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2589U -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2589U
CN210422589U CN201920823060.1U CN201920823060U CN210422589U CN 210422589 U CN210422589 U CN 210422589U CN 201920823060 U CN201920823060 U CN 201920823060U CN 210422589 U CN210422589 U CN 210422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grooves
deep
shallow groove
rever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30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民
李鹏辉
汤俊萍
姚伟博
刘美娟
张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lvko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Shangu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Shangu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Shangu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230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2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2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2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浅槽换向机构,包括固定套筒、换向轮、滑移外套和联动件。所述固定套筒包括顶壁和与所述顶壁固定连接的侧壁,固定套筒的侧壁上具有沿轴向开设的导向槽。换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套筒内。换向轮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连续分布有多组组合槽,每一组组合槽包括直槽和与所述直槽连通的斜槽。在相邻的两组组合槽中,其中一组组合槽中的斜槽与另一组组合槽中的直槽连通。滑移外套滑动地设置于固定套筒上,滑移外套包括底盘和与底盘固定连接的导向臂,导向臂与导向槽相适配,导向臂上具有安装孔。联动件安装于安装孔内,滑移外套带着联动件在斜槽中运动使得换向轮转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Description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油气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背景技术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煤层气是一种高热、洁净、方便的新型能源,其具有其它能源无法比拟的无污染、无油污等多种优点。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为了实现煤层气的工业开采和加快矿井中煤层气的抽排速度,经常采用冲击波发生器对煤层进行改造。
现有的冲击波发生器,储能舱内壁的多个周向通孔中装载有多个聚能棒,需要将每一个通孔中的聚能棒一个个依次推送进入摆渡机构的偏心摆渡孔中,再通过摆轮摆渡到中心孔中,然后再通过推杆将聚能棒推送器中心孔中的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推送机构中的棘爪将储能舱的其中一个通孔中的聚能棒推入摆渡机构后,需要进入下一个通孔中进行推送聚能棒。然而,现有冲击波发生器,推送机构中的棘爪不能从储能舱的一个通孔进入到另一个通孔中,并进一步将该通孔中的聚能棒推送到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不能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可控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煤层增透效率较低,油气开采效率也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冲击波发生器,存在推送机构无法顺利地从储能舱内壁周向上的一个通孔进入到另一个通孔中,并对该通孔中的聚能棒进行推送,不能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煤层增透效率较低,油气开采效率也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一种深浅槽换向机构,包括深浅槽换向机构、固定套筒、换向轮、滑移外套和联动件:
所述固定套筒包括顶壁和与所述顶壁固定连接的侧壁,所述顶壁具有第五中心孔,所述侧壁上具有沿轴向开设的导向槽;
所述换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内,所述换向轮具有第六中心孔,所述换向轮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连续分布有多组组合槽,每一组组合槽包括直槽和与所述直槽连通的斜槽,所述斜槽为螺旋槽;
在相邻的两组组合槽中,其中一组组合槽中的斜槽与另一组组合槽中的直槽连通;
所述滑移外套轴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上,所述滑移外套包括底盘和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的导向臂,所述底盘具有第七中心孔,所述导向臂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所述导向臂上具有安装孔;
所述第五中心孔、所述第六中心孔和所述第七中心孔同轴设置,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五中心孔、所述第六中心孔和所述第七中心孔中,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滑移外套连接;
所述联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滑移外套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套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移外套带着所述联动件在所述斜槽中运动使得所述换向轮转动,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滑移外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套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移外套带着所述联动件沿着所述直槽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轮具有朝向所述顶壁的第一端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在每一组组合槽中,所述直槽从所述第二端面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斜槽从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上延伸;
在同一组组合槽中,所述斜槽的起始段与所述直槽的末尾段连通形成第一连通段,在所述第一连通段处,所述斜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直槽的深度;
