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3781U - 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3781U
CN210393781U CN201920958829.0U CN201920958829U CN210393781U CN 210393781 U CN210393781 U CN 210393781U CN 201920958829 U CN201920958829 U CN 201920958829U CN 210393781 U CN210393781 U CN 210393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injection water
points
cooling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588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红彦
孙帅
冯波
付贵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aisen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aisen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aisen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aisen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3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3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属于注射用水技术领域。该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包括主管道以及设有若干组冷用点的支管道,所述支管道的前端和末端分别通过降温组件和第四阀门与主管道相连通;其中,所述的支管道上还设有若干组用于防止支管道内存在死水的回流机构,所述的回流机构设置在相邻的两组冷用点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可以同时满足车间内多组冷用点对注射用水的使用,从而可以降低系统的建造和运行成本。另外,通过选择开关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可以保证支管道内无死水的存在,从而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微生物负荷,以避免发生注射用水被污染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用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新版GMP第九十九条对注射用水的循环温度要求为“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因此行业内绝大部分的注射用水储存与分配系统都是在不低于70℃以上温度进行保温循环。
目前,注射用水储存与分配系统共有三部分组成:储存系统、分配系统和用点管网部分。通过蒸馏水机制备的注射用水进入储存系统,通过分配系统输送到车间用点管网内,再循环回储存系统,车间内通过打开用点阀门进行取水。其中,通常把使用70℃以上温度的注射用水的用点称作高温用点,把使用低于70℃的注射用水的用点称作冷用点。所以,冷用点就需要降温系统,把不低于70℃的注射用水降温到70℃以下,以满足冷用点对注射用水的温度要求。
然而,目前行业内的注射用水多个冷用点降温系统,至少存在支管道后端的管网死水或排放而浪费大量注射水的问题或者支管路冷水回到主管路造成主管路温度降低并浪费大量能源。
譬如,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现有技术中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其包括主管道、支管道、降温组件以及若干组冷用点,支管道通过降温组件与主管道进行连通,可以对流入支管道内的注射用水进行降温,使支管道内流动的注射用水低于70℃;另外,在支管道上增加多组冷用点,从而便于控制管网压损,以及可以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的成本;但是该系统由于设置了多组冷用点,而为了防止支管道中低于70℃的注射用水回流到主管道中,故当支管道前端的冷用点在用水时,支管道后端的管网内会存在死水,无法有效的控制系统微生物负荷。另外,如果采用支管道末端进行排放或定期排放的方式来防止死水,将会增加系统验证的工作量和合规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包括主管道以及设有若干组冷用点的支管道,所述支管道的前端和末端分别通过降温组件和第四阀门与主管道相连通;其中,所述的支管道上还设有若干组用于防止支管道内存在死水的回流机构,所述的回流机构设置在相邻的两组冷用点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回流机构包括第五阀门和连通管,所述的第五阀门设在支管道上,所述的连通管设置在第五阀门的后端,且所述的连通管上设有第六阀门;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主管道和支管道相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均为隔膜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主管道上设有若干组U型弯管,所述的U型弯管通过连通管与支管道相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降温组件为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降温组件为双管板列管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降温组件分别与冷冻水进口和冷冻水出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主管道上还设有用于控制主管道和支管道内注射用水流速的调压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调压阀为隔膜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操作简单,其通过在支管道上设置多组冷用点,便可同时满足车间内多组冷用点对低于70℃注射用水的使用,从而可以降低系统的建造和运行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相邻的两组冷用点之间设置第五阀门和连通管,以及在连通管上设置第六阀门,便可选择开关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来满足其中一组或多组冷用点对低于70℃注射用水的使用,且还能保证支管道内无死水的存在,从而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微生物负荷,以避免发生注射用水被污染的风险。
