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84734U - 减压式腰部按摩垫 - Google Patents

减压式腰部按摩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84734U
CN210384734U CN201921201252.5U CN201921201252U CN210384734U CN 210384734 U CN210384734 U CN 210384734U CN 201921201252 U CN201921201252 U CN 201921201252U CN 210384734 U CN210384734 U CN 210384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bag
mode
vent
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012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蕾
王婧
柳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No1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No1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No1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Wuhan No1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12012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84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84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84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压式腰部按摩垫,包括腰垫、裙片、绑带和手捏气囊;腰垫依次包括重叠设置的外片、膨胀气袋、按压突片和内片;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捏气囊,推动按摩突头对腰部进行按摩;设有控气装置,通过将推拉钮设在高、中、低三种不同高度,分别对应持续充气模式、持续放气模式和一充一放模式,三种模式可实现两种不同的按摩体验:一种是持续加压加力按摩,另一种是一按一松的柔性按摩;设有快捷切换充放气模式装置;通过拇指按压按压帽,可使按压帽分处置顶、半按或置底三种位置,以实现在三种模式之间快速切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集减压、锻炼、按摩等功能于一体,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减压式腰部按摩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健身器具,具体说是一种减压式腰部按摩垫。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长期卧床患者会出现腰背酸痛的症状,久之,还会因四肢缺乏运动而形成废用综合征;同时,患者因病痛也常会烦躁和焦虑,这种心理上产生的负面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俗话说:“三分病,七分精神”,现在愈来愈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提振精神、舒缓压力、转移注意力等精神调节手段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市场上还鲜有针对卧床具废用综合征患者用于肢体康复的初级力量训练器具,以及兼有减缓病人心理压力、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减压式的产品。鉴于卧床患者治疗的需要,我们需要一种可精神减压、兼有手部用力训练和自我按摩的腰部按摩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减压式的腰部按摩垫。
所述的减压式腰部按摩垫,包括腰垫、裙片、绑带和手捏气囊;
所述腰垫左右长20~30cm,上下高15~25cm;所述裙片为梯形,设置有一对,分别以较长的端边与腰垫两侧相连,而较短的端边分别与所述绑带相连;两侧的所述绑带的活动端设有彼此搭接的尼龙搭扣,以便于按摩垫环腰部绑定;
所述腰垫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重叠设置的外片、膨胀气袋、按压突片和内片;通过在四周边缘内0.2~2cm处设置压接部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
