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5504U -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5504U
CN210395504U CN201920549428.XU CN201920549428U CN210395504U CN 210395504 U CN210395504 U CN 210395504U CN 201920549428 U CN201920549428 U CN 201920549428U CN 210395504 U CN210395504 U CN 210395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
area
concave
rainwater
drou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94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薇
王恩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xin Tengyuan (Beijing)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eng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eng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eng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94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5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5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5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该装置设置在下凹的雨旱两宜场地中,所述下凹的雨旱两宜场地包括下凹场地、周边绿地,其中下凹场地相对周边绿地下凹,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至少一个透水铺装、至少一个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溢水管口、与溢水管口连接的排水管,所述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设置于下凹场地的外围空间边缘,所述透水铺装铺设于下凹场地内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之外的非绿化种植区,所述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位于下凹场地的未铺设透水铺装并可种植乔灌草等植物的绿化区域,所述溢水管口位于下凹场地上边缘,且该溢水管口通过排水管与与绿地排水管网或市政排水管网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是一种具有调蓄、渗透雨水,并具有生态功能,兼具平时游人游憩功能和雨季地表径流滞、蓄、渗功能的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向公众开放的绿地,均具有生态保护和游憩健身需要,特别是与公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园绿地,是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同时兼有生态维护、美化环境、减灾避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以最节省的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投入营造出优良的游憩环境,达到美观、实用、生态的综合作用是绿地、特别是公园绿地的设计目标之一。在当前不断探索如何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出现了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修建地下蓄水池以及埋设地下蓄水模块等方法实现雨水的滞蓄或收集再利用。绿地特别是城市中的新建绿地,其使用率高,完成使用功能应占据主导地位;下凹绿地与生物滞留设施,在实际中存在绿地区域积水导致大多数植物不易或不能成活的矛盾,特别是新建绿地,根据有关科研结果,新植苗木3年内被水淹,成活影响较大;绿化生态效益、使用功能、场地与竖向空间塑造等也受到绿地性质和面积的制约,而难以达到绿地综合作用的最大化。地面或地下修建蓄水池、埋设储水模块等方法对收集范围与绿地面积有一般城市绿地难以实现的最低要求,而随收集量的加大,雨水净化的难度、土方工程量以及工程造价迅速升高,对一个具体项目来说,投资性价比不佳,一般项目难以承受;由此与园林节约造园的理念和做法发生冲突。在节省的前提下如何满足在大多数项目中既可通过地形来构建空间营造良好的游憩环境;又可使地表径流得到控制和收集再利用,并使绿化种植不受影响,急需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的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在下凹的雨旱两宜场地中,所述下凹的雨旱两宜场地包括下凹场地、周边绿地,其中下凹场地相对周边绿地下凹,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至少一个透水铺装、至少一个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溢水管口、与溢水管口连接的排水管,所述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设置于下凹场地的外围空间边缘,所述透水铺装铺设于下凹场地内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之外的非绿化种植区,所述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位于下凹场地的未铺设透水铺装并可种植乔灌草等植物的绿化区域,所述溢水管口位于下凹场地上边缘,且该溢水管口通过排水管与绿地排水管网或市政排水管网连接。所述下凹场地在深度方向上一级或多级设置。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面积占下凹场地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0%。所述溢水管口设置在游人可达范围最大蓄水深度的高程边缘,所述游人可达范围最大蓄水深度不超过0.7米。所述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包括植被浅沟、渗透式雨水管或软式透水管。所述透水铺装包括铺设于下凹场地的露骨料透水混凝土、胶粘石及其余透水材料的透水面层,无砂大孔混凝土、级配砂石等透水结构层组成的透水铺装构造。所述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包括单独或组合种植的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地被,所述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与下凹场地结合或被下凹场地包裹。
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的场地具有调蓄、渗透雨水,并具有生态功能,兼具平时游人游憩功能和雨季地表径流滞、蓄、渗功能,且人员可达范围最大蓄水深度符合《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的规定。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与绿地道路系统结合,但不是绿地道路系统的唯一组成部分,即下凹场地积水时并不影响通行;且下凹场地在平时可作为游人活动的区域,不必单独增加铺装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具备限定作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该装置应用于下凹的雨旱两宜场地中,所述下凹的雨旱两宜场地包括下凹场地、周边绿地,其中下凹场地相对周边绿地下凹,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1、至少一个透水铺装2、至少一个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3、溢水口4、排水管5。所述装置通过缓坡或台阶等与公园绿地和公园园路系统结合,下凹场地的下凹深度,需满足积水时,游人可达范围最大蓄水深度D不超过0.7米;超过该深度的雨水即可通过溢水口4与排水管5实现外排。其中的雨旱两宜,雨指雨天或雨后暂时积水的情况,可形成雨中或雨后景观;绿化植物是在平时和雨天积水均能正常生长的种类;旱指非雨天的平日,可入内活动,并形成可与观赏植物亲密接触的场所。
所述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1设置于下凹场地的外围空间边缘,而非下凹场地内。雨水根据竖向设计向该下凹场地汇集,所述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1用于沉淀过滤泥沙、树叶等杂物,减少下凹场地内的透水铺装2的缝隙被泥沙淤塞的可能;另外,所述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1还用于收集汇向下凹场地的地表径流,有组织的排入下凹场地;并减缓雨水对汇水场地周围坡地的径流冲击。所述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1包括但不限于植被浅沟、渗透式雨水管或软式透水管等。
