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0432U -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0432U
CN210400432U CN201920773477.1U CN201920773477U CN210400432U CN 210400432 U CN210400432 U CN 210400432U CN 201920773477 U CN201920773477 U CN 201920773477U CN 210400432 U CN210400432 U CN 210400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ensing
sensing module
fix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734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定云
区国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734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0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0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0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传感模组包括固定座、固定板及用于执行感测待测目标的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电路板及位于电路板一侧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固定板的面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固定板或/和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路板共同夹持在所述电连接器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路板共同夹持在所述电连接器上,所述电连接器实现较好的定位,当传感模组的电连接器与其它模组的电连接器相连时,容易对准插接,实现快速连接,因而较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传感器应运而生,且已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图像识别传感器,由于不同的图像能够反映物体的不同信息,为实现不同的应用,通常需要获取待测物体的不同类型的图像,例如,获取物体的激光图像和深度图像。不同类型的图像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摄像装置分别采集获得。例如,通过红外摄像装置可获取红外图像;通过深度摄像装置,可获取深度图像。
现有的摄像装置等多种带传感器的装置通常包括传感模组,传感模组包括支架、固定座及用于执行感测待测目标的功能单元,支架用于将传感模组固定在目标物上,固定座通过螺丝直接固定在支架上,功能单元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功能电路及位于电路板一侧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通过柔性的线路板与所述功能电路电连接,因而可实现体积小巧,便于生产。当传感模组与信号处理模组相连时,通过传感模组的电连接器与信号处理模组的电连接器插接相连,从而实现信号传输。然而,由于柔性的线路板较柔软,而且电连接器的体积较小,传感模组的电连接器与信号处理模组的电连接器插接时,不便于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感模组,其包括固定座、固定板及用于执行感测待测目标的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电路板及位于电路板一侧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固定板的面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固定板或/和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路板共同夹持在所述电连接器上。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电连接器延伸至所述定位槽内。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面向所述电路板的表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壁设置有所述定位槽;所述电连接器位于所述容纳槽及所述定位槽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设置有连接器插入口。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位置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处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开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一端面的感测通孔;所述功能单元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功能单元通过所述感测通孔对外发出和/或接收感测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端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柱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为锐角;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插设,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插设。
可选的,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均分别插设有贯穿所述电路板的固定柱。
可选的,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所述电路板夹持在所述固定座与固定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基座的第二端面朝背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延伸形成有若干限位柱,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路板均位于所述限位柱形成的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功能单元选自图案光投射单元和图案光三维感测单元、飞行时间发射单元和飞行时间接收单元以及双目视觉三维感测单元分别与泛光投射单元和相机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搭配而成的组合。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执行感测待测目标的功能电路,所述电连接器通过柔性线路板与所述功能电路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传感装置,其包括支架及安装至所述支架上的传感模组,其中,所述传感模组为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传感模组。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传感装置及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传感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传感装置为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传感装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路板共同夹持在所述电连接器上,所述电连接器实现较好的定位,当传感模组的电连接器与其它模组的电连接器相连时,容易对准插接,实现快速连接,因而较便于使用。