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4245U - 自行车防掉链链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防掉链链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4245U
CN210364245U CN201920738649.1U CN201920738649U CN210364245U CN 210364245 U CN210364245 U CN 210364245U CN 201920738649 U CN201920738649 U CN 201920738649U CN 210364245 U CN210364245 U CN 210364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eth
chain
type
tooth
bi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386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杰
袁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xi Wheel Top Cycle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xi Wheel Top Cycle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xi Wheel Top Cycle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Lanxi Wheel Top Cycle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386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4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4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4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链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防掉链链轮,包括与曲柄连接的链盘和设置在链盘圆周上的齿,所述链盘的圆周上的齿分为第一齿区和第二齿区,所述第二齿区与曲柄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齿区内交替分布有第一种齿和第二种齿,所述第一种齿的径向长度尺寸大于第二种齿的径向长度尺寸、第一种齿的轴向厚度尺寸大于第二种齿的轴向厚度尺寸,所述第二齿区内交替分布有第二种齿和第三种齿,所述第二种齿的径向长度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三种齿的径向长度尺寸、第二种齿的轴向厚度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三种齿的轴向厚度尺寸,用于解决缺少变速器对链条的约束而导致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掉链的问题。

Description

自行车防掉链链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链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行车防掉链链轮。
背景技术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绿色出行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出行方式,自行车成为更多人的选择。自行车行业也正在不断的改进自行车的各个零部件,尤其针对传动系统方面。
对于大多数具有链条驱动式传动系的自行车,传动系统包括多个后链轮已经多个前链轮。链条与前后链轮通过啮合的方式将人踩踏的动力从多个钱连伦传递到后链轮,再通过前后两个套变速器的调节,可改变链条在多级链条上的位置从而调节传动比。
近年来自行车后多级链轮得到飞速发展,由广泛应用的10级链轮发展到如今的12级甚至是13级,在有如此的级的后链轮的情况下,多个前链轮显得就没有太多的必要性了,因此出现了单级前链轮的结构(及1X11、1X12、1X13系统)。
这种传动结构舍弃了前变速器和至少1级的前链轮,使自行车整体质量变的更加轻盈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同时具有和多级前链轮传动系统等同的传动比范围,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缺少前变速器对链条的约束,链条保持与链轮有效的啮合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尤其是在出现链条张力和链条动态运动显著变化时,或者是链条处在后多级链轮的最大和最小链轮处时尤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行车防掉链链轮,用于解决缺少变速器对链条的约束而导致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掉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行车防掉链链轮,包括与曲柄连接的链盘和设置在链盘圆周上的齿,所述链盘的圆周上的齿分为第一齿区和第二齿区,所述第二齿区与曲柄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齿区内交替分布有第一种齿和第二种齿,所述第一种齿的径向长度尺寸大于第二种齿的径向长度尺寸、第一种齿的轴向厚度尺寸大于第二种齿的轴向厚度尺寸,所述第二齿区内交替分布有第二种齿和第三种齿,所述第二种齿的径向长度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三种齿的径向长度尺寸、第二种齿的轴向厚度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三种齿的轴向厚度尺寸。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做了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种齿为弧形钩状结构,所述第三种齿为弧形钩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种齿、第二种齿和第三种齿于链盘内侧均设有内齿斜面,于链盘外侧均设有外齿斜面,所述外齿斜面的斜度大于内齿斜面的斜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种齿包括基齿和基齿两侧的凸起,所述基齿为弧形钩状结构,所述第三种齿与基齿结构相同。
