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6741U - 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06741U CN210406741U CN201921388410.2U CN201921388410U CN210406741U CN 210406741 U CN210406741 U CN 210406741U CN 201921388410 U CN201921388410 U CN 201921388410U CN 210406741 U CN210406741 U CN 2104067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ector
- gear
- settling tank
- upper cover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包括收集器主体和造浪泵,收集器主体包括上盖,沉降槽和连接体,上盖和沉降槽之间通过连接体相连,三者内部相通形成空腔结构,上盖为喇叭状,大口朝下设置,其顶部设有水出口,内部截面上水平设有杂物吸附层,连接体的圆周上均布有若干水和杂物进口,沉降槽为圆柱状,其底部固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收集器轴心处的毛刷自转以实现对杂物吸附层和收集器内壁的清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无需利用物理过滤即能把水中杂物收集起来,电机和造浪泵功率低,能耗少,并可实现自动清理,全程无死角,既节约水资源,又省时省力,且在收集过程中不产生新污染,净化效率高,效果好,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观赏鱼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观赏鱼的鱼缸,水族箱的过滤方式主要包括上过滤,下过滤和侧过滤三种。它们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水泵把鱼缸底部的水,鱼的排泄物,鱼食的残渣和水中悬浮物(简称杂物)吸排到过滤介质上。但是过滤介质只是把物质的渣子拦住,其中的有机物,氨,氮等仍然释放并溶解于水中,会对水体造成新的污染。因此,需要利用陶瓷环或陶瓷棒产生硝化细菌对污染后的水体进行综合治理,但是这样会导致治理成本大大提高,同时也限制了鱼缸的养鱼量和投食量。此外,当鱼缸里的鱼生病时,鱼的排泄物里的病菌通过过滤进入水中,不仅会对现有水体造成污染,还会对其它鱼的生命与安全造成威胁。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鱼马桶,鱼缸粪便分离器等装置主要是在水泵前安装收集器。但是,鱼缸里的杂物大多数半悬浮在水中,只有在水流速很慢时,才慢慢沉降下来。由于水泵的吸力很大,使得水泵进水口的水流速很快,导致鱼缸内悬浮的杂物很难被沉降收集,甚至有些杂物还会被吸进泵里。因此,收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无需利用物理过滤即能把水中杂物收集起来,电机和造浪泵功率低,能耗少,收集器可实现自动清理,全程无死角,既节约水资源,又省时省力,且在收集过程中不产生新的污染,净化效率高,效果好,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大型鱼缸和养鱼池的鱼粪、鱼食残渣的收集,应用前景广阔,有利于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器主体和造浪泵,所述收集器主体包括上盖,沉降槽和连接体,所述上盖和沉降槽之间通过连接体相连,三者内部相通形成空腔结构,所述上盖为喇叭状,大口朝下设置,其顶部设有水出口,其内部截面上水平设有杂物吸附层,所述连接体的圆周上均布有若干水和杂物进口,所述沉降槽为圆柱状,其底部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收集器轴心处的毛刷自转以实现对杂物吸附层和收集器内壁的清理,所述减速装置设置于沉降槽底部的安装腔内,所述造浪泵通过泵支架设置于水出口的斜上方用于产生缸体或池体内部水循环,通过水循环将杂物带进收集器内部使其吸附于杂物吸附层上或沉降至沉降槽内。
优选地,所述杂物吸附层为羊毛吸附层或尼龙线吸附层。
优选地,所述杂物吸附层为环形,其外周边与上盖内壁相固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体的圆周上设有一水平环形缺口,将连接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环形缺口内均布有若干连接板,利用所述连接板将连接体上下两部分相固接,每两个相邻连接板之间构成一个水和杂物进口。
优选地,所述连接体分别与上盖和沉降槽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底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一,所述沉降槽的顶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二,所述连接体的顶部和底部外壁上分别设有与内螺纹一和内螺纹二相螺接的外螺纹一和外螺纹二。
优选地,所述减速装置为减速齿轮组。
优选地,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和齿轮四,所述齿轮一套接于电机输出轴上,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一相啮合,所述齿轮三与齿轮二套接于同一齿轮轴上且与套接于毛刷轴上的齿轮四相啮合,所述齿轮轴和毛刷轴均通过轴承插接于相应的轴座中。
优选地,位于安装腔上方的沉降槽侧壁上设有排污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无需利用物理过滤即能把水中杂物收集起来,电机和造浪泵功率低,能耗少,收集器可实现自动清理,全程无死角,既节约水资源,又省时省力,且在收集过程中不产生新的污染,净化效率高,效果好,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大型鱼缸和养鱼池的鱼粪、鱼食残渣的收集,应用前景广阔,有利于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造浪泵实现缸(池)体内部的水循环,可将水中的杂物吸附于杂物吸附层上或沉降至沉降槽内,收集过程中不破坏杂物的原有形状,阻止了杂物内部的有机物,氨,氮等释放到水中,对水体不产生新的污染,可减少换水次数,有利于节水节能,净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机和减速装置带动毛刷对杂物吸附层和收集器内壁上的杂物进行自动清理,全程无死角,净化效率高,清洁效果好,操作便捷,省事省力,且电机用时短,功率低,有利于节电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杂物吸附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使用过程中缸体内部的水循环图。
