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5024U - 一种透水环保地坪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环保地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5024U
CN210395024U CN201921307898.1U CN201921307898U CN210395024U CN 210395024 U CN210395024 U CN 210395024U CN 201921307898 U CN201921307898 U CN 201921307898U CN 210395024 U CN210395024 U CN 210395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rrace
permeable
well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078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云
巫仕斌
吕杉
曾明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ongyuming Graphic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ongyuming Graphic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ongyuming Graphic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ongyuming Graphic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078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5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5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5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水环保地坪,涉及地坪结构技术领域,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地坪不透水,会破坏城市中雨水和土壤之间的水循环的问题。其主要结构为:包括地坪主体、设置在地坪主体上的排水管道、设置在排水管道上的与其连通的集水井,所述地坪主体上设有泄水孔、渗水沟和透水井,所述泄水孔、渗水沟、透水井与土壤连通,所述透水井设置在渗水沟上并与其连通,所述渗水沟的端部与集水井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其能重新建立城市中雨水和土壤之间的水循环,同时,还能够直接通过现有的地坪改进得到,节约建设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透水环保地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坪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水环保地坪。
背景技术
空气中的水分和雾霾会随雨水落入地面,大部分经土壤吸附过滤后汇入地下水系,小部分部分会直接汇入江河。然后,土壤和江河中的水会逐渐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循环。其中,土壤能够有效吸附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清洁雨水;在天气炎热时,土壤中的水分会吸热蒸发出来降低地面温度;并且,土壤吸附过滤雨水还能大大降低地面集水。因此,土壤中的水循环对整个水循环体系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面积的道路、广场以及其它建筑物的地面都铺设上了砼制的不透水地坪。这会导致城市雨水自然循环严重受阻,土壤无法吸附过滤雨水,进而导致出现以下的问题:
1.空气中的雾霾颗粒、地坪上的污染物会随雨水直接进入城市下水道并排放到江河中,导致江河水污染,并蒸发到空气中循环继续污染。
2.城市地下水系会因为补水严重不足而变得不稳定——在城市枯水期,地下水系补水不足会引起地面自然沉陷。
3.炎热天气下,由于地下土壤水分与地面隔绝无法被蒸发出来,会导致城市地表温度过高,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4.暴雨天气下,城市雨水全通过管网排放,投入大量的资金的城市排水体系并不能长期满足不断扩大的城市面积的排水需求,导致城市内涝越来越严重。
对于这些问题,直接改进城市管网,增加净化设备的投入耗资都相当巨大。同时,由于人们对不透水地坪认识的严重不足,不透水地坪的铺设还在继续扩大,拆除重建也相当困难,并且还会造成极大浪费。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新型的能够解决上述缺陷的透水环保地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其能重新建立城市中雨水和土壤之间的水循环,同时,还能够直接通过现有的地坪改进得到,节约建设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包括地坪主体、设置在地坪主体上的排水管道、设置在排水管道上的与其连通的集水井,所述地坪主体上设有泄水孔、渗水沟和透水井,所述泄水孔、渗水沟、透水井与土壤连通,所述透水井设置在渗水沟上并与其连通,所述渗水沟的端部与集水井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泄水孔和渗水沟内填充有透水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水井内填充有透水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水井为预制组装件,其包括底板、筒状井壁、盖板,所述底板水平设置在透水井底部,所述筒状井壁竖直设置在底板的中部,所述盖板水平设置在筒状井壁上方,所述筒状井壁的制作材料为透水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