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5618U - 一体化截流提升井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截流提升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5618U
CN210395618U CN201920928466.6U CN201920928466U CN210395618U CN 210395618 U CN210395618 U CN 210395618U CN 201920928466 U CN201920928466 U CN 201920928466U CN 210395618 U CN210395618 U CN 210395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liquid level
cylinder body
integrated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84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冬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pumps Pump Industry Shanghai Co ltd
Supumps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pumps Pump Industry Shanghai Co ltd
Supumps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pumps Pump Industry Shanghai Co ltd, Supumps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pumps Pump Industr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284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5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5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5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包括筒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筒体外壁左右两侧的雨水进水口、与自然水体连通的出水口、设置在筒体内的拦污组件、污水重力出口闸和监测组件,拦污组件包括从上至下、通过污水压力管依次连接的压力排出口、污水管闸阀、污水管止回阀和潜水泵,污水重力出口闸距离筒体底部的高度在潜水泵和出水口距离筒体底部的高度之间,出水口连接有溢流阀,监测组件包括固定杆、液位浮球和静压差液位计,固定杆底部与筒体底部固定连接,液位浮球设有若干个且沿固定杆高度方向依次排布,静压差液位计固定在固定杆上且位于液位浮球下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分别在晴天、初雨和雨季进行自动准确控制截流与排水。

Description

一体化截流提升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截流井,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截流提升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截流井一般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并需要人工下井开启、关闭,不仅风险高,而且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实现精确的流量限制和保证设计的截流倍数。因此市场上出现了电动的截流井,例如专利号为201410060134.2的一种电动合流制管网截流井,污水截流管和初雨截流管口处分别安装电动截流止回阀,通过精确控制电动截流止回阀的开度,实现了对污水及初期雨水的精确截流,防止了污水及初期雨水管道的雨水倒流,但是只能在初雨时期对雨水进行有效分离,却无法分别在晴天、初雨和雨季进行自动准确控制截流与排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分别在晴天、初雨和雨季进行自动准确控制截流与排水的一体化截流提升井。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包括筒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筒体外壁左右两侧的雨水进水口和与自然水体连通的出水口,还包括设置在筒体内的拦污组件、污水重力出口闸和监测组件,所述拦污组件包括从上至下、通过污水压力管依次连接的压力排出口、污水管闸阀、污水管止回阀和潜水泵,所述污水重力出口闸距离筒体底部的高度在潜水泵和出水口距离筒体底部的高度之间,出水口连接有溢流阀,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固定杆、液位浮球和静压差液位计,所述固定杆底部与筒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液位浮球设有若干个且沿固定杆高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静压差液位计固定在固定杆上且位于液位浮球下方。
为了便于自动控制闸阀的开合,一体化截流提升井还包括IMP智能控制系统,所述IMP智能控制系统分别与污水重力出口闸、污水管闸阀、污水管止回阀、潜水泵、溢流阀和静压差液位计连接。
为了便于过滤雨水、拦截淤泥,所述雨水进水口上设有拦污隔栅。
为了便于维修,所述筒体顶部设有爬梯孔,所述爬梯孔上盖合有防滑顶盖,所述防滑顶盖与爬梯孔之间设有安全隔栅。
进一步便于维修,所述筒体内还设有爬梯,所述爬梯底部与筒体底部固定连接且爬梯顶部设置在爬梯孔下方。
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筒体顶部一侧设有起吊设备接口。
为了便于排出筒体内的气体,所述筒体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筒体内部连通。
为了便于固定、安装筒体同时便于排淤,所述筒体底部设有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体化截流井通过拦污组件、污水重力出口闸和监测组件配合设置,使得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分别在晴天、初雨和雨季进行自动准确控制截流与排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11、拦污隔栅;12、防滑顶盖;13、安全隔栅;14、起吊设备接口;15、排气管;16、固定架;17、爬梯;2、雨水进水口;3、出水口;41、压力排出口;42、污水管闸阀;43、污水管止回阀;44、潜水泵;45、污水压力管;5、污水重力出口闸;61、固定杆;62、液位浮球;63、静压差液位计;7、溢流阀;8、IMP智能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包括筒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筒体1外壁左右两侧的雨水进水口2和与自然水体连通的出水口3以及设置在筒体1内的拦污组件、污水重力出口闸5和监测组件,雨水进水口2与出水口3分别安装有橡胶提镀锌法兰,所述雨水进水口2上设有拦污隔栅11,为了便于排出筒体1内的气体,所述筒体1顶部设有排气管15,所述排气管15与筒体1内部连通,所述拦污组件包括从上至下、通过污水压力管45依次连接的压力排出口41、污水管闸阀42、污水管止回阀43和潜水泵44,污水压力管45的材质为不锈钢304,污水管闸阀42和污水管止回阀43的材质均为球墨铸铁,所述污水重力出口闸5距离筒体1底部的高度在潜水泵44和出水口3距离筒体1底部的高度之间,出水口3连接有溢流阀7,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固定杆61、液位浮球62和静压差液位计63,所述固定杆61底部与筒体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液位浮球62设有若干个且沿固定杆61高度方向依次排布,液位浮球62的型号为SPL-CF,所述静压差液位计63固定在固定杆61上且位于液位浮球62下方,静压差液位计63的型号为SPL-EA,该静压差液位计63具有高性能的硅压阻式压力充油芯体,为了便于自动控制闸阀的开合,一体化截流提升井还包括IMP智能控制系统8,所述IMP智能控制系统8分别与污水重力出口闸5、污水管闸阀42、污水管止回阀43、潜水泵44、溢流阀7和静压差液位计63连接,IMP智能控制系统8规格为SPL-IMP。
