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7077U - 控制电路、发光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电路、发光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77077U CN210377077U CN201921516405.5U CN201921516405U CN210377077U CN 210377077 U CN210377077 U CN 210377077U CN 201921516405 U CN201921516405 U CN 201921516405U CN 210377077 U CN210377077 U CN 2103770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coupled
- power
- control
-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发光设备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控制电路与至少一个负载电路耦接,控制电路包括功率计量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功率计量模块设置有电压采集端、电流采集端以及参数输出端;电源模块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以及地端,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耦接于负载电路,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耦接于功率计量模块的电压采集端,电源模块的地端耦接于功率计量模块的电流采集端;控制模块包括参数采集端以及信号控制端,控制模块的参数采集端耦接于功率计量模块的参数输出端,控制模块的信号控制端耦接于负载电路。本实用新型可以仅采用一个功率计量模块,实现对至少一路负载电路的用电参数计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发光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电的发展,内部集成的传感器越来越多,设备的用电数据显得愈发重要。目前,一般通过功率计量来“感知”家电的真实状态:若没有功率,表示家电确认关闭,若有功率,表示家电仍在工作。不仅如此,通过功率计量还可检测当前电压、电流是否正常,使得在出现异常状态时实现该支路过流、过功率保护。所以,随着智能家电的发展,家电越来越智慧,功率计量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同时家电也越来越小型化,而目前的功率计量在设备中的使用效果不佳,难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发光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硬件装置,可以提高功率计量模块的利用效率,降低电路设计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至少一个负载电路耦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功率计量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所述功率计量模块设置有电压采集端、电流采集端以及参数输出端;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以及地端,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耦接于所述负载电路,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耦接于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电压采集端,所述电源模块的地端耦接于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电流采集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参数采集端以及信号控制端,所述控制模块的参数采集端耦接于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参数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控制端耦接于所述负载电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控制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微控制模块的参数采集端耦接于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参数输出端,所述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耦接于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耦接于所述负载电路,所述微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功率参数,并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负载电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负载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开关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每个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分别耦接于所述微控制模块的不同输出端,每个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每个负载电路的第一端耦接,每个负载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耦接,每个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地端耦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采样电阻,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电流采集端耦接于所述采样电阻的两端,所述采样电阻的一端耦接于所述地端,另一端耦接于每个开关模块的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模块为绝缘栅场效应管,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漏极耦接于所述负载电路,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源极耦接于所述控制电路的地端,