和筒状井壁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安装筒状井壁的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轴心处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中填充有透水的回填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边缘与地坪主体之间填充有透水砼,所述筒状井壁与土壤之间填充透水的回填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盖板的制作材料为次轻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与盖板之间设有多条围绕筒状井壁设置的立柱,所述底板和盖板上设有用于固定立柱的安装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的制作材料为次轻砼。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水环保地坪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不透水的地坪主体上设置泄水孔、渗水沟、透水井,即通过开眼来打破原不透水地坪的不透性能,将原不透水地坪的地面雨水直接渗透入城市地面下的土壤中,重新建立城市中雨水和土壤之间的水循环。
2、通过重新连通雨水和土壤,土壤能够过滤随雨水渗入的雾霾颗粒、地坪上的污染物,避免雾霾颗粒、地坪上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城市下水道并排放到江河中,导致江河水污染,并蒸发到空气中产生循环继续污染。
3、土壤能够吸附雾霾颗粒、地坪上的污染物,让地面下土壤越来越紧密。土壤还能吸收雨水,补充土壤和城市地下水系的水分。这样能够防止城市在枯水期出现地面沉陷。
4、同时,炎热天气地下,土壤中水分通过泄水孔、渗水沟、透水井以及集水井蒸发到地面和空气中,能够缓解地面热岛效应。
5、并且,暴雨天气下,大部分的地面雨水能够通过泄水孔、渗水沟和透水井直接渗透入城市地面下的土壤中,也大大降低了城市排水体系的排水压力,避免出现城市内涝。
6、在原不透水地坪基础上设置泄水孔、透水井、渗水沟,其建设方便,开孔和切割都是成熟设备,操作简便且快捷。
7、在原不透水地坪基础上设置的泄水孔、透水井、渗水沟都采用透水砼填充的实心结构。透水砼内部存在大量的空隙,因而非常有弹性,且透水砼与原地坪结合可靠。加上破除面不大,故对原不透水地坪正常使用影响非常小。同时,还能补充地下土壤水分与颗粒,让原不透水地坪的土质后期变得更加稳定。
8、对工作量大、开挖深、工期长的透水井,采用全装配式构件进行组装,并将筒状井壁采用透水砼制作。能大大节约综合成本,缩短工期与保证改造后质量。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总图;
图2为泄水孔平面图;
图3为泄水孔剖面图;
图4为渗水沟平面图;
图5为渗水沟剖面图;
图6为渗水沟与集水井接口平面图;
图7为实施例1中透水井的平面图;
图8为实施例1中透水井的剖面图;
图9为实施例2中透水井的剖面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底板的平面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立柱的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盖板的平面图。
其中:1-地坪主体;2-泄水孔;3-渗水沟;4-透水井;41-筒状井壁;411- 卡槽;42-底板;421-过水孔;43-立柱;431-安装槽;44-盖板;5-集水井;51- 连接孔;6-排水管道;7-泥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包括地坪主体1、设置在地坪主体1上的排水管道6、设置在排水管道6上的与其连通的集水井5。排水管道6与城市排水系统连通。地坪主体1为不透水材料,并设置有排水坡度。排水管道6和集水井5皆设置在地坪主体1的排水侧,且集水井5 上部设有进水口。
在此基础上,地坪主体1上设有泄水孔2、渗水沟3、透水井4。泄水孔2、渗水沟3和透水井4的下部侧壁与底部皆与土壤连通。透水井4设置在渗水沟3 上并与其连通。渗水沟3的端部与集水井5连通。本实施例中,集水井5的侧壁上设有与渗水沟3连通的圆形的连接孔51,其直径为250mm。且连接孔51的位置高于排水管道6和集水井5连通处。在不透水的地坪主体1上设置泄水孔2、渗水沟3和透水井4,即通过开眼来打破原不透水地坪的不透性能,将原不透水地坪的地面雨水直接渗透入城市地面下的土壤中,重新建立城市中雨水和土壤之间的水循环。
通过重新连通雨水和土壤,土壤能够过滤随雨水渗入的雾霾颗粒、地坪上的污染物,避免雾霾颗粒、地坪上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城市下水道并排放到江河中,导致江河水污染,并蒸发到空气中产生循环继续污染。土壤能够吸附雾霾颗粒、地坪上的污染物,让地面下土壤越来越紧密。土壤还能吸收雨水,补充土壤和城市地下水系的水分。这样能够防止城市在枯水期出现地面沉陷。
同时,炎热天气地下,土壤中水分通过泄水孔2、渗水沟3、透水井4以及集水井5蒸发到地面和空气中,能够缓解地面热岛效应。并且,暴雨天气下,大部分的地面雨水能够通过泄水孔2、渗水沟3和透水井4直接渗透入城市地面下的土壤中,也大大降低了城市排水体系的排水压力,避免出现城市内涝。
本实施例中,在原不透水地坪基础上设置的泄水孔2的半径为200mm,透水井4的半径为300mm,渗水沟3的宽度为400mm。其建设方便,开孔和切割都是成熟设备,操作简便且快捷。
本实施例中的泄水孔2、渗水沟3以及透水井4内填充有透水砼。即在原不透水地坪基础上设置的泄水孔2、透水井4、渗水沟3都采用透水砼填充的实心结构。透水砼内部存在大量的空隙,因而非常有弹性,且透水砼与原地坪结合可靠。加上破除面不大,故对原不透水地坪正常使用影响非常小。同时,还能补充地下土壤水分与颗粒,让原不透水地坪的土质后期变得更加稳定。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泄水孔2、渗水沟3以及透水井4内填充透水砼时采用分层夯实浇筑工艺,且每层透水砼的厚度不超过300mm。
本实施例中的原不透水地坪改造为透水地坪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如下:
1.全面掌握原不透水地坪的分布情况,地坪构造做法(可采用勘孔观察) 及排水管网的设置情况等;
