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4345U -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4345U
CN210404345U CN201920819653.0U CN201920819653U CN210404345U CN 210404345 U CN210404345 U CN 210404345U CN 201920819653 U CN201920819653 U CN 201920819653U CN 210404345 U CN210404345 U CN 210404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negative oxygen
needle
oxygen ion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196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维跃
刘戈
霍彦强
赵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196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4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4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4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负氧离子发生模块及雾化组件,负氧离子发生模块具有能产生负氧离子的离子发生腔,雾化组件用于产生水雾且输出口与离子发生腔相连通,负氧离子发生模块的气体输入口上连接有能对进入离子发生腔的气体进行杀菌的杀菌筒,杀菌筒中设置有能间歇性通电从而产生等离子体或臭氧的第一离子针、第二离子针,杀菌筒中还设置有能在通负电状态下将正离子滤除的导电板。第一离子针、第二离子针间歇性通正负高压电可产生等离子体或臭氧,从而对进入离子发生腔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杀菌后的空气经过导电板后将空气中正离子滤除,从而在为室内营造出高浓度的负离子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空气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负离子(负氧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当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不低于每立方厘米1000~1500个时,这样的空气被视为清新空气。
申请公开号为CN105526640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双电源驱动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申请号:CN201610023392.2)、申请号为CN105650752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装有集成式离子空气净化系统的净化装置》(申请号:CN201610001146.7)均设置了负离子发生模块,其负离子发生模块主要采用尖端电晕放电的方式产生负离子,然后通过风机直接将负离子吹出。授权公告号为CN101214390B的中国专利《负离子发生装置》(申请号:CN200810010137.X)即披露了比较具体的类似负离子发生结构,其包括底座和组装底座上的壳体、固定在隔板与窗栅之间的竖直等间距排列的同极放电针的针条板以及控制回路,壳体由后壳和前壳构成,窗栅与后壳活动连接,竖直等间距排列的同极钨合金放电针采用一次封装工艺固定在针条板与压板之间,固定在针条板上的碳化纤维连通所述小高压块,针条板外周环形槽内设置封闭的碳化纤维环,固定在壳体内的高压块组件封装在屏蔽罩内,底座与壳体通过旋转定位装置铰接在一起。
上述负离子产生原理及结构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以电晕放电方式产生的负离子寿命极短,很快就会消失,无法进行远距离传播,很难在大空间内营造出高浓度的负离子环境。而在生活中,雷雨过后、瀑布旁,会使人感觉空气清新,这是因为空气中存在大量“水合负氧离子”的缘故,负离子以O2 -(H2O)n形式存在具有60s的半衰期,水合负氧离子寿命较长,迅速传播有望改善室内环境。因此,提供一种能产生水合负氧离子的装置尤为必要。
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201820929955.9等披露了能产生水合负氧离子的结构。由于该类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供给水雾,而在一定温度下,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因此,上述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对空气进行杀菌处理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负氧离子发生模块及雾化组件,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模块具有能产生负氧离子的离子发生腔及分别与该离子发生腔相连通的气体输入口及气体输出口,所述雾化组件用于产生水雾且输出口与离子发生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模块的气体输入口上连接有能对进入离子发生腔的气体进行杀菌的杀菌筒,该杀菌筒中设置有能间歇性通电从而产生等离子体或臭氧的第一离子针、第二离子针,按照气体输送方向,所述杀菌筒中还设置有位于第一离子针、第二离子针的下游并能在通负电状态下将正离子滤除的导电板,该导电板上开设有供气体穿过的第一通孔。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杀菌筒前后贯通且输出端与负氧离子发生模块的气体输入口相连接,所述杀菌筒中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离子针、第二离子针的格栅板,所述第一离子针、第二离子针间隔布置在格栅板上并尖端朝向气体输送方向布置。第一离子针接 -5000V的高压电,第二离子针接+5000V高压电,间歇式给第一离子针、第二离子针通正负电可使激发出的正负离子结合充分并获得等离子体,等离子体释放能力从而起到很好的杀菌效果;提升正负高压电的电压,第一离子针、第二离子针将会激发出微量臭氧,从而提升杀菌效果,但是不宜超过8000V,否则臭氧含量超标,会有害健康。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或臭氧与空气的混合效果,按照气体输送方向,所述杀菌筒中设置有位于第一离子针、第二离子针下游并能使气体混合均匀的翅片,该翅片为多个并间隔布置在杀菌筒的内壁上。翅片可对流体的空气产生阻挡作用,将气流扰乱,有利于提高气体混合度。
优选地,所述翅片为至少两排并沿气体输送方向在杀菌筒中前后间隔布置,每排翅片均包含有多个,且第一排翅片与第二排翅片相交错布置。该结构有利于在多个位置及方向对气流进行阻挡,增强对气流的扰乱作用,使气流进行第一次混合,以提高杀菌效果。
进一步优选,所述翅片呈条状并垂直布置在杀菌筒的内壁上,各所述翅片上均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供气体通过的第二通孔。采用这样的结构,第一部分气流直线运动并碰触到翅片后会减速运动,从翅片的边缘绕过后继续向前运行,假设这部分气流的运行速度为V1,而第二部分气流直线运动并穿过第二通孔直接向前,这部分气流在运行过程中不减速,假设这部分气流的运行速度为V2,则V2>V1,根据伯努利定律,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那么第一部分气流会在向前运动过程中向第二部分气流处靠拢从而进行二次混合,以使等离子体或臭氧与携带有细菌的空气混合更加均匀,起到更好的杀菌效果。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杀菌筒的输入端上设置有能将室内空气吸入杀菌筒并向离子发生腔输送的风机。该风机可为气体交换提供动力。