所述筒体1顶部设有爬梯孔,所述爬梯孔上盖合有防滑顶盖12,所述防滑顶盖12与爬梯孔之间设有安全隔栅13,进一步便于维修,所述筒体1内还设有爬梯17,所述爬梯17底部与筒体1底部固定连接且爬梯17顶部设置在爬梯孔下方,所述筒体1顶部一侧设有起吊设备接口14,为了便于固定、安装筒体1同时便于排淤,所述筒体1底部设有固定架16。
工作原理:通过IMP智能控制系统8提前设置好污水重力出口闸5、污水管闸阀42、污水管止回阀43、潜水泵44、溢流阀7的启泵液位、停泵液位,实施时,在晴天旱季时,雨水量较少,城市污水直接从雨水进水口2流入筒体1内,然后从污水重力出口闸5直接排出污水,若在污水管网水位较高的地区,则开启污水管闸阀42、污水管止回阀43和潜水泵44,进行强行截流排进污水道;在初雨时,溢流阀7关闭,防止初期雨水的污水直接进入自然水体,由于初期雨水污染度较高,因此当水位到达启泵高度时,污水管闸阀42、污水管止回阀43和潜水泵44开启,将筒体1内污水提升至污水管网,进行截流,随着雨水持续,筒体1内监测到水位上升,水质污染度降低时,污水管闸阀42、污水管止回阀43和潜水泵44关闭,同时溢流阀7开启,将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在雨季时,雨量达到峰值,只打开溢流阀7,其他全部关闭,雨水可直接流入自然水体实现雨季直排。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体化截流提升井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分别在晴天、初雨和雨季进行自动准确控制截流与排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包括筒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筒体(1)外壁左右两侧的雨水进水口(2)和与自然水体连通的出水口(3),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筒体(1)内的拦污组件、污水重力出口闸(5)和监测组件,所述拦污组件包括从上至下、通过污水压力管(45)依次连接的压力排出口(41)、污水管闸阀(42)、污水管止回阀(43)和潜水泵(44),所述污水重力出口闸(5)距离筒体(1)底部的高度在潜水泵(44)和出水口(3)距离筒体(1)底部的高度之间,出水口(3)连接有溢流阀(7),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固定杆(61)、液位浮球(62)和静压差液位计(63),所述固定杆(61)底部与筒体(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液位浮球(62)设有若干个且沿固定杆(61)高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静压差液位计(63)固定在固定杆(61)上且位于液位浮球(62)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其特征是:还包括IMP智能控制系统(8),所述IMP智能控制系统(8)分别与污水重力出口闸(5)、污水管闸阀(42)、污水管止回阀(43)、潜水泵(44)、溢流阀(7)和静压差液位计(6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其特征是:所述雨水进水口(2)上设有拦污隔栅(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顶部设有爬梯孔,所述爬梯孔上盖合有防滑顶盖(12),所述防滑顶盖(12)与爬梯孔之间设有安全隔栅(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内还设有爬梯(17),所述爬梯(17)底部与筒体(1)底部固定连接且爬梯(17)顶部设置在爬梯孔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顶部一侧设有起吊设备接口(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 顶部设有排气管(15),所述排气管(15)与筒体(1)内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底部设有固定架(16)。
CN201920928466.6U 2019-06-19 2019-06-19 一体化截流提升井 Active CN210395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8466.6U CN210395618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体化截流提升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8466.6U CN210395618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体化截流提升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5618U true CN210395618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0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8466.6U Active CN210395618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体化截流提升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5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67116U (zh) 一种一体化智慧截流井
CN205475586U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CN113187079A (zh) 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
CN210395618U (zh) 一体化截流提升井
CN205637026U (zh) 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
CN214402047U (zh) 一种根据液位自动启闭的雨水弃流装置
CN213448816U (zh) 具有防淤积功能的一体化雨污分流泵站
CN203361302U (zh) 楼宇雨污分流器
CN213805750U (zh) 一种一体化截流井
CN214423534U (zh) 翻转堰智能截污井
CN209603264U (zh) 具有截流功能的雨水口
CN205475652U (zh) 一种带有升降式截流橡胶瓣止回阀的雨水弃流井
CN211172343U (zh) 一种鱼腹式可调堰
CN1298943C (zh) 直接利用屋面雨水供生活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78823A (zh) 一种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及蓄排方法
CN209227711U (zh) 雨水舱及具有雨水舱的综合管廊
CN210216686U (zh) 一种具备直通管的截污井
CN217079034U (zh) 一种一体化防倒灌截流井
CN110725392A (zh) 助排截流井
CN220888900U (zh) 一种雨水排口截污及分流的智能排口装置
CN219952191U (zh) 一种一体化智慧截流井
CN216586904U (zh) 一体化智能截流井
CN219909668U (zh) 一种用于合流立管改造的屋面雨水分流系统
CN205776648U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弃流系统
CN216108858U (zh) 液动上开门限流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