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17864U - 料坑废液收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料坑废液收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17864U
CN210417864U CN201921160261.4U CN201921160261U CN210417864U CN 210417864 U CN210417864 U CN 210417864U CN 201921160261 U CN201921160261 U CN 201921160261U CN 210417864 U CN210417864 U CN 210417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t
port
waste
collec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602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春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602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17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17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17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料坑废液收集系统,包括:料坑,所述料坑的底面为斜面,靠近所述斜面低处的侧面为斜面,并且所述侧面设有渗液口,所述侧面的底部设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的底部低于所述底面的底部,所述渗液口与所述集液槽相连通;滤板,所述滤板设置于所述渗液口;排液装置,所述排液装置设有吸液口和排液口,所述吸液口与所述集液槽连通,所述排液口与所述料坑外部连通。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将料坑中的废液与其他固态废料分离,减少固态废料因废液聚集导致的腐烂、产生异味的问题。

Description

料坑废液收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垃圾废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料坑废液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废料处理站通常采用料坑堆放生活垃圾废料,由于生活垃圾废料中杂物类别比较多,并且含有大量的水分,垃圾中有机物容易在有水的情况发生腐烂变质,产生大量的废液。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料坑中,垃圾废料的废液经常与料坑中的其他固定垃圾混合在一起,使得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在处理将料坑中的垃圾时,由于废液聚集在料坑内,使得料坑内的物质因腐烂产生异味、恶臭,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坑废液收集系统,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料坑废液收集系统,包括:料坑,所述料坑的底面为斜面,靠近所述斜面低处的侧面为斜面,并且所述侧面设有渗液口,所述侧面的底部设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的底部低于所述底面的底部,所述渗透孔与所述集液槽相连通,并且对应设置;排液装置,所述排液装置设有吸液口和排液口,所述吸液口与所述集液槽连通,所述排液口与所述料坑外部连通。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滤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渗液口。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料坑的底面间隔设有若干凸起块,并且每相邻两个所述凸起块之间形成有导流槽。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底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至70°。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集液槽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耐酸砖层、三涂六布防腐层、钢筋混泥土层、第一细石混泥土层、高密度聚乙烯膜和第二细石混泥土层。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三布六涂防腐层的厚度为3mm-8mm。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高密度聚乙烯膜的厚度为2mm。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排液装置设置于所述集液槽内。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排液装置包括水泵、滤网盖和排水管,所述吸液口和排液口均设置于所述水泵上,所述滤网盖设置于所述吸液口,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液口连接,另一端与料坑外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料坑、滤板和排液装置,料坑的底面为斜面,靠近斜面的低处的侧面为斜面,并且侧面设有渗液口,侧面的底部设有集液槽,集液槽的底部低于料坑底面的底部,以使料坑中废液可以通过底面的斜面向低处汇聚,并且通过低处侧面的渗液口流向集液槽,滤板安装于渗液口,用于防止料坑中固态废料进入集液槽,排液装置设有吸液口和排液口,吸液口与集液槽相连通,排液口与料坑外部相连通,排液装置将料坑的中废液经吸液口吸入,通过排液口将废液排到外坑的外部,从而实现将料坑中废液与其他固态废料分离,减少固态废料因废液聚集导致的腐烂、产生异味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的剖面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中集液槽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中滤板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中排液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Figure BDA00021389568600000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的剖面图。