进一步,所述凸起上设有内链节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种齿、第二种齿和第三种齿顶端均设有弧形倒角。
进一步,所述第三种齿包括接触区和限位区,所述限位区为弧形钩状。
进一步,所述链盘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链盘与曲柄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齿区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齿区所对应的圆心角。
进一步,所述第一种齿与第三种齿的数量之和与第二种齿的数量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第一种齿和第三种齿的弧形钩状设计可较好的对链条进行限制,减小了在行驶过程中因链条动态运动变化导致出现掉链的概率;
2、同时第一种齿的厚度尺寸大于第二种齿的厚度的尺寸,使第一种齿和第二种齿能很好的与链条的外链节和内链节所形成的缝隙进行匹配,从而更好的防止掉链;
3、第二齿区由第一种齿和第三种齿交替排列形成,由于第三种齿与第一种齿的基齿结构相同,无需设置凸起,在能对链条进行限制的同时,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同时减少链轮生产过程中对材料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在大批量制造生产时尤为明显;
4、同时由于第一齿区和第二齿区交替设置,第一齿区关于曲柄对称,当曲柄水平链条处于最大张力状态时,链轮的顶端由第一齿区与链条啮合;当曲柄竖直链条处于最小张力状态时,第二齿区转动到链轮顶端,由于链条张力处于最小状态,第三种齿相对于第一种齿的厚度较小,在链条张力较小时能更好的卡入链节之间的缝隙内进行导链,从而避免在链条张力较小时因齿厚较大未正常啮合导致掉链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自行车防掉链链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链轮与链条啮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链盘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链轮与链条啮合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种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自行车防掉链链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自行车防掉链链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自行车防掉链链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链盘11、曲柄12、安装孔13、第一种齿2、延展区21、凸起22、内链节槽221、第一齿顶圆23、外齿斜面24、内齿斜面25、第二种齿3、第二齿顶圆31、链条4、外链节41、内链节42、第三种齿5、接触区51、限位区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自行车防掉链链轮,包括安装于曲柄12上的链盘11,链盘11上开设有安装孔13,链盘11与曲柄12之间通过螺栓(图中未标出)固定,链盘11用于安装链条 4,通过曲柄12带动链盘11转动从而驱动链条4,链条4一般由内链节42和外链节41交替铰接而成,链盘11的圆周上的齿分为第二齿区a3和除第二齿区a3外的第一齿区,第一齿区内交替分布有第一种齿2和第二种齿3,第一种齿2的径向长度尺寸大于第二种齿3的径向长度尺寸,即第一种齿2的第一齿顶圆23半径大于第二种齿3的第二齿顶圆31的半径;具体地,链盘11上设有一个第二齿区a3,第二齿区a3的位置与链盘11上的任意一个曲柄 12的位置相对应,当曲柄12位于竖直状态时,由于骑手对通过曲柄12对链盘11施加的扭力最小,链条4的张力处于小状态,此时通过位于顶端的第二齿区a3对链条4进行导链,第三种齿5卡入外链接41内对链条4进行引导,由于的第三种齿5厚度相对较小、且长度相对较长,同时由于在此时链条4张力较小,第三种齿5能更好的卡入外链节41内,即通过第二齿区a3能更好的进行导链;随着曲柄12的转动,第二齿区a3逐渐由链盘11顶端偏移,由于链条4张力逐渐增大,此时再由第一齿区内的第一种齿2进行卡入外链接41之间的间隙内进行导链。
如图4所示,第一种齿2的轴向厚度尺寸不小于第二种齿3的轴向厚度尺寸,第一种齿 2为弧形钩状结构,由于外链节41的间隙宽度大于内链节42的宽度尺寸,第一种齿2的厚度大于第二种齿3的厚度,在啮合链条4的过程中,避免因外链节间隙宽度较大导致链条4晃动而脱链;
由图7所示,第二齿区a3内交替分布有第二种齿3和第三种齿5,第二种齿3的径向长度尺寸小于第三种齿5的径向长度尺寸、第二种齿3的轴向厚度尺寸等于第三种齿5的轴向厚度尺寸,第一种齿2包括基齿和位于基齿两侧的凸起22,其中,基齿为弧形钩状结构,凸起22上设有内链节槽221,第三种齿5与基齿结构相同,链盘11上的第二齿区位于曲柄12 对应位置,由于在骑行过程中,当曲柄12处于竖直状态时,骑手对通过曲柄12对链盘11 施加的扭力最小,链条4的张力处于小状态,当与第二齿区a3位置对应的曲柄12竖直向上时,此时第二齿区a3处于链盘11的顶端,随着链盘11沿C方向顺时针转动转动曲柄12逐渐倾斜,链盘11所受扭力逐渐增大,链条4张力逐渐增大,第二齿区a3逐渐转至链盘11 前端,第一齿区逐渐移动到链盘11顶端进行导链,当曲柄12处于水平时为骑手最大发力点,因此当曲柄12处于水平状态时链条4处于最大张力状态,此时链盘11的顶端和底端均与第一齿区啮合。
如图6,第一种齿2、第二种齿3和第三种齿5于链盘11内侧均设有内齿斜面25,于链盘11外侧均设有外齿斜面24,外齿斜面24的斜度大于内齿斜面25的斜度,这样的结构设计的,在变档时链条4未与链盘11啮合部分。
如图4所示,第一种齿2、第二种齿3和第三种齿5顶端均设有弧形倒角31,第三种齿5包括接触区51和限位区52,限位区52为弧形钩状,其弯曲趋势如图3中21所示,在链条4脱离链轮时能更好的与链节之间的铰接轴进行避让,同时可使第一种齿2和第三种齿5 的限位区52的可弯曲长度更大,以便于能更好的对链条4进行限制,同时不至于影响链条4 的脱离。
第一种齿2与第三种齿5的数量之和与第二种齿3的数量相等,这样设计,第一种齿2 的排列将与第三种齿5相对应,避免影响与第二种齿3的配合。
实施例2
