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6884U - 升降凳 - Google Patents

升降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6884U
CN210366884U CN201920976576.XU CN201920976576U CN210366884U CN 210366884 U CN210366884 U CN 210366884U CN 201920976576 U CN201920976576 U CN 201920976576U CN 210366884 U CN210366884 U CN 210366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ing
stool
folding section
included angle
sw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65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艳长
武永强
苏泽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765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6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6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6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凳,属于登高工具领域,包括底座、凳面板和至少两个升降腿。凳面板与底座间距并相对设置。每个升降腿包括与底座铰接的下摆杆、与凳面板铰接的上摆杆以及两端分别与下摆杆的摆动端和上摆杆的摆动端铰接的连接件,上摆杆、下摆杆和连接件的转动平面重合于同一基准面,相邻两个升降腿的基准面呈夹角设置。上摆杆和下摆杆用于向同一侧摆动使凳面板下降、或相向摆动至两者的摆动端反向交错使凳面板上升;连接件用于牵拉反向交错的上摆杆的摆动端和下摆杆的摆动端,以使上摆杆和下摆杆的摆动端相互贴靠固定。本实用新型升降凳利用上摆杆和下摆杆的张开和收合,来实现凳面板的升降,可以代替不同高度的登高工具,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升降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登高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升降凳。
背景技术
在仓库或车间的工作过程中,有时需要站在登高工具如梯子或者凳子上,从高处如货架上取放物品。现有的登高工具一般是高度固定的,当物品放置在不同高度的货架上时,需要搬动不同高度的登高工具来取放物品,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登高工具高度固定,在取放高度不同的货架上的物品时,需要搬动不同高度的登高工具,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升降凳,包括:
底座;
凳面板,与所述底座间距并相对设置;所述凳面板与所述底座的间距方向为升降方向;以及
至少两个升降腿,分别用于支撑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凳面板之间,每个所述升降腿包括与所述底座铰接的下摆杆、与所述凳面板铰接的上摆杆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和所述上摆杆的摆动端铰接的连接件,所述上摆杆、所述下摆杆和所述连接件的转动平面重合于同一基准面,相邻两个所述升降腿的所述基准面呈夹角设置;
所述上摆杆和所述下摆杆用于向同一侧摆动以使所述凳面板下降、或相向摆动至所述上摆杆的摆动端和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反向交错以使所述凳面板上升;所述连接件用于牵拉反向交错的所述上摆杆的摆动端和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以使所述上摆杆的摆动端和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相互贴靠固定。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腿的所述基准面与所述凳面板的升降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下摆杆包括:
第三折段,下端与所述底座铰接;以及
第四折段,与所述第三折段在所述基准面内呈夹角β连接,所述夹角β的开口背向所述凳面板中轴线,所述第四折段的上端形成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摆杆包括:
第一折段,上端与所述凳面板铰接;以及
第二折段,与所述第一折段在所述基准面内呈夹角α连接,下端形成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摆杆和所述下摆杆相向摆动至所述第二折段的下端和所述第四折段的上端反向交错时,所述第二折段的下端位于所述夹角β的外侧,所述夹角α和所述夹角β的开口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上摆杆包括:
第一折段,上端与所述凳面板铰接;以及
第二折段,与所述第一折段在所述基准面内呈夹角α连接,所述夹角α的开口背向所述凳面板中轴线,所述第二折段的下端形成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
进一步地,所述下摆杆包括:
第三折段,下端与所述底座铰接;以及
