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3621U - 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3621U
CN210403621U CN201921905403.5U CN201921905403U CN210403621U CN 210403621 U CN210403621 U CN 210403621U CN 201921905403 U CN201921905403 U CN 201921905403U CN 210403621 U CN210403621 U CN 210403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current
contact
lightning
current lead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054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乔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Jihong Lightning Protection Protective Apparat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Jihong Lightning Protection Protective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Jihong Lightning Protection Protective Apparat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Jihong Lightning Protection Protective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054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3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3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3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包括上盖和下盖,在上盖和下盖内分别设置了脱扣组件、驱动组件、触头组件、进线端和出线端,以及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雷电流导出件和间隙机构,驱动组件包括电磁线圈和导磁铁芯,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雷电流导入件与进线端导电连接,雷电流导出件与出线端导电连接,静触头连接件与静触头导电连接,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和雷电流导出件的一端分别被引入间隙机构中,在间隙机构中,雷电流导出件分别与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之间形成雷电放电的间隙组合。本实用新型具有多重雷击保护,而且还具有体积小,产品精度高,具有很强的防雷击能力,安全性高等特点。

Description

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雷电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
背景技术
供电线路需要加装防雷击保护装置。常用的防雷击保护装置包括电涌保护器和后备保护器。电涌保护器作为防雷保护器使用,后备保护器为电涌保护器提供雷击过流保护。由于电涌保护器在雷电电流或配电系统工频过电压冲击下造成击穿、短路、漏电等现象,从而引起配电系统跳闸、短路、燃烧等恶性事故的发生,降低了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寿命,造成财产损失。一般地,在电涌保护器的线路上设置后备保护脱离器以防止发生以上故障的发生。现有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容易出现有续流、有盲区、有误动作等缺陷,而且,在脱扣后对后续雷击电流无能为力,会导致失去防雷击保护功能。
另一方面,后备保护脱离器不仅体积大,而且产品的控制精度差,容易误操作,本身保护能力有限,容易被雷击损坏,不能有效地给电涌保护器提供防雷击保护,安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具有防止后置电涌保护器起火或损坏,提高电涌保护器寿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配电系统跳闸、短路、燃烧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延长了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寿命;防止后备保护脱离器出现有续流、有盲区、有误动作的问题,防止其在脱扣后失去防雷击保护功能。而且,体积小,产品精度高,本身具有很强的防雷击能力,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包括上下配合的上盖和下盖,在上盖和下盖组合后的内腔内分别设置了脱扣组件、驱动组件、触头组件、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磁线圈和导磁铁芯,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在所述内腔内还设置了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雷电流导出件和间隙机构,所述雷电流导入件与进线端导电连接,所述雷电流导出件与出线端导电连接,所述静触头连接件与静触头导电连接,所述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和雷电流导出件的一端分别被引入间隙机构中,在所述间隙机构中,所述雷电流导出件分别与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之间形成雷电放电的间隙组合。
本实用新型在后备保护脱离器中同时设置两路雷电电流回路,一路是从动触点到静触点,再到静触头连接件,再到雷电流导出件,另一路是从雷电流导入件直接到雷电流导出件。通过设置间隙机构,当雷电发生时,部分雷电电流沿静触头连接件至雷电流导出件回路被引入后面的防雷击装置,绝大部分雷电电流直接从雷电流导入件至雷电流导出件的回路被引入后面的防雷击装置,增强了后备保护脱离器防雷击的效果,提高了产品抗雷击的能力和动作精度,而且即使后备保护脱离器脱扣了还具备防雷击保护能力。同时设置两路防雷击的电流回路,使得本装置具备多重雷击保护,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后备保护脱离器还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与电磁线圈串接在一起,其另一端与静触头电连接或者与雷电流导出件电连接。