图中:
1.上盖 2.连接体 3.沉降槽 4.减速齿轮组 401.齿轮一 402.齿轮二 403.齿轮三 404.齿轮四 405.齿轮轴 5.电机 6.水出口 7.杂物吸附层 8.毛刷 9.排污口 10.水和杂物进口 11.外螺纹一 12.外螺纹二 13.毛刷轴 14.造浪泵 15.泵支架 16.安装腔 1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包括收集器主体和造浪泵14,所述收集器主体包括上盖1,沉降槽3和连接体2,所述上盖1和沉降槽3之间通过连接体2相连,三者内部相通形成空腔结构。优选地,所述连接体2分别与上盖1和沉降槽3螺纹连接。所述上盖1的底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一,所述沉降槽3的顶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二,所述连接体2的顶部和底部外壁上分别设有与内螺纹一和内螺纹二相螺接的外螺纹一11和外螺纹二12。所述上盖1为喇叭状,大口朝下设置,其顶部设有水出口6,其内部截面上水平设有杂物吸附层7,优选地,所述杂物吸附层7为羊毛吸附层或尼龙线吸附层。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杂物吸附层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杂物吸附层7为环形,其外周边与上盖1内壁相固接。所述连接体2的圆周上均布有若干水和杂物进口10。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连接体2的圆周上设有一水平环形缺口,将连接体2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环形缺口内均布有若干连接板17,利用所述连接板17将连接体2上下两部分相固接,每两个相邻连接板17之间构成一个水和杂物进口10。所述沉降槽3为圆柱状,其底部固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输出轴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收集器轴心处的毛刷8自转以实现对杂物吸附层7和收集器内壁的清理。所述减速装置设置于沉降槽3底部的安装腔16内。优选地,所述减速装置为减速齿轮组4。所述减速齿轮组4包括齿轮一401,齿轮二402,齿轮三403和齿轮四404,所述齿轮一401套接于电机5输出轴上,所述齿轮二402与齿轮一401相啮合,所述齿轮三403与齿轮二402套接于同一齿轮轴405上且与套接于毛刷轴13上的齿轮四404相啮合,所述齿轮轴405和毛刷轴13均通过轴承插接于相应的轴座中。所述造浪泵14通过泵支架15设置于水出口6的斜上方用于产生缸体或池体内部水循环,通过水循环将杂物带进收集器内部使其吸附于杂物吸附层7上或沉降至沉降槽3内。位于安装腔16上方的沉降槽3侧壁上设有排污口9,所述排污口9可以与带有节门的排污胶管相连。该无物理过滤收集器通过造浪泵14实现缸(池)体内部的水循环,可将水中的杂物吸附于杂物吸附层7上或沉降至沉降槽3内,收集过程中不破坏杂物的原有形状,阻止了杂物内部的有机物,氨,氮等释放到水中,对水体不产生新的污染,可减少换水次数,有利于节水节能,净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该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利用电机5和减速齿轮组4带动毛刷8对杂物吸附层7和收集器内壁上的杂物进行自动清理,全程无死角,净化效率高,清洁效果好,操作便捷,省事省力,且电机5用时短,功率低,有利于节电节能。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使用过程中缸体内部的水循环图。水中的杂物通过水和杂物进口10进入收集器内,并沉降至沉降槽3内,水和杂物进口10的流速与缸体内的水循环流速相同,当杂物流入收集器内部时,空间变大,流速变慢,从水平流动变为向上流动,比重大于水的杂物就会沉降下来落入沉降槽3内。微小的悬浮物随水流向上流动,上盖1内的杂物吸附层7上存在空隙,当水中微小的悬浮物通过杂物吸附层7时就会吸附于其上。待沉降槽3内的杂物收集至一定量后需要清理时,可打开排污口9对沉降槽3内的杂物进行排放,然后启动电机5,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毛刷8旋转对附于杂物吸附层7以及收集器内壁上的杂物刷下排出。若该收集器安装于池体底部用于池内水的净化,则需要借助潜水泵将排污口9排出的杂物泵至水面以上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无需利用物理过滤即能把水中杂物收集起来,电机5和造浪泵14功率低,能耗少,收集器可实现自动清理,全程无死角,既节约水资源,又省时省力,且在收集过程中不产生新的污染,净化效率高,效果好,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大型鱼缸和养鱼池的鱼粪、鱼食残渣的收集,应用前景广阔,有利于推广应用。