第四折段,与所述第三折段在所述基准面内呈夹角β连接,上端形成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摆杆和所述下摆杆相向摆动至所述第二折段的下端和所述第四折段的上端反向交错时,所述第二折段的下端位于所述夹角β的外侧,所述夹角α和所述夹角β的开口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腿的数量为三个、四个或五个。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长条环,所述长条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摆杆的摆动端和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铰接,所述长条环的环孔用于使所述上摆杆摆动端的端头和所述下摆杆摆动端的端头穿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凳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升降凳,在需要较低的高度时,利用上摆杆和下摆杆向同一侧摆动以使凳面板下降。在需要较高的高度时,上摆杆和下摆杆相向摆动至上摆杆的摆动端和下摆杆的摆动端反向交错以使所述凳面板上升;当凳面板受到下压力时,所述上摆杆的摆动端和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在连接件的牵拉下相互贴靠固定,使上摆杆和下摆杆相对固定成一个整体;此时,升降腿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凳面板铰接,通过相邻两个所述升降腿的所述基准面呈夹角,使得相邻两个升降腿互为支撑,保证升降腿不会发生倾斜,能够稳定的将凳面板支撑在较高的高度。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凳可以通过升降来代替不同高度的登高工具,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凳在升起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凳在下降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凳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凳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凳在升起状态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凳在下降状态的主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底座;2-凳面板;3-升降腿;31-上摆杆;311-第一折段;312-第二折段;32-下摆杆;321-第三折段;322-第四折段;33-连接件;331-长条环;34-基准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凳进行说明。一种升降凳包括底座1、凳面板2和至少两个升降腿3。
凳面板2与底座1间距并相对设置;凳面板2与底座1的间距方向为升降方向。
至少两个升降腿3分别用于支撑于底座1和凳面板2之间,每个升降腿3包括与底座1铰接的下摆杆32、与凳面板2铰接的上摆杆31以及两端分别与下摆杆32的摆动端和上摆杆31的摆动端铰接的连接件33,上摆杆31、下摆杆32和连接件33的转动平面重合于同一基准面34,相邻两个升降腿3的基准面34呈夹角设置。
上摆杆31和下摆杆32用于向同一侧摆动以使凳面板2下降、或相向摆动至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反向交错以使凳面板2上升;连接件33用于牵拉反向交错的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以使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相互贴靠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凳,在需要较低的高度时,利用上摆杆31和下摆杆32向同一侧摆动以使凳面板2下降。在需要较高的高度时,上摆杆31和下摆杆32相向摆动至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反向交错以使所述凳面板2上升;当凳面板2受到下压力时,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在连接件33的牵拉下相互贴靠固定,使上摆杆31和下摆杆32相对固定成一个整体;此时,升降腿3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凳面板2铰接,通过相邻两个所述升降腿3的所述基准面34呈夹角,使得相邻两个升降腿3互为支撑,保证升降腿3不会发生倾斜,能够稳定的将凳面板2支撑在较高的高度。在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凳可以通过升降来代替不同高度的登高工具,使用方便。
具体地,底座1为水平的板状。凳面板2为位于底座1正上方的水平板,上方凳面板2与下方的底座1在竖直方向上间隔一定的距离,竖直方向即为升降方向。凳面板2可以是圆板,凳面板2垂直于板面的轴线为中轴线,凳面板2也可以是方板,凳面板2垂直于板面中心的轴线为中轴线。上摆杆31和下摆杆32可以分别为长直的杆,上摆杆31铰接在凳面板2的下侧板面上,下摆杆32铰接在底座1的上侧板面上。连接件33可以是长度分别短于上摆杆31和下摆杆32的短杆,连接件33的两端分别与上摆杆31和下摆杆32的自由端铰接。连接件33将凳面板2的下压力转化成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之间的挤压力和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相对滑动的阻力,从而使反向交错的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相互贴靠固定,使升降腿3形成一个承压杆。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至少两个升降腿3的基准面34与凳面板2的升降方向平行。该两个升降腿3的基准面34均为竖直的平面,该两个基准面34呈夹角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摆杆32包括第三折段321和第四折段322。
第三折段321下端与底座1铰接。第四折段322与第三折段321在基准面34内呈夹角β连接,夹角β的开口背向凳面板2中轴线,第四折段322的上端形成下摆杆32的摆动端。