在电磁线圈的回路上串接热敏电阻,当电磁线圈回路上的工频电流过大时,热敏电阻在工频电流作用下发热并迅速升温,自动断开该回路,待温度下降后热敏电阻再自动恢复接通该回路,起到保护电磁线圈的作用,也是该后备保护脱离器的其中一种保护措施。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线圈的一端与静触头电连接,其另一端与雷电流导出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线圈属于后备保护脱离器的工频电流回路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在工频电流回路中的电流过大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驱动导磁铁心动作,驱动脱扣组件,使得动触头和静触头脱扣分离,断开工频电流回路,保护电路中其它设备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间隙机构包括雷电流导入件触点、静触头连接件触点、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和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所述雷电流导入件触点设置在雷电流导入件上,所述静触头连接件触点设置在静触头连接件上,所述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设置在设置在雷电流导出件上,所述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也设置在雷电流导出件上,所述雷电流导入件触点与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之间设有第一雷电间隙,所述静触头连接件触点与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之间也设有第二雷电间隙。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设置第一雷电间隙和第二雷电间隙的间隙大小和其击穿导通面积大小,实现将雷电电流进行分流,进一步地提高了产品抗雷击的能力和动作精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雷电间隙中设置有第一分隔片,在所述第二雷电间隙中设置有第二分隔片。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可以精准地设置第一雷电间隙和第二雷电间隙的间隙大小和其击穿导通面的面积大小,显著地提高产品规格的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间隙机构还包括上下组合的固定座和面盖,所述雷电流导入件触点、静触头连接件触点、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和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分别设置在固定座和面盖组合成的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间隙机构的固定座和面盖,不仅有效地固定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雷电流导出件的位置,同时还固定雷电流导入件触点、静触头连接件触点、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和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之间的位置,而且还将雷电流导入件触点、静触头连接件触点、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和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进行隔离,有效防止雷击发生时在各触点间产生的电弧对后备保护脱离器内腔内的其它部件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产品在雷击时出现误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和雷电流导出件的一端分别以水平方式被引入间隙机构中,所述第一雷电间隙和第二雷电间隙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和面盖上分别设置水平引弧槽,所述水平引弧槽对应设置在靠近第一雷电间隙和第二雷电间隙所在位置,在所述上盖和下盖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地设置引弧口,所述引弧口靠近水平引弧槽。
本实用新型将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和雷电流导出件水平设置,并同时设置水平引弧槽,缩短了水平引弧槽与上盖和下盖的侧壁上的引弧口之间的引弧距离,便于雷击电弧尽快地从其发生的触点处被引出后备保护脱离器外部,减轻雷击电弧对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破坏。另一方面,该设置方式还有效降低后备保护脱离器的厚度,减少后备保护脱离器的外形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雷电流导入件通过进线连接片与进线端导电连接,所述雷电流导出件通过出线连接片与出线端导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设置进线连接片和出线连接片,在雷电流导入件和雷电流导出件的安装方向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分别与进线端和出线端进行有效地导电连接,使得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结构形式多样化。
进一步地,所述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和雷电流导出件的一端分别以竖直方式被引入间隙机构中,所述第一雷电间隙和第二雷电间隙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面盖上设置竖直引弧槽,所述竖直引弧槽对应设置在靠近第一雷电间隙和第二雷电间隙所在位置,在所述上盖和下盖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地设置引弧口,所述引弧口靠近竖直引弧槽。
本实用新型将雷电流导入件和雷电流导出件分别直接与进线端和出线端进行导电连接,减少中间的连接件,简化后备保护脱离器的内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热敏电阻设置在电阻安装座中,所述电阻安装座通过连接板与驱动组件安装在一起。
