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3946U - 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 - Google Patents

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3946U
CN210403946U CN201921270098.7U CN201921270098U CN210403946U CN 210403946 U CN210403946 U CN 210403946U CN 201921270098 U CN201921270098 U CN 201921270098U CN 210403946 U CN210403946 U CN 210403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unit
units
reser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00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镭
许金龙
谭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haoh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aoh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aoh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aoh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700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3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3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3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包括若干层电极片,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均有隔膜层,且所述隔膜层的层数为偶数,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的极性相反,位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顶层的顶层电极片之极性与位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底层的底层电极片之极性相同,且所述顶层电极片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顶层电极单元,所述底层电极片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底层电极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顶层电极单元之间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相邻的两个所述底层电极单元之间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不但简化了电芯的层叠工艺而且也提高了电芯的层叠效率。

Description

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翻折成电芯的电极复合单元,尤其涉及一种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由于锂电池具有重量轻、高储能密度、使用寿命长、自放电低和环保的缺点,因此被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笔记本电脑等众多数码产品中。
众所周知,现有的锂电池电芯主要是由负极片和正极片呈间隔叠置而成,且在负极片和正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并且电芯的最顶层的电极片以及最底层的电极片均为负极片。
现有的锂电池电芯的制作方法主要是先在平台上铺设有一隔膜片、然后在该隔膜片上放置一负极片、然后再在该负极片上放置一隔膜片、然后再在该隔膜片上放置有正极片……,经过上述多次重复放置隔膜片、负极片或者正极片的操作来制作成一个完整的电芯,但是,现有的这种锂电池电芯的制作方法具有以下缺陷:(1)在对隔膜片、负极片以及正极片进行堆叠之前,先要分别对隔膜片、负极片以及正极片进行裁切,使得生产锂电池电芯的步骤繁琐;(2)在生产锂电池电芯的过程中,需要将隔膜片、负极片以及正极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堆叠,因此导致生产的效率低下。
因此,亟需一种简化生产工艺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生产工艺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所述电极复合单元包括若干层电极片,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均有隔膜层,且所述隔膜层的层数为偶数,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的极性相反,位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顶层的顶层电极片之极性与位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底层的底层电极片之极性相同,且所述顶层电极片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顶层电极单元,所述底层电极片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底层电极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顶层电极单元之间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相邻的两个所述底层电极单元之间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且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和/或尾端的至少顶层及底层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较佳地,所述电极复合单元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所述顶层电极片、第一隔膜层、第一层电极片、第二隔膜层、第二层电极片、第三隔膜层、第三层电极片、第四隔膜层以及所述底层电极片。
较佳地,所述第一层电极片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开且排列成行的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二层电极片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开且排列成行的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三层电极片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开且排列成行的第三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以及所述第三电极单元三者在上下方向相对齐,所述顶层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相对齐,所述底层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三电极单元相互对齐。
较佳地,所述第一层电极片、所述第二层电极片以及所述第三层电极片各为连续的带状电极片。
较佳地,所述顶层电极单元与所述底层电极单元在上下方向相错位,且所述顶层电极单元和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极性均为正极。
较佳地,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数量比所述顶层电极单元的数量多一个,且每个所述顶层电极单元均与一个所述底层电极单元在上下方向相对齐,且所述顶层电极单元和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极性均为正极。
较佳地,所述顶层电极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数量相等,且所述顶层电极单元与所述底层电极单元在上下方向相对齐,且所述顶层电极单元和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极性均为正极。
较佳地,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数量比所述顶层电极单元的数量多一个,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较佳地,所述顶层电极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数量相同,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较佳地,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第二层电极片、第三层电极片以及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较佳地,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预留有一末段,所述末段的一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末段的另一端之顶层电极片、第三层电极片以及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较佳地,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及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较佳地,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较佳地,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第二层电极片、第三层电极片以及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较佳地,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预留有一末段,所述末段的一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末段的另一端之顶层电极片、第三层电极片以及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包括若干层电极片,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均有隔膜层,且隔膜层的层数为偶数,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的极性相反,位于电极复合单元顶层的顶层电极片之极性与位于电极复合单元底层的底层电极片之极性相同,且顶层电极片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顶层电极单元,底层电极片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底层电极单元,相邻的两个顶层电极单元之间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相邻的两个底层电极单元之间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且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和/或尾端的至少顶层及底层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将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每次以一个电极单元的长度为翻折单元做上下交替翻折层叠以形成电芯,且翻折后形成的电芯中,相邻两个电极单元的极性相反,电芯的顶层和底层的电极单元均为负极,且顶层和底层的电极单元均被隔膜层所包覆。