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9348U - 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9348U
CN210369348U CN201921156647.8U CN201921156647U CN210369348U CN 210369348 U CN210369348 U CN 210369348U CN 201921156647 U CN201921156647 U CN 201921156647U CN 210369348 U CN210369348 U CN 210369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teel
steel plate
plate
flexible connector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566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仲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ay 16 Seismic Iso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ay 16 Seismic Iso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ay 16 Seismic Iso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ay 16 Seismic Iso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566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9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9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9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涉及建筑连接结构领域。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进一步地,包括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以及设置于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之间的柔性基体,还包括贯穿上连接钢板和柔性基体,且与下连接钢板固定连接的钢芯;所述上连接钢板顶面设有上支托板,下连接钢板底面设有下支托板,所述上支托板的底面设有柱形腔体,且所述钢芯向上延伸至柱形腔体中;所述上连接钢板和上支托板之间,与下连接钢板和下支托板之间均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柔性基体包括间隔设置的橡胶层和薄钢质层,且柔性基体的顶面与底面均设置有厚钢制层。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连接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不同的建筑部件往往需要通过某种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比如针对钢筋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焊接、机械连接、绑扎三种。而建筑成型后,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和变形,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一般的解决方法是预先在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两方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所述的缝隙则被称为变形缝。
然而,对于整体化的建筑结构,留有变形缝会对建筑结构的美观造成极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其顶面和底面均可通过某种连接方式连接建筑部件,而柔性连接器为两个建筑部件之间预留了一定的形变间隙;与变形缝相比,这使得各个建筑部件之间均存在相应的变形宽度,能够更好的减少形变对于建筑结构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内部设置了柔性基体,其中橡胶层能在柔性连接器受到挤压时,提供弹性形变的空间,使得柔性连接器还具备了防震减震的功能;而钢制层则满足了柔性连接器的承载能力,防止柔性连接器的过度形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包括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以及设置于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之间的柔性基体,还包括贯穿上连接钢板和柔性基体,且与下连接钢板固定连接的钢芯;所述上连接钢板顶面设有上支托板,下连接钢板底面设有下支托板,所述上支托板的底面设有柱形腔体,且所述钢芯向上延伸至柱形腔体中;所述上连接钢板和上支托板之间,与下连接钢板和下支托板之间均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柔性基体包括间隔设置的橡胶层和薄钢质层,且柔性基体的顶面与底面均设置有厚钢制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柔性连接器的顶面和底面均可通过某种连接方式连接建筑部件,而柔性连接器为两个建筑部件之间预留了一定的形变间隙。随着两个建筑部件之间进行相向位移或相反位移,所述钢芯可在柱形腔体内沿着柱形腔体的轴线位移,由此来保证两个建筑部件有相应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柔性连接器与变形缝相比,柔性连接器的数量为多个,只要是垂直连接的建筑部件,且采用柔性连接器连接能够符合连接强度要求的,均可使用柔性连接器;这使得各个建筑部件之间均存在相应的变形宽度,能够更好的减少形变对于建筑结构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内部设置的柔性基体,采用橡胶层与薄钢制层间隔设置而成。其中橡胶层能在柔性连接器受到挤压时,提供弹性形变的空间,使得柔性连接器还具备了防震减震的功能;而薄钢制层则满足了柔性连接器的承载能力,防止柔性连接器的过度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钢芯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柱形腔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钢芯的顶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嵌设于柱形腔体内,且限位板的高度小于柱形腔体的高度。
