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0811U - 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0811U
CN210350811U CN201920886427.4U CN201920886427U CN210350811U CN 210350811 U CN210350811 U CN 210350811U CN 201920886427 U CN201920886427 U CN 201920886427U CN 210350811 U CN210350811 U CN 210350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triode
amplifier
switching unit
tur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64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旗
杨俊锋
李孝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Pude New Star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 ltd
Powerld Enterpris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Pude New Star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 ltd
Powerld Enterpris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Pude New Star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 ltd, Powerld Enterpris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Pude New Star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864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50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0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0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通过将充电器的输出端转换为两个输出端,即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并通过隔离模块将两个输出端隔离。控制模块可以采集电池包的连接状态,并根据电池包的连接状态控制第一转换模块或第二转换模块的通断,进而可控制两个输出端中任意一路的输出,实现了将一路输出转换为两路输出,提高了充电器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的传统能源有限,新能源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池作为清洁能源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电动汽车领域有广泛应用。可充电的电池包是满足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的有效工具。
充电柜是可以批量给电池包充电的工具。通常,充电柜中包含多个充电器,每个充电器控制一个充电槽,充电槽用于放置电池包。传统技术中,充电器仅能够控制一个充电槽,进而一个充电器仅能给一个电池包充电。当对应的电池包充满时,若用户没有取出电池包,则该充电器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充电器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充电器资源浪费问题,提供一种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
一种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包括:
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总输出端,所述总输出端通过隔离模块分为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用于分别为两个电池包充电;
所述隔离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一端连接所述总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输出端的通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一端连接所述总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输出端的通断;
第一转换模块和第二转换模块,所述第一转换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通断,所述第二转换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通断;
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包,用于采集所述电池包的连接状态,并根据所述电池包的连接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二转换模块的通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换模块,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转换模块的通断控制所述第一输出端的通断,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模块,通过控制所述第二转换模块的通断控制所述第二输出端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和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一放大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通断;
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第二放大器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二放大器用于通过所述第四开关单元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大器包括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固定电位,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固定电位,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的公共连接点连接至第一开关单元,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通断;
当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第一信号,所述第一放大器控制所述三极管Q1导通并控制所述三极管Q2截止,所述第二固定电位通过所述三极管Q1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输出端导通;
当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第二信号,所述第一放大器控制所述三极管Q1截止并控制所述三极管Q2导通,所述第一开关单元通过所述三极管Q2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截止,以使所述第一输出端断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放大器包括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电位,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
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包括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电位,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的公共连接点连接第二开关单元,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通断;
当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第一信号,所述第二放大器控制所述三极管Q3导通并控制所述三极管Q4截止,所述第二固定电位通过所述三极管Q3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输出端导通;