所述按压突片内侧面设有多个弧面突出、高度为0.6~2cm柱状的突头,与突头配套、在内片上设有位置对应的穿孔,以便于当膨胀气袋膨胀后,按压突片被动向内推挤,突头透过穿孔抵压在人体表面;
所述手捏气囊设有一或二个,呈椭圆柱状,高6~14cm;手捏气囊通过软管与膨胀气袋密闭连通;手捏气囊设有控气装置,用于控制充放气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控气装置包括进气孔、气嘴、放气管、套管和梭管;
所述进气孔开设在手捏气囊侧壁;进气孔设有向气囊内腔单向导气的单向阀一;
所述气嘴固定设置在手捏气囊底端中央,气嘴内端开设在气囊内腔面形成内嘴口,气嘴外端用于接驳、连通软管;
所述套管竖向设置在手捏气囊内侧中央,套管内径为0.8~2cm,高度为4~9cm;套管上端封闭,下端环绕内嘴口密闭固定或一体设置在气囊内底面;套管一侧侧壁上开有内外贯通的上通气口和下通气口,而在径向相对的另一侧侧壁上、位于上通气口和下通气口水平位置之间开有内外贯通的中通气口,上通气口、中通气口和下通气口水平高度相邻间距为1~2cm;
所述放气管一端与中通气口外端密闭连通,另一端则开口于手捏气囊外壁;
所述梭管活动贴合嵌设于套管内;梭管内径为0.4~1.6cm,高度为2~7cm;梭管上端封闭,下端开放;在梭管的侧壁上开有分别与上通气口、中通气口和下通气口位置和大小配对对接连通、内外贯通的上导气口、中导气口和下导气口,上导气口、中导气口和下导气口水平高度相邻间距为0.5~1cm;在上导气口内设有向梭管管内单向导气的单向阀二;
在梭管顶端中央设有垂直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向上依次气密地贯穿套管顶封板和手捏气囊顶面并在外侧形成凸出高度为1~3cm的推拉钮,以便手动推拉推拉钮时带动梭管沿套管纵向移动以选中相配对的导气口与通气口对接后处于唯一连通状态,从而当手捏气囊时气囊中的气体依次经通气口、导气口、梭管内腔、套管内腔、内嘴口、气嘴、软管进入到膨胀气袋;推拉钮可分处高、中、低三种不同高度,以分别对应持续充气模式、持续放气模式、一充一放模式,三种模式分别对应上通气口与上导气口、中通气口与中导气口、下通气口与下导气口比邻对接后在三者中处于唯一连通状态。
进一步地,在所述推拉钮上设有快捷切换充放气模式装置;所述快捷切换充放气模式装置包括按压帽、顶簧和磁环;
所述按压帽为带下垂沿的圆柱形帽体,按压帽直径为1~3cm,高0.4~1cm;按压帽内侧顶端中心固定在推拉钮顶端;
所述顶簧环套在推拉钮外,顶簧上端嵌入按压帽下垂沿内侧并抵压在按压帽帽体内侧顶端,以便于施加在按压帽的下压外力释放后,顶簧将帽体顶回原位;所述按压帽处于置顶位置和半按位置时分别用于持续充气模式和持续放气模式的操作;
所述磁环环按压帽下垂沿底缘设置,相应地在手捏气囊的顶面设有与磁环配套用的导磁介质,以便于按压帽被按压至底后可磁吸在气囊顶面,以用于一充一放模式的操作。
优选地,在手捏气囊的外侧设有掌箍;所述掌箍为条形带体,带体两端头分别固定在手捏气囊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掌箍用于箍住手掌以便于手掌操作抓捏与松放气囊动作时气囊不会脱掉。
优选地,所述掌箍为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压接部的压接方式为缝纫方式。
本实用新型针对长期卧床患者,通过手捏气囊,推动按摩突头对腰部进行自我按摩,过程中不仅可锻炼手掌肌肉结实和手指的灵活性,实现初级力量训练和康复训练,还可按摩腰部穴位,缓解腰部酸麻胀痛,同时亦可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气囊设有控气装置;通过将推拉钮分别设在高、中、低三种不同高度,来切换气囊对膨胀气袋的充放气模式;高、中、低三种高度分别对应持续充气模式、持续放气模式和一充一放模式;通过三种充放气模式可实现两种不同的按摩体验:一种是持续加压加力的按摩体验,另一种是一按一松的柔性按摩体验;
设有快捷切换充放气模式装置;通过拇指按压按压帽,可使按压帽分处置顶、半按或置底三种位置,以实现在三种充放气模式之间切换,方便快捷;特别是在进行持续加压加力的按摩体验中,只需点按一下按压帽至半按位置,即可放空膨胀气袋中的气体,松手后,按压帽则自动回复到置顶位置,即刻可进入下一轮的加压加力按摩过程;通过将按压帽磁吸在气囊上,使按压帽处于置底位置,即可实现一按一松的柔性按摩体验;
手捏气囊旁侧设有掌箍,方便箍住手掌,使手掌在操作抓捏和松放气囊动作时,气囊不会脱掉;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方式多样;本品集减压、锻炼、按摩等绪功能于一体,特别适合长期卧床患者,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爆炸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控气装置和快捷切换充放气模式装置实施例,图中推拉钮高度处于高位,按压帽处于置顶位置,控气装置处于持续充气模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气装置和快捷切换充放气模式装置实施例,图中推拉钮高度处于中位,按压帽处于半按位置,控气装置处于持续放气模式,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控气装置和快捷切换充放气模式装置实施例,图中推拉钮高度处于低位,按压帽处于置底位置,控气装置处于一充一放模式。