此外,由于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固定板的面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固定板或/和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固定座相连,因而所述电路板固定较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传感模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述传感模组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所述传感模组的固定座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所述传感模组的固定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图1中所述传感模组的第二弹性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1中所述传感模组的第二弹性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传感模组另一种实施例的固定座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传感模组又一种实施例的固定座与第一弹性件配合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传感模组另一种实施例的固定座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传感装置的支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排列顺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技术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技术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化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仅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使用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使用是为了简化和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的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特定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下文描述中所提供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仅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示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通过下文未描述的其他工艺和/或其他材料来实现。
进一步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以便能够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即使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结构、组元等,也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之重点。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模组,其用于安装至一支架8上以进行感测待测目标,其中,所述待测目标可以是人或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感测待测目标的信息可以是图像信息、距离信息、速度信息、温度信息或湿度信息等,因此,其感测的信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传感模组包括固定座1、第一弹性件2、功能单元3及固定板4,所述功能单元 3用于执行感测待测目标,所述功能单元3包括电路板34及位于电路板34一侧的电连接器35,所述电路板34位于所述固定板4的面向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所述固定板4或/和所述电路板34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即所述固定板4 和所述电路板34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所述固定板4与所述电路板34共同夹持在所述电连接器35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板4与所述电路板34可以为直接夹持在所述电连接器35上,也可以通过中间物夹持在所述电连接器35上。此外,所述电连接器35的形状及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传输电信号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34上设置有用于执行感测待测目标的功能电路,即所述功能单元3的电路置于所述电路板34上。所述电连接器35通过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缩写FPC)与所述功能电路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座1外侧,以使所述固定座1的至少部分区域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支架8弹性抵接。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弹性件2可以贴附在所述固定座1的外表面处,也可以与所述固定座1插接相连,或者与所述固定座1间隔设置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等。只要所述第一弹性件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座1外侧,以使所述固定座1的至少部分区域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支架8弹性抵接即可,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座1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方形或圆形等,其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同理,所述第一弹性件2也可以是三角形、方形、圆形或其它多边形等,其形状及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固定座1的材料优选自钢、铝合金、锌合金、不锈钢合金、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兼顾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散热性能。当然,所述固定座1的材料也可以是塑料等。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无需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2,所述固定座1与所述支架8直接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及图10所示,所述第一弹性件2套设在所述固定座1的外周面处,所述第一弹性件2的外周面与所述支架 8弹性抵接,因而当所述支架8受到外力作用并朝所述固定座1的外周面传导时,所述第一弹性件2可缓冲来自多个方向的作用力。为了提高固定的可靠性,所述固定座1的外周面处设置有环形的插槽101,所述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插槽101插接相连,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弹性件2套设在所述固定座1外周面的所述插槽101处,所述第一弹性件2部分位于所述插槽101内,所述第一弹性件 2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插槽101外。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弹性件2的外周面处设置有环绕所述第一弹性件2的外周面的变形槽21。通过设置所述变形槽21,因而当所述传感模组安装至所述支架8上时,所述变形槽21可以作为所述第一弹性件2的形变空间,因而便于装配所述传感模组。此外,当所述支架8受到外力作用,以致第一弹性件2发生形变时,所述变形槽21也可以作为所述第一弹性件2的形变空间,因而可更好地保护所述传感模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2为橡胶环,因而耐磨,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弹性件2可以为优力胶、硅胶或其组合的制件。因此,只要具有弹性即可,其材料及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较佳地,所述变形槽21槽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变形槽21槽底的宽度,因而不仅在制造时便于拔模,而且可降低装配时与所述支架8支架的摩擦力,便于装配。