当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第二信号,所述第二放大器控制所述三极管Q3截止并控制所述三极管Q4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单元通过所述三极管Q4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截止,以使所述第二输出端断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Q1和所述三极管Q3为第一类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和所述三极管Q4为第二类型三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护模块,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五开关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六开关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
当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均输入所述第一信号时,所述保护模块通过所述第五开关单元控制所述晶体管Q1截止并控制所述晶体管Q2导通,且所述保护模块通过所述第六开关单元控制所述晶体管Q3截止并控制所述晶体管Q4导通,以使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截止,断开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包括三极管Q5,所述第六开关单元包括三极管Q6,所述三极管Q5和所述三极管Q6为所述第二类型三极管;
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地;
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模块包括双管共阳极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ZD1和三极管Q7;
所述双管共阳极二极管D1的第一阴极端即为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所述双管共阳极二极管D1的第二阴极端即为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端,所述双管共阳极二极管D1的阳极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和所述第二固定电位,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电位、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晶体管T1和晶体管T2,所述晶体管T1的栅极和所述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器的总输出端,所述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所述晶体管T2的漏极,所述晶体管T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晶体管T3和晶体管T4,所述晶体管T3的栅极和所述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晶体管T3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器的总输出端,所述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所述晶体管T4的漏极,所述晶体管T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T1、所述晶体管T2、所述晶体管T3和所述晶体管T4为N型晶体管。
上述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可以将充电器的输出端转换为两个输出端,即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并通过隔离模块将两个输出端隔离。控制模块可以采集电池包的连接状态,并根据电池包的连接状态控制第一转换模块或第二转换模块的通断,进而可控制两个输出端中任意一路的输出,实现了将一路输出转换为两路输出,提高了充电器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应用于充电柜中。充电柜包括多个充电器,每个充电器可对应连接两个充电槽,电池包安装于充电槽中,即一个充电器可以分别为两个电池包充电。该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包括充电器100,充电器100包括总输出端,总输出端通过隔离模块200分为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可以分别为两个不同的电池包充电。
隔离模块20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210和第二开关单元220。第一开关单元110一端连接充电器100的总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OUT1,用于控制第一输出端OUT1和总输出端之间的第一输出通路的通断。第二开关单元220一端连接充电器100的总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OUT2,用于控制第二输出端OUT2和总输出端之间的第二输出通路的通断。当第一开关单元210导通,充电器100的总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OUT1之间连通,充电器100为与第一输出端OUT1连接的电池包充电。当第二开关单元220导通,充电器100的总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OUT2之间连通,充电器100为与第二输出端OUT2连接的电池包充电。
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转换模块310和第二转换模块320,用于分别控制第一开关单元210和第二开关单元220的通断。其中,第一转换模块310连接于第一开关单元210,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单元210的通断,第二转换模块320连接于第二开关单元220,用于控制第二开关单元220的通断。
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模块400,控制模块400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控制模块400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转换模块310,用于通过控制第一转换模块310的通断控制第一输出端OUT1的通断。控制模块400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第二转换模块320,用于通过控制第二转换模块320的通断控制第二输出端OUT2的通断。
控制模块400还可采集充电槽内电池包的连接状态,当第一输出端OUT1连接电池包而第二输出端OUT2没有连接电池包时,控制模块400控制第一转换模块310导通,以使第一输出端OUT1和总输出端连通,充电器100通过第一输出端OUT1为电池包充电。当第一输出端OUT1没有连接电池包而第二输出端OUT2连接电池包时,控制模块400控制第二转换模块320导通,以使第二输出端OUT2和总输出端连通,充电器100通过第二输出端OUT2为电池包充电。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可以将充电器的输出端转换为两个输出端,即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并通过隔离模块将两个输出端隔离。控制模块400可以采集电池包的连接状态,并根据电池包的连接状态控制第一转换模块或第二转换模块的通断,进而可控制两个输出端中任意一路的输出,实现了将一路输出转换为两路输出,提高了充电器的利用效率。
请参见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换模块310包括第一放大器U1和第三开关单元311。第一放大器U1可以接收控制模块400的信号来控制第三开关单元311的通断。第二转换模块320包括第二放大器U2和第四开关单元321,第二放大器可以接收控制模块400的信号来控制第四开关单元321的通断。
具体的,请参见图3,第一放大器U1包括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三开关单元311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
第一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400的第一控制端,第一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固定电位,第一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固定电位,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的公共连接点连接至第一开关单元210,第一放大器U1通过控制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通断控制第一开关单元210的通断。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1为第一类型三极管,三极管Q2为第二类型三极管。第一类型三级管可以是NPN型三极管,第二类型三极管可以是PNP型三极管。