在相邻的两组组合槽中,其中一组组合槽中的斜槽与另一组组合槽中的直槽连通形成第二连通段,在所述第二连通段处,所述斜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直槽的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同一组组合槽中,所述斜槽的槽壁为螺旋面,所述联动件从所述斜槽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述联动件使得所述换向轮旋转3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槽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深槽段、第一过渡段和第一浅槽段,从所述第一深槽段向所述第一浅槽段,所述斜槽的深度逐渐减小,从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第二端面方向上,所述第一过渡段位于所述第一连通段的前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槽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深槽段、第二过渡段和第二浅槽段,从所述第二端面向所述第一端面方向上,所述直槽的深度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过渡段位于所述第二连通段的前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合槽的数量为偶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合槽为12组,12组组合槽沿着所述换向轮的外圆周连续分布,每一组组合槽中的斜槽与相邻的下一组组合槽中的直槽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槽相对地开设在所述侧壁上;
所述导向臂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臂沿着所述底盘的外缘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导向臂分别与两个所述导向槽相互适配,每一个所述导向臂上都具有安装孔,每一个安装孔中都安装有所述联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轮的第一端面上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安装部,所述换向轮的第二端面上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均安装有轴承;
所述固定套筒的内壁上具有轴承配合面,所述换向轮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的侧壁的端面上,所述换向轮被所述轴承压盖约束在所述固定套筒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换向轮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摆渡机构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为弹簧销,所述弹簧销包括具有内孔的圆柱销和设置于所述内孔中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内孔的孔底,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外壳的内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壁的外表面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凸起能够深入储能舱内壁的通孔之中。
一种聚能棒推送器,包括能量转换器、储能舱、动力机构、摆渡机构、推送机构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所述能量转换器与所述储能舱、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依次连接,所述摆渡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能量转换器内,所述摆渡机构与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的换向轮连接,所述推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心孔之中。
一种冲击波发生装置,包括高压直流电源、储能电容器、能量控制器以及如上所述的聚能棒推送器,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储能电容器、所述能量控制器以及所述聚能棒推送器同轴集成一个整体。
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产生以下技术效果:
上述深浅槽换向机构包括固定套筒、换向轮、滑移外套和联动件。所述固定套筒包括顶壁和与所述顶壁固定连接的侧壁。所述顶壁具有第五中心孔,所述侧壁上具有沿轴向开设的导向槽。所述换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内,所述换向轮具有第六中心孔。
所述换向轮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连续分布有多组组合槽,每一组组合槽包括直槽和与所述直槽连通的斜槽,所述直槽与所述斜槽之间的夹角为α。在相邻的两组组合槽中,其中一组组合槽中的斜槽与另一组组合槽中的直槽连通。所述滑移外套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上。所述滑移外套包括底盘和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的导向臂,所述底盘具有第七中心孔,所述导向臂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在所述导向臂与所述导向槽的配合下,所述滑移外套相对于所述固定套筒做轴向直线往返运动。所述导向臂上具有安装孔,所述联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第五中心孔、所述第六中心孔和所述第七中心孔同轴设置,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五中心孔、所述第六中心孔和所述第七中心孔中,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滑移外套连接。推杆组件带动滑移外套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套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移外套带着所述联动件在所述斜槽中运动使得所述换向轮转动,所述换向轮转动带动棘爪组件顺利地从储能舱内壁周向上的一个通孔进入到下一个通孔中,并对该通孔中的聚能棒进行推送,同时,摆渡机构的摆轮将上一个通孔中的聚能棒摆渡到中心轴线上。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滑移外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套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移外套带着所述联动件沿着所述直槽运动,所述推杆组件将中心轴线上的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同时棘爪组件将储能舱内壁周向上的下一个通孔中的聚能棒推送进入摆渡机构与其对正的摆渡孔之中。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了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装配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装配立体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装配立体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固定套筒的立体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固定套筒的立体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换向轮的立体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换向轮的立体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联动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轴承压盖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滑移外套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浅槽换向机构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