(3)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还通过采用通有冷冻水的双管板列管换热器作为降温组件,可以提高对注射用水的降温速率,从而可以及时满足冷用点对低于70℃注射用水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包含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管道、2-注射用水进口、3-注射用水出口、4-支管道、5-冷用点、6-降温组件、7-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五阀门、12-连通管、13-第六阀门、14-U型弯管、15-冷冻水进口、16-冷冻水出口、17-超声波流量计、18-调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具体实施例是结合本说明书中提供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具体、清楚的描述。其中,说明书的附图只是为了用于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呈现得更加清楚明了,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或使用中的形状或大小,以及也不能将附图的标记作为所涉及的权利要求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采用到的术语应当作广义的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来理解术语的具体含义。譬如,本申请中所采用的术语“安装”可以定义为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或者是不可拆卸的固定安装等;所采用的术语“设置”和“设有”,可以定义为接触式设置或者未接触式设置等;所采用的术语“连接”和“相连”可以定义为固定连接或者可活动连接的机械连接,也可定义为电性连接等;所采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所采用的术语“前端”、“后端”和“末端”,是以水流方向为基准;所采用的方位词术语均是以附图为参考或者根据以实际情况以及公知常识所定义的方向为准。
实施例1
参照附图2,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包括主管道1和支管道4,所述主管道1的两端分别与注射用水进口2和注射用水出口3相连通,所述的注射用水进口2和注射用水出口3均与注射用水的储存系统相连通。所述主管道1的前端设有第一阀门7,第一阀门7为手动隔膜阀。所述支管道4的前端通过降温组件6与主管道1的前端相连通,且设有第二阀门8,第二阀门8也为手动隔膜阀;所述支管道4的末端与主管道1的末端相连通,且设有第四阀门10,第四阀门10为气动隔膜阀。
进一步,为了可以减少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所述的支管道4上设有若干组冷用点5,所述的若干组冷用点5上均设有第三阀门9,且其中一组冷用点5设置在支管道4的末端。另外,所述的支管道4上还设有若干组用于防止支管道4内存在死水的回流机构,所述的回流机构设置在相邻的两组冷用点5之间。具体的,所述的回流机构包括第五阀门11和连通管12,所述的第五阀门11设在支管道4上,所述的连通管12设置在第五阀门11的后端,且所述的连通管12上还设有第六阀门13;所述连通管12的两端分别与主管道1和支管道4相通。其中,所述的第五阀门11设在冷用点5与支管道4的连通处的附近,所述连通管12与支管道4的连通处设置在第五阀门11的附近。
其中,所述的第三阀门9、第五阀门11和第六阀门13均为气动隔膜阀,所述的主管道1上设有若干组U型弯管14,所述U型弯管14的两端与主管道1相连通,所述U型弯管14的底部通过连通管12与支管道4相连通。通过选择性开关各组冷用点5附近的第五阀门11以及连通管12上的第六阀门13,便可保证各段支管道4内的注射用水均能处于流动的状态,从而可以避免支管道4内产生死水,以及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微生物负荷。
进一步,为了提高系统对注射用水的降温效率,所述的降温组件6为现有技术中的双管板列管换热器,其分别与冷冻水进口15和冷冻水出口16相连通;所述的冷冻水进口15和冷冻水出口16均与冷冻水储存系统相连通;通过降温组件6的设置,可以使主管道1流入支管道4内高于70℃的注射用水快速降温至低于70℃的注射用水,从而可以满足车间各组冷用点5对注射用水的使用需求。
该实施例提供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在使用时,通过打开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五阀门11和第四阀门10,以及关闭各组冷用点5上的第三阀门9、关闭各组第六阀门13,并不往降温组件6内通入冷冻水,便可实现主管道1和支管道4内高于70℃的注射用水的循环。
当其中一组冷用点5需要使用低于70℃的注射用水时,先关闭该组冷用点5附近的第五阀门11,并将处于该组冷用点5前面所有冷用点5附近的第五阀门11都打开;同时往降温组件6内通入冷冻水,以及打开该组冷用点5附近的第六阀门13,便可通过打开该组冷用点5上的第三阀门9,进行低于70℃的注射用水的使用,且还能保证支管道4内无死水的存在。
另外,当处于支管道4最末端的一组冷用点5需要使用低于70℃的注射用水时,先关闭第四阀门10和所有的第六阀门13,以及打开所有的第五阀门11,并往降温组件6内通入冷冻水,便可通过打开该组冷用点5上的第三阀门9,进行低于70℃的注射用水的使用。
同理,当其中多组冷用点5需要同时使用低于70℃的注射用水时,先关闭其中处于较后端的一组冷用点5附近的第五阀门11,并将处于该组冷用点5前面所有冷用点5附近的第五阀门11都打开;同时往降温组件6内通入冷冻水,以及打开该组冷用点5附近的第六阀门13,便可选择打开该组冷用点5以及处于该组冷用点5前端的冷用点5上的第三阀门9,以同时满足多组冷用点5进行低于70℃的注射用水的使用。
综上所述,该实施例提供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操作简单,其通过在支管道4上设置多组冷用点5,便可同时满足车间内多组冷用点5对低于70℃注射用水的使用,从而可以降低系统的建造和运行成本。另外,该实施例通过在相邻的两组冷用点5之间设置第五阀门11和连通管12,以及在连通管12上设置第六阀门13,便可选择开关第五阀门11和第六阀门13来满足其中一组或多组冷用点5对低于70℃注射用水的使用,且还能保证支管道4内无死水的存在,从而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微生物负荷,以避免发生注射用水被污染的风险。
此外,该实施例通过采用通有冷冻水的双管板列管换热器作为降温组件6,可以提高对注射用水的降温速率,从而可以及时满足冷用点5对低于70℃注射用水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2