如图8或图9所示,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第二齿区的数量为两个,包括a1和a2,其中a1和a2分别与链盘11上的两个曲柄位置相对应,即当任意一个曲柄12转动至链盘11 顶端时,均有一个第二齿区a1或a2位于链盘11顶部进行导链,当曲柄12转动至水平使,第一齿区b1或b2位于链盘11的顶部或底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防掉链链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自行车防掉链链轮,包括与曲柄(12)连接的链盘(11)和设置在链盘(11)圆周上的齿,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盘(11)的圆周上的齿分为第一齿区和第二齿区,所述第二齿区与曲柄(1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齿区内交替分布有第一种齿(2)和第二种齿(3),所述第一种齿(2)的径向长度尺寸大于第二种齿(3)的径向长度尺寸、第一种齿(2)的轴向厚度尺寸大于第二种齿(3)的轴向厚度尺寸,所述第二齿区内交替分布有第二种齿(3)和第三种齿(5),所述第二种齿(3)的径向长度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三种齿(5)的径向长度尺寸、第二种齿(3)的轴向厚度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三种齿(5)的轴向厚度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防掉链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齿(2)为弧形钩状结构,所述第三种齿(5)为弧形钩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行车防掉链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齿(2)、第二种齿(3)和第三种齿(5)于链盘(11)内侧均设有内齿斜面(25),于链盘(11)外侧均设有外齿斜面(24),所述外齿斜面(24)的斜度大于内齿斜面(25)的斜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行车防掉链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齿(2)包括基齿和位于基齿两侧的凸起(22),所述基齿为弧形钩状结构,所述第三种齿(5)与基齿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行车防掉链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2)上开设有内链节槽(2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行车防掉链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齿(2)、第二种齿(3)和第三种齿(5)顶端均设有弧形倒角(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自行车防掉链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种齿(5)包括接触区(51)和限位区(52),所述限位区(52)为弧形钩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防掉链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齿(2)与第三种齿(5)的数量之和与第二种齿(3)的数量相等。
CN201920738649.1U 2019-05-22 2019-05-22 自行车防掉链链轮 Active CN210364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8649.1U CN210364245U (zh) 2019-05-22 2019-05-22 自行车防掉链链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8649.1U CN210364245U (zh) 2019-05-22 2019-05-22 自行车防掉链链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4245U true CN210364245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1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38649.1U Active CN210364245U (zh) 2019-05-22 2019-05-22 自行车防掉链链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42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6676B (zh) * 2020-04-09 2021-05-01 傳誠技研有限公司 自行車鏈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6676B (zh) * 2020-04-09 2021-05-01 傳誠技研有限公司 自行車鏈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15C (zh) 自行车的多级链轮组件
US11110991B2 (en) Chainring
TWI549861B (zh) How many sprocket devices are used for bicycles
CN113212633B (zh) 用于后轮毂的多链轮装置
US8617015B2 (en) Bicycle chain rings
EP2172391B1 (en) Multi-speed sprocket assembly
CN102001412B (zh) 皮带传动系统
CN109955997B (zh) 单链轮
US20150292597A1 (en) Bicycle Chain
CN210364245U (zh) 自行车防掉链链轮
TW202218937A (zh) 強耐磨自行車鏈輪對以及具有這種自行車鏈輪對的鏈輪卡式飛輪
US6293884B1 (en) Cluster sprockets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s and other prime mov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