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模块包括本体及负离子发射头,所述本体内部中空从而形成所述的离子发生腔,所述负离子发射头设于离子发生腔中。负离子发射头可激发产生负氧离子,从而在高湿、高氧环境下产生水合负氧离子。所述雾化组件设于负氧离子发生模块下方且包括储水箱、超声波雾化片及吸水件,所述超声波雾化片设于储水箱顶部并通过吸水件与储水箱相连接,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模块的底部开设有供超声波雾化片产生的水雾进入离子发生腔中的开口。超声波雾化片将吸水件自储水箱吸取的水进行雾化并输入离子发生腔,从而为离子发生腔提供高湿环境,有利于获得寿命及传播距离长的水合负离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负氧离子发生模块的气体输入口处设置了杀菌筒,杀菌筒中的第一离子针、第二离子针间歇性通正负高压电可产生等离子体或臭氧,从而对进入离子发生腔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杀菌后的空气中所包含的正离子不仅对合成水合负氧离子不利,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离子针、第二离子针下游设置了能将正离子滤除的导电板,从而在为室内营造出高浓度的负离子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杀菌筒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杀菌筒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雾化组件2及杀菌筒3,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具有能产生负氧离子的离子发生腔10及分别与该离子发生腔10相连通的气体输入口11及气体输出口12,雾化组件2用于产生水雾且输出口与离子发生腔10相连通。杀菌筒3连接于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的气体输入口11 上,用于对进入离子发生腔10的气体进行杀菌。
在本实施例中,杀菌筒3前后贯通,杀菌筒3中设置有能间歇性通电从而产生等离子体或臭氧的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杀菌筒3的输出端与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 的气体输入口11相连接,杀菌筒3中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 的格栅板33,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间隔布置在格栅板33上并尖端朝向气体输送方向布置,第一离子针31间歇性通负高压电,第二离子针32间歇性通正高压电。第一离子针31接-5000V的高压电,第二离子针32接+5000V高压电,间歇式给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通正负电可使激发出的正负离子结合充分并获得等离子体,等离子体释放能力从而起到很好的杀菌效果;提升正负高压电的电压,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将会激发出微量臭氧,从而提升杀菌效果,但是不宜超过8000V,否则臭氧含量超标,会有害健康。
按照气体输送方向,本实施例的杀菌筒3中还设置有位于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的下游并能在通负电状态下将正离子滤除的导电板6,该导电板6上开设有若干个供气体穿过的第一通孔61。经过等离子体或臭氧杀菌后的空气中可能包含有大量的正离子,而该部分正离子不仅对合成水合负氧离子不利,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本实施例的导电板6可对杀菌后空气中的正离子进行滤除,既有利于提高水合负氧离子的合成效果,也能避免正离子对人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气体输送方向,杀菌筒3中设置有位于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下游并能使气体混合均匀的翅片4,该翅片4位于导电板6的上游,翅片4 为多个并间隔布置在杀菌筒3的内壁上,以使包含有细菌的空气与包括有等离子体的空气充分混合,起到更好的杀菌效果。翅片4为两排并沿气体输送方向在杀菌筒3中前后间隔布置,每排翅片4均包含有多个,且第一排翅片a与第二排翅片b相交错布置。该结构有利于在多个位置及方向对气流进行阻挡,增强对气流的扰乱作用,使气流进行第一次混合,以提高杀菌效果。本实施例的翅片4呈条状并垂直布置在杀菌筒3的内壁上,翅片4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供气体通过的第二通孔41。第一部分气流直线运动并碰触到翅片4后会减速运动,从翅片4的边缘绕过后继续向前运行,假设这部分气流的运行速度为V1,而第二部分气流直线运动并穿过第二通孔41直接向前,这部分气流在运行过程中不减速,假设这部分气流的运行速度为V2,则V2>V1,根据伯努利定律,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那么第一部分气流会在向前运动过程中向第二部分气流处靠拢从而进行二次混合,以使等离子体或臭氧与携带有细菌的空气混合更加均匀,起到更好的杀菌效果。
本实施例杀菌筒3的输入端上设置有能将室内空气吸入杀菌筒3并向离子发生腔10输送的风机5,该风机5可为气体交换提供动力。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包括本体13 及负离子发射头14,本体13内部中空从而形成离子发生腔10,负离子发射头14设于离子发生腔10中。负离子发射头14可激发产生负氧离子,从而在高湿、高氧环境下产生水合负氧离子。雾化组件2设于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下方且包括储水箱21、超声波雾化片22及吸水件23,超声波雾化片22设于储水箱21顶部并通过吸水件23与储水箱 21相连接,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的底部开设有供超声波雾化片22产生的水雾进入离子发生腔10中的开口131。超声波雾化片22将吸水件23自储水箱21吸取的水进行雾化并输入离子发生腔10,从而为离子发生腔10提供高湿环境,有利于获得寿命及传播距离长的水合负离子。本实施例主要强调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的杀菌结构及效果,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与雾化组件2的配合结构与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201820929955.9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在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的气体输入口11处设置了杀菌筒3,杀菌筒3中的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间歇性通正负高压电可产生等离子体或臭氧,从而对进入离子发生腔10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杀菌后的空气经过导电板6滤除空气中的正离子,进入离子发生腔10中合成水合负氧离子并输出,在为室内营造出高浓度的负离子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空气质量。

