个支路中的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且通过无线连接与云端建立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其中: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所述内部电路;
所述壳体外部的前面板标注有所述内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所述内部电路与各个连接线相接的相应端口均以插拔接头的形式设置于所述电路原理图中的相应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伏支路包括第一计量模块时,所述第一计量模块的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
当所述储能支路包括第二计量模块时,所述第二计量模块的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
当所述风电支路包括第三计量模块时,所述第三计量模块的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
当所述控制转换支路包括第四计量模块和第五计量模块时,所述第四计量模块和所述第五计量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部电路还包括风光储控制器时,所述风光储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42955.7U CN210429002U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42955.7U CN210429002U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29002U true CN210429002U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76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42955.7U Active CN210429002U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29002U (zh) |
-
2019
- 2019-06-21 CN CN201920942955.7U patent/CN2104290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44736B (zh) | 5g基站智能微电网多源供电系统 | |
WO2012068774A1 (zh) | 基于铁锂电池的变电站直流电源应急系统 | |
CN206195362U (zh) | 光伏微网并网发电系统 | |
CN217087856U (zh) | 集成接线盒的光伏组件 | |
CN104795881A (zh) | 风光互补供电控制器及微电网系统及微电网系统供电方法 | |
CN103683328B (zh) | 自动切换模块及光伏并离网全自动发电系统 | |
Martirano et al. | Implementation of SCADA systems for a real microgrid lab testbed | |
CN108347067A (zh) | 一种含有电池储能和发电机的微网架构和控制方法 | |
CN203377599U (zh) | 户用风光储微网控制系统 | |
CN205544317U (zh) | 一种含有重要负荷的新能源与电动汽车接入的城市直流配电系统 | |
CN114825591A (zh) |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光伏储能及数据采集系统 | |
CN210429002U (zh) | 一种分布式风光储供电系统实训装置 | |
CN207518285U (zh) | 一种变电站光伏并网装置 | |
CN203261257U (zh) |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 | |
CN207265677U (zh) | 一种可变结构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 | |
CN116316565A (zh) | 变电站站用光-储-直微电网系统优化方法 | |
CN116207868A (zh) | 共直流母线的全钒液流电池光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4633347U (zh) | 一种智能微电网控制系统 | |
CN204559220U (zh) | 风光互补供电控制器及微电网系统 | |
CN113659699A (zh) | 用于基站的应急供电智能控制方法和系统 | |
CN203589745U (zh) | 自动切换模块及光伏并离网全自动发电系统 | |
CN103117596B (zh) | 用于变电站的分布式直流独立供电系统 | |
CN219574994U (zh) | 一种光伏储能并网系统教学装置 | |
CN105140965A (zh) | 一种支持热插拔的分布式电源集成装备 | |
CN205945180U (zh) |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