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7183U -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7183U
CN210367183U CN201920660306.8U CN201920660306U CN210367183U CN 210367183 U CN210367183 U CN 210367183U CN 201920660306 U CN201920660306 U CN 201920660306U CN 210367183 U CN210367183 U CN 210367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creen
filter element
activated carbon
blocking mechanism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603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丙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we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we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we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we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603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7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7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71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通过设置搅拌装置,可对处于阻隔机构与进水过滤网之间的活性炭颗粒进行搅拌,使得其中的活性炭颗粒更易从阻隔机构与进水过滤网之间进入到阻隔机构与出水过滤网之间,同时也对处于阻隔机构与出水过滤网之间的活性炭颗粒进行搅拌,使得其中的活性炭颗粒更易从阻隔机构与出水过滤网之间进入到阻隔机构与进水过滤网之间,从而加强两个空间内的活性炭颗粒的流动,不至于活性炭颗粒堵塞在阻隔机构下方或上方,提高水流速度,确保净化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
背景技术
净水器也叫净水机、水质净化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净水器的功能就是过滤水中的漂浮物、重金属、细菌、病毒、余氯、泥沙、铁锈、微生物等都去除掉。
活性炭净水器是利用活性炭为主要过滤材料,安装在自来水管道,过滤市政自来水,从而获取健康和安全饮用水的装置。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材料,它是利用木炭、竹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它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可以有选择的吸附自来水中的各种物质,以达到脱色、除臭和去除化学污染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目的。
但现有技术中,活性炭净水器在使用过程中,水流只能一次性通过其中的活性炭吸附材料,其净化效果不佳。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净水器净化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中,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之间依次竖向设置有第一滤芯本体、第二滤芯本体以及第三滤芯本体,所述第一滤芯本体、第二滤芯本体以及第三滤芯本体依次首尾相连,所述第一滤芯本体中设置有PP棉过滤层,所述第三滤芯本体中设置有树脂过滤层,所述第二滤芯本体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壳体内靠近第二进水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水过滤网,所述第二壳体内靠近第二出水口的一端设置有出水过滤网,所述进水过滤网与出水过滤网之间设置有阻隔机构,所述阻隔机构与进水过滤网之间设置有活性炭颗粒,所述阻隔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活性炭颗粒穿过的通孔或者所述阻隔机构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活性炭颗粒穿过的间隙,且所述进水过滤网和所述出水过滤网的孔径小于所述活性炭颗粒的直径;所述阻隔机构上设置有一用于对活性炭颗粒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阻隔机构上的电机装置、竖向连接于所述电机装置上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一端伸入至所述阻隔机构与进水过滤网之间,另一端伸入至所述阻隔机构与所述出水过滤网之间,所述搅拌轴两端均连接有搅拌叶。
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中,所述阻隔机构固定设置,且所述阻隔机构为一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中,所述阻隔板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形状适配。