图中:1—腰垫,2—裙片,3—绑带,4—手捏气囊,5—外片,6—膨胀气袋,7—按压突片,8—内片,9—压接部,10—突头,11—穿孔,12—软管,13—进气孔,14—气嘴,15—放气管,16—套管,17—梭管,18—单向阀一,19—内嘴口,20—上通气口,21—中通气口,22—下通气口,23—上导气口,24—中导气口,25—下导气口,26—单向阀二,27—推拉杆,28—推拉钮,29—按压帽,30—顶簧,31—磁环,32—下垂沿,33—掌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5中所示的减压式腰部按摩垫,包括腰垫1、裙片2、绑带3和手捏气囊4;图1中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和特点。
如图1中所示,所述腰垫1左右长20~30cm,上下高15~25cm;所述裙片2为梯形,设置有一对,分别以较长的端边与腰垫1两侧相连,而较短的端边分别与所述绑带3相连;两侧的所述绑带3的活动端设有彼此搭接的尼龙搭扣,以便于按摩垫环腰部绑定;从图1中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两侧绑带通过在端头设置的尼龙搭扣搭接,让使用者特别是患者能很方便的拆开或绑定,增加易用性。
如图2中所示,所述腰垫1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重叠设置的外片5、膨胀气袋6、按压突片7和内片8;通过在四周边缘内0.2~2cm处设置压接部9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从图2爆炸图中可以看到腰垫1的分层结构特点;压接部设在四周边缘内0.2~2cm处,为膨胀气袋6、按压突片7提供膨胀和可移动的空间。
如图1、图2中所示,所述压接部9的压接方式为缝纫方式。采用缝纫方式进行压接的好处在于抗拉扯性能好,层与层之间不易脱分。
如图2中所示,所述按压突片7内侧面设有多个弧面突出、高度为0.6~2cm柱状的突头10,与突头10配套、在内片8上设有位置对应的穿孔11,以便于当膨胀气袋6膨胀后,按压突片7被动向内推挤,突头10透过穿孔11抵压在人体表面;从图2中可以看到,膨胀气袋6膨胀后,推挤按压突片7,突头10穿过穿孔11,对人体表皮进行按摩;突头顶端采用弧面突起的设计特点,可按摩腰部穴位,以缓解腰部酸麻胀痛,同时按压过程中可转移患者对疾病痛处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达到减压的目的。
如图2中所示,所述手捏气囊4设有一或二个,呈椭圆柱状,高6~14cm;手捏气囊4通过软管12与膨胀气袋6密闭连通;手捏气囊4设有控气装置,用于控制充放气模式。气囊4设置一个还是二个,可根据需要来定。设置一个气囊可左右手轮番使用,设置二个则可以双手同时操作,也能使膨胀气袋快速充气和加大压迫按摩力度。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通过手捏气囊推动突头对人体进行按摩,患者在捏压气囊的过程中,可锻炼手掌肌肉结实和手指的灵活性,对那些长期卧床、有废用综合征的患者可实现初级力量的训练和肢体康复训练。
如图2中所示,在手捏气囊4的外侧设有掌箍33;所述掌箍33为条形带体,带体两端头分别固定在手捏气囊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掌箍用于箍住手掌以便于手掌操作抓捏与松放气囊动作时气囊不会脱掉。对于有废用综合征的患者,体虚力薄,掌箍能很好地帮助其在按捏气囊过程中,气囊不被丢脱。
所述掌箍33为弹性材料制成。掌箍使用弹性材料制成,箍在掌上可紧贴在手背上,更不容易脱掉。
如图3、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控气装置包括进气孔13、气嘴14、放气管15、套管16和梭管17。
如图2、图3、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进气孔13开设在手捏气囊4侧壁;进气孔13设有向气囊内腔单向导气的单向阀一18;图中可以看到,进气孔13是外部空气进入气囊的入口,单向阀一18保证空气只进不出。
如图3、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气嘴14固定设置在手捏气囊4底端中央,气嘴内端开设在气囊内腔面形成内嘴口19,气嘴外端用于接驳、连通软管12;从图中可以看到,气嘴14外端与软管12连接连通。
如图3、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套管16竖向设置在手捏气囊4内侧中央,套管内径为0.8~2cm,高度为4~9cm;套管16上端封闭,下端环绕内嘴口19密闭固定或一体设置在气囊内底面;套管16一侧侧壁上开有内外贯通的上通气口20和下通气口22,而在径向相对的另一侧侧壁上、位于上通气口20和下通气口22水平位置之间开有内外贯通的中通气口21,上通气口20、中通气口21和下通气口22水平高度相邻间距为1~2cm;从图中可以看到,以水平高度为基准,上通气口20、中通气口21和下通气口22分别处在高、中、低位,上通气口20和下通气口22设在同一侧侧壁上,中通气口21设在径向相对的另一侧侧壁上。