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可避免将隔膜切断成若干隔膜片,进而简化了生产工艺,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将电极复合单元的一端每次以一个电极单元的长度为翻折单元做上下交替翻折层叠以形成电芯的,故避免了传统的将隔膜片、负极片以及正极片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叠置,提高了电芯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复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极复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极复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极复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极复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电极复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电极复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电极复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100包括若干层电极片,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均有隔膜层,且隔膜层的层数为偶数,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的极性相反,位于电极复合单元100顶层的顶层电极片10之极性与位于电极复合单元100底层的底层电极片90之极性相同,且顶层电极片10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顶层电极单元11,底层电极片90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底层电极单元91,相邻的两个顶层电极单元11之间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相邻的两个底层电极单元91之间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且电极复合单元100的首端和/或尾端的至少顶层及底层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具体地,电极复合单元100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顶层电极片10、第一隔膜层20、第一层电极片30、第二隔膜层40、第二层电极片50、第三隔膜层60、第三层电极片70、第四隔膜层80以及底层电极片9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层电极片30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开且排列成行的第一电极单元31,第二层电极片50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开且排列成行的第二电极单元51,第三层电极片70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开且排列成行的第三电极单元71,第一电极单元31、第二电极单元51以及第三电极单元71三者在上下方向相对齐,顶层电极单元11与第一电极单元31相对齐,底层电极单元91与第三电极单元71相互对齐;或者,第一层电极片30、第二层电极片50以及第三层电极片70各为连续的带状电极片。举例而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还可以在第四隔膜层80和底层电极片90之间设置有第四层电极片、第五隔膜层、第五层电极片以及第六隔膜层;只要保证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的极性相反,且顶层电极片10和底层电极片90二者之间的极性相同即可,但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在以下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顶层电极片10和底层电极片90均为正极片;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顶层电极片10和底层电极片90设置为负极片,但不限于此。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考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其中,顶层电极单元11与底层电极单元91在上下方向相错位,且顶层电极单元11和底层电极单元91的极性均为正极。且底层电极单元91的数量比顶层电极单元11的数量多一个,电极复合单元100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10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10和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将电极复合单元100从首端(即图1所示的左端)开始,先将第一列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然后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上翻折,接着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直至翻折到电极复合单元100的最后一列为止。
请参考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顶层电极单元11与底层电极单元91在上下方向相错位,且顶层电极单元11的数量与底层电极单元91的数量相同,电极复合单元100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10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10和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将电极复合单元100从首端(即图3所示的左端)开始,先将第一列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然后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上翻折,接着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直至翻折到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即可。
请参考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中,顶层电极单元11与底层电极单元91在上下方向相错位,且电极复合单元100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10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10、第二层电极片50、第三层电极片70以及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将电极复合单元100从首端(即图5所示的左端)开始,先将第一列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然后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上翻折,接着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直至翻折到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即可。
请参考图7和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中,顶层电极单元11与底层电极单元91在上下方向相错位,且电极复合单元100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10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预留有一末段,末段的一端之顶层电极片10和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末段的另一端之顶层电极片10、第三层电极片70以及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将电极复合单元100从首端(即图7所示的左端)开始,先将第一列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然后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上翻折,接着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直至翻折到电极复合单元100的末段即可。
请参考图9和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中,底层电极单元91的数量比顶层电极单元11的数量多一个,且每个顶层电极单元11均与一个底层电极单元91在上下方向相对齐,且顶层电极单元11和底层电极单元91的极性均为正极,且电极复合单元100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10和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10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将电极复合单元100从首端(即图9所示的左端)开始,先将第一列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然后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上翻折,接着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直至翻折到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即可。
请参考图11和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其中,顶层电极单元11的数量与底层电极单元91的数量相等,且顶层电极单元11与底层电极单元91在上下方向相对齐,且顶层电极单元11和底层电极单元91的极性均为正极,且电极复合单元100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10和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10和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如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中,将电极复合单元100从首端(即图11所示的左端)开始,先将第一列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然后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上翻折,接着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直至翻折到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即可。
请参考图13和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其中,顶层电极单元11的数量与底层电极单元91的数量相等,且顶层电极单元11与底层电极单元91在上下方向相对齐,且电极复合单元100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10和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10、第二层电极片50、第三层电极片70以及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中,将电极复合单元100从首端(即图13所示的左端)开始,先将第一列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然后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上翻折,接着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直至翻折到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即可。
