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0102U - 螺旋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螺旋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0102U
CN210400102U CN201921189476.9U CN201921189476U CN210400102U CN 210400102 U CN210400102 U CN 210400102U CN 201921189476 U CN201921189476 U CN 201921189476U CN 210400102 U CN210400102 U CN 210400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losing plate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894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Zhongfan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Zhongfan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Zhongfan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Zhongfan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894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0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0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0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应用在换热器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换热器本体以及在换热器本体内呈螺旋状分布的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之间由外而内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接有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第二封闭板上开设有横跨每一层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通槽,通槽通过第三封闭板封闭住,第三封闭板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封闭板上;具有的技术效果是:便于操作者将第三封闭板从第二封闭板上拆卸下来,以便对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残余介质进行清理。

Description

螺旋板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螺旋板换热器是由两张平行的金属板卷制成两个螺旋形通道,温度不同的介质之间通过螺旋板壁进行换热的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具有造价低、占地面积小以及换热效果好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化工行业。完成换热后,操作者将换热的温度不同的介质从两个螺旋形通道内排出。但是螺旋形通道内经常会存在残余的介质,由于通道呈螺旋性分布,所以很难将螺旋形通道内残余的介质清理干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其优点是:降低了操作者对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残余介质进行清理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以及在换热器本体内呈螺旋状分布的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底部固设有支撑腿,所述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之间由外而内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接有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所述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上分别连接有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料管和第二流道相连通的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位于最外侧的一边均焊接封闭住,所述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位于最外侧的侧壁上分别固接有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一出料管和第二流道相连通的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二封闭板上开设有横跨每一层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通槽,所述通槽通过第三封闭板封闭住,所述第三封闭板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封闭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操作者将温度不同的两种介质分别通过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分别添加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然后温度不同的两种介质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通过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进行换热,换热效率较高。换热完毕后,温度不同的两种介质分别从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排出,接着操作者将第三封闭板从第二封闭板上拆卸下来,使得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残余的温度不同的两种介质从通槽的槽口流出,减少了残余的温度不同的两种介质在螺旋式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不易排出而积蓄在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并与下一次换热的介质混合而对介质的质量造成影响的可能。第三封闭板的设置,降低了操作者对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残余介质进行清理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封闭板上沿通槽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三封闭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固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卡接在滑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操作者将第三封闭板上的滑块与通槽槽壁上的滑槽相对应,并将滑块卡接在滑槽内,然后操作者将滑块沿着滑槽推移,直至第三封闭板将第二封闭板上的通槽封闭住。当需要将通槽的槽口打开时,操作者将第三封闭板上的滑块从滑槽内滑移开直至第三封闭板从通槽的槽口完全脱离开,操作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槽和滑槽的槽壁上同时固设有密封层,所述第三封闭板和滑块均抵触在密封层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加第三封闭板和通槽、滑块和滑槽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减少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介质从第三封闭板和通槽、滑块和滑槽之间的间隙中渗出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封闭板背离第一换热板的一侧与第二封闭板相齐平,所述第三封闭板背离第一换热板的一侧沿长度方向的两边均固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朝向第三封闭板的一侧设置为波浪状,所述第二封闭板背离第一换热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波浪状的延伸板相适配的凹槽,波浪状的所述延伸板卡接并抵触在第二封闭板的凹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板的设置,使得第三封闭板和通槽之间的接缝处被覆盖住,减少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介质从第三封闭板和通槽之间的间隙渗透出来的可能,起到了防渗的效果。