140-聚能棒
200-储能舱
220-通孔
300-摆渡机构
510-棘爪组件
520-推杆组件
540-旋转套筒
600-深浅槽换向机构
610-固定套筒
611-顶壁
612-侧壁
613-第五中心孔
614导向槽
615-轴承配合面
620-换向轮
621-第六中心孔
622-组合槽
6221-直槽
6222-斜槽
6223-第一深槽段
6224-第一过渡段
6225-第一浅槽段
6226-第二深槽段
6227-第二过渡段
6228-第二浅槽段
623-第一端面
624-第二端面
625-第一连通段
626-第二连通段
627-第一安装部
628-第二安装部
629-连接部
630-滑移外套
631-底盘
632-导向臂
633-第七中心孔
634-安装孔
640-联动件
641-圆柱销
642-弹簧
650-轴承
660-轴承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11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更为详尽的阐释。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深浅槽换向机构,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包括固定套筒610、换向轮620、滑移外套630和联动件640,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套筒610、换向轮620、滑移外套630和联动件640整体设置于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的外壳内,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外壳的一端与储能舱200连接且另一端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固定套筒610固定设置于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的壳体内,如图1和图11所示。所述固定套筒610包括顶壁611和与所述顶壁611固定连接的侧壁612,所述顶壁611具有第五中心孔613,所述侧壁612上具有沿轴向开设的导向槽614,如图2所示。所述换向轮62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610内,所述换向轮620具有第六中心孔621,如图1所示。所述换向轮620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连续分布有多组组合槽622,每一组组合槽622包括直槽6221和与所述直槽6221连通的斜槽6222,所述斜槽6222。在相邻的两组组合槽622中,其中一组组合槽622中的斜槽6222与另一组组合槽622中的直槽6221连通,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滑移外套630轴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610上,所述滑移外套630包括底盘631和与所述底盘631固定连接的导向臂632,所述底盘631具有第七中心孔633,所述导向臂632与所述导向槽614相适配,所述导向臂632上具有安装孔634,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五中心孔613、所述第六中心孔621和所述第七中心孔633同轴设置,推杆组件520穿设于所述第五中心孔613、所述第六中心孔621和所述第七中心孔633之中,所述推杆组件520与所述滑移外套630连接,如图1和图11所示。请参阅图11,所述固定套筒610不动,所述换向轮62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610内,所述联动件64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634内,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滑移外套630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套筒6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移外套630带着所述联动件640在所述斜槽6222中运动,所述联动件640与所述斜槽6222相互作用,使得所述换向轮620转动,所述换向轮620通过旋转套筒540同时带动棘爪组件510和摆渡机构300转动,当所述联动件640走完一组组合槽622中的所述斜槽6222行程时,所述换向轮620转过特定的角度,所述棘爪组件510中的棘爪正好能够从储能舱内壁上的第一个通孔220转动特定角度后进入第二个通孔220中,与此同时,摆渡机构300也是正好转过特定的角度,将从第一个通孔220出来进入摆渡机构300中的聚能棒140摆渡到推杆组件510所在的中轴线上。当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滑移外套630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套筒6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移外套630带着所述联动件640沿着所述直槽6221运动,所述棘爪组件510中的棘爪正好能够将储能舱第二个通孔220中的聚能棒140推送进入摆渡机构300中,与此同时,推杆组件510将位于中轴线上的聚能棒140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的第一壳体100之中产生可控冲击波。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了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请参阅图6和图7,具体地,所述联动件640在所述换向轮620表面的运动轨迹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所述换向轮620具有朝向所述顶壁611的第一端面623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623相对的第二端面624。在每一组组合槽622中,所述直槽6221从所述第二端面624向所述第一端面623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斜槽6222从所述第一端面623向所述第二端面624的方向上延伸。在同一组组合槽622中,所述斜槽6222的起始段与所述直槽6221的末尾段连通形成第一连通段625,在所述第一连通段625处,所述斜槽6222的深度大于所述直槽6221的深度,避免联动件640在所述第一连通段625处所述联动件640从斜槽6222进入到直槽6221中。在相邻的两组组合槽622中,其中一组组合槽622中的斜槽6222与另一组组合槽622中的直槽6221连通形成第二连通段626,在所述第二连通段626处,所述斜槽6222的深度小于所述直槽6221的深度,避免联动件640在所述第二连通段626处,所述联动件640从所述直槽6221进入所述斜槽6222中,保证联动件640在换向轮620运动的单向性。
可选地,在同一组组合槽622中,所述斜槽6222的槽壁为螺旋面,所述联动件640从所述斜槽6222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述联动件640使得所述换向轮620旋转30度。所述联动件640在所述斜槽6222中运动时通过与螺旋面的作用带动所述换向轮620转动,所述斜槽6222靠近所述直槽6221一侧的槽壁设置为螺旋面能够提升运动的平稳性,减小噪音。
进一步,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所述斜槽622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深槽段6223、第一过渡段6224和第一浅槽段6225。从所述第一深槽段6223到所述第一浅槽段6225,所述斜槽6222的深度逐渐减小。从所述第一端面623向所述第二端面624方向上,所述第一过渡段6224位于所述第一连通段625的前方,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所述第一过渡段6224过于浅,导致所述联动件640从所述第一深槽段6223进入到直槽6222中,有效地保证了联动件640在换向轮620表面运动的单向性。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所述直槽622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深槽段6226、第二过渡段6227和第二浅槽段6228。从所述第二端面624向所述第一端面623方向上,所述直槽6221的深度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过渡段6227位于所述第二连通段626的前方。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第二过渡段6227过于浅,导致所述联动件640从所述第二深槽段6226进入第一浅槽段6225中,有效地保证了联动件640在换向轮620表面运动的单向性。
