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1555U - 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1555U
CN210351555U CN201921263126.2U CN201921263126U CN210351555U CN 210351555 U CN210351555 U CN 210351555U CN 201921263126 U CN201921263126 U CN 201921263126U CN 210351555 U CN210351555 U CN 210351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chip
pin
anion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631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雷鸣
刘国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nglul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nglul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nglul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nglul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631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51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1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15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音频播放设备技术改进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所述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包括耳塞帽、耳机壳体、智能蓝牙语音系统及负离子机构,所述耳机帽套设于所述耳机壳体的耳塞上,所述智能蓝牙语音系统设于所述耳机壳体内,所述负离子机构设于所述耳机壳体上。耳机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方便,功能丰富,适合开车或运动的时候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音频播放设备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种将移动设备的声音不进行外因播放,局限在一个小的设备中播放,不影响他人的音频输出小设备,一般都是点对点进行传输音频数据,通常是采用蓝牙技术进行终端和耳机进行数据通信连接,即蓝牙耳机;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的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诞生后,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高效率的好工具。蓝牙耳机可以在耳机和手机中实现无线传输,使得使用者可以边打电话边做其他事,不用一直拿着手机,也不会被有线耳机和手机之间的传输线所牵绊,并且辐射低,所以蓝牙耳机是使用特别方便的耳机,特别适合开车及运动的时候使用。
现有的蓝牙耳机主要有耳塞式蓝牙耳机、头戴式蓝牙耳机以及耳挂式蓝牙耳机,其中耳塞式蓝牙耳机具有音效好、体积小等优点,但是耳塞式蓝牙耳机的传输线容易缠绕,难以整理,不便于使用和携带,特别是不适用于一个人开车时使用,容易影响开车注意力;头戴式蓝牙耳机由于体积大、携带不方便、如果开车接电话时需呀吧头戴式蓝牙耳机带到头上,一个手操作不方便,长期戴着头戴式蓝牙耳机使得司机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影响开车的安全性;耳挂式蓝牙耳机有个挂钩可以挂在耳朵上,佩戴时仅需要戴个耳帽,将耳帽塞在耳朵里就能进行语音通话或者听音乐,使用方便。
耳挂式蓝牙耳机以其可直接挂置于使用者耳朵上、使用方便、不易丢失等优点受到大多数使用者的青睐。然而,在使用时,蓝牙耳机喇叭或听筒不可避免地要长时间插入耳廓,方便接听电话,尽管喇叭或听筒的外围通常会包上一层硅胶来减轻对耳廓的压力,但是长期使用,耳朵仍会感觉不舒服,甚至会造成耳朵疼痛。
目前市面上的蓝牙耳机一般采用入耳式耳塞,但该类耳塞结构简单,只是简单的将橡胶构成的耳塞头,套装在耳机的扬声器外部即可,该类蓝牙耳机在使用中发现,一、由于橡胶皮套结构单一,只有单一的一层超薄软橡胶,隔音效果不甚理想,不论是外界的噪音还是杨声器内部发出的声音,无法得到有效的隔绝,对使用者的隐私安全以及蓝牙的使用体验都存在一定的影响;二、由于橡胶皮套表面较为光滑,且与耳道的内壁直接接触,这样极容易导致耳机在长时间佩戴后由于耳道出汗,使得耳塞从耳道中脱落,不仅影响耳机的使用,同时也影响了耳机在使用时的舒适度;三、传统的耳塞皮套对于扬声器的播放窗口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外界灰尘或者尖刺物极容易与耳机的扬声器播放窗口接触,不仅使得耳机扬声器容易被尖刺物损坏,同时也使得扬声器的播放窗口易被灰尘覆盖,影响语音播放效果,而且一旦灰尘混合油脂覆盖到扬声器的播放窗口时,由于扬声器与蓝牙耳机一体式设计,导致扬声器无法得到有效的清理,严重影响了蓝牙耳机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旨在解决蓝牙耳机舒适度不足和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所述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包括耳塞帽、耳机壳体、智能蓝牙语音系统及负离子机构,所述耳机帽套设于所述耳机壳体的耳塞上,所述智能蓝牙语音系统设于所述耳机壳体内,所述负离子机构设于所述耳机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负离子机构采用的负离子颗粒或负离子帖或负离子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负离子机构采用负离子颗粒或负离子粉时,所述负离子颗粒或负离子粉以镶嵌或植入的方式设于所述耳机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负离子机构采用负离子贴时,所述负离子帖以粘贴的方式设于所述耳机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耳机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处套设有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前端凸起形成耳塞,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后端设有充电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端设有拾音口,所述耳塞前端设有播音口,所述耳塞内呈喇叭形螺旋聚音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设有开关按钮及指示灯口,所述开关按钮置于所述指示灯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智能蓝牙语音系统包括喇叭、麦克风、PCB控制板及电池,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PCB控制板,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喇叭的输入端,所述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PCB控制板上设有蓝牙模块、拾音模块、播音模块、充电接口模块及充电模块,所述蓝牙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播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拾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蓝牙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充电接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充电端;所述蓝牙模块包括芯片U1、按键开关K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感L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感L2、晶振Y1、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电容C15、芯片U2、电感L3、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阻R6及芯片ATN,所述按键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40脚,所述芯片U1的第42脚连接所述电容C2的 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4、45及48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3的 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1、49及54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的 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7脚连接所述电感L1的 