请参考图15和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其中,顶层电极单元11的数量与底层电极单元91的数量相等,且顶层电极单元11与底层电极单元91在上下方向相对齐,且电极复合单元100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10和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预留有一末段,末段的一端之顶层电极片10和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末段的另一端之顶层电极片10、第三层电极片70以及底层电极片90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如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中,将电极复合单元100从首端(即图15所示的左端)开始,先将第一列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然后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上翻折,接着再将翻折后得到的位于最左侧的翻折单元120向下翻折……直至翻折到电极复合单元100的尾端之末段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种提供的各种实施例中,当两层隔膜层之间是没有电极单元的时候,此两层隔膜层是直接热压在一起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100包括若干层电极片,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均有隔膜层,且隔膜层的层数为偶数,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的极性相反,位于电极复合单元100顶层的顶层电极片10之极性与位于电极复合单元100底层的底层电极片90之极性相同,且顶层电极片10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顶层电极单元11,底层电极片90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底层电极单元91,相邻的两个顶层电极单元11之间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相邻的两个底层电极单元91之间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且电极复合单元100的首端和/或尾端的至少顶层及底层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110。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将电极复合单元100的首端每次以一个电极单元的长度为翻折单元120做上下交替翻折层叠以形成电芯,且翻折层叠后形成的电芯中,相邻两个电极单元的极性相反,电芯的顶层和底层的电极单元均为负极,且顶层和底层的电极单元均被隔膜层所包覆。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100,可避免将隔膜切断成若干隔膜片,进而简化了生产工艺,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将电极复合单元100的一端每次以一个电极单元的长度为翻折单元120做上下交替翻折层叠以形成电芯的,故避免了传统的将隔膜片、负极片以及正极片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叠置,提高了电芯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包括若干层电极片,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均有隔膜层,且所述隔膜层的层数为偶数,相邻两层电极片之间的极性相反,位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顶层的顶层电极片之极性与位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底层的底层电极片之极性相同,且所述顶层电极片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顶层电极单元,所述底层电极片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底层电极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顶层电极单元之间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相邻的两个所述底层电极单元之间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且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和/或尾端的至少顶层及底层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所述顶层电极片、第一隔膜层、第一层电极片、第二隔膜层、第二层电极片、第三隔膜层、第三层电极片、第四隔膜层以及所述底层电极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电极片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开且排列成行的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二层电极片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开且排列成行的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三层电极片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开且排列成行的第三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以及所述第三电极单元三者在上下方向相对齐,所述顶层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相对齐,所述底层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三电极单元相互对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电极片、所述第二层电极片以及所述第三层电极片各为连续的带状电极片。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电极单元与所述底层电极单元在上下方向相错位,且所述顶层电极单元和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极性均为正极。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数量比所述顶层电极单元的数量多一个,且每个所述顶层电极单元均与一个所述底层电极单元在上下方向相对齐,且所述顶层电极单元和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极性均为正极。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电极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数量相等,且所述顶层电极单元与所述底层电极单元在上下方向相对齐,且所述顶层电极单元和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极性均为正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数量比所述顶层电极单元的数量多一个,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电极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底层电极单元的数量相同,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第二层电极片、第三层电极片以及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预留有一末段,所述末段的一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末段的另一端之顶层电极片、第三层电极片以及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及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之顶层电极片、第二层电极片、第三层电极片以及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首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电极复合单元的尾端预留有一末段,所述末段的一端之顶层电极片和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所述末段的另一端之顶层电极片、第三层电极片以及底层电极片均预留有大于或等于一个电极单元长度的空白区域。
CN201921270098.7U 2019-08-06 2019-08-06 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 Active CN210403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0098.7U CN210403946U (zh) 2019-08-06 2019-08-06 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0098.7U CN210403946U (zh) 2019-08-06 2019-08-06 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3946U true CN210403946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0098.7U Active CN210403946U (zh) 2019-08-06 2019-08-06 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39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0774A (zh) * 2020-04-30 2020-07-1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极组的快速叠片方法、叠片工装和电芯极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0774A (zh) * 2020-04-30 2020-07-1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极组的快速叠片方法、叠片工装和电芯极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72035U (zh) 一种基于交叉堆叠的叠片式二次电池
CN104428939B (zh) 具有阶梯的电极组件、包括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电池组和装置以及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
CN104900905A (zh) 一种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及其生产工艺
CN206497958U (zh) 一种叠片式电池结构、包括其的二次电池组和电池组模块
CN101944639A (zh) 锂离子电池电芯免切割叠片式制备方法
CN205790243U (zh) 一种卷绕式叠片电池电芯
CN107946626A (zh) 极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电芯及其制造方法、电池
CN110400959A (zh) 一种卷绕式双芯包、卷绕式双芯包制造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2271340A (zh) 一种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KR20130095371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CN210403946U (zh) 奇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
CN107171017A (zh) 一种卷绕‑堆叠式电池
CN113224393A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用卷芯、并联卷芯组及大容量电池
CN105870511A (zh) 一种锂离子叠片电池电芯的制造方法
CN113224392A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用卷芯、并联卷芯组及大容量电池
CN210576210U (zh) 偶数层的电极复合单元
CN111883853A (zh) 一种并联装配式多卷芯锂电池
CN209119243U (zh) 一种叠片式卷绕锂离子电池结构
CN210576288U (zh) 双层的电极复合单元
WO2021022482A1 (zh) 电极复合单元翻折式电芯的制造方法
CN110931840A (zh) 一种多卷芯单元堆叠型电芯
CN216354375U (zh) 软包电芯、软包电池、电池模组与动力装置
CN115149112A (zh) 裸电芯、裸电芯的制备方法及电池
KR20150049602A (ko) 전극조립체의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205846128U (zh) 一种二次电池电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