所述透水铺装2铺设于下凹场地内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3之外的非绿化种植区,是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预定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所述透水铺装2在平日可正常使用,雨天可对雨水滞蓄下渗。所述透水铺装2,包括铺设于下凹场地的胶粘石等透水面层,以及无砂大孔混凝土、级配砂石透水结构层组成的透水铺装构造,可以使集聚的雨水在一定时间内迅速下渗。所述透水铺装2包括露骨料透水混凝土、胶粘石等不同透水铺装材料做法和构造。
所述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3位于下凹的场地的未铺设透水铺装2并可种植乔灌草等植物的绿化区域,所述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3包括单独或组合种植的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地被。所述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3可与下凹场地结合或被下凹场地包裹,使场地平时在满足活动的同时,有良好的景观和生态效益。下凹场地范围内,所述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3占下凹场地总面积的比例≧20%。
所述溢水管口4位于下凹场地上边缘,所述溢水口4也可用于雨水收集,所述溢水口4的标高是游人可达范围最大蓄水深度的高程。所述溢水管口4位于游人可达范围最大蓄水深度的高程边缘,并通过排水管5与绿地排水管网或市政排水管网相连。
该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与绿地游览道路系统相联系但又独立于通行系统,但其不是绿地游览道路系统的唯一组成部分。即下凹场地积水时并不影响人的通行;而场地在平时也可作为游人活动的区域,不必单独增加铺装量。下凹场地可以在深度方向上一级或多级设置,但积水时的人员可达处最大深度不超过0.7米。
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再利用装置,通过下凹场地下凹深度的设计增大绿地的地表径流滞、蓄、渗的能力,同时满足下凹场地的游憩、绿化的生态与景观要求。该装置可根据雨水收集利用的相关规范、绿地内雨水收集采取的各种措施,通过计算,得出雨水收集所需基本面积和深度需求;结合《公园设计规范》及有关绿地建设规范和整体使用及景观要求,确定场地设计面积和深度,灵活方便;绿地整体面积大小、雨水收集范围多少,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设置。装置内的绿化种植区有利于雨水下渗的同时,改善了场地内的小气候环境,并形成了游人可近距离接触的植物景观;在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同时,也满足了绿地对游憩场地需求和场地生态效益景观的提升。

Claims (6)

1.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在下凹的雨旱两宜场地中,所述下凹的雨旱两宜场地包括下凹场地、周边绿地,其中下凹场地相对周边绿地下凹,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至少一个透水铺装、至少一个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溢水管口、与溢水管口连接的排水管,所述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设置于下凹场地的外围空间边缘,所述透水铺装铺设于下凹场地内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之外的非绿化种植区,所述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位于下凹场地的未铺设透水铺装并可种植乔灌草植物的绿化区域,所述溢水管口位于下凹场地上边缘,且所述溢水管口通过所述排水管与绿地排水管网或市政排水管网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场地在深度方向上一级或多级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面积占下凹场地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管口设置在游人可达范围最大蓄水深度的高程边缘,所述游人可达范围最大蓄水深度不超过0.7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沉积过滤收集单元包括植被浅沟、渗透式雨水管或软式透水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包括单独或组合种植的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地被,所述雨旱两宜植物种植区与下凹场地结合或被下凹场地包裹。
CN201920549428.XU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Active CN210395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9428.XU CN210395504U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9428.XU CN210395504U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5504U true CN210395504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4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9428.XU Active CN210395504U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55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6236A (zh) * 2021-03-16 2021-06-22 浙江壹禾唐市政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系统及该系统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6236A (zh) * 2021-03-16 2021-06-22 浙江壹禾唐市政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系统及该系统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9844B (zh)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CN106013624A (zh) 一种基于植草板改造的绿色海绵屋顶的技术方法
CN106365320A (zh) 一种南方缓坡地稻田排水循环利用与氮磷梯级渗滤拦截去除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11919621A (zh) 基于寒地生境恢复的行道树树池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08867806B (zh) 一种用于雨水收集循环再利用的雨水花园
CN207553247U (zh) 下凹绿地雨水利用与收集系统
CN106499002A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0395504U (zh)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CN206233301U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109183532A (zh) 一种依附于道路的北方城市雨水净化调蓄生态利用系统
CN209941826U (zh) 基于起伏地形条件下的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管网
CN109944294A (zh) 一种西南丘陵地区坡地路带沟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CN109083250A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山体类绿地建造方法
CN206903094U (zh) 一种园林景观台阶
CN209369004U (zh) 一种庭院雨水收集净化结构
CN109487900A (zh) 一种下凹式绿地的抗冲击排水过滤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5502121U (zh) 一种绿色屋顶集雨利用系统
CN214271526U (zh) 一种基于lid设施的道路
CN211690642U (zh) 一种基于土壤入渗的植被排水系统
CN109457792B (zh) 一种庭院雨水收集净化结构
CN210459442U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CN209457126U (zh) 一种雨水生态渗水井
CN112538797A (zh) 一种基于lid设施可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
JP3597720B2 (ja) 建築構造物の緑化構造
CN110700373A (zh) 一种基于土壤入渗的植被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706 and 707, 6 / F, building 6, yard 6, Malian Roa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Guoxin Tengyuan (Beijing)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floor 2, building 6, courtyard 2, Muxidi Beili,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ENG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