当第一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第一信号,第一放大器U1可以控制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2截止。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一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一固定电位。当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反向输入端的电压时,第一放大器U1可以输出高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控制三极管Q1导通,且控制三极管Q2截止。第二固定电位通过三极管Q1控制第一开关单元210导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210包括晶体管T1和晶体管T2。所述晶体管T1和晶体管T2均为N型晶体管,可在高电平作用下导通。晶体管T1和晶体管T2的栅极均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的公共连接点,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总输出端,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晶体管T2的源极,晶体管T2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出端OUT1。当三极管Q1导通时,第二固定电位通过三极管Q1施加至晶体管T1的栅极和晶体管T2的栅极,并控制晶体管T1和晶体管T2导通,则充电器100的总输出端到第一输出端OUT1之间的第一输出通路导通,充电器100可以为与第一输出端OUT1连接的电池包充电。
当第一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第二信号,第二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一固定电位,故第一放大器U1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控制三极管Q1截止、三极管Q2导通。晶体管T1的栅极和晶体管T2的栅极通过三极管Q2接地,则晶体管T1和晶体管T2截止,第一输出端OUT1无法输出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关单元210也可只采用一个晶体管实现开关功能。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210采用两个晶体管,两个晶体管的源极相互连接,可以防止电源反接。
第二放大器U2包括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第四开关单元321包括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
第二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400的第二控制端,第二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固定电位,第二放大器U2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固定电位,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的公共连接点连接第二开关单元220。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的通断控制第二开关单元220的通断,进而控制充电器100的总输出端到第二输出端OUT2之间的第二输出通路的通断。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3为第一类型三极管,三极管Q4为第二类型三极管。第一类型三级管可以是NPN型三极管,第二类型三极管可以是PNP型三极管。
当第二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第一信号,第二放大器U2可以控制三极管Q3导通、三极管Q4截止。由于第一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一固定电位,当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反向输入端的电压时,第二放大器U2可以输出高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控制三极管Q3导通,且控制三极管Q4截止。第二固定电位通过三极管Q3控制第二开关单元220导通。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单元220包括晶体管T3和晶体管T4。所述晶体管T3和晶体管T4均为N型晶体管,可在高电平作用下导通。晶体管T3和晶体管T4的栅极均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的公共连接点,晶体管T3的漏极连接总输出端,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晶体管T4的源极,晶体管T4的漏极连接第二输出端OUT2。当三极管Q3导通时,第二固定电位通过三极管Q3施加至晶体管T3的栅极和晶体管T4的栅极,并控制晶体管T3和晶体管T4导通,则充电器100的总输出端到第二输出端OUT2之间的第二输出通路导通,充电器100可以为与第二输出端OUT2连接的电池包充电。
当第二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第二信号,第二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一固定电位,故第二放大器U2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控制三极管Q3截止、三极管Q4导通。晶体管T3的栅极和晶体管T4的栅极通过三极管Q4接地,则晶体管T3和晶体管T4截止,第二输出端OUT2无法输出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开关单元220也可只采用一个晶体管实现开关功能。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单元220采用两个晶体管,两个晶体管的源极相互连接,可以防止电源反接。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0可以根据采集到的电池包连接情况控制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当第一输出端OUT1连接电池包时,控制模块400从第一控制端输出第一信号,当第一输出端OUT1没有连接电池包时,控制模块400从第一控制端输出第二信号。当第二输出端OUT2连接电池包时,控制模块400从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一信号,当第二输出端OUT2没有连接电池包时,控制模块400从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二信号。
当第一输出端OUT1连接电池包时,控制模块400控制充电器100充第一输出端OUT1为电池包充电。此时,若第二输出端OUT2也连接电池包,则控制模块400控制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均断开,防止第一输出通路和第二输出通路同时导通导致两个电池包被短路。断开后,控制模块400可采集两个电池包的电量情况,根据电量情况控制两个电池包的充电顺序,依次对两个电池包充电。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见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模块500,可以防止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同时导通。保护模块500的第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保护模块500的第二端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单,保护模块500的输出端通过第五开关单元610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基极,并通过控制第五开关单元610的通断控制三极管Q1的通断和三极管Q2的通断。保护模块500的输出端还通过第六开关单元620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三极管Q4的基极,并通过控制第六开关单元620的通断控制三极管Q3的通断和三极管Q4的通断。
具体的,请参见图3,第五开关单元610包括三极管Q5,第六开关单元620包括三极管Q6。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均为第二类型三极管,即PNP型三极管,可以在低电平下导通。
保护模块500包括双管共阳极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ZD1和三极管Q7。双管共阳极二极管D1包括两个阴极和一个阳极,双管共阳极二极管D1的第一阴极端即为保护模块500的第一端,连接控制模块400的第一控制端。双管共阳极二极管的第二因极端即为保护模块500的第二端,连接控制模块400的第二控制端。双管共阳极二极管的D1的阳极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和第二固定电位,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固定电位、三极管Q5的基极和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接地。
当第一输出端OUT1连接电池包而第二输出端OUT2没有连接电池包,控制模块400从第一控制端输出第一信号,从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二信号。第一放大器U1输出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2截止,第二固定电位通过三极管Q1控制晶体管T1和晶体管T2导通,充电器100的总输出端和第一输出端OUT1之间的第一输出通路导通,充电器100可以为与第一输出端OUT1连接的电池包充电。由于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二信号,也即低电平信号,双管共阳极二极管D1中连接第二控制端的二极管正向导通,保护模块500不工作。