2.根据原不透水地坪具体改造范围与使用状况合理进行改造方案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
3.按改造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进行泄水孔2,透水井4,渗水沟3的放线, 并作好安全防护与人流疏散等工作;
4.采用现已成熟的钻孔设备及工艺和切割设备及工艺对原现浇类不透水地坪进行泄水孔2与透水井4的开孔,渗水沟3的切割。
5.对原地坪下土壤部分,为减小损伤尽量采用人工凿土至要求深度和宽度, 渗水沟3与集水井5接口处提前采用机械开孔,并于集水井5内孔口关模临时封堵;
6.向泄水孔2,透水井4,渗水沟3中填充透水砼,并保养至强度达到100%投入使用。透水砼的施工方法按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7.为保持与原不透水地坪面部色彩一致:透水砼面增设同色面料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透水砼为再生透水砼C25,其具体为:按本公司申请的专利文献201910463175.9中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生产5~10mm和10~20mm两种粒径的再生骨料;并按照该方法制造再生粉料。
其中,5~10mm的平均粒径为7.1mm再生骨料,C25再生透水砼最小透水率 18%,以质量配合比为:42.5水泥/水/再生骨料/再生粉料/外加剂=1/1.399/6.735/0.613/0.008。
10~20mm的平均粒径为14.5mm再生骨料,C25再生透水砼最小透水率18%,以质量配合比为:42.5水泥/水/再生骨料/再生粉料/外加剂=1/1.337/6.485/0.563/0.008。
实施例2
如图7-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透水井 4为预制组装件,其包括底板42、筒状井壁41、盖板44。底板42水平设置在透水井4底部,筒状井壁41竖直设置在底板42的中部,盖板44水平设置在筒状井壁41上方。筒状井壁41的制作材料为透水砼。对工作量大、开挖深、工期长的透水井4,采用全装配式构件进行组装,并将筒状井壁41采用透水砼制作。能大大节约综合成本,缩短工期与保证改造后质量。
本实施例中的底板42和筒状井壁41为分体式结构,底板42上设有用于安装筒状井壁41的卡槽411,制造和组装都十分方便。
同时,底板42的轴心处设有过水孔421,过水孔421中填充有透水的回填料。盖板44边缘与地坪主体1之间填充有透水砼,筒状井壁41与土壤之间填充透水的回填料。底板42、盖板44的制作材料为次轻砼。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的底板42与盖板44之间设有多条围绕筒状井壁41 设置的立柱43,底板42和盖板44上设有用于固定立柱43的安装槽431。立柱 43的制作材料为次轻砼
本实施例中的原不透水地坪改造为透水地坪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如下:
1.全面掌握原不透水地坪的分布情况,地坪构造做法(可采用勘孔观察) 及排水管网的设置情况等;
2.根据原不透水地坪具体改造范围与使用状况合理进行改造方案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
3.按改造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进行泄水孔2,装配式透水井4以及渗水沟3 的放线,并作好安全防护与人流疏散等工作;
4.采用现已成熟的钻孔设备及工艺和切割设备及工艺对原现浇类不透水地坪进行装配式透水井4的开孔和安装,安装方法为:放置底板42并校对平面位置,平整度及标高;用结构胶均匀满涂刷立柱43与底板42上的安装槽431,安装立柱43;安装预制透水井4,用结构胶均匀满涂刷立柱43与盖板44上的安装槽431,安装盖板44并校对,用回填料回填夯实,夯实系数0.94
5.采用现已成熟的钻孔设备及工艺和切割设备及工艺对原现浇类不透水地坪进行泄水孔2开孔,渗水沟3的切割。
6.对原地坪下土壤部分,为减小损伤尽量采用人工凿土至要求深度和宽度, 渗水沟3与集水井5接口处提前采用机械开孔,并于集水井5内孔口关模临时封堵;
7.向泄水孔2,渗水沟3中及透水井4周边填充透水砼,并保养至强度达到 100%投入使用。透水砼的施工方法按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结构胶采用现行结构胶的使用要求。
8.为保持与原不透水地坪面部色彩一致:透水砼面增设同色面料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回填料为再生回填料,其配方具体为:按本公司申请的专利文献201910463175.9中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以体积比0.15~5mm粒径/5~10mm 粒径/10~25mm粒径=1/1/1.5的再生骨料进行混合拌制均匀即可。
本实施例中制作底板42和立柱43的次轻砼为再生次轻砼C25,其配方具体为:按本公司申请的专利文献201910463175.9中次轻砼制备方法,以质量配合比为:42.5水泥/水/再生骨料/再生粉料/再生轻料/外加剂=1/0.707/0.818/0.788/0.164/0.009的方法制作。
本实施例中制作盖板44的次轻砼为再生次轻砼C30其配方具体为:按本公司申请的专利文献201910463175.9中次轻砼制备方法,以质量配合比为:42.5 水泥/水/再生骨料/再生粉料/再生轻料/外加剂=1/0.605/0.360/0.667/0.148/0.008的方法制作。
本实施例中的透水砼为再生透水砼C25,其配方与实施例1中的再生透水砼配方一致。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10)

