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1319U - 镜头模组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组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1319U
CN210351319U CN201921136491.7U CN201921136491U CN210351319U CN 210351319 U CN210351319 U CN 210351319U CN 201921136491 U CN201921136491 U CN 201921136491U CN 210351319 U CN210351319 U CN 210351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ight
lens module
optical filter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364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峰
李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Q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Q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364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51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1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1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镜头支架和滤光片,镜头固定在镜头支架的一侧上,滤光片设置在镜头支架内,滤光片靠近镜头,滤光片上设有挡光层,挡光层位于滤光片靠近镜头的一侧,挡光层的边缘与滤光片的边缘对齐。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能大大减小杂光鬼影在像面上出现的面积,并能很好地从源头上消除杂光鬼影。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终端。

Description

镜头模组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杂光鬼影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清概念发展的日趋明显,高清镜头模组在市场上的运用市场逐渐趋于广泛,杂光鬼影作为一直干扰镜头模组高清度的致因之一,消除和改善杂光鬼影需求日渐突出,其中,杂光即杂散光,通常地,镜头模组在形成物体的实像时,除了会有成像光线的进入,也会有非成像光线在成像面上扩散形成杂光鬼影,也称眩光(Flare)现象。
目前,大多数的镜头模组中都包括镜头、镜座、滤光片和感光元件这些结构件。非成像光线在镜头模组成像过程中产生杂光鬼影(即眩光)一直是困扰光学领域企业和专业研究人员的成像问题。对于高像素镜头产品杂光鬼影问题解决方案容不得半点马虎,但杂光鬼影产生的原因多样且复杂,原因排查相对困难,镜头透镜端的杂光鬼影尚可直接通过软件模拟仿真尽最大程度避免,但实际使用中难免由于其他器件(如镜座结构、滤光片或感光芯片周围电子元件等)产生反射、折射等对感光芯片感光成像的产生影响。
目前的镜头模组,为了解决成像面边缘呈现紫红色等杂散光,会在滤光片上设置挡光层,以避免入射至图像传感器周边的光线被反射至图像传感器的有效区域从而在成像时形成杂散光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发现即使在滤光片上设置挡光层依然会有杂光现象。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及终端,能大大减小杂光鬼影在像面上出现的面积,并能很好地从源头上消除杂光鬼影。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镜头支架和滤光片,镜头固定在镜头支架的一侧上,滤光片设置在镜头支架内,滤光片靠近镜头,滤光片上设有挡光层,挡光层位于滤光片靠近镜头的一侧,挡光层的边缘与滤光片的边缘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支架设有透光口,透光口的内壁上设有支撑台,滤光片设置在支撑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挡光层为黑色油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挡光层通过丝印工艺或光刻蚀工艺形成在所述滤光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电路基板和感光芯片,感光芯片与电路基板电性连接,镜头支架设置在电路基板上,感光芯片位于透光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滤光片包括玻璃基板,挡光层设置在玻璃基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的镜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和滤光片,滤光片包括挡光层和玻璃基板,挡光层位于靠近镜头的一侧,杂散光不能从挡光层而进入玻璃基板内,并且挡光层的边缘与玻璃基板的边缘对齐,能大大减小杂光鬼影在像面上出现的面积,很好地从源头上消除杂光鬼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滤光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镜头模组10包括镜头12、镜头支架13、滤光片14、电路基板15和感光芯片16。镜头12固定在镜头支架13的一侧上,滤光片14设置在镜头支架13内,滤光片14靠近镜头12。感光芯片16与电路基板15电性连接,具体地,感光芯片16与电路基板15通过金线实现电性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镜头支架13的另一侧设置在电路基板15上。
图2为图1中的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滤光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滤光片14包括玻璃基板141和挡光层142,挡光层142设置在玻璃基板141上,具体地,挡光层142位于滤光片14靠近镜头12的一侧,挡光层142的边缘与玻璃基板141的边缘对齐。由于挡光层142的边缘与玻璃基板141的边缘对齐,杂光不能从滤光片14的边缘进入感光芯片16的有效区,使滤光片14具有良好的挡光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挡光层142可具体为黑色油膜层,但并不以此为限,并且可通过丝印工艺或光刻蚀工艺形成在滤光片14上。
如图1所示,镜头支架13设有透光口131,透光口131的内壁上设有支撑台1311,滤光片14设置在支撑台1311上,感光芯片16位于透光口131下方。在本实施例中,镜头12设置在镜头支架13的一侧上,滤光片14设置在镜头12支架内,减少了镜头模组10的整体尺寸,利于镜头模组10小型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10消除杂光鬼影的原理大致为:当杂散光进入镜头模组10时,大部分的杂散光将会照射在滤光片14上,由于挡光层142为黑色油膜层,将杂散光吸收,杂散光不能从挡光层142而进入滤光片14内,并且不能在滤光片14内反射或折射,从而阻止杂散光进入感光芯片16的杂光反射区域,进而阻止杂散光进入感光芯片16感应成像的区域,这样杂光鬼影在像面上出现的面积就会大大减小,实现了从源头上消除杂光鬼影。