所述变形槽21 的侧壁背向所述固定座1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变形槽21的侧壁面向所述固定座 1一端的厚度,因而结构较可靠,可降低装配时与所述支架8支架的摩擦力,便于装配。所述变形槽21的横截面可以为梯形或大致呈梯形,同样地,所述变形槽21的侧壁也可以呈梯形或大致呈梯形,其形状及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橡胶环的横截面呈圆环形,此种结构在装配时可降低与所述支架8支架的摩擦力,便于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2为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弹性柱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的外周面处并与所述固定座1插接相连。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2为弹性块,所述弹性块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弹性块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的外周面处并与所述固定座1的外周面粘接。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5所示,所述固定座1包括基座11,所述基座11包括位置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基座11的外周面处设置有所述插槽101,所述第一弹性件2套设在所述基座11的外周面处并与所述插槽101插接相连。所述第二端面处设置有容置槽12,所述容置槽 12的底壁开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一端面的感测通孔121。所述功能单元3延伸至所述容置槽12内,所述功能单元3通过所述感测通孔121对外发出和/或接收感测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传感模组为三维感测模组,所述传感模组包括多个用于执行三维感测的所述功能单元3,所述功能单元3包括图案光投射单元31、图案光三维感测单元32及相机单元3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功能单元3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只要能够执行感测所述待测目标即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单元3选自图案光投射单元31和图案光三维感测单元32、飞行时间发射单元和飞行时间接收单元以及双目视觉三维感测单元分别与泛光投射单元和相机单元33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搭配而成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感测通孔121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图案光投射单元 31、图案光三维感测单元32及相机单元33分别与所述感测通孔1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图案光投射单元31和图案光三维感测单元32分别设置在固定座1 沿自身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相机单元33设置在固定座1上位于图案光投射单元31与图案光三维感测单元32之间较靠近图案光三维感测单元32的位置。在进行三维感测时,所述图案光投射单元31发出图案化感测光束作为感测信号,以在待测对象上投射出预设的光斑图案。所述图案光三维感测单元32感测所述待测对象上的光斑图案并根据所感测的光斑图案计算出所述待测对象的三维信息。所述感测光束为红外或近红外光线,波长范围例如为750nm至2000nm。通过设置所述三维感测模组,因而可实现人、物的三维识别。
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3及第一定位柱14,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5及第二定位柱16,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端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柱14与所述第二定位柱16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基座11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为锐角,所述电路板34设置有第一定位孔341及第二定位孔342,所述第一定位孔341及第二定位孔342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34位置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定位柱14与所述第一定位孔341相插设,所述第二定位柱16与所述第二定位孔342相插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13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5均分别插设有贯穿所述电路板34的固定柱L,即所述功能单元3通过贯穿所述电路板34的固定柱 L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3、第二固定孔15插接相连。为了便于固定,所述固定柱L与所述固定板4相连。具体地,所述固定板4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0,所述电路板34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43,所述固定柱L贯穿所述固定板4的第一连接孔40及所述电路板34的第二连接孔343以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所述电路板 34夹持在所述固定座1与固定板4之间,因而所述电路板34固定较可靠,较好地避免脱落或移位。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34完全位于所述容置槽12内,所述固定板4直接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
由于所述第一定位柱14与所述第二定位柱16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基座11 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为锐角,因此,不仅便于加工制造,而且定位较稳定可靠,避免了第一定位柱14及第二定位柱16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基座11的长度方向相同时定位不可靠的问题,以及避免了设置多个第一定位柱14或者多个第二定位柱16时,制造较复杂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基座11的第二端面朝背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延伸形成有若干限位柱17,所述固定板4与所述电路板34及所述固定座1相连并位于所述限位柱17形成的空间内,因而固定较稳固可靠。为了使所述电连接器35定位更可靠,所述固定板4设置有定位槽 41,所述电连接器35延伸至所述定位槽41内,以通过所述定位槽41对所述电连接器35进行进一步定位。所述固定板4面向所述电路板34的表面设置有容纳槽42,所述容纳槽42的底壁设置有所述定位槽41;所述电连接器35位于所述容纳槽42及所述定位槽41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容纳槽42的侧壁设置有连接器插入口43,以在本实用新型的传感模组与其它模组连接时,其它模组的连接器通过所述连接器插入口43插入所述容纳槽42并与所述电连接器35电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固可靠及便于使用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传感模组还包括接近传感器5及第二弹性件6,所述第二弹性件6盖设在所述接近传感器5上,所述接近传感器5或/和所述第二弹性件6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即所述接近传感器 5与所述第二弹性件6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例如,所述接近传感器5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6与所述固定座1间隔设置。