采用此种设置能够在保持底座1上第三折段321的铰接点距离底座1中心较近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夹角β,使得连接件33将底座1的支撑力更多的转化成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之间的挤压力,以防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分离。尤其适用于底座1较小的情况。
具体地,夹角β可以是钝角。夹角β的开口背向凳面板2中轴线,使得第三折段321能够摆靠近凳面板2的中轴线摆动,直至与底座1贴合,使得下摆杆32能够对底座1形成更为稳定的支撑。下摆杆32可以利用一根长直的杆弯折呈钝角制成。在下摆杆32呈上述弯折状的情况下,上摆杆31可以是长直杆,也可以是呈弯折状。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摆杆31包括第一折段311和第二折段312。
第一折段311上端与凳面板2铰接。第二折段312与第一折段311在基准面34内呈夹角α连接,下端形成下摆杆32的摆动端。
采用此种设置能够在保持凳面板2上第一折段311的铰接点距离凳面板2中心较近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夹角α,使得连接件33将凳面板2的下压力更多的转化成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之间的挤压力,以防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分离。尤其适用于凳面板2较小的情况。
具体地,夹角α可以是钝角。上摆杆31可以利用一根长直的杆弯折成钝角制成。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在上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上摆杆31和下摆杆32相向摆动至第二折段312的下端和第四折段322的上端反向交错时,第二折段312的下端位于夹角β的外侧,夹角α和夹角β的开口方向相反。具体地,夹角α的开口朝向凳面板2中轴线,夹角β的开口背向凳面板2中轴线。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摆杆31包括第一折段311和第二折段312。
第一折段311上端与凳面板2铰接。第二折段312与第一折段311在基准面34内呈夹角α连接,夹角α的开口背向凳面板2中轴线,第二折段312的下端形成下摆杆32的摆动端。
采用此种设置能够在保持凳面板2上第一折段311的铰接点距离凳面板2中心较近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夹角α,使得连接件33将凳面板2的下压力更多的转化成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之间的挤压力,以防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分离。尤其适用于凳面板2较小的情况。
具体地,夹角α可以是钝角。夹角α的开口背向凳面板2中轴线,使得第二折段312能够靠近凳面板2的中轴线摆动,直至与凳面板2贴合,使得上摆杆31能够对凳面板2形成更为稳定的支撑。上摆杆31可以利用一根长直的杆弯折呈钝角制成。在上摆杆31呈上述弯折状的情况下,下摆杆32可以是长直杆,也可以是呈弯折状。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下摆杆32包括第三折段321和第四折段322。
第三折段321下端与底座1铰接。第四折段322与第三折段321在基准面34内呈夹角β连接,上端形成下摆杆32的摆动端。
采用此种设置采用此种设置能够在保持底座1上第三折段321的铰接点距离底座1的中心较近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夹角β,使得连接件33将底座1的支撑力更多的转化成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之间的挤压力,以防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分离。尤其适用于底座1较小的情况。
具体地,夹角β可以是钝角。下摆杆32可以利用一根长直的杆弯折成钝角制成。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在上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上摆杆31和下摆杆32相向摆动至第二折段312的下端和第四折段322的上端反向交错时,第二折段312的下端位于夹角β的外侧,夹角α和夹角的开口方向相反。具体地,夹角β的开口朝向凳面板2中轴线,夹角α的开口背向凳面板2中轴线。
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升降腿3的数量为三个、四个或五个。升降腿3的数量可以根据支撑的需要设置多个,多个升降腿3环绕凳面板2的中轴线分布。
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件33为长条环331,长条环331的两端分别与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铰接,长条环331的环孔用于使上摆杆31摆动端的端头和下摆杆32摆动端的端头穿过。
具体地,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分别设有通孔,长条环331的两端分别从两个通孔中穿过,使得长条环331的两端分别与上摆杆31的摆动端和下摆杆32的摆动端形成铰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升降凳,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凳面板,与所述底座间距并相对设置;所述凳面板与所述底座的间距方向为升降方向;以及
至少两个升降腿,分别用于支撑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凳面板之间,每个所述升降腿包括与所述底座铰接的下摆杆、与所述凳面板铰接的上摆杆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和所述上摆杆的摆动端铰接的连接件,所述上摆杆、所述下摆杆和所述连接件的转动平面重合于同一基准面,相邻的两个所述升降腿的所述基准面呈夹角设置;