与此同时,延伸板和凹槽设置成波浪状,增大了介质从延伸板和第二封闭板之间的间隙中渗透出来的可能,进一步起到了防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内外两侧均固接有耐腐蚀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耐腐蚀层的设置,有利于减少分别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温度不同的介质对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腐蚀,对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起到了保护作用,有利于延长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腐蚀层为选用耐腐蚀钛合金制成的耐腐蚀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耐腐蚀钛合金是指可在各种腐蚀性介质中应用的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耐腐蚀钛合金的设置,在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两侧起到了保护膜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温度不同的介质对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相对的一侧均固接有用于将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隔开的隔离块,两组所述隔离块均呈螺旋状分别设置在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上,所述隔离块的厚度与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相对的一侧分别焊接在隔离块的两侧,两组所述隔离块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进料管和第二出料管相连通的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上的隔离块对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起到了固定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之间的间距保持固定,减少了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受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介质的作用力出现位置偏移的可能,保证了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在换热器本体内的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腿远离换热器本体的一端安装有带制动的万向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将换热器本体移动到所需位置时,操作者将万向轮锁定住使得支撑腿的位置固定住,万向轮的设置,使得支撑腿和地面之间的平面摩擦转变成滚动摩擦,减小了支撑腿和地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便于操作者对换热器本体进行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便于操作者将第三封闭板从第二封闭板拆卸下来,以便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残余的介质从通槽内排出;
2.减少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介质从第三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之间的间隙渗透出来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以及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以及隔离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三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换热器本体;2、第一换热板;3、第二换热板;4、第一流道;5、第二流道;6、第一封闭板;7、第二封闭板;8、第一进料管;9、第二出料管;10、第一出料管;11、第二进料管;12、通槽;13、第三封闭板;14、滑槽;15、滑块;16、密封层;17、延伸板;18、凹槽;19、耐腐蚀层;20、隔离块;21、通孔;22、万向轮;23、法兰盘;24、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参考图1和图2,包括换热器本体1,换热器本体1的底部焊接有三根支撑腿24,支撑腿24远离换热器本体1的一端安装有带制动的万向轮22。换热器本体1内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之间由外而内形成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
参考图2和图3,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的内外两侧均涂有一层耐腐蚀层19,耐腐蚀层19为选用耐腐蚀钛合金制成。工作时,操作者将温度不同的两种介质分别输入到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内,根据热传递的原理,两种温度不同的介质通过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进行热量传递和置换。耐腐蚀层19的设置,有利于减少介质对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的腐蚀程度,延长了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4,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第一封闭板6和第二封闭板7,第一封闭板6和第二封闭板7相对的一侧均焊接有一组隔离块20,两组隔离块20也呈螺旋状分别分布在第一封闭板6和第二封闭板7上。隔离块20的厚度与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之间的间距相同,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相对的一侧分别焊接在隔离块20的两侧,使得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被隔离块20固定隔开,增加了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结构的稳固性。
参考图1和图2,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上分别连接有与第一流道4相连通的第一进料管8和第二流道5相连通的第二出料管9,两组隔离块20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进料管8和第二出料管9相连通的通孔21。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位于最外侧的一边均焊接封闭住,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的位于最外侧的侧壁上分别焊接有第一流道4相连通的第一出料管10和第二流道5相连通的第二进料管11。第一进料管8、第一出料管10、第二进料管11和第二出料管9远离换热器本体1的一端均连接有法兰盘23。
参考图1和图2,工作时,操作者将温度不同的两种介质分别通过第一进料管8和第二进料管11分别添加到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内,然后温度不同的两种介质在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内通过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进行换热,换热效率较高。换热完毕后,温度不同的两种介质分别从第一出料管10和第二出料管9排出。
参考图5,第二封闭板7上开设有横跨每一层的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的通槽12,第二封闭板7上的隔离块20与通槽12相贯通,通槽12通过第三封闭板13封闭住,第三封闭板13背离第一换热板2的一侧与第二封闭板7相齐平。第二封闭板7上沿通槽12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14,第三封闭板1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粘接有滑块15,滑块15和滑槽14相适配。第三封闭板13背离第一换热板2的一侧沿长度方向的两边均粘接有延伸板17,延伸板17朝向第三封闭板13的一侧设置为波浪状,第二封闭板7背离第一换热板2的一侧开设有与波浪状的延伸板17相适配的凹槽18。
参考图5,安装时,操作者将第三封闭板13上的滑块15与通槽12上的滑槽14相对应,并使得延伸板17与第二封闭板7上的凹槽18相对应,再将滑块15卡接在滑槽14内,延伸板17上波浪状的凸起部分与凹槽18相互卡接。然后将第三封闭板13沿着通槽12的槽壁推移,直至第三封闭板13将通槽12完全封闭住。由于通槽12和滑槽14的槽壁上同时粘接有一层密封层16,第三封闭板13和滑块15均抵触在密封层16上,使得第三封闭板13和通槽12、滑块15和滑槽14之间的间隙封堵住,减少了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内的介质从第三封闭板13和通槽12、滑块15和滑槽14之间的间隙中渗出的可能。