如图3、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放气管15一端与中通气口21外端密闭连通,另一端则开口于手捏气囊4外壁;从图中可以看到,放气管15用于向外部释放气体。
如图3、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梭管17活动贴合嵌设于套管16内;梭管内径为0.4~1.6cm,高度为2~7cm;梭管17上端封闭,下端开放;在梭管17的侧壁上开有分别与上通气口20、中通气口21和下通气口22位置和大小配对对接连通、内外贯通的上导气口23、中导气口24和下导气口25,上导气口23、中导气口24和下导气口25水平高度相邻间距为0.5~1cm;在上导气口23内设有向梭管管内单向导气的单向阀二26;从图中可以看到,梭管17长度短于套管16,可在套管内纵向移动;在梭管17的侧壁上开有上导气口23、中导气口24和下导气口25,分别与上通气口20、中通气口21和下通气口22的位置和大小配对,目的是移动梭管,让配对的通气口和导气口能对接连通;上导气口23、中导气口24和下导气口25水平高度相邻间距小于上通气口20、中通气口21和下通气口22水平高度相邻间距,目的是移动梭管时,在配对的上通气口20与上导气口23、中通气口21与中导气口24、下通气口22与下导气口25这三者中,有一对对接连通后,而另二对则处于阻塞状态,也就是说只允许气体从对接连通的气口通过,这样就可以达到控气的目的。
如图3、图4和图5中所示,在梭管17顶端中央设有垂直的推拉杆27,所述推拉杆27向上依次气密地贯穿套管16顶封板和手捏气囊4顶面并在外侧形成凸出高度为1~3cm的推拉钮28,以便手动推拉推拉钮28时带动梭管17沿套管16纵向移动以选中相配对的导气口与通气口对接后处于唯一连通状态,从而当手捏气囊时气囊中的气体依次经通气口、导气口、梭管17内腔、套管16内腔、内嘴口19、气嘴14、软管12进入到膨胀气袋6;推拉钮28可分处高、中、低三种不同高度,以分别对应持续充气模式、持续放气模式、一充一放模式,三种模式分别对应上通气口20与上导气口23、中通气口21与中导气口24、下通气口22与下导气口25比邻对接后在三者中处于唯一连通状态。
从图3中可以看到,推拉钮28处于高位,对应着持续充气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上通气口20与上导气口23对接连通,而中通气口21与中导气口24、下通气口22与下导气口25皆处于阻塞状态;当手捏气囊时,气囊中的气体依次经上通气口20、上导气口23、单向阀二26、梭管17内腔、套管16内腔、内嘴口19、气嘴14、软管12进入到膨胀气袋6,此模式是对膨胀气袋持续充气,可用于持续加压加力的按摩体验。
从图4中可以看到,推拉钮28处于中位,也就是半按位,对应着持续放气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通气口21与中导气口24对接连通,而上通气口20与上导气口23、下通气口22与下导气口25皆处于阻塞状态;此刻,膨胀气袋6中的气体依次经软管12、气嘴14、内嘴口19、套管16内腔、梭管17内腔、中导气口24、中通气口21、放气管15释放到气囊外部,此模式是配合持续充气模式使用,在持续充气模式下,进行持续加压加力的按摩体验时,膨胀气袋6不断充气膨胀加压之后,可以切换到持续放气模式,将膨胀气袋6中的气体放空。
从图5中可以看到,推拉钮28处于低位,对应着一充一放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下通气口22与下导气口25对接连通,而上通气口20与上导气口23、中通气口21与中导气口24皆处于阻塞状态;当手捏气囊时,气囊中的气体依次经下通气口22、下导气口25、梭管17内腔、套管16内腔、内嘴口19、气嘴14、软管12进入到膨胀气袋6,给气袋充气,当手松开气囊时,气体从膨胀气袋6回流到气囊中;此模式用于一按一松的柔性按摩体验。
如图3、图4和图5中所示,在所述推拉钮28上设有快捷切换充放气模式装置;所述快捷切换充放气模式装置包括按压帽29、顶簧30和磁环31。
如图3、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按压帽29为带下垂沿32的圆柱形帽体,按压帽直径为1~3cm,高0.4~1cm;按压帽29内侧顶端中心固定在推拉钮28顶端。
如图3、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顶簧30环套在推拉钮28外,顶簧30上端嵌入按压帽下垂沿32内侧并抵压在按压帽帽体内侧顶端,以便于施加在按压帽29的下压外力释放后,顶簧将帽体顶回原位;所述按压帽29处于置顶位置和半按位置时分别用于持续充气模式和持续放气模式的操作。图3和图4分别示意了按压帽29处于置顶位置和半按位置的结构状态。这种设计特点可以让人体验操作上的快捷便利,特别是在进行持续加压加力的按摩体验时,只需点按一下按压帽至半按位置,即可放空膨胀气袋中的气体,松手后,按压帽则自动回复到置顶位置,即刻可进入下一轮的加压加力按摩过程。