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中,所述阻隔机构活动设置,所述阻隔机构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活性炭颗粒穿过的间隙,所述阻隔机构上设置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一滑块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所述进水过滤网与所述出水过滤网之间设置有用于对阻隔机构进行限位的两个限位装置,使阻隔机构在两个限位装置之间活动。
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中,所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壳体,所述进水过滤网和出水过滤网位于中心壳体的两端,所述中心壳体为圆柱形壳体。
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中,所述阻隔机构为阻隔板,所述阻隔板的形状与所述中心壳体的形状适配,且所述阻隔板四周与所述中心壳体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中,所述滑块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连接于连接杆的两端。
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块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滑轨上滑动的滑槽。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搅拌装置,可对处于阻隔机构与进水过滤网之间的活性炭颗粒进行搅拌,使得其中的活性炭颗粒更易从阻隔机构与进水过滤网之间进入到阻隔机构与出水过滤网之间,同时也对处于阻隔机构与出水过滤网之间的活性炭颗粒进行搅拌,使得其中的活性炭颗粒更易从阻隔机构与出水过滤网之间进入到阻隔机构与进水过滤网之间,从而加强两个空间内的活性炭颗粒的流动,不至于活性炭颗粒堵塞在阻隔机构下方或上方,提高水流速度,确保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中第二滤芯本体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中第二滤芯本体的另一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中第二滤芯本体的又一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包括进水管道10和出水管道50,所述进水管道10和出水管道50之间依次竖向设置有第一滤芯本体20、第二滤芯本体30以及第三滤芯本体40,所述第一滤芯本体20、第二滤芯本体30以及第三滤芯本体40依次首尾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三个滤芯本体各自实现不同的过滤功能,这样由三个滤芯本体实现了多重的过滤功能,从而确保水被净化完全,达到所需的水质要求。
这三个滤芯本体是首尾相连,即水会依次进入到第一滤芯本体20、第二滤芯本体30和第三滤芯本体40中。其中水会先从第一滤芯本体20的顶部进入,然后从第一滤芯本体20的底部流出,再从第二滤芯本体30的底部进入,然后从第二滤芯本体30的顶部流出,再从第三滤芯本体40的顶部进入,然后从第三滤芯本体40的底部流出。
其中,所述第一滤芯本体20中设置有PP棉过滤层。所述PP棉过滤层是指pp棉滤芯,又名熔喷式pp滤芯,采用无毒无味的聚酯纤维粒子,经过加热熔融、喷丝、牵引、接受成形而制成的管状滤芯;如果原料以聚酯纤维为主,就可以称做PP熔喷滤。其具有以下优点:1.能有效去除所过滤液体中的各种颗粒杂质;2.可多层式深度结构,纳污量大;3.过滤流量大,压差小;4.不含任何化学粘合剂,更卫生,安全;5.耐酸、碱、有机溶液、油类,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6.集表面、深层、粗精滤为一体;具有流量大、耐腐蚀耐高压低成本等特点,可以阻挡水中的铁锈、泥沙、虫卵等大颗粒物质。
其中,所述第三滤芯本体40中设置有树脂过滤层。树脂是一种多孔的、不可溶交换材料。其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良好的吸附有机物作用;2.可使过滤液体脱色、澄清、透明;3.可过滤颗粒、杂质;4.有良好的除异臭味效果;5.可去除水中的余氯。
下面着重对第二滤芯本体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滤芯本体30包括第二壳体331,所述第二壳体331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31,所述第二壳体331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32。其中的第二进水口31用来提供给经过第一滤芯本体20处理的水从底部进入,所述第二出水口32用来提供给经过第二滤芯本体30处理的水从顶部流出。
所述第二壳体331内靠近第二进水口3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过滤网341,所述第二壳体331内靠近第二出水口32的一端设置有出水过滤网351。所述进水过滤网341和出水过滤网351一方面可以对进入和流出第二滤芯本体30的水进行过滤,另一方面可以对后面提到的活性炭颗粒371进行阻挡,确保活性炭颗粒371不会流出至第二滤芯本体30之外。即,所述进水过滤网341和所述出水过滤网351的孔径小于所述活性炭颗粒371的直径,其中前述提到的孔径是指所述进水过滤网341和所述出水过滤网351的通孔的直径,这样活性炭颗粒371就不会从进水过滤网341和出水过滤网351中流出。
所述进水过滤网341与出水过滤网351之间设置有阻隔机构361,所述阻隔机构361与进水过滤网341之间设置有活性炭颗粒371。
所述阻隔机构361可以是固定的阻隔机构,也可以是活动的阻隔机构。
在一个具体结构中,即图2中的阻隔机构361是固定的阻隔机构,所述阻隔机构361上设置有用于活性炭颗粒穿过的通孔381。