1.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包括地坪主体(1)、设置在地坪主体(1)上的排水管道(6)、设置在排水管道(6)上的与其连通的集水井(5),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坪主体(1)上设有泄水孔(2)、渗水沟(3)和透水井(4),所述泄水孔(2)、渗水沟(3)、透水井(4)与土壤连通,所述透水井(4)设置在渗水沟(3)上并与其连通,所述渗水沟(3)的端部与集水井(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孔(2)和渗水沟(3)内填充有透水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井(4)内填充有透水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井(4)为预制组装件,其包括底板(42)、筒状井壁(41)、盖板(44),所述底板(42)水平设置在透水井(4)底部,所述筒状井壁(41)竖直设置在底板(42)的中部,所述盖板(44)水平设置在筒状井壁(41)上方,所述筒状井壁(41)的制作材料为透水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2)和筒状井壁(41)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底板(42)上设有用于安装筒状井壁(41)的卡槽(4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2)的轴心处设有过水孔(421),所述过水孔(421)中填充有透水的回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4)边缘与地坪主体(1)之间填充有透水砼,所述筒状井壁(41)与土壤之间填充透水的回填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2)、盖板(44)的制作材料为次轻砼。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2)与盖板(44)之间设有多条围绕筒状井壁(41)设置的立柱(43),所述底板(42)和盖板(44)上设有用于固定立柱(43)的安装槽(4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透水环保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3)的制作材料为次轻砼。
CN201921307898.1U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透水环保地坪 Active CN210395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7898.1U CN210395024U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透水环保地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7898.1U CN210395024U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透水环保地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5024U true CN210395024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9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07898.1U Active CN210395024U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透水环保地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50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8918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6759825B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地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07793788U (zh) 一种透水路面雨水入渗结构
CN206571217U (zh)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CN201459905U (zh)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CN106917522A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KR101176040B1 (ko) 투수코어가 결합된 지속가능한 배수성 투수블럭과 그 시공방법
CN215210279U (zh) 一种组合式透水路面系统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207700330U (zh) 一种下凹式绿地生态植草沟
CN206308772U (zh) 具有快速排水功能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210657862U (zh) 一种新型暗沟排水管组件
CN210395024U (zh) 一种透水环保地坪
CN110965420A (zh) 一种道路改造升级海绵城市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793792U (zh) 一种路面透水铺装结构
CN207469190U (zh) 一种高效排水的渗渠结构
CN214116148U (zh) 一种生态园林城市道路结构
CN212077506U (zh) 一种道路改造升级海绵城市的施工结构
CN210658597U (zh)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用下沉绿地结构
CN105350637B (zh) 城市绿地地下雨水调蓄装置
CN210975415U (zh) 一种装配式再生透水砼绿化地坪
CN104863209A (zh) 一种收集降水用于地表硬覆盖下土壤水补给的装置
CN214363974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雨水井
CN214694948U (zh) 一种景观石材铺装暗沟入渗管道透水结构
CN217711049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人行道的预制透水渗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