如图3、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磁环31环按压帽下垂沿32底缘设置,相应地在手捏气囊4的顶面设有与磁环31配套用的导磁介质,以便于按压帽29被按压至底后可磁吸在气囊顶面,以用于一充一放模式的操作。图5示意了按压帽29处于置底位置的结构状态,按压帽29被按压至底后磁吸在气囊顶面上,此状态对应一充一放模式的操作,可用于一按一松的柔性按摩体验。

Claims (6)

1.一种减压式腰部按摩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腰垫(1)、裙片(2)、绑带(3)和手捏气囊(4);
所述腰垫(1)左右长20~30cm,上下高15~25cm;所述裙片(2)为梯形,设置有一对,分别以较长的端边与腰垫(1)两侧相连,而较短的端边分别与所述绑带(3)相连;两侧的所述绑带(3)的活动端设有彼此搭接的尼龙搭扣,以便于按摩垫环腰部绑定;
所述腰垫(1)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重叠设置的外片(5)、膨胀气袋(6)、按压突片(7)和内片(8);通过在四周边缘内0.2~2cm处设置压接部(9)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
所述按压突片(7)内侧面设有多个弧面突出、高度为0.6~2cm柱状的突头(10),与突头(10)配套、在内片(8)上设有位置对应的穿孔(11),以便于当膨胀气袋(6)膨胀后,按压突片(7)被动向内推挤,突头(10)透过穿孔(11)抵压在人体表面;
所述手捏气囊(4)设有一或二个,呈椭圆柱状,高6~14cm;手捏气囊(4)通过软管(12)与膨胀气袋(6)密闭连通;手捏气囊(4)设有控气装置,用于控制充放气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式腰部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气装置包括进气孔(13)、气嘴(14)、放气管(15)、套管(16)和梭管(17);
所述进气孔(13)开设在手捏气囊(4)侧壁;进气孔(13)设有向气囊内腔单向导气的单向阀一(18);
所述气嘴(14)固定设置在手捏气囊(4)底端中央,气嘴内端开设在气囊内腔面形成内嘴口(19),气嘴外端用于接驳、连通软管(12);
所述套管(16)竖向设置在手捏气囊(4)内侧中央,套管内径为0.8~2cm,高度为4~9cm;套管(16)上端封闭,下端环绕内嘴口(19)密闭固定或一体设置在气囊内底面;套管(16)一侧侧壁上开有内外贯通的上通气口(20)和下通气口(22),而在径向相对的另一侧侧壁上、位于上通气口(20)和下通气口(22)水平位置之间开有内外贯通的中通气口(21),上通气口(20)、中通气口(21)和下通气口(22)水平高度相邻间距为1~2cm;
所述放气管(15)一端与中通气口(21)外端密闭连通,另一端则开口于手捏气囊(4)外壁;
所述梭管(17)活动贴合嵌设于套管(16)内;梭管内径为0.4~1.6cm,高度为2~7cm;梭管(17)上端封闭,下端开放;在梭管(17)的侧壁上开有分别与上通气口(20)、中通气口(21)和下通气口(22)位置和大小配对对接连通、内外贯通的上导气口(23)、中导气口(24)和下导气口(25),上导气口(23)、中导气口(24)和下导气口(25)水平高度相邻间距为0.5~1cm;在上导气口(23)内设有向梭管管内单向导气的单向阀二(26);
在梭管(17)顶端中央设有垂直的推拉杆(27),所述推拉杆(27)向上依次气密地贯穿套管(16)顶封板和手捏气囊(4)顶面并在外侧形成凸出高度为1~3cm的推拉钮(28),以便手动推拉推拉钮(28)时带动梭管(17)沿套管(16)纵向移动以选中相配对的导气口与通气口对接后处于唯一连通状态,从而当手捏气囊时气囊中的气体依次经通气口、导气口、梭管(17)内腔、套管(16)内腔、内嘴口(19)、气嘴(14)、软管(12)进入到膨胀气袋(6);推拉钮(28)可分处高、中、低三种不同高度,以分别对应持续充气模式、持续放气模式、一充一放模式,三种模式分别对应上通气口(20)与上导气口(23)、中通气口(21)与中导气口(24)、下通气口(22)与下导气口(25)比邻对接后在三者中处于唯一连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式腰部按摩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拉钮(28)上设有快捷切换充放气模式装置;所述快捷切换充放气模式装置包括按压帽(29)、顶簧(30)和磁环(31);
所述按压帽(29)为带下垂沿(32)的圆柱形帽体,按压帽直径为1~3cm,高0.4~1cm;按压帽(29)内侧顶端中心固定在推拉钮(28)顶端;
所述顶簧(30)环套在推拉钮(28)外,顶簧(30)上端嵌入按压帽下垂沿(32)内侧并抵压在按压帽帽体内侧顶端,以便于施加在按压帽(29)的下压外力释放后,顶簧将帽体顶回原位;所述按压帽(29)处于置顶位置和半按位置时分别用于持续充气模式和持续放气模式的操作;