所述联动件640在所述换向轮620表面的运动轨迹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即:联动件640依次经过第一深槽段6223、第一过渡段6224、第一浅槽段6225、第二深槽段6226、第二过渡段6227以及第二浅槽段6228单方向延伸,保证换向轮620是单向周期转动。可选地,所述第一深槽段6223靠近所述第一端面623的一端处设置有直槽段,保证联动件640运动的彻底性,确保联动件640在每一个斜槽6222中都是从斜槽6222的一端起始走到斜槽6222的另一端结束,走的行程是确定的,这个确定的行程与棘爪组件510的转动角度精准对应,同时与摆渡机构300的摆轮转动角度精准对应。
可选地,所述组合槽622的数量为偶数,与推送机构的结构关联。
具体地,所述组合槽622为12组,12组组合槽622沿着所述换向轮620的外圆周连续分布,每一组组合槽622中的斜槽6222与相邻的下一组组合槽622中的直槽6221相连通。可选地,所述α为30度。当联动件640走完一组组合槽622中的一个斜槽6222时,换向轮630正好转过30度角,摆渡机构中的摆轮正好转过180度将聚能棒140摆渡到中轴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以及图10,所述导向槽614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槽614相对地开设在所述侧壁612上。所述导向臂632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臂632沿着所述底盘631的外缘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导向臂632分别与两个所述导向槽614相互适配,每一个所述导向臂632上都具有安装孔634,每一个安装孔634中都安装有所述联动件640。
可选地,请参阅图1至图7,所述换向轮620的第一端面623上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安装部627,所述换向轮620的第二端面624上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二安装部628,所述第一安装部627和所述第二安装部628上均安装有轴承650。所述固定套筒610的内壁上具有轴承配合面615,所述轴承650安装于所述轴承配合面615上,使得所述换向轮620只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套筒610转动。
进一步,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9,深浅槽换向机构还包括轴承压盖660。所述轴承压盖660呈L型,所述轴承压盖66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610的侧壁612的端面上,另一端顶在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外壳内的圆台上。所述换向轮620被所述轴承650和所述轴承压盖660约束在所述固定套筒610内。
更进一步,如图6、图7以及图11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627具有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629,所述换向轮620通过所述连接部629与摆渡机构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部629与旋转套筒540的一端连接,旋转套筒540的另一端与摆渡机构连接。所述换向轮620将扭矩通过旋转套筒540刚性传递给摆渡机构300。
具体地,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联动件640为弹簧销。所述弹簧销包括具有内孔的圆柱销641和设置于所述内孔中的弹簧642,所述弹簧64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内孔的孔底,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的内壁上。在弹簧642的伸缩作用下,圆柱销641能够顺利地在第一深槽段6223、第一过渡段6224、第一浅槽段6225、第二深槽段6226、第二过渡段6227以及第二浅槽段6228中顺利地过渡。
可选地,请参阅图4,所述顶壁611的外表面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凸起能够深入储能舱内壁的通孔之中,限制了所述固定套筒610的转动。
一种聚能棒推送器,包括能量转换器、储能舱、动力机构、摆渡机构、推送机构以及如上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所述能量转换器与所述储能舱、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依次连接,所述摆渡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能量转换器内,所述摆渡机构与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的换向轮连接,所述推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心孔之中。
一种冲击波发生装置,包括高压直流电源、储能电容器、能量控制器以及如上所述的聚能棒推送器,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储能电容器、所述能量控制器以及所述聚能棒推送器同轴集成一个整体。
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换向轮620的第一深槽段6223、第一过渡段6224、第一浅槽段6225、第二深槽段6226、第二过渡段6227以及第二浅槽段6228、以及第一连通段625和第二连通段626有效组合,实现了换向轮620的单向周期运动。
2.斜槽6222的设计周期与推送器的聚能棒阵列周期一致。
3.弹簧销640的内置弹簧642,有效解决了圆柱销641在第一深槽段6223、第一过渡段6224、第一浅槽段6225、第二深槽段6226、第二过渡段6227以及第二浅槽段6228中的自动顺利过渡。
上述深浅槽换向机构,包括固定套筒、换向轮、滑移外套和联动件。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外壳的一端与储能舱连接且另一端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固定套筒固定设置于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的外壳内,所述固定套筒包括顶壁和与所述顶壁固定连接的侧壁。所述顶壁具有第五中心孔,所述侧壁上具有沿轴向开设的导向槽。所述换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内,所述换向轮具有第六中心孔。