料坑废液收集系统100包括:料坑1、滤板2和排液装置3。其中,料坑1由四个侧面环绕一个底面外边缘围合而成,并且料坑1的底面为斜面,也即是,料坑1的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以使料坑1内的废液可以沿着斜面往低处汇集。靠近斜面低处的侧面为斜面,并且侧面上设有渗液口11,侧面的底部设有集液槽12,渗液口11与集液槽12相连通,并且渗液口11位于集液槽12的上方,使得渗液口11与集液槽12一上一下对应设置,集液槽12的底部低于料坑1底面的底部,使得料坑1中的废液从斜面的最低处通过侧面上的渗液口11流到集液槽12内,滤板2设置于渗液口11,用于阻挡料坑1中的固态废料通过渗液口11进入集液槽12,使得料坑1内的固态废料与废液分离开,料坑1内主要为固态废料,集液槽12主要为废液。排液装置3设有吸液口31和排液口32,吸液口31与集液槽12相连通,排液口32与料坑1外部连通,排液装置3通过吸液口31吸收集液槽12中的废液,并且通过排液口32将废液排到料坑1的外部,避免废液在料坑1中聚集导致料坑1中其他的物质加速腐烂,产生异味和恶臭。从而实现可以及时的将料坑1中的废液及时分离和排出,减少料坑1内废料因废液的聚集导致的腐烂、异味、恶臭,从而减少异味、恶臭对料坑1上处理废料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影响。
进一步的,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底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料坑1的侧面为斜面,使得废料可以通过侧面的斜面缓慢倾倒到料坑1中,避免直接将废料倾倒到料坑1中时导致料坑1中的废液飞溅到人身上或者外部环境的问题,优选的,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至70°。
具体的,请再参阅图1,对于上述料坑1,料坑1的底面间隔设有若干凸起块13,并且每相邻两个凸起块13之间的形成有导流槽14,使得料坑1中较大的固态废料可以堆积在凸起块13的上部,废料中废液可以汇聚在导流槽14中,并且通过导流槽14流向底面的最低处,再经过侧面下部的渗液口11流向集液槽12,因此通过设置凸起块13可以减少固体废料对废液流向底面最低处的阻隔作用。
对于上述集液槽12,请参阅图2和图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中集液槽的结构组成示意图,集液槽12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耐酸砖层121、三布六涂防腐层122、钢筋混泥土层123、第一细石混泥土层124、高密度聚乙烯膜125和第二细石混泥土层126。其中,耐酸砖层121由耐酸砖组成,耐酸砖具有耐酸、耐碱、抗氧化、耐腐蚀等特点,因此将耐酸砖设置在集液槽12的外壁直接废液进行接触,作为料坑1的第一层保护层,可以减少废液对集液槽12墙体的侵蚀作用。三布六涂防腐层122由三层玻璃纤维通过涂刷树脂面漆贴合而成,具有防腐蚀的作用,可以进一步阻挡废液中腐蚀性液体对集液槽12的腐蚀。钢筋混泥土层123为集液槽12的结构层,为集液槽12的其他保护层的骨架。高密度聚乙烯膜125,高密度聚乙烯膜125是由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构成的塑料卷材,具有很好的防腐性能、防潮性能和防渗漏性能,可防止集液槽12中废液通过突破的耐酸砖层121、三布六涂防腐层122和钢筋混泥土层123防护之后渗入到土壤中,污染环境;高密度聚乙烯膜125为塑料薄膜,其内侧为表面粗糙钢筋混泥土层123,外侧为松软的土壤,高密度聚乙烯膜125与钢筋混泥土层123或土壤直接接触时容易产生变形或磨损,因此在将第一细石混泥土层124设置在高密度聚乙烯膜125和钢筋混泥土层123之间,可以在铺设时保护高密度聚乙烯膜125,避免其被毁坏。具体的,三布六涂防腐层122的厚度优选为3mm-8mm,高密度聚乙烯膜125的厚度优选为2mm。
需要说明的是的,料坑1的底面和侧面的结构组成既可以跟集液槽12一样均依次由耐酸砖层121、三布六涂防腐层122、钢筋混泥土层123、第一细石混泥土层124、高密度聚乙烯膜125和第二细石混泥土层126组成,也可以只由其中的几种组合而成,比如由耐酸砖层121、三布六涂防腐层122和钢筋混泥土层123组成。
对于上述滤板2,请参阅图2和图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中滤板的立体图。滤板2上设有若干渗透孔21,料坑1中的废液可以通过渗透孔21流向集液槽12。由于料坑1的侧面为斜面,渗液口11设置在侧面的斜面上,当滤板2安装在渗液口11时,滤板2与侧面相互平行,滤板2也是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废料可以从滤板2滑向底部,而不会全部堆积在渗透孔21中,可以减少渗透孔21的堵塞问题。进一步的,滤板2通过螺接、套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固定于渗液口11中,以使滤板2的渗透孔21被垃圾堵塞时,可以拆卸下来及时清理或者更换新的滤板2,避免因滤板2堵塞导致料坑1中的废液无法流到集液槽12中。需要说明的是,滤板2可以采用与料坑1侧面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塑料板制成。
对于上述排液装置3,请参阅图1和图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中排液装置的爆炸图,排液装置3安装在集液槽12内,通过排液装置3,可以将集液槽12内的废液排到料坑1外,减少废液在料坑1内集聚。进一步的,集液槽12设有连通孔127,排液装置3包括水泵33、滤网盖34和排水管35,水泵33上设有吸液口31和排液口32,滤网盖34安装在吸液口31上,用于防止废液中的其他体积较大的固态杂质通过吸液口31进入水泵33导致水泵33的吸液口31被堵塞,排水管35的一端与排液口32连接,另一端穿过集液槽12的连通孔127之后与料坑1外部连通,水泵33通过吸液口31将集液槽12中的废液吸收,并且通过排液口32经排水管35排到料坑1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料坑1、滤板2和排液装置3,料坑1的底面为斜面,靠近斜面的低处的侧面为斜面,并且侧面设有渗液口11,侧面的底部设有集液槽12,集液槽12的底部低于料坑1底面的底部,以使料坑1中废液可以通过底面的斜面向低处汇聚,并且通过低处侧面的渗液口11流向集液槽12,滤板2安装于渗液口11,用于防止料坑1中固态废料进入集液槽12,排液装置3设有吸液口31和排液口32,吸液口31与集液槽12相连通,排液口32与料坑1外部相连通,排液装置3将料坑1的中废液经吸液口31吸入,通过排液口32将废液排到料坑1的外部,从而实现将料坑1中废液与其他固态废料分离,及时将废液排出,减少固态废料因废液聚集导致的腐烂、产生异味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料坑废液收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坑(1),所述料坑(1)的底面为斜面,靠近所述斜面低处的侧面为斜面,并且所述侧面设有渗液口(11),所述侧面的底部设有集液槽(12),所述集液槽(12)的底部低于所述底面的底部,所述渗液口(11)与所述集液槽(12)相连通;