参照附图3,为了便于控制主管道1和支管道4内注射用水的流速,该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的主管道1上设有调压阀18,调压阀18为可调节的隔膜阀,其设置在处于主管道1末端的两组U型弯管14之间。另外,所述支管道4的外壁上可以通过超声波流量计17可以对主管道1和支管道4内注射用水的流速进行检测,在配合调压阀18的调节下便可控制主管道1和支管道4内注射用水的流速均不低于0.9m/s。
其中,由于主管道1的管径一般会比支管道4的大,如果没有设置调压阀18,大部分的注射用水便会流入管径大阻力小的主管道1,而管径小阻力大的支管道4内的水量将会很小。所以,通过调压阀18的设置,来调节主管道1内注射用水的流量,便可将注射用水从主管道1分流到支管道4内。
综上所述,该实施例通过在主管道1较末端的位置设置调压阀18,便可通过超声波流量计17和调压阀18的配合对主管道1和支管道4内的注射用水的流速进行控制,从而不会引起合规性的挑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针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进行具体、清楚的描述。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属于现有技术或者公知常识的方案或特征,在上面实施例中就不作详细地描述了。
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只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从而可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包括主管道(1)以及设有若干组冷用点(5)的支管道(4),所述支管道(4)的前端和末端分别通过降温组件(6)和第四阀门(10)与主管道(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管道(4)上还设有若干组用于防止支管道(4)内存在死水的回流机构,所述的回流机构设置在相邻的两组冷用点(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机构包括第五阀门(11)和连通管(12),所述的第五阀门(11)设在支管道(4)上,所述的连通管(12)设置在第五阀门(11)的后端,且所述的连通管(12)上设有第六阀门(13);所述连通管(12)的两端分别与主管道(1)和支管道(4)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阀门(11)和第六阀门(13)均为隔膜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道(1)上设有若干组U型弯管(14),所述的U型弯管(14)通过连通管(12)与支管道(4)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组件(6)为换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组件(6)为双管板列管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组件(6)分别与冷冻水进口(15)和冷冻水出口(16)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道(1)上还设有用于控制主管道(1)和支管道(4)内注射用水流速的调压阀(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压阀(18)为隔膜阀。
CN201920958829.0U 2019-04-10 2019-06-25 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 Active CN2103937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76025 2019-04-10
CN2019204760257 2019-04-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3781U true CN210393781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0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8829.0U Active CN210393781U (zh) 2019-04-10 2019-06-25 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3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1672A (zh) 节能板式换热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16161800U (zh) 储能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0393781U (zh) 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
CN103267430A (zh) 连续供气型大型空温式气化器
CN111750409B (zh) 一种高效导热的多能源并用的供热系统
CN209873926U (zh) 一种循环式注射用水降温系统
CN115692927A (zh) 一种液冷储能机组的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3364637U (zh) 连续供气型大型空温式气化器
CN210861785U (zh) 一种家庭能源智能时空输配系统
CN211575941U (zh) 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
CN210320731U (zh) 制冷站
CN110143632A (zh) 一种基于多冷用点的注射用水降温系统
CN211150273U (zh) 一种控温型变压器
CN209214394U (zh) 一种带有四流程的凝汽器
CN209043083U (zh) 高效热能板式换热器
CN217716041U (zh) 换热组件和水路系统
CN219889682U (zh) 一种复合式能源空调系统节能自控调节装置
CN215337087U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加热系统
CN219693281U (zh) 一种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15570757U (zh) 一种分布式供热蓄能系统
CN219935296U (zh) 一种多个换热器性能测试装置
CN110260707B (zh) 一种可调式换热系统
CN219530811U (zh) 一种储能供热装置
CN213021066U (zh) 一种冷却器不等分布置的间空冷却塔
CN219244399U (zh) 一种带有分液功能的端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