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栅极耦接于所述微控制模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PWM驱动电路,所述PWM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耦接于所述微控制模块,所述PWM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输出端,每个PWM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耦接于一个开关模块,所述PWM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向所述每个PWM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对应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计量模块包括功率计量芯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计量芯片采用PL72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DC-DC电源转换电路,所述DC-DC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电源输出端与电源输入端,所述DC-DC电源转换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耦接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DC-DC电源转换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分别耦接于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供能端、所述控制模块的供能端,所述DC-DC电源转换电路用于向所述功率计量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直流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通过SPI或I2C通信接口与所述负载电路耦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光设备,发光设备包括灯组和与所述灯组耦接的上述控制电路,所述灯组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灯组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灯组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上述控制电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发光设备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功率计量模块耦接于控制模块的参数采集端,将得到的用电参数输出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信号控制端还耦接于负载电路,以向不同的负载电路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每个负载电路的控制信号,以及功率计量模块输出的用电参数,可得到每个负载电路各自的用电参数。从而仅采用一个功率计量模块,实现对至少一路负载电路的用电参数计量,并且由于在计量多路负载时可减少功率计量模块的设置,可降低功率计量模块的使用数量,进而降低了功率计量成本,也明显降低了PCB布线难度,明显降低占用PCB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模块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模块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模块1320与一种负载电路200耦接的原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与4个负载电路耦接的模块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设备的模块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随着互联网(Internet)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深入发展,智能家居(smart home,home automation)逐渐被更多的人所使用,而作为基础数据,设备的用电参数是智能家居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一般通过功率计量来“感知”家电的真实状态:若没有功率,表示家电确认关闭,若有功率,表示家电仍在工作。不仅如此,通过功率计量还可检测当前电压、电流是否正常,使得在出现异常状态时实现该支路过流、过功率保护。所以,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家电越来越智慧,功率计量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虽然功率计量模块可简单地获取设备的用电参数,但为计算负载电路的用电参数,目前主要是通过在每一路负载电路上设置一个功率计量模块,实现对每一路负载电路的用电参数的测量。但功率计量模块的成本较高,所有目前的计量方式成本较高。而且设计的功率计量模块越多,在电路板上的布局走线难度也就越大,并且在电路板上占用的空间也越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和实验,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发光设备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功率计量模块耦接于控制模块的参数采集端,将得到的用电参数输出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信号控制端还耦接于负载电路,以向不同的负载电路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每个负载电路的控制信号,以及功率计量模块输出的用电参数,可得到每个负载电路各自的用电参数。从而仅采用一个功率计量模块,实现对至少一路负载电路的用电参数计量,并且由于在计量多路负载时可减少功率计量模块的设置,可降低功率计量模块的使用数量,进而降低了功率计量成本,也明显降低了PCB布线难度,明显降低占用PCB的空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100,该控制电路100与至少一个负载电路200耦接,该控制电路100包括功率计量模块110、电源模块120以及控制模块130。其中,功率计量模块110设置有电压采集端111、电流采集端112以及参数输出端113;电源模块120包括第一输出端121、第二输出端122以及地端123,电源模块120的第一输出端121耦接于负载电路200,电源模块120的第二输出端122耦接于功率计量模块110的电压采集端111,电源模块120的地端123耦接于功率计量模块110的电流采集端112;控制模块130包括参数采集端131以及信号控制端132,控制模块130的参数采集端131耦接于功率计量模块110的参数输出端113,控制模块130的信号控制端132耦接于负载电路200。