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实用新型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器主体和造浪泵,所述收集器主体包括上盖,沉降槽和连接体,所述上盖和沉降槽之间通过连接体相连,三者内部相通形成空腔结构,所述上盖为喇叭状,大口朝下设置,其顶部设有水出口,其内部截面上水平设有杂物吸附层,所述连接体的圆周上均布有若干水和杂物进口,所述沉降槽为圆柱状,其底部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收集器轴心处的毛刷自转以实现对杂物吸附层和收集器内壁的清理,所述减速装置设置于沉降槽底部的安装腔内,所述造浪泵通过泵支架设置于水出口的斜上方用于产生缸体或池体内部水循环,通过水循环将杂物带进收集器内部使其吸附于杂物吸附层上或沉降至沉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吸附层为羊毛吸附层或尼龙线吸附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吸附层为环形,其外周边与上盖内壁相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圆周上设有一水平环形缺口,将连接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环形缺口内均布有若干连接板,利用所述连接板将连接体上下两部分相固接,每两个相邻连接板之间构成一个水和杂物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分别与上盖和沉降槽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底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一,所述沉降槽的顶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二,所述连接体的顶部和底部外壁上分别设有与内螺纹一和内螺纹二相螺接的外螺纹一和外螺纹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装置为减速齿轮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和齿轮四,所述齿轮一套接于电机输出轴上,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一相啮合,所述齿轮三与齿轮二套接于同一齿轮轴上且与套接于毛刷轴上的齿轮四相啮合,所述齿轮轴和毛刷轴均通过轴承插接于相应的轴座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安装腔上方的沉降槽侧壁上设有排污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88410.2U CN210406741U (zh) | 2019-08-26 | 2019-08-26 | 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88410.2U CN210406741U (zh) | 2019-08-26 | 2019-08-26 | 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06741U true CN210406741U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64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88410.2U Active CN210406741U (zh) | 2019-08-26 | 2019-08-26 | 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0674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36550A (zh) * | 2022-08-30 | 2022-11-15 | 陈长生 | 一种新型双系统水族箱 |
-
2019
- 2019-08-26 CN CN201921388410.2U patent/CN21040674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36550A (zh) * | 2022-08-30 | 2022-11-15 | 陈长生 | 一种新型双系统水族箱 |
CN115336550B (zh) * | 2022-08-30 | 2024-06-04 | 陈长生 | 一种双系统水族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72538B (zh) | 一种虾池旋转过滤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 | |
CN210406741U (zh) | 一种无物理过滤收集器 | |
CN111039458B (zh) | 一种高原湖泊渔业水域生态修复装置 | |
CN211659414U (zh) | 滤布滤池过滤机 | |
CN209862000U (zh) | 一种无物理过滤生化鱼缸水处理器 | |
CN213537624U (zh) | 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 | |
CN211486838U (zh) | 一种生活废水初级净化处理装置 | |
CN101224911A (zh) | 养鱼池循环水多功能固体污物分离器 | |
CN114394698A (zh) | 一种海水养殖尾水净化装置 | |
CN111517575A (zh) | 一种基于水环境生态修复设备 | |
CN210103626U (zh) | 一种氨氮去除设备 | |
CN219239352U (zh) | 一种快速分离除藻装置 | |
CN101804268B (zh) | 环流式养殖水固液分离装置 | |
CN201676583U (zh) | 环流式养殖水固液分离装置 | |
CN221045643U (zh) | 一种可过滤杂物的污水处理罐 | |
CN221565961U (zh) | 一种废水处理用多重过滤装置 | |
CN217829204U (zh) | 一种养殖尾水多级过滤净化装置 | |
CN218218821U (zh) | 一种鱼便收集器 | |
CN213132095U (zh) | 一种市政道路建设废水引流装置 | |
CN217459018U (zh) | 一种复合生物炭与牡蛎壳的水产养殖微塑料去除装置 | |
CN221864216U (zh) | 一种用于鲈鱼养殖水体过滤循环净化装置 | |
CN212594228U (zh) | 一种工业水处理设备 | |
CN221254126U (zh) | 一种水循环净化装置 | |
CN221500698U (zh) | 一种园林景观水循环净化处理装置 | |
CN211226674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污水处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