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53、15、16及8脚、电容C5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50脚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3、14、52、17、13、11及39脚、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及电容C9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8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3及63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9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8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7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所述芯片U1的第36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及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按键开关K1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脚经所述电容C15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12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IN脚,所述芯片U2的OUT脚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3的一端及电容C13的一端,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ANT的ANTIN脚,所述芯片ANT的ANTOUT连接所述电容C14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拾音模块包括麦克风MIC1、电感L4、电阻R9、电容C16、电容C17及电容C18,所述麦克风MIC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一端,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及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连接所述电容C17的一端及芯片U的第2脚,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7脚,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8脚;所述播音模块包括喇叭J1,所述喇叭J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0脚,所述喇叭J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9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池、芯片U3及电容C38,所述电池的输出正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7、8脚,所述芯片U3的第3脚连接所述电容C38的一端;所述充电接口模块包括充电端子USB1及电容C23,所述充电端子USB1的第一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3的一端及芯片U1的第42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耳机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方便,功能丰富,适合开车或运动的时候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的电气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模块的电气原理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模块的电气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模块的电气原理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模块的电气原理图三。
附图标记:10-第一壳体 20-第二壳体 30-橡胶圈 40-开关按钮 50-耳塞60-耳塞帽 70-PCB控制板 80-喇叭。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所述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包括耳塞帽60、耳机壳体、智能蓝牙语音系统及负离子机构,所述耳机帽60套设于所述耳机壳体的耳塞50上,所述智能蓝牙语音系统设于所述耳机壳体内,所述负离子机构设于所述耳机壳体上。耳机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方便,功能丰富,适合开车或运动的时候使用。所述耳塞帽采用的是硅胶材料制成,其中型号有大号、中号及小号。
所述负离子机构采用的负离子颗粒或负离子帖或负离子粉。
所述负离子机构采用负离子颗粒或负离子粉时,所述负离子颗粒或负离子粉以镶嵌或植入的方式设于所述耳机壳体上。颗粒和粉均可以将其嵌入到壳体或在制作壳体时将颗粒或粉加入到塑料材料中进行一体加工成型形成壳体,使得壳体上具有了负离子去平衡正离子,达到一个人体健康的平衡。
所述负离子机构采用负离子贴时,所述负离子帖以粘贴的方式设于所述耳机壳体上。采用颗粒或粉的负离子,可以将负离子设置在贴纸上,形成负离子帖黏贴在设备壳体上,使得壳体上具有了负离子去平衡正离子,达到一个人体健康的平衡。
在耳机上增加负离子。适用于耳挂式耳机,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及所有相关耳机类产品增加负离子功能,增加方式有镶嵌方式,粘贴方式,植入方式,和其它方式将负离子增加在耳机产品上面。
所述耳机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连接处套设有橡胶圈30。橡胶圈30增加了两个壳体之间的紧密性,更加能够防水等。
所述第一壳体10的侧前端凸起形成耳塞50,所述第一壳体10的侧后端设有充电口,所述第一壳体10的底端设有拾音口,所述耳塞50前端设有播音口,所述耳塞50内呈喇叭形螺旋聚音结构;所述第二壳体20的侧面设有开关按钮40及指示灯口,所述开关按钮40置于所述指示灯口的上方。通过聚音结构使得耳机在使用时不会影响到其他人,能够很好的将声音聚拢,在很小的声音下也能被耳膜接收到,对耳膜的伤害减小。
所述智能蓝牙语音系统包括喇叭80、麦克风、PCB控制板70及电池,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PCB控制板70,所述PCB控制板7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喇叭80的输入端,所述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所述PCB控制板70的输入端。
所述PCB控制板70上设有蓝牙模块、拾音模块、播音模块、充电接口模块及充电模块,所述蓝牙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播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拾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蓝牙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充电接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充电端;所述蓝牙模块包括芯片U1、按键开关K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感L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感L2、晶振Y1、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电容C15、芯片U2、电感L3、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阻R6及芯片ATN,所述按键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40脚,所述芯片U1的第42脚连接所述电容C2的 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4、45及48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3的 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1、49及54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的 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7脚连接所述电感L1的 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53、15、16及8脚、电容C5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50脚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3、14、52、17、13、11及39脚、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及电容C9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8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3及63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9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8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7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所述芯片U1的第36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及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按键开关K1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脚经所述电容C15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12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IN脚,所述芯片U2的OUT脚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3的一端及电容C13的一端,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ANT的ANTIN脚,所述芯片ANT的ANTOUT连接所述电容C14的一端。
所述拾音模块包括麦克风MIC1、电感L4、电阻R9、电容C16、电容C17及电容C18,所述麦克风MIC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一端,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及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连接所述电容C17的一端及芯片U的第2脚,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7脚,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8脚;所述播音模块包括喇叭J1,所述喇叭J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0脚,所述喇叭J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9脚。