即钢芯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小于柱形腔体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而钢芯的顶部设置的限位板,其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与柱形腔体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相等,并且限位板在竖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小于柱形腔体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则,与限位板连接的钢芯仅仅可以在柱形腔体所包含的空间范围内移动;即,柔性连接器所提供的变形宽度,为柱形腔体与限位板的高度差。由于上述的高度差,完全的由柱形腔体和限位板控制,而柱形腔体的高度与上支托板的厚度相关,故而在具体加工时,可根据建筑结构之间的受力要求来具体限定相关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上支托板和下支托板、钢芯的中轴线互相重合。如此设置,能够使得上支托板与下支托板在承载建筑部件时,受力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钢板与厚钢制层,和下连接钢板与厚钢制层之间均通过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层的厚度是薄钢质层的厚度比为3-5倍。
在柔性基体中,其中橡胶层能在柔性连接器受到挤压时,提供弹性形变的空间,使得柔性连接器还具备了防震减震的功能;而薄钢制层则满足了柔性连接器的承载能力,防止柔性连接器的过度形变。为了综合保障柔性连接器的承载能力以及弹性形变的空间,测试结果表明,当橡胶层的厚度是薄钢质层的厚度比为3-5倍时,柔性连接器性能最佳。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层还向外延伸覆盖至柔性基体侧面。能够使得橡胶层与薄钢制层之间连接更紧密,防柔性基体在垂直于钢芯轴线的方向上位移。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其顶面和底面均可通过某种连接方式连接建筑部件,而柔性连接器为两个建筑部件之间预留了一定的形变间隙;与变形缝相比,这使得各个建筑部件之间均存在相应的变形宽度,能够更好的减少形变对于建筑结构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内部设置了柔性基体,其中橡胶层能在柔性连接器受到挤压时,提供弹性形变的空间,使得柔性连接器还具备了防震减震的功能;而薄钢制层则满足了柔性连接器的承载能力,防止柔性连接器的过度形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角度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中,11-上连接钢板、12-下连接钢板、2-柔性基体、21-橡胶层、22-薄钢质层、23-厚钢制层、3-钢芯、31-限位板、41-上支托板、411-柱形腔体、42-下支托板、5-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上连接钢板11和下连接钢板12,以及设置于上连接钢板11和下连接钢板12之间的柔性基体2,还包括贯穿上连接钢板11和柔性基体2,且与下连接钢板12固定连接的钢芯3;所述上连接钢板11顶面设有上支托板41,下连接钢板12底面设有下支托板42,所述上支托板41的底面设有柱形腔体411,且所述钢芯3向上延伸至柱形腔体411中;所述上连接钢板11和上支托板41之间,与下连接钢板12和下支托板42之间均通过紧固件5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柔性连接器的顶面和底面均可通过某种连接方式连接建筑部件,而柔性连接器为两个建筑部件之间预留了一定的形变间隙。随着两个建筑部件之间进行相向位移或相反位移,所述钢芯3可在柱形腔体411内沿着柱形腔体411的轴线位移,由此来保证两个建筑部件有相应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柔性连接器与变形缝相比,柔性连接器的数量为多个,只要是垂直连接的建筑部件,且采用柔性连接器连接能够符合连接强度要求的,均可使用柔性连接器;这使得各个建筑部件之间均存在相应的变形宽度,能够更好的减少形变对于建筑结构的影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补充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柔性基体2包括间隔设置的橡胶层21和薄钢质层22,且柔性基体2的顶面与底面均设置有厚钢制层23。
所述橡胶层21的厚度是薄钢质层22的厚度比为3-5倍。
所述橡胶层还向外延伸覆盖至柔性基体2侧面。
本实用新型内部设置的柔性基体2,采用橡胶层21与薄钢制层22间隔设置而成。其中橡胶层21能在柔性连接器受到挤压时,提供弹性形变的空间,使得柔性连接器还具备了防震减震的功能;而薄钢制层22则满足了柔性连接器的承载能力,防止柔性连接器的过度形变。为了综合保障柔性连接器的承载能力以及弹性形变的空间,测试结果表明,当橡胶层21的厚度是薄钢质层的厚度比为3-5倍时,柔性连接器性能最佳。
所述厚钢制层23的厚度,以使用紧固件5能够将厚钢制层23分别与上连接钢板11和下连接钢板12紧密连接的程度为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补充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所述钢芯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柱形腔体411内部。
所述钢芯3的顶部设有限位板31,所述限位板31嵌设于柱形腔体411内,且限位板31的高度小于柱形腔体411的高度。
所述上连接钢板11和下连接钢板12、上支托板41和下支托板42、钢芯3的中轴线互相重合。
即钢芯3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小于柱形腔体411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而钢芯3的顶部设置的限位板31,其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与柱形腔体411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相等,并且限位板31在竖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小于柱形腔体411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则,与限位板31连接的钢芯3仅仅可以在柱形腔体411所包含的空间范围内移动;即,柔性连接器所提供的变形宽度,为柱形腔体411与限位板31的高度差。由于上述的高度差,完全的由柱形腔体411和限位板31控制,而柱形腔体411的高度与上支托板41的厚度相关,故而在具体加工时,可根据建筑结构之间的受力要求来具体限定相关数值。而柔性连接器的各部件的中轴线重合,使得柔性连接器在使用时受力均匀。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所述上连接钢板11与厚钢制层23,和下连接钢板12与厚钢制层23之间均通过紧固件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紧固件5采用高强度螺栓。所述高强度螺栓连接件亦由螺栓杆、螺母和垫圈组成,由强度较高的钢经过热处理制成,如20锰钛硼、40硼、45号钢。高强度螺栓连接用特殊扳手拧紧高强度螺栓,对其施加规定的预拉力。高强度螺栓将会按照一定的构造规定进行螺栓排列,以提高其抗拉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钢板(11)和下连接钢板(12),以及设置于上连接钢板(11)和下连接钢板(12)之间的柔性基体(2),还包括贯穿上连接钢板(11)和柔性基体(2),且与下连接钢板(12)固定连接的钢芯(3);所述上连接钢板(11)顶面设有上支托板(41),下连接钢板(12)底面设有下支托板(42),所述上支托板(41)的底面设有柱形腔体(411),且所述钢芯(3)向上延伸至柱形腔体(411)中;所述上连接钢板(11)和上支托板(41)之间,与下连接钢板(12)和下支托板(42)之间均通过紧固件(5)连接;