功率计量模块110用于与控制模块130通信,并读取当前获取的功率和电流参数等。其中,功率计量模块110可基于I2C、SPI、UART等方式与控制模块130进行通信。具体地,功率计量模块110可以采用功率计量芯片,功率计量芯片可实现前述功能,且本实施例不对芯片型号作任何限定,可以采用HLW8012,也可以采用PL7211,还可以采用其他功率计量芯片。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选用功率计量芯片PL7211作为功率计量模块110。
进一步地,功率计量模块110的参数输出端113包括功率输出端及电流输出端,分别用于输出表征功率值的功率信号、表征电流值的电流信号。具体地,功率计量模块110的电压采集端111耦接于电源模块120的第二输出端122,可获得主电压采样Vi,电流采集端112耦接于地端123。并具体地,功率计量模块110通过耦接于地端123的采样电阻获得主电流采样Ii,电流采集端112包括电流P端以及电流N端,电流N端耦接于电源模块120与采样电阻之间,电流P端耦接于采样电阻的另一端,由此可采集得到主电流采样Ii、并通过电流输出端输出至控制模块130,进而基于主电流采样Ii和主电压采样Vi计算得到控制回路100的主回路总功率Pi、并通过功率输出端输出至控制模块130。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功率计量模块110的电压采集端111耦接于电源模块120的第二输出端122,获得主电压采样Vi,电流采集端112耦接于电源模块的地端123,获得主电流采样Ii,基于主电压采样Vi和主电流采样Ii,计算得到控制回路100的主回路总功率Pi,将主回路总功率Pi、主电流采样Ii输出至控制模块130,以使得控制模块130接收后,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至每个负载电路200,从而控制模块130可基于每个负载电路200的控制信号,计算得到与控制模块130耦接的每个负载电路200各自的功率值和电流值,并进一步地,基于计算的功率值和电流值可与预存的过流阈值、过功率阈值比较,并在某一负载电路200的功率值超过该过功率阈值,或电流值超过该过流阈值时,控制模块130停止对该负载电路200输出控制信号,关闭该负载电路200,实现对该负载电路200的过流、过功率保护。由此,本实施例基于一个功率计量模块110可实现对至少一个负载电路200的用电参数的计量,不仅可对每个负载电路200实现过流、过功率保护,而且可减少功率计量模块110的设置,降低功率计量模块110的使用数量,进而降低电路中功率计量的成本,也明显降低了PCB布线难度和占用PCB的空间。
如图2所示,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电路1000。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000包括上述功率计量模块110、电源模块120以及控制模块130,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30具体包括微控制模块1310以及开关模块1320,微控制模块1310的参数采集端1311为控制模块130的参数采集端131,微控制模块1310的参数采集端1311耦接于功率计量模块110的参数输出端113,微控制模块1310的输出端1312耦接于开关模块1320的控制端1322,开关模块1320的输入端1321为控制模块130的信号控制端132,开关模块1320的输入端1321耦接于负载电路200,微控制模块1310用于获取功率计量模块110的功率参数,并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负载电路200。
进一步地,每个负载电路200包括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开关模块132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每个开关模块1320耦接于一个负载电路200,具体地,每个开关模块1320的控制端1322分别耦接于微控制模块1310的不同输出端,每个开关模块1320的输入端1321与每个负载电路200的第一端201耦接,每个开关模块1320的输出端1323与地端123耦接。微控制模块1310可基于不同输出端向每个开关模块1320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开关模块1320可用于根据微控制模块1310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负载电路200与地端123之间导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开关模块1320与一种负载电路200的连接原理示意图。其中,负载电路200包括发光二极管D1与发光二极管D3串联组成的LED灯串。具体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为负载电路200的第二端202,耦接于电源模块120的第一输出端121,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为负载电路200的第一端201,耦接于开关模块1320的输入端1321。其中,开关模块1320包括绝缘栅场效应管Q1,该绝缘栅场效应管Q1具体为N-MOS管。该绝缘栅场效应管Q1的漏极D为开关模块1320的输入端1321,耦接于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该绝缘栅场效应管Q1的源极S为开关模块1320的输出端1323,耦接于地端123;该绝缘栅场效应管Q1的栅极G为开关模块1320的控制端1322,耦接于微控制模块1310。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开关模块1320还可包括保护单元1324,保护单元1324设置于在微控制模块1310与开关模块1320之间,保护单元1324并联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二极管,具体地,第一电阻为电阻R1,第二电阻为电阻R2,二极管为二极管D5。二极管D5的正极接绝缘栅场效应管Q1的栅极G,负极耦接于微控制模块1310的输出端1312,且二极管D5的正极通过电阻R2接地,电阻R1并联于反向二极管D5的两端。由此,微控制模块1310输出的控制信号从保护单元1324输入,通过电阻R1和反向二极管D5并联的电路,再输入至绝缘栅场效应管Q1,可加速关断绝缘栅场效应管Q1,减少绝缘栅场效应管Q1的关断消耗,减少开关模块1320的关断损耗。具体地,二极管D5可采用BAV21,一种高耐压的通用二极管,耐压25V。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极管D5还可以是UF4004或其他二极管,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单元250也可以三级管、可控硅等电子开关器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130还包括PWM驱动电路1330,PWM驱动电路1330基于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控制开关模块1320的导通时间,改变电源模块120对各负载电路200的输出电压。