滤板(2),所述滤板(2)设置于所述渗液口(11);
排液装置(3),所述排液装置(3)设有吸液口(31)和排液口(32),所述吸液口(31)与所述集液槽(12)连通,所述排液口(32)与所述料坑(1)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2)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渗液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坑(1)的底面间隔设有若干凸起块(13),并且每相邻两个所述凸起块(13)之间形成有导流槽(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底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至7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槽(12)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耐酸砖层(121)、三布六涂防腐层(122)、钢筋混泥土层(123)、第一细石混泥土层(124)、高密度聚乙烯膜(125)和第二细石混泥土层(12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布六涂防腐层(122)的厚度为3mm-8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聚乙烯膜(125)的厚度为2mm。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装置(3)设置于所述集液槽(1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料坑废液收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装置(3)包括水泵(33)、滤网盖(34)和排水管(35),所述吸液口(31)和排液口(32)均设置于所述水泵(33)上,所述滤网盖(34)设置于所述吸液口(31),所述排水管(35)的一端与所述排液口(32)连接,另一端与料坑(1)外部连通。
CN201921160261.4U 2019-07-22 2019-07-22 料坑废液收集系统 Active CN210417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0261.4U CN210417864U (zh) 2019-07-22 2019-07-22 料坑废液收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0261.4U CN210417864U (zh) 2019-07-22 2019-07-22 料坑废液收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17864U true CN210417864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84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60261.4U Active CN210417864U (zh) 2019-07-22 2019-07-22 料坑废液收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178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1157A (zh) * 2022-02-22 2022-06-28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软管回收时的可自动排水的集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1157A (zh) * 2022-02-22 2022-06-28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软管回收时的可自动排水的集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17864U (zh) 料坑废液收集系统
CN208533685U (zh) 一种一体化泵站
KR101098900B1 (ko) 교량용 집수구
CN210065257U (zh) 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
CN205314176U (zh) 一种高层住宅废水回收利用单元和回收利用系统
CN207988016U (zh) 山地农业灌溉用蓄水池
CN110407350A (zh) 物联型海绵城市调蓄净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3382581U (zh) 一种全自动隔油和提升一体化设备
CN208185731U (zh) 一种新型建筑用排水管
CN216191814U (zh) 一种玻璃钢化粪池
CN211328297U (zh) 一种污水处理机构
CN213927137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建筑蓄水装置
CN212494177U (zh) 一种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储存收纳池
CN205346967U (zh) 一种玻璃钢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CN21476391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分级清理装置
CN215691873U (zh) 一种斜底水渠二沉池
CN211228832U (zh) 一种水池虹吸式排污装置
CN211644696U (zh) 路基油水分离池
CN219690706U (zh) 一种排水沟清淤过滤装置
CN219991398U (zh) 一种双仓组合化粪池
CN217232160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及回收利用装置
CN212224446U (zh) 一种防堵塞屋面虹吸雨水斗
CN212840084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管道中颗粒物的装置
CN215948422U (zh) 一种简易捕获水道沉积物装置
CN211999405U (zh) 一种玻璃钢化粪池用立式处理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