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太阳能广告牌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控制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型太阳能广告牌控制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广告牌控制器是用于新能源广告牌的电能转换器,其通过把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输送给电池,由电池再经过升压给到LED灯具,是整个广告牌的核心供电部分。现有的太阳能广告牌控制器调光效果较差,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型太阳能广告牌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池供电进行分时段调光,调光效果好、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用户体验效果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水型太阳能广告牌控制器,包括升压驱动单元、外围接口单元、电压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及通讯单元,所述通讯单元的输出端及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及外围接口单元的输出端均与所述升压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芯片U4、电容C6、电阻R9及发光管D3,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单片机芯片U4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9的一端与单片机芯片U4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发光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及发光管D3的阴极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通讯单元包括烧录口P1,所述烧录口P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烧录口P1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4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U4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烧录口P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烧录口P1的第四引脚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稳压芯片U3、二极管D3、电阻R7、电阻R8及电容C5,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及稳压芯片U3的第二引脚均与稳压芯片U3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及电容C5的一端均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4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3的第三引脚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4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及稳压芯片U3的第一引脚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升压驱动单元包括升压芯片U1、升压芯片U2、电感L1、电感L2、稳压管D1、稳压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及电容C4,所述电感L1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及升压芯片U1的第五引脚均与升压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及电阻R4的一端均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4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升压芯片U1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升压芯片U1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及稳压管D1的阳极均与升压芯片U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稳压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均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及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升压芯片U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及升压芯片U2的第一引脚均与稳压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稳压管D2的阴极、电容C3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均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一端均与升压芯片U2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外围接口单元包括蓄电池接口J1、LED负载接口J2、电阻R10及太阳能输入接口J3,所述蓄电池接口J1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升压芯片U1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LED负载接口J2的第二引脚及所述电容C1的一端均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与LED负载接口J2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太阳能输入接口J3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蓄电池接口J1的第一引脚、电阻R10的另一端及太阳能输入接口J3的第二引脚均接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水型太阳能广告牌控制器,该防水型太阳能广告牌控制器中的通讯单元的输出端及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及外围接口单元的输出端均与升压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外围接口单元接入低压电池如磷酸铁锂3.2v供电,经升压驱动单元升压至12v供电给LED负载灯具,再经过控制单元的分时分段控制达到正常亮灯的效果,当有太阳能供电进入后经过电压检测单元整流后给到电池充电,等到了晚上再由控制蓄电池的电能给到升压芯片,把蓄电池的电压升高至12v给到外围接口单元端,该外围接口单元由单片机来控制通断,从而达到调光分时分段的效果,进而满足户外太阳能广告牌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电压检测单元、2-通讯单元、3-外围接口单元、4-控制单元、5-升压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中,该防水型太阳能广告牌控制器包括电压检测单元1、通讯单元2、外围接口单元3、控制单元4及升压驱动单元5,该通讯单元2的输出端及电压检测单元1的输出端均与该控制单元4的输入端电连接,该控制单元4的输出端及外围接口单元3的输出端均与该升压驱动单元5的输出端电连接。可以理解的,该外围接口单元3用于接入低压电池如磷酸铁锂3.2v供电,该升压驱动单元5用于将该供电电源升压至12v供电输出给LED负载灯具,该控制单元4用于分时分段控制该LED负载灯达到正常亮灯的效果,电压检测单元1用于将太阳能供电经过整流后给到蓄电池充电,等到了晚上再由控制蓄电池的电能给到升压芯片,把蓄电池的电压升高至12v给到外围接口单元端,该外围接口单元3由控制单元4来控制通断。
具体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结合图1和图2,该电压检测单元1包括稳压芯片U3、二极管D3、电阻R7、电阻R8及电容C5,该通讯单元2包括烧录口P1,该外围接口单元3包括蓄电池接口J1、LED负载接口J2、电阻R10及太阳能输入接口J3,该控制单元4包括单片机芯片U4、电容C6、电阻R9及发光管D3,该升压驱动单元5包括升压芯片U1、升压芯片U2、电感L1、电感L2、稳压管D1、稳压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及电容C4;该电容C6的一端与单片机芯片U4的第一引脚连接,该电阻R9的一端与单片机芯片U4的第六引脚连接,该电阻R9的另一端与发光管D3的阳极连接,该电容C6的另一端及发光管D3的阴极均接地;该烧录口P1的第一引脚与该电容C6的一端连接,该烧录口P1的第二引脚与该单片机芯片U4的第七引脚连接,该单片机芯片U4的第二引脚与该烧录口P1的第三引脚连接,该烧录口P1的第四引脚接地;该电阻R7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该二极管D3的阴极及稳压芯片U3的第二引脚均与稳压芯片U3的第四引脚连接,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及电容C5的一端均与该单片机芯片U4的第五引脚连接,该稳压芯片U3的第三引脚与该单片机芯片U4的第一引脚连接,该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及稳压芯片U3的第一引脚均接地;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及升压芯片U1的第五引脚均与升压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该电阻R1的一端及电阻R4的一端均与该单片机芯片U4的第七引脚连接,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升压芯片U1的第四引脚连接,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升压芯片U1的第四引脚连接,该电感L1的另一端及稳压管D1的阳极均与升压芯片U1的第一引脚连接,该稳压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均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及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升压芯片U1的第三引脚连接,该电感L2的另一端及升压芯片U2的第一引脚均与稳压管D2的阳极连接,该稳压管D2的阴极、电容C3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均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该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一端均与升压芯片U2的第三引脚连接,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均接地;该蓄电池接口J1的第二引脚与该升压芯片U1的第五引脚连接,该LED负载接口J2的第二引脚及该电容C1的一端均与该电容C3的一端连接,该电阻R10的一端与LED负载接口J2的第一引脚连接,该太阳能输入接口J3的第一引脚与该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该蓄电池接口J1的第一引脚、电阻R10的另一端及太阳能输入接口J3的第二引脚均接地。可以理解的,该升压芯片U1及升压芯片U2均为SX1308芯片,该稳压芯片U3可以是HT7125芯片等,该单片机芯片U4可以是STC15W201S_SOP8芯片等。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构造独特,通过该电压检测单元1把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输送给外围接口单元3连接的蓄电池,由该升压驱动单元5再经过升压给到LED灯具,并由控制单元4按照设定的曲线进项分时分段工作,即通过低压电池如磷酸铁锂3.2v供电,升压至12v供电给LED负载灯具,再经过单片机芯片U4的分时分段控制达到正常亮灯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有太阳能供电进入后经过肖特基二极管D3整流后给到蓄电池充电,等到了晚上再由蓄电池的电能给到升压芯片U1或升压芯片U2,把蓄电池的电压升高至12v给到MOS管即发光管端,MOS管由单片机芯片U4来控制通断,从而达到调光分时分段的效果,进而满足户外太阳能广告牌的使用需求,用户体验效果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