具体地,PWM驱动电路1330的输入端1331耦接于微控制模块1310,PWM驱动电路1330包括多个输出端,每个PWM驱动电路1330的输出端1332耦接于一个开关模块1320,PWM驱动电路1330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向每个PWM驱动电路1330的输出端1332输出对应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以驱动每个开关模块1320,实现对每个开关模块1320的通断控制,进而实现对每个负载电路200的通断控制。从而使得微控制模块1310可基于输入至各负载电路200的PWM信号,以及功率计量模块110计量得到的主回路总功率Pi和主电流采样Ii计算得到各负载电路200的功率和电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微控制模块1310为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MCU),微控制单元包括多个PWM引脚,通过每个PWM引脚输出PWM信号,每个PWM引脚分别对应PWM驱动电路1330的每个输出端1332,PWM驱动电路1330的输出端1332与每个开关模块1320耦接,从而微控制模块1310通过输出对应不同占空比的控制信号,使得PWM驱动电路1330将对应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输出至开关模块1320,实现对至少一个负载电路200的控制。具体地,微控制模块1310内设有定时器,通过定时器可输出不同的PWM信号。具体地,微控制模块1310可采用JN5169芯片,也可采用STM32F103C8T6芯片,还可采用其他微控制单元,在此不作限定。其中,JN5169芯片是适用于ZigBee的超低功耗、高性能无线微控制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100还包括采样电阻140,采样电阻的一端141耦接于地端123,另一端142耦接于每个开关模块1320的输出端1323,功率计量模块110的电流采集端112耦接于采样电阻140的两端,获得主电流采样Ii。并且,功率计量模块110的电压采集端111耦接于电源模块120的第二输出端122,可获得主电压采样Vi,并基于主电流采样Ii和主电压采样Vi计算得到控制回路100的主回路总功率Pi,并将主电流采样Ii和主回路总功率Pi输出至微控制模块1310。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以控制电路100与4个负载电路200连接为例,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其中,控制模块130包括4个开关模块1320,每个开关模块1320均为N-MOS管,均耦接于一个负载电路(为表述简洁,图4中仅对一个开关模块和负载电路进行标号)。微控制模块1310输出驱动与负载电路1连接的MOSFET 1的PWM 1占空比a,输出驱动与负载电路2连接的MOSFET 2的PWM 2占空比b,输出驱动与负载电路3连接的MOSFET 3的PWM3占空比c,输出驱动与负载电路4连接的MOSFET 4的PWM4占空比d。其中,流经负载电路1至负载电路4的电流分别用电流I1、电流I2、电流I3、电流I4表征,负载电路1至负载电路4的功率分别用功率P1、功率P2、功率P3、功率P4表征。进一步地,通过下述公式可计算出各负载电路200的功率和电流:
其中,公式(1)用于计算流经负载电路1至负载电路4的电流,公式(2)用于计算负载电路1至负载电路4的功率。从而仅采用一个功率计量模块110计量主回路的电压、电流,可实现对多个负载电路200的用电参数进行计量。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工作原理,本实施例采用一个功率计量模块110还可结合微控制模块1310输出N路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以分别计算出N个负载电路200的输出功率和电流。具体地,功率计量模块110通过主电压采样Vi和主电流采样Ii,计算出系统主回路总功率Pi,微控制模块1310输出驱动与负载电路N连接的MOSFET N的PWM N占空比n。并且,用电流IN表征流经负载电路N的电流,用功率PN表征负载电路N的功率,进一步地,通过下述公式可计算出N个负载电路200的功率和电流:
其中,公式(3)用于计算流经负载电路1至负载电路N的电流,公式(4)用于计算负载电路1至负载电路N的功率。从而仅采用一个功率计量模块110计量主回路的电压、电流,可实现对N个负载电路200的用电参数进行计量,大大提高功率计量模块110的使用效率,降低功率计量成本,降低PCB布局难度及PCB占用空间。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PWM驱动电路1330和开关模块1320可以是一个组件,该组件可为一种内置PWM控制器和场效应管的芯片,例如可具体为芯片AP3983R。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控制电路100还包括DC-DC电源转换电路150,可用于将电源模块120输入的DC直流电压进行转换和稳压同时输出DC直流电压。其中,DC-DC电源转换电路150包括电源输出端152与电源输入端151,DC-DC电源转换电路的电源输入端151耦接于电源模块120的第一输出端121,DC-DC电源转换电路150的电源输出端152分别耦接于功率计量模块110的供能端114、控制模块的供能端133,DC-DC电源转换电路150用于向功率计量模块110与控制模块130输出直流电。
具体地,电源输出端152包括第一电源输出端1521以及第二电源输出端1522,第一电源输出端1521耦接于功率计量模块110的供能端114,以向功率计量模块110输入直流电压,第二电源输出端1522耦接于微控制模块1310的参数采集端1311,以向微控制模块1310输出直流电压。作为一种实施方式,DC-DC电源转换电路150可将电源模块120的直流输出电压转换为3.3V的直流电压,并输出至功率计量模块110与微控制模块1310。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一个功率计量模块110对端元模块120进行电压采样,对耦接于开关模块1320的输出端1323与地端123之间的采样电阻140进行电流采样,并计算出控制电路100的主回路总功率输出至微控制模块1310,同时微控制模块1310通过PWM驱动电路1330输出N个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至每个开关模块1320,从而基于每个负载电路200的PWM信号,微控制模块1310可分别计算出N个负载电路的输出功率和电流。从而在仅采用一个功率计量模块110计量主回路的电压、电流的情况下,可实现对N个负载电路200的用电参数进行计量,大大提高功率计量模块110的使用效率,降低功率计量成本,降低PCB布局难度及PCB占用空间。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光设备10,该发光设备10包括灯组300以及与灯组300耦接的上述控制电路100或控制电路1000。