所述柔性基体(2)包括间隔设置的橡胶层(21)和薄钢质层(22),且柔性基体(2)的顶面与底面均设置有厚钢制层(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芯(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柱形腔体(41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芯(3)的顶部设有限位板(31),所述限位板(31)嵌设于柱形腔体(411)内,且限位板(31)的高度小于柱形腔体(411)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钢板(11)和下连接钢板(12)、上支托板(41)和下支托板(42)、钢芯(3)的中轴线互相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钢板(11)与厚钢制层(23),和下连接钢板(12)与厚钢制层(23)之间均通过紧固件(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21)的厚度是薄钢质层(22)的厚度比为3-5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还向外延伸覆盖至柔性基体(2)侧面。
CN201921156647.8U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 Active CN210369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6647.8U CN210369348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6647.8U CN210369348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9348U true CN210369348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72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56647.8U Active CN210369348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9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e et al. Non-uniform steel strip dampers subjected to cyclic loadings
De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buckling restrained shear panel damper
US10837192B2 (en) Seismic isolation systems comprising a load-bearing surface having a polymeric material
Li et al. Effect of beam web bolt arrangement on catenary behaviour of moment connections
De Raaf et al. Stability of fiber-reinforced elastomeric bearings in an unbonded application
Lee et al. Friction between a new low-steel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illed steel for SAFE Dampers
CN105926794B (zh) 采用等应力线优化的装配式软钢阻尼器
JPH11515066A (ja) 鉄鋼フレームの応力軽減接続
Adham et al. Shear wall resistance of lightgage steel stud wall systems
CN110629899B (zh) 一种基于开孔钢板拉压屈服的耗能阻尼器
CN101974951A (zh) 墙型软钢弯曲耗能阻尼器
Matzke et al. Behavior of biaxially loaded slab-column connections with shear studs
CN210369348U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中的柔性连接器
CN207812724U (zh) 一种用于剪力墙的箱型软钢消能阻尼器及剪力墙结构
Snijder et al. Lateral torsional buckling design imperfections for use in non‐linear FEA
JP5872728B1 (ja) 防水機能を有する構造物用スライド支承装置及びその組み立て工法
CN110688803B (zh) 一种输电塔八地脚螺栓四区隔塔脚板厚度计算方法
JP2008057323A (ja) 鉄骨造露出型柱脚構造
JP2006207680A (ja) 積層ゴム支承体
CN112627361B (zh) 一种预埋件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Shi et al. Sidelap and structural fastener tests for steel deck diaphragms
CN110318466B (zh) H型钢柱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A2139226A1 (en) Method for mounting of heavy structural parts
Fujita et al. Effects of the clearance between the core plate and restraining part on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the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using steel mortar planks
KR101145779B1 (ko) 탄성층을 구비한 적층고무받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