所述上摆杆和所述下摆杆用于向同一侧摆动以使所述凳面板下降、或相向摆动至所述上摆杆的摆动端和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反向交错以使所述凳面板上升;所述连接件用于牵拉反向交错的所述上摆杆的摆动端和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以使所述上摆杆的摆动端和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相互贴靠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凳,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腿的所述基准面与所述凳面板的升降方向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杆包括:
第三折段,下端与所述底座铰接;以及
第四折段,与所述第三折段在所述基准面内呈夹角β连接,所述夹角β的开口背向所述凳面板中轴线,所述第四折段的上端形成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杆包括:
第一折段,上端与所述凳面板铰接;以及
第二折段,与所述第一折段在所述基准面内呈夹角α连接,下端形成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摆杆和所述下摆杆相向摆动至所述第二折段的下端和所述第四折段的上端反向交错时,所述第二折段的下端位于所述夹角β的外侧,所述夹角α和所述夹角β的开口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杆包括:
第一折段,上端与所述凳面板铰接;以及
第二折段,与所述第一折段在所述基准面内呈夹角α连接,所述夹角α的开口背向所述凳面板中轴线,所述第二折段的下端形成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杆包括:
第三折段,下端与所述底座铰接;以及
第四折段,与所述第三折段在所述基准面内呈夹角β连接,上端形成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摆杆和所述下摆杆相向摆动至所述第二折段的下端和所述第四折段的上端反向交错时,所述第二折段的下端位于所述夹角β的外侧,所述夹角α和所述夹角β的开口方向相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腿的数量为三个、四个或五个。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长条环,所述长条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摆杆的摆动端和所述下摆杆的摆动端铰接,所述长条环的环孔用于使所述上摆杆摆动端的端头和所述下摆杆摆动端的端头穿过。
CN201920976576.XU 2019-06-26 2019-06-26 升降凳 Active CN210366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6576.XU CN210366884U (zh) 2019-06-26 2019-06-26 升降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6576.XU CN210366884U (zh) 2019-06-26 2019-06-26 升降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6884U true CN210366884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7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6576.XU Active CN210366884U (zh) 2019-06-26 2019-06-26 升降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68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2730A (zh) * 2019-06-26 2019-08-30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2730A (zh) * 2019-06-26 2019-08-30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40004U (zh) 一种装车升降平台
CN202868239U (zh) 家用支撑平台
CN210366884U (zh) 升降凳
CA2317073A1 (en) Pantagraph-type jack
CN201553534U (zh) 变压器线圈新型吊具
EP2045204B1 (en) Scissor lift
KR20160137142A (ko) 입식 및 좌식 공용 책상
CN102219162B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07733909U (zh) 一种平台式高位物品取放装置和货架
CN215798012U (zh) 一种刚性防摇剪式装置及起重机
US11649677B2 (en) Movable ladder
CN209685124U (zh) 一种避免挤压的大件物品起吊支撑架
CN201713266U (zh) 升降支架及其空气处理装置
CN209556905U (zh) 一种多功能梯子
CN203997408U (zh) 吊装废钢的龙门吊钩存放架
CN218620127U (zh) 一种液压升降平台
CN114180451A (zh) 适用多种工况的智能仓储物流操作平台
CN214780579U (zh) 一种蜘蛛式高空工作台架
CN206051430U (zh) 承载面升降定位装置
CN202335607U (zh) 一种多功能椅子
CN219982386U (zh) 升降工作台
CN218010683U (zh) 一种登高作业用升降式安全装置
CN213067976U (zh) 一种温度计量用温度计装置
CN205276841U (zh) 一种高位移动脚手架
CN201188354Y (zh) 一种变压器器身翻身、吊运专用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