这样,在水通过所述第二滤芯本体30时,水流会冲击进水过滤网341上聚集的活性炭颗粒371,从而对所述活性炭颗粒371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使活性炭颗粒371聚集在阻隔机构361下方,并在持续作用下,使活性炭颗粒371穿过所述通孔,进入到所述阻隔机构361与所述出水过滤网351之间,然后水流会再次冲击所述阻隔机构361与所述出水过滤网351之间的活性炭颗粒371,使活性炭颗粒371聚集在出水过滤网351下方,然后水从出水过滤网351中流出,而活性炭颗粒371会保持在所述阻隔机构361与所述出水过滤网351之间,并在向上的作用力变小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从阻隔机构361的通孔381落入到所述阻隔机构361与所述进水过滤网341之间,并聚集在所述进水过滤网341上。
这样水会依次与进水过滤网341上的活性炭颗粒371、阻隔机构361下方的活性炭颗粒371,以及出水过滤网351下方的活性炭颗粒371接触,从而达到多次与活性炭颗粒371进行充分接触的目的,与以往的一次接触过滤的方式,净化效果大大提升。
并且,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滤芯本体30为竖向设置,并且水流是从底部进入,从顶部流出,所以在水流的作用下活性炭颗粒371会从进水过滤网341与阻隔机构361之间,进入到出水过滤网351与阻隔机构361之间,而在水流作用逐渐减小的过程中,活性炭颗粒371又会在重力作用下穿过阻隔机构361的通孔,返回至进水过滤网341与阻隔机构361之间,确保下一次的过滤,所述第二滤芯本体30仍然能够发挥高效的净化过滤作用。
所述阻隔机构361为一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381。所述阻隔板的形成应与所述第二壳体331的形状适配,这样阻隔板与所述第二壳体331之间不会产生缝隙。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331为两端收缩、中间鼓起的结构,且第二壳体331的横截面为环形结构。中间鼓起的部分为圆柱体结构,这样中间鼓起的部分其横截面为环形结构,同时两端收缩的部分也为圆柱体结构,这样两端收缩的部分其横截面也为环形结构。同时中间鼓起的部分与两端收缩的部分通过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所述活性炭颗粒371应足够多,其聚集后所占的总体积,应至少占所述阻隔机构361与进水过滤网341之间的体积的2/3,确保水能与活性炭颗粒371充分接触。
所述通孔381应均匀分布于所述阻隔板上,以便多个活性炭颗粒371能够同时穿过所述通孔381,提高穿过效率,同时也能避免活性炭颗粒371聚集在某一个位置,并造成堵塞。
例如所述通孔381以阻隔板的中心为圆心,按照环形形状进行分布,这样形成一圈通孔381,并且,可以设置多圈通孔381,每圈通孔381的圆心均为阻隔板的中心,各圈通孔381形成的圆圈的直径逐渐变化,即从内到外依次变大,且相邻圆圈的间距相同。
所述通孔381的直径应比活性炭颗粒371的直径大,这样活性炭颗粒371才能穿过所述通孔381,因为活性炭颗粒371较多,为了使活性炭颗粒371更好的穿过所述通孔381,所述通孔381的直径应设置比活性炭颗粒371的直径大较多,例如通孔381的直径为活性炭颗粒371直径的2~3倍(例如2倍、2.5倍或者3倍),这样活性炭颗粒371可以较容易通过所述通孔381。当然由于所述活性炭颗粒371直径大小不一,上述活性炭颗粒371直径指的是最大活性炭颗粒371的直径。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活性炭颗粒371更好的通过所述通孔381。还可将通孔381的两面设置为圆形过渡凹槽,即阻隔板的两面设置有通孔381的位置会有一个圆形下陷的槽,这个圆形过渡凹槽的作用是引导活性炭颗粒371通过所述通孔381,这样活性炭颗粒371可以更顺利通过所述通孔381。
所述圆形过渡凹槽包裹所述通孔381设置,即从外至内逐渐下陷直至到达所述通孔。所述圆形过渡凹槽最外层的直径可以设置为通孔381直径的2倍,以便有足够的距离引导活性炭颗粒371进入通孔381。
如图3所示,在另一具体结构中,所述第二滤芯本体30包括第二壳体332,所述第二壳体332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31,所述第二壳体332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32。其中的第二进水口31用来提供给经过第一滤芯本体20处理的水从底部进入,所述第二出水口32用来提供给经过第二滤芯本体30处理的水从顶部流出。所述第二壳体332内靠近第二进水口3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过滤网342,所述第二壳体332内靠近第二出水口32的一端设置有出水过滤网352。所述进水过滤网342和出水过滤网352的作用和结构与图2中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所述进水过滤网342与出水过滤网352之间设置有阻隔机构362,所述阻隔机构362与进水过滤网342之间设置有活性炭颗粒372。
所述阻隔机构362是活动的阻隔机构,即所述阻隔机构362活动设置,所述阻隔机构362与所述第二壳体332之间设置有用于活性炭颗粒372穿过的间隙382。所述阻隔机构362上设置有一连接杆363,所述连接杆363通过一滑块365与所述第二壳体332滑动连接,所述进水过滤网342与所述出水过滤网35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阻隔机构362进行限位的两个限位装置(未示出),使阻隔机构362在两个限位装置之间活动。
即,本实施例中,所述阻隔机构362可以通过所述连接杆363以及相应的滑块365在所述第二壳体332上进行上下滑动。并且阻隔机构362上下滑动的范围是由所述两个限位装置进行限制,当滑动至下方的限位装置时,则无法继续向下滑动,当滑动至上方的限位装置时,则无法继续向上滑动,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阻隔机构362与进水过滤网342与出水过滤网352产生碰撞。