进一步地,在所述雷电流导入件与动触头之间设置了连接导线,在所述分流导线上设置了自恢复保险丝。
该连接导线既作为工频电流通道,也作为在后备保护脱离器合闸情况下,雷电电流的其中一路通道,将部分雷电电流引入动触点,并通过动触点后再依次通过静触点、静触头连接件,再到雷电流导出件。设置自恢复保险丝既可以在后备保护脱离器的工频电流过大时断开电路,起到后备保护脱离器的过流保护作用,还在工频电流处于正常状态下,不需要人工合闸就自动接通电路,恢复正常通电状态。设置自恢复保险丝也是本后备保护脱离器的其中一种保护措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包括上盖和下盖,在上盖和下盖内分别设置了脱扣组件、驱动组件、触头组件、进线端和出线端,以及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雷电流导出件和间隙机构,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雷电流导入件与进线端导电连接,所述雷电流导出件与出线端导电连接,所述静触头连接件与静触头导电连接,所述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和雷电流导出件的一端分别被引入间隙机构中,在所述间隙机构中,所述雷电流导出件分别与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之间形成间隙组合。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产品精度高,本身具有很强的防雷击能力,安全性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外形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去掉上盖和下盖后的部件组装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和雷电流导出件组装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去掉雷电流导出件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雷电流导出件和间隙机构的组装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去掉上盖和下盖后的部件组装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0为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第三实施例去掉上盖和下盖后的部件组装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去掉下盖后的部件组装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2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去掉下盖后);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第六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去掉下盖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同时参考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包括上下配合的上盖1和下盖2。在上盖1和下盖2组合后的内腔内分别设置了脱扣组件3、驱动组件4、触头组件5、进线端6和出线端7,以及雷电流导入件8、静触头连接件9、雷电流导出件10和间隙机构11。
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电磁线圈41和导磁铁芯42。所述触头组件5包括动触头51和静触头52。所述电磁线圈41的一端与静触头52电连接,其另一端与雷电流导出件10电连接。
所述脱扣组件3包括推钮31和动杆32。扳动所述推钮31实现动触点51与静触点52的手动触合和分离。所述动触头51设置在动杆32上。所述驱动组件4动作后驱动脱扣组件3的动杆32转动,动杆32带动动触点51与静触点52相互脱离。
所述雷电流导入件8与进线端6导电连接,所述雷电流导出件10与出线端7导电连接,所述静触头连接件9与静触头52导电连接。所述雷电流导入件8、静触头连接件9和雷电流导出件10的一端分别被引入间隙机构11中。在所述间隙机构11中,所述雷电流导出件10分别与雷电流导入件8、静触头连接件9之间形成雷电放电的间隙组合。该间隙组合在雷击发生时被雷电电流击穿后处于导通状态。
所述间隙机构11包括雷电流导入件触点81、静触头连接件触点91、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101和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102。所述雷电流导入件触点81设置在雷电流导入件8上,所述静触头连接件触点91设置在静触头连接件9上,所述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101设置在设置在雷电流导出件10上,所述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102也设置在雷电流导出件10上。所述雷电流导入件触点81与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101之间设有第一雷电间隙111。所述静触头连接件触点91与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102之间也设有第二雷电间隙112。
在所述第一雷电间隙111中设置有第一分隔片113,在所述第二雷电间隙112中设置有第二分隔片114。所述第一分隔片113和第二分隔片114分别由绝缘材料制造。在所述第一雷电间隙111中,所述第一分隔片113以外的区域为雷击击穿导通面。在所述第二雷电间隙112中,所述第二分隔片114以外的区域也为雷击击穿导通面。设置第一分隔片113和第二分隔片114分别可以精准地设置雷电流导入件触点81与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101、静触头连接件触点91与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102之间的间隙大小和其雷击击穿导通面的面积大小,提高后备保护脱离器产品的规格精度。一般地,间隙越大,后备保护脱离器产品的规格值就越大。
所述间隙机构11还包括上下组合的固定座115和面盖116。所述雷电流导入件触点81、静触头连接件触点91、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101和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102分别设置在固定座115和面盖116组合成的腔体内。