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池、芯片U3及电容C38,所述电池的输出正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7、8脚,所述芯片U3的第3脚连接所述电容C38的一端;所述充电接口模块包括充电端子USB1及电容C23,所述充电端子USB1的第一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3的一端及芯片U1的第42脚。
该耳机通过蓝牙与手机或平板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将声音通过麦克口收音到蓝牙控制模块内,通过蓝牙通信传输给手机或平板等设备,这些设备将信息通过移动通信或WIFI输出,在放音时,接收移动设备的语音信息输出耳机,耳机将信息播放出来,供使用者听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包括耳塞帽、耳机壳体、智能蓝牙语音系统及负离子机构,所述耳塞帽套设于所述耳机壳体的耳塞上,所述智能蓝牙语音系统设于所述耳机壳体内,所述负离子机构设于所述耳机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机构采用的负离子颗粒或负离子帖或负离子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机构采用负离子颗粒或负离子粉时,所述负离子颗粒或负离子粉以镶嵌或植入的方式设于所述耳机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机构采用负离子贴时,所述负离子帖以粘贴的方式设于所述耳机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处套设有橡胶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前端凸起形成耳塞,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后端设有充电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端设有拾音口,所述耳塞前端设有播音口,所述耳塞内呈喇叭形螺旋聚音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设有开关按钮及指示灯口,所述开关按钮置于所述指示灯口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4、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蓝牙语音系统包括喇叭、麦克风、PCB控制板及电池,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PCB控制板,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喇叭的输入端,所述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蓝牙语音系统包括喇叭、麦克风、PCB控制板及电池,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PCB控制板,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喇叭的输入端,所述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控制板上设有蓝牙模块、拾音模块、播音模块、充电接口模块及充电模块,所述蓝牙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播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拾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蓝牙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充电接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充电端;所述蓝牙模块包括芯片U1、按键开关K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感L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感L2、晶振Y1、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电容C15、芯片U2、电感L3、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阻R6及芯片ANT,所述按键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40脚,所述芯片U1的第42脚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4、45及48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1、49及54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7脚连接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53、15、16及8脚、电容C5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50脚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3、14、52、17、13、11及39脚、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及电容C9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8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3及63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9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8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7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所述芯片U1的第36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及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按键开关K1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脚经所述电容C15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12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IN脚,所述芯片U2的OUT脚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3的一端及电容C13的一端,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ANT的ANTIN脚,所述芯片ANT的ANTOUT连接所述电容C14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模块包括麦克风MIC1、电感L4、电阻R9、电容C16、电容C17及电容C18,所述麦克风MIC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一端,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及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连接所述电容C17的一端及芯片U的第2脚,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7脚,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8脚;所述播音模块包括喇叭J1,所述喇叭J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0脚,所述喇叭J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9脚。
CN201921263126.2U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51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3126.2U CN210351555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3126.2U CN210351555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1555U true CN210351555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18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6312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51555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51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3394B2 (en) TWS bone conduction earphone
US20060262949A1 (en) Cable-connectable stereo headset
CN205987281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08940178U (zh) 一种双麦克风tws耳机
JP3066305U (ja) 聴力補助器
CN107708000B (zh) 一种无线耳机
WO2016000380A1 (zh) 一种耳机
CN210351555U (zh) 一种基于负离子的无线耳机
CN212970055U (zh) 一种带有语音识别的头戴式运动蓝牙耳机
CN211930858U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204681552U (zh) 一种便携式蓝牙耳机
CN205213012U (zh) 一种车载蓝牙耳机
CN209545835U (zh) 可更换电池并可进行有线和无线切换的蓝牙耳机
CN208707881U (zh) 无线耳机装置
CN208707882U (zh) 一种新型蓝牙耳机
CN202222041U (zh) 自然声耳机
CN205610873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
CN210431881U (zh) 悬挂式骨气导助听器
CN220711622U (zh) 一种声音可耳返的无线蓝牙开放式直播耳机
CN221079117U (zh) 一种眼镜腿以及智能眼镜
CN220108199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4960066U (zh) 一种英语教学用耳机
CN215494405U (zh) 一种智能眼镜结构
CN209218349U (zh) 一种双重聆听外置式耳机
CN111200768A (zh) 一种能定位讲解骨传导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