进一步地,该发光设备10可以是智能路灯、智能LED等,灯组300可以是LED灯组,具体可包括多个LED灯。具体地,灯组300包括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灯组300的第一端301耦接于电源模块120的第一输出端121,灯组300的第二端302耦接于控制模块130的控制端1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设备10,通过控制模块130输出控制信号至灯组300,并基于控制信号和功率计量模块110采样得到的电流,以及计算出的主回路总功率,算出灯组300中每个支路的电流和功率,从而通过与预设的每个支路的电流限值、功率限值比较,在某一支路的电流或功率超过限值时,控制模块130可停止输出驱动该支路的子控制信号,关闭该支路,以实现对该支路的过流或过功率保护。并由于控制电路100或控制电路1000仅采用1个功率计量模块110,可降低发光设备10的成本,并且降低电路板的布线难度和减少占用空间。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400和设于壳体400内的电路板410,电路板410上设置有上述控制电路100或控制电路1000。
进一步地,该电子设备20可以是智能插座、普通计量插座等。本实施例中,仅以智能插座进行解释说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20为智能插座。该智能插座包括壳体400以及设于壳体400内的电路板410,上述控制电路100或控制电路1000设置于电路板410。壳体400上开设有插口,与负载设备适配器的插头匹配,负载设备通过插口与该智能插座连接,并在智能插座对负载设备导通时,可向负载设备供电,驱动该负载设备,并且通过控制电路100或控制电路1000可计算该负载设备的用电参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电子设备20可连接至少一个负载设备,在负载设备处于通电状态时,电子设备20通过控制电路100或控制电路1000的控制模块130输出控制信号至负载设备,并基于控制信号和功率计量模块110采样得到的电流,以及计算出的主回路总功率,算出负载设备的电流和功率,从而通过与负载设备预设的电流限值、功率限值比较,在负载设备的电流或功率超过限值时,控制模块130可停止输出驱动该负载设备的控制信号,关闭该负载设备,以实现对该负载设备的过流或过功率保护。并由于控制电路100或控制电路1000仅采用1个功率计量模块110,可降低电子设备20的成本,并且降低电路板的布线难度和减少占用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与至少一个负载电路耦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功率计量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
所述功率计量模块设置有电压采集端、电流采集端以及参数输出端;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以及地端,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耦接于所述负载电路,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耦接于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电压采集端,所述电源模块的地端耦接于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电流采集端;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参数采集端以及信号控制端,所述控制模块的参数采集端耦接于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参数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控制端耦接于所述负载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控制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微控制模块的参数采集端耦接于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参数输出端,所述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耦接于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耦接于所述负载电路,所述微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功率参数,并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负载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开关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每个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分别耦接于所述微控制模块的不同输出端,每个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每个负载电路的第一端耦接,每个负载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耦接,每个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地端耦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采样电阻,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电流采集端耦接于所述采样电阻的两端,所述采样电阻的一端耦接于所述地端,另一端耦接于每个开关模块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为绝缘栅场效应管,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漏极耦接于所述负载电路,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源极耦接于所述控制电路的地端,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栅极耦接于所述微控制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PWM驱动电路,所述PWM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耦接于所述微控制模块,所述PWM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输出端,每个PWM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耦接于一个开关模块,所述PWM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