所述雷电流导入件8、静触头连接件9和雷电流导出件10的一端分别以水平方式被引入间隙机构11中。所述第一雷电间隙111和第二雷电间隙112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15和面盖116上分别设置水平引弧槽117。所述水平引弧槽117对应设置在靠近第一雷电间隙111和第二雷电间隙112所在位置。在所述上盖1和下盖2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地设置引弧口12。所述引弧口12靠近水平引弧槽117。
所述雷电流导入件8通过进线连接片82与进线端6导电连接。所述雷电流导出件10通过出线连接片103与出线端7导电连接。所述进线连接片82和出线连接片103分别变换了雷电流导入件8和雷电流导出件10与进线端6和出线端7的连接方向,由水平导电连接变换成竖直导电连接。
在所述雷电流导入件8与动触头51之间设置了电连接的连接导线13。在所述连接导线13上设置了自恢复保险丝14。
本实用新型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处于合闸状态时,所述触头组件5的动触头51和静触头52处于闭合状态,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其正常工作电流回路——工频电流回路的电流流向是这样的:工频电流从进线端6进入后备保护脱离器,经过进线连接片82到雷电流导入件8再到连接导线13,再从连接导线13后到动触头51,再经过静触头52后到电磁线圈41的进线头,然后再从电磁线圈41的出线头到雷电流导出件10,再到出线连接片103,最后到出线端7处。此时,两路雷电电流回路处于待工作状态,为防雷击做准备。
本实用新型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处于脱扣状态时,后备保护脱离器电流的工频回路处于断开状态,此时,两路雷电电流回路仍然处于待工作状态,仍然为防雷击做准备,即使在后备保护脱离器处于脱扣状态下仍然还具备防雷击保护能力。
实施例2
请同时参照图1、图7、图8以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雷电流导入件8、静触头连接件9和雷电流导出件10的一端分别以竖直方式被引入间隙机构11中。所述第一雷电间隙111和第二雷电间隙112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面盖116上设置竖直引弧槽118。所述竖直引弧槽118对应设置在靠近第一雷电间隙111和第二雷电间隙112所在位置。在所述上盖1和下盖2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地设置引弧口12。所述引弧口12靠近竖直引弧槽118。
所述雷电流导入件8和雷电流导出件10分别直接与进线端6和出线端7进行导电连接,不需要进线连接片82和出线连接片103,简化后备保护脱离器的内部结构。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6,以及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第三种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有以下不同点:所述后备保护脱离器还包括热敏电阻15。所述热敏电阻15的一端与电磁线圈41串接在一起,其另一端与静触头52电连接或者与雷电流导出件10电连接。如果热敏电阻15设置在电磁线圈41前端的话,则热敏电阻15的另一端与静触头52电连接;如果热敏电阻15设置在电磁线圈41后端的话,则热敏电阻15的另一端与雷电流导出件10电连接。图中,方形的热敏电阻15设置在电磁线圈41前端。热敏电阻15被安装在间隙机构11的面盖116顶部。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请同时参照图1、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第四种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前实施例1至3相比,内部元件的尺寸更大,外形更厚,规格更高,因此承受的雷电电流更高。该实施例与实施例3相比有以下不同点:
第一、所述热敏电阻15设置在电阻安装座16中,所述电阻安装座16通过连接板17与驱动组件4安装在一起。图13中,所述热敏电阻15安装在驱动组件4背面。所述热敏电阻15也是设置在电磁线圈41前端,其它设置方式与实施例3相同。
第二、所述雷电流导入件8、静触头连接件9和雷电流导出件10的一端分别以竖直方式被引入间隙机构11中。其安装结构与实施例2相类似,所述第一雷电间隙111和第二雷电间隙112分别竖直设置。但是,本实施例的第一雷电间隙111和第二雷电间隙112分别设置在雷电流导出件10的同一侧,且相互垂直,其它设置方式与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第三、在所述雷电流导入件8与动触头51之间设置了电连接的连接导线排18取代了连接导线13。在所述连接导线排18上取消了自恢复保险丝14。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3相类似,不再赘述。
实施例5
请同时参照图1、图11和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第五种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实施例4相比,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雷电间隙111和第二雷电间隙112分别对称地设置在雷电流导出件10的两侧,且与雷电流导入件8和雷电流导出件10的连线相互平行,其它设置方式与实施例4相同,不再赘述。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6
请同时参照图1、图11和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的第五种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实施例5相比,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雷电间隙111和第二雷电间隙112分别对称地设置在雷电流导出件10的两侧,且与雷电流导入件8和雷电流导出件10的连线相互倾斜,其它设置方式与实施例5相同,不再赘述。