所述换向轮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连续分布有多组组合槽,每一组组合槽包括直槽和与所述直槽连通的斜槽,所述斜槽为螺旋槽。在相邻的两组组合槽中,其中一组组合槽中的斜槽与另一组组合槽中的直槽连通。所述滑移外套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上。所述滑移外套包括底盘和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的导向臂,所述底盘具有第七中心孔,所述导向臂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在所述导向臂与所述导向槽的配合下,所述滑移外套相对于所述固定套筒做轴向直线往返运动。所述导向臂上具有安装孔,所述联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第五中心孔、所述第六中心孔和所述第七中心孔同轴设置。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五中心孔、所述第六中心孔和所述第七中心孔之中,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滑移外套连接。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滑移外套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套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移外套带着所述联动件在所述斜槽中运动使得所述换向轮转动,所述换向轮转动带动棘爪组件顺利地从储能舱内壁周向上的一个通孔进入到下一个通孔中,并对该通孔中的聚能棒进行推送,同时,摆渡机构的摆轮将上一个通孔中的聚能棒摆渡到中心轴线上。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滑移外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套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移外套带着所述联动件沿着所述直槽运动,所述推杆组件将中心轴线上的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同时棘爪组件将储能舱内壁周向上的下一个通孔中的聚能棒推送进入摆渡机构与其对正的摆渡孔之中。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了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包括固定套筒(610)、换向轮(620)、滑移外套(630)和联动件(640):
所述固定套筒(610)包括顶壁(611)和与所述顶壁(611)固定连接的侧壁(612),所述顶壁(611)具有第五中心孔(613),所述侧壁(612)上具有沿轴向开设的导向槽(614);
所述换向轮(62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610)内,所述换向轮(620)具有第六中心孔(621),
所述换向轮(620)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连续分布有多组组合槽(622),每一组组合槽(622)包括直槽(6221)和与所述直槽(6221)连通的斜槽(6222),所述斜槽(6222)为螺旋槽;
在相邻的两组组合槽(622)中,其中一组组合槽(622)中的斜槽(6222)与另一组组合槽(622)中的直槽(6221)连通;
所述滑移外套(630)轴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610)上,所述滑移外套(630)包括底盘(631)和与所述底盘(631)固定连接的导向臂(632),所述底盘(631)具有第七中心孔(633),所述导向臂(632)与所述导向槽(614)相适配,所述导向臂(632)上具有安装孔(634);
所述第五中心孔(613)、所述第六中心孔(621)和所述第七中心孔(633)同轴设置,推杆组件(520)穿设于所述第五中心孔(613)、所述第六中心孔(621)和所述第七中心孔(633)中,所述推杆组件(520)与所述滑移外套(630)连接;
所述联动件(64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634)内,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滑移外套(630)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套筒(6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移外套(630)带着所述联动件(640)在所述斜槽(6222)中运动使得所述换向轮(620)转动,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滑移外套(630)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套筒(6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移外套(630)带着所述联动件(640)沿着所述直槽(6221)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轮(620)具有朝向所述顶壁(611)的第一端面(623)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623)相对的第二端面(624),在每一组组合槽(622)中,所述直槽(6221)从所述第二端面(624)向所述第一端面(623)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斜槽(6222)从所述第一端面(623)向所述第二端面(624)的方向上延伸;
在同一组组合槽(622)中,所述斜槽(6222)的起始段与所述直槽(6221)的末尾段连通形成第一连通段(625),在所述第一连通段(625)处所述斜槽(6222)的深度大于所述直槽(6221)的深度;
在相邻的两组组合槽(622)中,其中一组组合槽(622)中的斜槽(6222)与另一组组合槽(622)中的直槽(6221)连通形成第二连通段(626),在所述第二连通段(626)处,所述斜槽(6222)的深度小于所述直槽(6221)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组组合槽(622)中,所述斜槽(6222)的槽壁为螺旋面,所述联动件(640)从所述斜槽(6222)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述联动件(640)使得所述换向轮(620)旋转3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槽(622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深槽段(6223)、第一过渡段(6224)和第一浅槽段(6225),从所述第一深槽段(6223)到所述第一浅槽段(6225),所述斜槽(6222)的深度逐渐减小,从所述第一端面(623)向所述第二端面(624)方向上,所述第一过渡段(6224)位于所述第一连通段(625)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槽(622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深槽段(6226)、第二过渡段(6227)和第二浅槽段(6228),从所述第二端面(624)向所述第一端面(623)方向上,所述直槽(6221)的深度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过渡段(6227)位于所述第二连通段(626)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槽(622)的数量为偶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槽(622)为12组,12组组合槽(622)沿着所述换向轮(620)的外圆周连续分布,每一组组合槽(622)中的斜槽(6222)与相邻的下一组组合槽(622)中的直槽(6221)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614)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槽(614)相对地开设在所述侧壁(612)上;
所述导向臂(632)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臂(632)沿着所述底盘(631)的外缘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导向臂(632)分别与两个所述导向槽(614)相互适配,每一个所述导向臂(632)上都具有安装孔(634),每一个安装孔(634)中都安装有所述联动件(6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轮(620)的第一端面(623)上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安装部(627),所述换向轮(620)的第二端面(624)上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二安装部(628),所述第一安装部(627)和所述第二安装部(628)上均安装有轴承(650);