本实用新型将所述阻隔机构362设置为滑动的结构,其好处是在水流冲击进水过滤网342上聚集的活性炭颗粒372时,活性炭颗粒372会向上移动,并逐渐聚集在阻隔机构362下方,由于在聚集过程中,阻隔机构362与第二壳体332之间的间隙382并不会使活性炭颗粒372快速穿过,即活性炭颗粒372会少量聚集,所以水流会向整个阻隔机构36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如果此时阻隔机构362为固定设置,那么活性炭颗粒372会快速聚集在所述阻隔机构362下方,由于活性炭颗粒372众多,如果此时活性炭颗粒372快速大量聚集,有可能造成堵塞阻隔机构362的风险,造成水流通过阻隔机构362的速度大大降低,影响过滤效率。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阻隔机构362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332上,所以当阻隔机构362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时,阻隔机构362会通过其连接杆363带动所述滑块365向上滑动,这样整个阻隔机构362则向上运动,这样活性炭颗粒372不会快速聚集在阻隔机构362下方,而是会随着阻隔机构362一起向上运动,并且在阻隔机构362向上运动过程中,活性炭颗粒372在间隙382之间不断摩擦,提高活性炭颗粒372通过所述间隙382的速度,从而避免了活性炭颗粒372堵塞阻隔机构362的可能性。
所述间隙382的宽度应大于活性炭颗粒372直径,这样活性炭颗粒372才能穿过所述间隙382,为了提高活性炭颗粒372的穿过效率,可将间隙382的宽度设置较大,但间隙382的宽度也不宜过大,否则活性炭颗粒372不会少量聚集在所述阻隔机构362下方,达不到较好的净化效果。也就是说,活性炭颗粒372不宜大量聚集在所述阻隔机构362下方(会造成堵塞的问题),也不宜不聚集在所述阻隔机构362下方(造成净化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可将所述间隙382的宽度设置为活性炭颗粒372的3至5倍(如4倍),这样可以使活性炭颗粒372以较佳的速度通过所述间隙382。并且所述阻隔机构362与所述第二壳体332之间的间隙382处处相同,也就是说,间隙382的宽度是不变的,这样有助于使活性炭颗粒372不在一个位置上扎堆,避免堵塞。
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332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壳体,所述进水过滤网342和出水过滤网352位于中心壳体的两端,所述中心壳体为圆柱形壳体。这样,所述中心壳体的横截面为环形结构,由于进水过滤网342和出水过滤网52位于中心壳体的两端,那么两个限位装置也必然处于中心壳体的部分,所以阻隔机构362也只能在中心壳体部分上下滑动,而中心壳体又为圆柱形壳体,所以阻隔机构362能够顺利地沿中心壳体上下滑动。
进一步,所述阻隔机构362为阻隔板,所述阻隔板的形状与所述中心壳体的形状适配,且所述阻隔板的四周与所述中心壳体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由于所述间隙382的宽度处处相同,而中心壳体的部分为圆柱形壳体,那么所述阻隔板的形状必然为圆形,且其圆心与中心壳体的圆心重合,这样才能达到阻隔板的形状与中心壳体形状适配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滑块365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连接于连接杆363的两端,具体是连接杆363上方设置有一横杆364,所述滑块365设置于所述横杆364的两端。设置两个滑块365的目的是使阻隔机构362能够滑动的更稳定,受力也更均匀。
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332的内壁设置有滑轨333,所述滑块365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滑轨333上滑动的滑槽。通过设置所述滑槽,从而使阻隔机构362能够在所述滑轨上滑动,并且不至于从滑轨上脱落。
由于所述滑块365需要沿所述滑轨333滑动,所以所述滑块365的形状优选为与所述中心壳体的形状适配,例如将所述滑块365设置为圆弧形滑块,这样可以节约滑块体积,同时也方便滑动。所述圆弧形滑块中与中心壳体接近的一面为圆弧形,同时所述其相对的另一面也优选为圆弧形,即圆弧形滑块相对的两个面均为圆弧形。
在上述两个结构中,所述阻隔机构上均优选设置有一用于对活性炭颗粒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
以下以在图2的结构中增加搅拌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阻隔机构361上的电机装置390、竖向连接于所述电机装置390上的搅拌轴391,所述搅拌轴391一端伸入至所述阻隔机构361与进水过滤网341之间,另一端伸入至所述阻隔机构361与所述出水过滤网351之间,所述搅拌轴391两端均连接有搅拌叶392。其中的电机装置390可设置在第二壳体331之外,也可以设置在所述阻隔机构361上,当设置在所述阻隔机构361上时,需对电机装置390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设置所述搅拌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对处于阻隔机构361与进水过滤网341之间的活性炭颗粒371进行搅拌,使得其中的活性炭颗粒371更易从阻隔机构361与进水过滤网341之间进入到阻隔机构361与出水过滤网351之间,同时也对处于阻隔机构361与出水过滤网351之间的活性炭颗粒371进行搅拌,使得其中的活性炭颗粒371更易从阻隔机构361与出水过滤网351之间进入到阻隔机构361与进水过滤网341之间,从而加强两个空间内的活性炭颗粒371的流动,不至于活性炭颗粒371堵塞在阻隔机构361下方或上方,提高水流速度,确保净化效率。