Claims (8)

1.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及雾化组件(2),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具有能产生负氧离子的离子发生腔(10)及分别与该离子发生腔(10)相连通的气体输入口(11)及气体输出口(12),所述雾化组件(2)用于产生水雾且输出口与离子发生腔(10)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的气体输入口(11)上连接有能对进入离子发生腔(10)的气体进行杀菌的杀菌筒(3),该杀菌筒(3)中设置有能间歇性通电从而产生等离子体或臭氧的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按照气体输送方向,所述杀菌筒中还设置有位于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的下游并能在通负电状态下将正离子滤除的导电板(6),该导电板(6)上开设有供气体穿过的第一通孔(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筒(3)前后贯通且输出端与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的气体输入口(11)相连接,所述杀菌筒(3)中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的格栅板(33),所述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间隔布置在格栅板(33)上并尖端朝向气体输送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气体输送方向,所述杀菌筒(3)中设置有位于第一离子针(31)、第二离子针(32)下游并能使气体混合均匀的翅片(4),该翅片(4)位于所述导电板(6)的上游,所述翅片(4)为多个并间隔布置在杀菌筒(3)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为至少两排并沿气体输送方向在杀菌筒(3)中前后间隔布置,每排翅片(4)均包含有多个,且第一排翅片(a)与第二排翅片(b)相交错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呈条状并垂直布置在杀菌筒(3)的内壁上,各所述翅片(4)上均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供气体通过的第二通孔(41)。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筒(3)的输入端上设置有能将室内空气吸入杀菌筒(3)并向离子发生腔(10)输送的风机(5)。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包括本体(13)及负离子发射头(14),所述本体(13)内部中空从而形成所述的离子发生腔(10),所述负离子发射头(14)设于离子发生腔(1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2)设于负氧离子发生模块下方且包括储水箱(21)、超声波雾化片(22)及吸水件(23),所述超声波雾化片(22)设于储水箱(21)顶部并通过吸水件(23)与储水箱(21)相连接,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模块(1)的底部开设有供超声波雾化片(22)产生的水雾进入离子发生腔(10)中的开口(131)。
CN201920819653.0U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Active CN210404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9653.0U CN210404345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9653.0U CN210404345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4345U true CN210404345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6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19653.0U Active CN210404345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4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97355U (zh)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CN212090332U (zh) 一种脉冲放电复合双极离子的空间除菌装置
CN211096360U (zh)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CN210404344U (zh)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CN210404345U (zh)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CN106178061A (zh) 一种正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211903187U (zh) 空气加湿净化设备
CN201505314U (zh)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209013375U (zh) 用于空气杀菌净化的光离子模组
CN217636072U (zh) 一种可视化新型水离子发生器装置
CN216620183U (zh) 一种非平衡等离子净化舱装置
CN208806473U (zh)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CN211327114U (zh) 一种口腔用具消毒装置
CN215260174U (zh) 具有除菌功能的空调室内机
CN212940750U (zh) 一种等离子灭菌除味净化装置
CN213778088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5570847U (zh) 一种微水雾强离子空间除菌装置
CN111550709B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灯
CN218485632U (zh) 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废气处理机
CN215235030U (zh) 一种尾气处理装置
CN209566768U (zh) 车载净化玩具内饰
CN214841241U (zh) 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214635316U (zh) 一种除臭装置
CN214307504U (zh) 一种等离子空气净化器
CN112436383A (zh) 一种带空气净化功能的负离子发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