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5相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包括上下配合的上盖和下盖,在上盖和下盖组合后的内腔内分别设置了脱扣组件、驱动组件、触头组件、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磁线圈和导磁铁芯,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腔内还设置了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雷电流导出件和间隙机构,所述雷电流导入件与进线端导电连接,所述雷电流导出件与出线端导电连接,所述静触头连接件与静触头导电连接,所述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和雷电流导出件的一端分别被引入间隙机构中,在所述间隙机构中,所述雷电流导出件分别与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之间形成雷电放电的间隙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保护脱离器还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与电磁线圈串接在一起,其另一端与静触头电连接或者与雷电流导出件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的一端与静触头电连接,其另一端与雷电流导出件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机构包括雷电流导入件触点、静触头连接件触点、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和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所述雷电流导入件触点设置在雷电流导入件上,所述静触头连接件触点设置在静触头连接件上,所述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设置在设置在雷电流导出件上,所述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也设置在雷电流导出件上,所述雷电流导入件触点与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之间设有第一雷电间隙,所述静触头连接件触点与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之间也设有第二雷电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雷电间隙中设置有第一分隔片,在所述第二雷电间隙中设置有第二分隔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机构还包括上下组合的固定座和面盖,所述雷电流导入件触点、静触头连接件触点、第一雷电流导出件触点和第二雷电流导出件触点分别设置在固定座和面盖组合成的腔体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和雷电流导出件的一端分别以水平方式被引入间隙机构中,所述第一雷电间隙和第二雷电间隙分别水平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流导入件、静触头连接件和雷电流导出件的一端分别以竖直方式被引入间隙机构中,所述第一雷电间隙和第二雷电间隙分别竖直设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设置在电阻安装座中,所述电阻安装座通过连接板与驱动组件安装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雷电流导入件与动触头之间设置了连接导线,在所述连接导线上设置了自恢复保险丝。
CN201921905403.5U 2019-11-07 2019-11-07 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 Active CN210403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5403.5U CN210403621U (zh) 2019-11-07 2019-11-07 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5403.5U CN210403621U (zh) 2019-11-07 2019-11-07 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3621U true CN210403621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3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05403.5U Active CN210403621U (zh) 2019-11-07 2019-11-07 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36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1635B (zh) 一种用于电涌保护器的后备断路保护器
EP2919254B1 (en)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having short-circuit current protection function
US20150221464A1 (en) Pole part of a medium voltage circuit breaker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triggered gap unit
US20090020506A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
CN210403621U (zh) 具有多重保护的后备保护脱离器
CN206441677U (zh) 电涌保护器的后备保护断路器
CN210349746U (zh) 一种后备保护脱离器
CN210805670U (zh) 一种新型断路器设备
CN208461456U (zh) 一种spd专用外部脱离器
CN208589780U (zh) 一种浪涌保护器
CN108122698B (zh) 灭弧装置和机电的保护开关设备
CN218123336U (zh) 一种后备保护器
CN213483676U (zh) 带遥信功能的后备保护器
CN220510772U (zh) 一种内置熔断器的电涌保护器
CN215377354U (zh) 热脱扣机构和遥信告警机构的联动结构及浪涌保护器
CN107809103B (zh) 防雷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20439539U (zh) 一种新型防雷断路器
CN215680594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导流结构
CN209962915U (zh) 灭弧室
CN210956581U (zh) 一种具有分流电阻的微型电磁铁及其应用的微型断路器
CN217468325U (zh) 一种断路器用过载释放装置
CN217333987U (zh) 一种spd的保护装置
CN220368472U (zh) 一种新型spd组件
CN220933993U (zh) 触头装置及开关电器
CN217740458U (zh) 一种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