同时,所述搅拌轴391的两端同时连接有搅拌叶392,这样利用一个电机装置390就可以同时驱动两端的搅拌叶392同时转动,大大提高了搅拌效率,节约了能源。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之间依次竖向设置有第一滤芯本体、第二滤芯本体以及第三滤芯本体,所述第一滤芯本体、第二滤芯本体以及第三滤芯本体依次首尾相连,所述第一滤芯本体中设置有PP棉过滤层,所述第三滤芯本体中设置有树脂过滤层,所述第二滤芯本体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壳体内靠近第二进水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水过滤网,所述第二壳体内靠近第二出水口的一端设置有出水过滤网,所述进水过滤网与出水过滤网之间设置有阻隔机构,所述阻隔机构与进水过滤网之间设置有活性炭颗粒,所述阻隔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活性炭颗粒穿过的通孔或者所述阻隔机构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活性炭颗粒穿过的间隙,且所述进水过滤网和所述出水过滤网的孔径小于所述活性炭颗粒的直径;所述阻隔机构上设置有一用于对活性炭颗粒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阻隔机构上的电机装置、竖向连接于所述电机装置上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一端伸入至所述阻隔机构与进水过滤网之间,另一端伸入至所述阻隔机构与所述出水过滤网之间,所述搅拌轴两端均连接有搅拌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机构固定设置,且所述阻隔机构为一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形状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机构活动设置,所述阻隔机构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活性炭颗粒穿过的间隙,所述阻隔机构上设置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一滑块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所述进水过滤网与所述出水过滤网之间设置有用于对阻隔机构进行限位的两个限位装置,使阻隔机构在两个限位装置之间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壳体,所述进水过滤网和出水过滤网位于中心壳体的两端,所述中心壳体为圆柱形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机构为阻隔板,所述阻隔板的形状与所述中心壳体的形状适配,且所述阻隔板四周与所述中心壳体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连接于连接杆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块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滑轨上滑动的滑槽。
CN201920660306.8U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67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0306.8U CN210367183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0306.8U CN210367183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7183U true CN210367183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9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6030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67183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7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82325U (zh) 传动式锥形转鼓微滤装置
CN203043658U (zh) 一种快速过滤池
CN114455759B (zh) 一种给排水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07459219B (zh) 一种旋流强化过滤的净化结构及其净化方法
CN208193861U (zh) 循环水过滤处理设备
CN104338350B (zh) 自动连续清洗过滤流砂装置
CN209501042U (zh) 一种过滤装置
CN107473520B (zh) 结合混凝旋流过滤与多维汇水湿地的一种工艺方法
CN210367183U (zh)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多重滤芯结构
CN211497210U (zh) 一种小型污水净化装置
CN205360732U (zh) 一种滤网式自清洗污水过滤装置
EP1494525B1 (en) Method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wastewater in fish farming
CN210367186U (zh) 一种净水器
CN207918553U (zh) 一种陶瓷膜分离脱碳除氮一体化应急治理装置
CN203264364U (zh) 一种360度进水旋转水下过滤床装置
CN101898839A (zh) 一种净水器
CN210367185U (zh) 一种净水器的多重滤芯结构
CN210367184U (zh) 一种净水器的多重滤芯结构
CN109293040A (zh)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CN205953569U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设备
US453347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uid filtration including particle precipitation
CN211688680U (zh) 一种利用磁场净化不纯水的滤水器
CN208852539U (zh) 一种污水过滤装置
CN112661340A (zh) 一种基于冲洗式污泥分离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7699366U (zh) 一种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