或者所述接近传感器5嵌入所述弹性内,所述第二弹性件6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或者所述接近传感器5与所述第二弹性件6均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等,其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插接或扣接等,其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固定座1还设置有放置槽18,所述接近传感器5及所述第二弹性件6均插设在所述放置槽18 内,因而不仅便于安装定位,而且较好地降低了因外力作用而损坏所述接近传感器5的概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槽18位于所述固定座1的基座11的第一端面处,当然,所述放置槽18的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放置槽18可以是三角形、方形、圆形或其它多边形等,其形状及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近传感器5位于所述固定座1与所述第二弹性件6之间并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因而可使所述接近传感器5固定更稳固可靠,更好地避免晃动。根据探测物体原理的不同,所述接近传感器5 可分为电感式接近传感器5、电容式接近传感器5、磁性接近传感器5、霍尔式接近传感器5等,所述接近传感器5的类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只要能够探测物体靠近或远离即可。为了提高散热性能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所述接近传感器5粘接在所述固定座1上。其中,粘接方式可以是熔融的方式或者通过粘接物进行粘接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槽18的底壁涂覆有粘接层,所述接近传感器5与所述粘接层相粘接,从而将所述接近传感器5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
为了使粘接层更均匀、连接更可靠以及便于生产,所述放置槽18的底壁设置有粘接物收容槽181,以在生产过程中,当将胶水等粘接物涂覆在所述放置槽18的底壁处时,在将接近传感器5紧贴胶水等形成的粘接层后,多余的胶水等粘接物可流入粘接物收容槽181内,无需进行额外处理多余的胶水等粘接物,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为了更好地降低粘接物从所述放置槽18内流出的概率,所述粘接物收容槽181位于所述放置槽18底壁的端部,因而在生产过程中,按压位于所述放置槽18内的所述接近传感器5时,所述粘接物收容槽181可容纳流向边缘的粘接物。较佳地,所述放置槽18的底壁壁面为平面结构,因而不仅便于涂覆粘接物,而且便于制造,生产效率高。此外,该种结构可降低所述固定座1的厚度,从而使产品更轻薄。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槽18底壁位置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粘接物收容槽181,因而可进一步降低粘接物流出的概率。所述放置槽 18底壁在位于所述粘接物收容槽181位置相对的两端外侧均凸设有定位凸部 182,较佳地,所述定位凸部182的高度小于所述放置槽18侧壁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部182大致呈三角形,其高度不高于所述放置槽18侧壁的高度二分之一,因而便于装配所述第二弹性件6。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放置槽18的高度及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槽18的底壁还设置有插孔183 及第二连接柱184。更佳地,所述插孔183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放置槽18一端位置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柱184的数量也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放置槽18的两对角处。所述放置槽18的侧壁凸设有卡持部185,所述卡持部 185朝所述放置槽18内延伸设置。所述放置槽18的侧壁设置有安装缺口186,所述安装缺口186的底壁处设置有贯穿所述固定座1的线路过孔187。
通过所述安装缺口186与所述线路过孔187的配合,因而不仅便于装配所述接近传感器5,而且便于所述接近传感器5的电子线路穿出,整体结构较紧凑,接近传感器5与粘接层的粘接也较稳固,避免所述接近传感器5的电子线路从放置槽18的槽口伸出时,因电子线路的作用力而导致接近传感器5与粘接层连接不稳固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近传感器5包括挠性线路板51、红外信号发射器52及红外信号接收器53,所述红外信号发射器52及红外信号接收器53固定在所述挠性线路板51上,所述挠性线路板51粘接在所述放置槽 18的底壁上并从所述线路过孔187穿出。所述挠性线路板51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部182配合的卡固口511,所述定位凸部182延伸至卡固口511内,因而使所述挠性线路板51定位更可靠。由于所述红外信号发射器52及红外信号接收器53均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第二弹性件6一端在面向所述放置槽18底壁的表面处设置有定位缺口61,所述定位缺口61与所述粘接物收容槽181位置相对设置,所述定位凸部182延伸至所述定位缺口 61内,因而不仅可通过所述定位凸部182对所述第二弹性件6进行定位,而且可通过多余的粘接物对所述第二弹性件6进行固定,因而整体结构较稳固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6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柱62、对接槽63及卡持口64,具体地,所述放置槽18的底壁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插孔183,所述第二弹性件6设置有与所述插孔183一一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柱62,所述第一连接柱62插设在所述插孔183内,所述卡持口64在所述放置槽18底壁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插孔183之间,因而不仅便于装配,而且固定较可靠。所述第二连接柱184插设在所述对接槽63内,即所述第二弹性件6与所述固定座1相互插接连接在一起,因而较好地避免所述第二弹性件6脱落。所述卡持部185插入所述卡持口64内,因而可较好地进行定位以及在装配时,可较好地防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6为弹性块,所述弹性块的一端端面处设置有所述卡持口64,所述卡持口64面向所述卡持部185的表面为弧面,所述卡持部185面向所述卡持口64的表面也为弧面,因而较便于装配。所述第二弹性件6还设置有信号收发孔65,所述接近传感器5通过所述信号收发孔65发射或/和接收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信号收发孔65的数量及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所述信号收发孔65包括探测信号发射孔651及探测信号接收孔 652,所述探测信号发射孔651与所述探测信号接收孔652之间设置有光线阻隔壁653,因而可避免信号相互干扰,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所述红外信号发射器52与所述探测信号发射孔651位置相对应,所述红外信号接收器53与所述探测信号接收孔652位置相对应。较佳地,所述信号收发孔65的孔口处设置有增强圈66,所述增强圈66环绕所述孔口设置,因而结构更可靠,避免因为变形而影响信号传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探测信号发射孔651及探测信号接收孔652的孔口处均设置有所述增强圈66。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探测信号发射孔 651及探测信号接收孔65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向或其它多边形,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7所示,所述传感模组还包括泛光灯7,所述第二弹性件6设置有与所述泛光灯7位置相对应的穿光孔67,所述泛光灯7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穿光孔67射出。通过设置所述泛光灯7,因而可为场景增加亮度。较佳地,所述泛光灯7与所述接近传感器5相连,实现模块化设计,因而便于装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光孔67呈圆台状,因而不仅可为预设区域增加亮度,而且避免泛光灯7发出的光线对所述接近传感器5 产生干扰。较佳地,所述圆台的轴与所述圆台的母线形成的角度为α,所述α=35°~65°,因而能够照亮较广的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所述α可以为35°、 45°、48°、50°、55°、60°或65°等,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实现结构更紧凑,更优选地,所述α=48°~55°。为了提高结构的紧凑性和实现较好的探测效果,所述穿光孔67位于所述探测信号发射孔651 与探测信号接收孔652几何中心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6为橡胶块,因而耐磨,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弹性件6可以为优力胶、硅胶或其组合的制件。因此,其只要具有弹性即可,其材料及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为了便于装配,所述第二弹性件6与所述挠性线路板51粘接在一起。