所述磁环(31)环按压帽下垂沿(32)底缘设置,相应地在手捏气囊(4)的顶面设有与磁环(31)配套用的导磁介质,以便于按压帽(29)被按压至底后可磁吸在气囊顶面,以用于一充一放模式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式腰部按摩垫,其特征在于:在手捏气囊(4)的外侧设有掌箍(33);所述掌箍(33)为条形带体,带体两端头分别固定在手捏气囊(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掌箍用于箍住手掌以便于手掌操作抓捏与松放气囊动作时气囊不会脱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压式腰部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掌箍(33)为弹性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式腰部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9)的压接方式为缝纫方式。
CN201921201252.5U 2019-07-26 2019-07-26 减压式腰部按摩垫 Active CN210384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1252.5U CN210384734U (zh) 2019-07-26 2019-07-26 减压式腰部按摩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1252.5U CN210384734U (zh) 2019-07-26 2019-07-26 减压式腰部按摩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84734U true CN210384734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6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01252.5U Active CN210384734U (zh) 2019-07-26 2019-07-26 减压式腰部按摩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847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2428A (zh) * 2021-05-31 2021-08-17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 一种老年人心脏病后康复训练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2428A (zh) * 2021-05-31 2021-08-17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 一种老年人心脏病后康复训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83827A (en) Inflatable hand orthosis
US5297541A (en) Athletic therapeutic glove
US4807606A (en) Therapeutic appliance for improving functions of hand fingers
EP1795168A1 (en) Compression apparatus
US20070088235A1 (en) Inflatable massaging waist band
CN107982035B (zh) 一种气囊式人体肘/膝部运动训练系统
CN106137700B (zh) 空气按摩装置
CN210384734U (zh) 减压式腰部按摩垫
CN211485579U (zh) 一种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功能的分指板
CN211356627U (zh) 一种气压按摩器之结构
US5259369A (en) Remedial device for hand insufficiency
CN110897846A (zh) 按摩器
CN211067878U (zh) 按摩器
TWI712406B (zh) 氣壓按摩器之結構及其方法
CN214208837U (zh) 一种手部活动辅助装置
JP2003319986A (ja) 腕用エアマッサージ機
CN208448097U (zh) 一种气囊式人体肘/膝部运动训练系统
CN206491988U (zh) 一种气动手功能康复治疗护套
CN213465478U (zh) 一种收腹带
CN220237692U (zh) 手部握力训练装置
CN218685202U (zh) 一种慢病康疗辅助装置
CN212037880U (zh) 一种约束带
CN218683519U (zh) 一种充气型颈椎枕
CN212166111U (zh) 一种手指功能复健装置
CN217961197U (zh) 一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手部训练器及复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