参考图1和图5,换热完毕,并且操作者将两种介质分别通过第一出料管10和第二出料管9排出来时,操作者将第三封闭板13从通槽12的槽口滑移开,直至滑块15从滑槽14内脱离。此时通槽12的槽口露出来,从而便于积蓄在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的底部的残余介质穿设过隔离块20并从通槽12的槽口全部排出,使得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的底部的残余介质被清理干净。清理干净后,操作者再将第三封闭板13重新将通槽12封闭住。由于第三封闭板13和第二封闭板7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操作者将第三封闭板13从第二封闭板7上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对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的底部的残余介质进行清理。
工作过程:工作时,操作者将温度不同的两种介质分别通过第一进料管8和第二进料管11分别添加到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内,温度不同的两种介质通过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进行热量传递并置换以达到换热的目的。然后经过换热的两种介质分别通过第一出料管10和第二出料管9排出,排料完毕后,部分残余的介质积蓄在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内。接着操作者将第三封闭板13从第二封闭板7上拆卸下来,使得通槽12的槽口露出来,此时残余的介质从通槽12内排出,对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起到了清理的作用,清理完毕后操作者再将第三封闭板13重新安装在第二封闭板7上,使得通槽12的槽口被封堵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1)以及在换热器本体(1)内呈螺旋状分布的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底部固设有支撑腿(24),所述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之间由外而内形成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所述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接有第一封闭板(6)和第二封闭板(7),所述第一封闭板(6)和第二封闭板(7)上分别连接有与第一流道(4)相连通的第一进料管(8)和第二流道(5)相连通的第二出料管(9),所述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位于最外侧的一边均焊接封闭住,所述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的位于最外侧的侧壁上分别固接有第一流道(4)相连通的第一出料管(10)和第二流道(5)相连通的第二进料管(11),所述第二封闭板(7)上开设有横跨每一层的第一流道(4)和第二流道(5)的通槽(12),所述通槽(12)通过第三封闭板(13)封闭住,所述第三封闭板(13)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封闭板(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闭板(7)上沿通槽(12)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14),所述第三封闭板(1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固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卡接在滑槽(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12)和滑槽(14)的槽壁上同时固设有密封层(16),所述第三封闭板(13)和滑块(15)均抵触在密封层(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封闭板(13)背离第一换热板(2)的一侧与第二封闭板(7)相齐平,所述第三封闭板(13)背离第一换热板(2)的一侧沿长度方向的两边均固接有延伸板(17),所述延伸板(17)朝向第三封闭板(13)的一侧设置为波浪状,所述第二封闭板(7)背离第一换热板(2)的一侧开设有与波浪状的延伸板(17)相适配的凹槽(18),波浪状的所述延伸板(17)卡接并抵触在第二封闭板(7)的凹槽(18)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的内外两侧均固接有耐腐蚀层(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层(19)为选用耐腐蚀钛合金制成的耐腐蚀层(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闭板(6)和第二封闭板(7)相对的一侧均固接有用于将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隔开的隔离块(20),两组所述隔离块(20)均呈螺旋状分别设置在第一封闭板(6)和第二封闭板(7)上,所述隔离块(20)的厚度与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换热板(2)和第二换热板(3)相对的一侧分别焊接在隔离块(20)的两侧,两组所述隔离块(20)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进料管(8)和第二出料管(9)相连通的通孔(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4)远离换热器本体(1)的一端安装有带制动的万向轮(22)。
CN201921189476.9U 2019-07-25 2019-07-25 螺旋板式换热器 Active CN210400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9476.9U CN210400102U (zh) 2019-07-25 2019-07-25 螺旋板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9476.9U CN210400102U (zh) 2019-07-25 2019-07-25 螺旋板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0102U true CN210400102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6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89476.9U Active CN210400102U (zh) 2019-07-25 2019-07-25 螺旋板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01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1879A (zh) * 2020-07-29 2020-11-24 扬州派斯特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机组焊接组装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1879A (zh) * 2020-07-29 2020-11-24 扬州派斯特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机组焊接组装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97363A (en) Plate-pin panel heat exchanger and panel components therefor
JP6538318B2 (ja) 発泡金属により結合される熱交換器ブロックを有する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JP6198425B2 (ja)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CN210400102U (zh) 螺旋板式换热器
US20150129181A1 (en) Modular heat exchanger
JP2010190561A (ja)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ヘッダ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US7896064B2 (en)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US20150096718A1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WO2019160521A1 (en) Spiral heat exchanger
WO2009057814A1 (ja) スパイラル式熱交換器
JP2004257729A (ja) 熱交換器の製作法
CN113566611B (zh) 一种u形管三股流换热器
JP2004257728A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117739718A (zh) 一种不锈钢双管板式换热器
JPS6237694A (ja) 熱交換器
CN111895824A (zh) 具有易拆装清洗组件的高效板式换热器
KR20210064970A (ko) 유지보수가 용이한 열교환기
CN216432614U (zh) 一种可拆卸导流的圆盘层叠式换热器
CN218349285U (zh) 一种多股流多折程交错流板式传热板片及换热器
CN219037677U (zh) 一种防垢型水板翅式换热器
CN102445095B (zh) 多通道螺旋波纹板式换热器
CN204115548U (zh) 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热交换器板束
CN104215112A (zh) 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热交换器板束
CN219284076U (zh) 一种新型的折流结构
WO1986002718A1 (en) Crossflow heat exchan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