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6。因而,在使用过程中,若有外物朝所述接近传感器5方向运动,则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6的阻挡,避免了外物直接与所述接近传感器5发生碰撞。此外,接近传感器5为精密易损器件,由于第二弹性件6具有弹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较好避免压坏所述接近传感器5,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由于所述传感模组包括固定座1及第一弹性件2,所述第一弹性件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座1外侧,以使所述固定座1的至少部分区域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支架8弹性抵接。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当跌落等原因,使外力作用在所述支架8上时,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2进行缓冲,较好地避免了外力快速传导至所述功能单元3,从而可保护所述功能单元3,提高了使用寿命。
实施例2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固定座1的外周面处设置有环形的容纳缺口19,所述第一弹性件2套设在所述固定座1的外周面处并且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缺口19内。通过设置所述容纳缺口19容纳所述第一弹性件2,因而不仅固定可靠,而且较便于将第一弹性件 2装入所述容纳缺口19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缺口19呈L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容纳缺口19的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3
请参阅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弹性件2之间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固定座1相连,因而在装配时可减少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支架8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装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的第一端及所述固定座 1的第二端均套设有所述第一弹性件2,所述第一弹性件2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因而不仅可减少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支架8之间的摩擦力,而且较便于装配,第一弹性件2的数量较少,节约成本。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固定座1的外周面处设置有定位凸起b,所述定位凸起b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相连。具体地,所述定位凸起b位于所述固定座1位置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弹性件2套设在所述固定座1的外周面处,所述定位凸起b插入所述第一弹性件2内,因而固定较可靠。
实施例5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传感装置,其包括支架8及安装至所述支架8上的传感模组,其中,所述传感模组为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模组。由于本实施例的传感模组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4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模组的结构相同,因此,其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传感模组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4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模组的结构相同,因此,也具备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8设置有收纳槽81,所述收纳槽 81的底壁设置有若干穿孔80。所述传感模组插设在所述收纳槽81内,所述感测通孔121及所述第二弹性件6与所述穿孔8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收纳槽81 的槽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相抵持的抵接凸部82,因而在装配时可减少所述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支架8之间的摩擦力,较便于装配。为了更好地进行装配,所述抵接凸部82的数量为若干个,相邻的所述抵接凸部82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抵接凸部82呈条形并均沿所述收纳槽81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因而在装配时,朝所述收纳槽81的深度方向按压所述传感模组至所述收纳槽81的槽底即可,因而较便于装配,而且在制造所述支架8时,较便于拔模。
所述收纳槽81位置相对的两槽壁均设置有穿线缺口83,所述穿线缺口83 位置相对设置,因而在将所述传感模组装入所述支架8时,所述穿线缺口83 可容纳操作员的手指或者机器人的机械手。此外,与所述传感模组连接的导线可从所述穿线缺口83走线。为了节约成本及提高所述穿线缺口83的可靠性,所述穿线缺口83位置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抵接凸部8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设置有连接槽84,所述连接槽84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支架8位置相对的两端,通过所述连接槽84以将所述支架8固定至目标位置处。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传感装置及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传感装置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装置为上述实施例5 所述的传感装置。