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10包括镜头和滤光片14,滤光片14包括挡光层142和玻璃基板141,挡光层142位于靠近镜头12的一侧,杂散光不能从挡光层142而进入玻璃基板141内,并且挡光层142的边缘与玻璃基板141的边缘对齐,能大大减小杂光鬼影在像面上出现的面积,很好地从源头上消除杂光鬼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的镜头模组10。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元件的序列形容词“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并不意味着这样描述的元件必须依照给定的顺序,或者时间、空间、等级或其它的限制。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镜头支架和滤光片,所述镜头固定在所述镜头支架的一侧上,所述滤光片设置在所述镜头支架内,所述滤光片靠近所述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上设有挡光层,所述挡光层位于所述滤光片靠近所述镜头的一侧,所述挡光层的边缘与所述滤光片的边缘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支架设有透光口,所述透光口的内壁上设有支撑台,所述滤光片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层为黑色油膜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层通过丝印工艺或光刻蚀工艺形成在所述滤光片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电路基板和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电路基板电性连接,所述镜头支架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感光芯片位于所述透光口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包括玻璃基板,所述挡光层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上。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
CN201921136491.7U 2019-07-18 2019-07-18 镜头模组及终端 Active CN210351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6491.7U CN210351319U (zh) 2019-07-18 2019-07-18 镜头模组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6491.7U CN210351319U (zh) 2019-07-18 2019-07-18 镜头模组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1319U true CN210351319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1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36491.7U Active CN210351319U (zh) 2019-07-18 2019-07-18 镜头模组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513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9408A (zh) * 2020-06-18 2020-11-03 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抑制杂散光功能的挡光环、冷屏及制冷型红外探测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9408A (zh) * 2020-06-18 2020-11-03 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抑制杂散光功能的挡光环、冷屏及制冷型红外探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5778B1 (ja) アンダースクリーンバイオメトリクス認証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10721493U (zh) 屏下指纹认证用的传感器模块及屏下指纹认证装置
TWI520008B (zh) 複合式光學感測器及其製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WO2017118031A1 (zh) 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
CN209785035U (zh) 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744556U (zh) 摄像头模组及采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终端
CN211554956U (zh) 指纹感测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08494901B (zh) 移动终端
CN210351319U (zh) 镜头模组及终端
CN111781755A (zh) 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689840A (zh) 电子设备
JP2023526124A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WO2020233601A1 (zh) 成像层、成像装置、电子设备、波带片结构及感光像元
CN210983435U (zh)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669652U (zh) 薄型化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封装件及电子设备
JPH06273602A (ja) 密着型イメージセンサ
WO2012026074A1 (en) Image pickup device, image pickup module, and camera
CN110728905B (zh) 电子设备
CN210867853U (zh) 成像层、成像装置、电子设备、波带片结构及感光像元
CN112055133B (zh)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90238735A1 (en) Imaging Camera
US20210385362A1 (en) Camera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6774842U (zh) 棱镜、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8589448U (zh) 芯片封装结构和终端设备
WO2022226826A1 (zh) 平板探测器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3, Taihong Road, Kun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after: Kunshan Qiut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 Taihong Road, Kun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Q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