所述固定套筒(610)的内壁上具有轴承配合面(615),所述轴承(650)安装于轴承配合面(61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压盖(660),所述轴承压盖(660)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610)的侧壁(612)的端面上,所述换向轮(620)被所述轴承压盖(660)约束在所述固定套筒(610)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627)具有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629),所述换向轮(620)通过所述连接部(629)与摆渡机构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640)为弹簧销,所述弹簧销包括具有内孔的圆柱销(641)和设置于所述内孔中的弹簧(642),所述弹簧(64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内孔的孔底,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600)外壳的内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611)的外表面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凸起能够深入储能舱内壁的通孔之中。
14.一种聚能棒推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转换器、储能舱、动力机构、摆渡机构、推送机构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深浅槽换向机构,所述能量转换器与所述储能舱、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依次连接,所述摆渡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能量转换器内,所述摆渡机构与所述深浅槽换向机构的换向轮连接,所述推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心孔之中。
15.一种冲击波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直流电源、储能电容器、能量控制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能棒推送器,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储能电容器、所述能量控制器以及所述聚能棒推送器同轴集成一个整体。
CN201920823060.1U 2019-05-31 2019-05-31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Active CN210422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3060.1U CN210422589U (zh) 2019-05-31 2019-05-31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3060.1U CN210422589U (zh) 2019-05-31 2019-05-31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2589U true CN210422589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3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3060.1U Active CN210422589U (zh) 2019-05-31 2019-05-31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25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523A (zh) * 2019-05-31 2019-09-06 西安交通大学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523A (zh) * 2019-05-31 2019-09-06 西安交通大学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10206523B (zh) * 2019-05-31 2023-12-05 西安交通大学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9632B (zh) 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10219633B (zh)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210422589U (zh)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10259428B (zh) 聚能棒推送方法
CN102204068A (zh) 电机
CN210422586U (zh) 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211174074U (zh) 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10206523B (zh)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13882858B (zh) 一种能量增强棒推送装置
CN110259889B (zh) 摆渡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US10273930B2 (en) Power take off system for wave energy converter buoy
CN110195582B (zh) 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210422587U (zh)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10513096B (zh) 摆动式换向机构
CN215927353U (zh) 微齿型换向器、能量增强棒推送装置以及冲击波发生装置
CN210423590U (zh) 摆渡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CN113700463A (zh) 微齿型换向器、能量增强棒推送装置以及冲击波发生装置
CN105402077B (zh) 往复式运动海浪发电装置
CN210460940U (zh) 一种潮汐能发电机
CN114104524B (zh) 一种样品封装装置
CN113756801B (zh) 一种能量增强棒推送方法
CN206087158U (zh) 一种自行车发电装置
CN211648954U (zh) 一种轴承齿轮模组
CN113548146B (zh) 一种基于潮流能的自供能水下机器人
CN210422578U (zh) 推送聚能棒的推块组件、聚能棒推送器及冲击波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5

Address after: Room 1005, Shanjian installation building, No.158, North Zhuque street, Beili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after: Xi'an green control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Beilin District Xianning West Road 710049, Shaanxi city of Xi'an province No. 28

Patentee befor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XI'AN SHANGUA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005, Shanjian installation building, No.158, North Zhuque street, Beili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after: Xi'an lvko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05, Shanjian installation building, No.158, North Zhuque street, Beili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before: Xi'an green control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