由于本实施例的传感装置与实施例5所述的传感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其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传感装置与实施例 5所述的传感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也具备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上述或变更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装置,人体动作检测装置,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设备,安防设备,智能机器人或其他能够检测目标是否接近的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门锁,工作时所述接近传感器感测到用户接近所述智能门锁后,所述接近传感器发送启动信号给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所述启动信号控制所述智能门锁进行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当获取的人脸信息或指纹信息与预设的人脸信息或指纹信息匹配时,便控制门锁开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固定板及用于执行感测待测目标的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电路板及位于电路板一侧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固定板的面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固定板或/和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路板共同夹持在所述电连接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电连接器延伸至所述定位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面向所述电路板的表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壁设置有所述定位槽;所述电连接器位于所述容纳槽及所述定位槽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设置有连接器插入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位置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处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开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一端面的感测通孔;所述功能单元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功能单元通过所述感测通孔对外发出和/或接收感测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端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柱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为锐角;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插设,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插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均分别插设有贯穿所述电路板的固定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所述电路板夹持在所述固定座与固定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第二端面朝背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延伸形成有若干限位柱,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路板均位于所述限位柱形成的空间内。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选自图案光投射单元和图案光三维感测单元、飞行时间发射单元和飞行时间接收单元以及双目视觉三维感测单元分别与泛光投射单元和相机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搭配而成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执行感测待测目标的功能电路,所述电连接器通过柔性线路板与所述功能电路电连接。
11.一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及安装至所述支架上的传感模组,其中,所述传感模组为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模组。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传感装置及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传感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传感装置为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装置。
CN201920773477.1U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400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3477.1U CN210400432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3477.1U CN210400432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0432U true CN210400432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7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73477.1U Active CN210400432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04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6499A (zh) * 2019-05-27 2019-08-30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6499A (zh) * 2019-05-27 2019-08-30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7325B (zh) 连接器
US8142220B2 (en) Connector with a configuration aid on its outer shell or an insulative body disposed in the outer cell
US20140168981A1 (en) Cover Assembly
CN108776391B (zh) 激光投射器、图像获取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70212317A1 (en) Opto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CN210400432U (zh)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924295B (zh) 光电模组、深度相机和终端
CN209961249U (zh)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962270U (zh) 一种支架、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0052288A1 (zh) 深度采集模组及移动终端
KR102519636B1 (ko) 전기적 연결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0400433U (zh)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060271A1 (en) Portable solid-state drive module
WO2020038057A1 (zh) 深度采集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186498A (zh)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160077024A (ko) 변위 센서
CN110275215A (zh) 光电传感器
CA3107605C (en) Wireless, battery-powered sensor
JP7036747B2 (ja) 光電子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0186499A (zh)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9223451A1 (zh) 激光投射模组、深度相机和电子装置
CN110186497A (zh) 一种传感模组、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US664867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cal component mounting
CN110135415A (zh) 一种支架、传感装置及电子设备
US7442048B2 (en) Connecto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