向所述每个PWM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对应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DC-DC电源转换电路,所述DC-DC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电源输出端与电源输入端,所述DC-DC电源转换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耦接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DC-DC电源转换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分别耦接于所述功率计量模块的供能端、所述控制模块的供能端,所述DC-DC电源转换电路用于向所述功率计量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直流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SPI或I2C通信接口与所述负载电路耦接。
9.一种发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组和与所述灯组耦接的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控制电路,所述灯组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灯组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灯组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控制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16405.5U CN210377077U (zh) | 2019-09-10 | 2019-09-10 | 控制电路、发光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16405.5U CN210377077U (zh) | 2019-09-10 | 2019-09-10 | 控制电路、发光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77077U true CN210377077U (zh) | 2020-04-21 |
Family
ID=7025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16405.5U Active CN210377077U (zh) | 2019-09-10 | 2019-09-10 | 控制电路、发光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7707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25781A (zh) * | 2020-06-19 | 2020-09-29 | 浙江普莱得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热风枪的保护电路及方法 |
EP4372391A1 (de) * | 2022-11-15 | 2024-05-22 | Insta GmbH | Messende steckdose sowie netzwerk von elektrischen/elektronischen installationsgeräten |
-
2019
- 2019-09-10 CN CN201921516405.5U patent/CN21037707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25781A (zh) * | 2020-06-19 | 2020-09-29 | 浙江普莱得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热风枪的保护电路及方法 |
EP4372391A1 (de) * | 2022-11-15 | 2024-05-22 | Insta GmbH | Messende steckdose sowie netzwerk von elektrischen/elektronischen installationsgeräten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32390B (zh) | 一种非隔离led恒流驱动芯片、电路及方法 | |
CN101916548B (zh) | 一种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灯管控制电路 | |
CN102105007B (zh) | 带升压功能的led恒流驱动器 | |
CN210377077U (zh) | 控制电路、发光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3843461B (zh) | 用于固态灯泡组件的驱动电路 | |
CN107172752B (zh) | 一种兼容电压范围广的电子调光器 | |
CN104470096B (zh) | Led驱动电路 | |
CN104582182B (zh) | 一种采用双驱动单元的led恒流驱动电路及照明装置 | |
CN202206620U (zh) |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 |
AU2010262280A1 (en) | Dimmer luminaire | |
US9986617B2 (en) | Light-emitting diode electrical circuitry for illumination | |
CN101813260A (zh) | Led灯具装置以及pwm直流电源控制电路 | |
CN216057574U (zh) | 多段开关降压电路和led灯具 | |
CN211184341U (zh) | 调光电源电路及调光电源 | |
CN210609794U (zh) | 一种市电直驱式led微波感应灯 | |
CN204104190U (zh) | Led驱动电源及led显示装置 | |
CN110267388B (zh) | 一种大功率本安装置及防爆灯 | |
CN209914145U (zh) | 一种两线三线兼容电路 | |
CN208175049U (zh) | 一种具有雷达感应功能的线性恒流led灯 | |
CN109618467B (zh) | 一种双电压下线性led负载匹配电路 | |
CN201726566U (zh) | Led灯具装置 | |
CN218416734U (zh) | 芯片控制电路以及led灯具 | |
CN204350403U (zh) | 点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 |
CN204948421U (zh) |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及智能调光调色温驱动系统 | |
CN208739453U (zh) | 一种隧道led照明控制装置及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