充电器100为第一输出端OUT1连接的电池包充电时,若此时第二输出端OUT2连接电池包,则控制模块400控制第二控制端也输出第一信号。则共阳极双管二极管D1的两个阴极端均连接高电平信号,共阳极双管二极管D1反向截止。第二固定电位控制稳压二极管ZD1反向击穿,稳压二极管ZD1控制三极管Q7导通,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7是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7导通后,三极管Q5的基极和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三极管Q7接地,则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导通。此时,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三极管Q5接地,三极管Q1截止,三极管Q2导通,晶体管T1和晶体管T2通过三极管Q2接地,晶体管T1和晶体管T2截止,第一输出端OUT1断开。三极管Q3的基极和Q4的基极通过三极管Q6接地,三极管Q3截止,三极管Q4导通,晶体管T3和晶体管T4截止,第二输出端OUT2也断开。故,当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均连接电池包时,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均断开,防止两个电池包短路。随后,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电池包的电压,控制两个电池包的充电顺序。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将充电器的总输出端分为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并控制其中任意一个输出端,使得一个充电器可以根据两个电池包的不同需求为两个电池包充电,充分利用充电器资源,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总输出端,所述总输出端通过隔离模块分为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用于分别为两个电池包充电;
所述隔离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一端连接所述总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输出端的通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一端连接所述总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输出端的通断;
第一转换模块和第二转换模块,所述第一转换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通断,所述第二转换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通断;
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包,用于采集所述电池包的连接状态,并根据所述电池包的连接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二转换模块的通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换模块,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转换模块的通断控制所述第一输出端的通断,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模块,通过控制所述第二转换模块的通断控制所述第二输出端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和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一放大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通断;
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第二放大器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二放大器用于通过所述第四开关单元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器包括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固定电位,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固定电位,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的公共连接点连接至第一开关单元,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通断;
当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第一信号,所述第一放大器控制所述三极管Q1导通并控制所述三极管Q2截止,所述第二固定电位通过所述三极管Q1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输出端导通;
当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第二信号,所述第一放大器控制所述三极管Q1截止并控制所述三极管Q2导通,所述第一开关单元通过所述三极管Q2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截止,以使所述第一输出端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大器包括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电位,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
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包括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电位,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的公共连接点连接第二开关单元,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通断;
当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第一信号,所述第二放大器控制所述三极管Q3导通并控制所述三极管Q4截止,所述第二固定电位通过所述三极管Q3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输出端导通;
当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第二信号,所述第二放大器控制所述三极管Q3截止并控制所述三极管Q4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单元通过所述三极管Q4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截止,以使所述第二输出端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和所述三极管Q3为第一类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和所述三极管Q4为第二类型三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模块,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五开关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六开关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
当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均输入所述第一信号时,所述保护模块通过所述第五开关单元控制所述三极管Q1截止并控制所述三极管Q2导通,且所述保护模块通过所述第六开关单元控制所述三极管Q3截止并控制所述三极管Q4导通,以使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截止,断开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包括三极管Q5,所述第六开关单元包括三极管Q6,所述三极管Q5和所述三极管Q6为所述第二类型三极管;
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地;
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包括双管共阳极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ZD1和三极管Q7;
所述双管共阳极二极管D1的第一阴极端即为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所述双管共阳极二极管D1的第二阴极端即为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端,所述双管共阳极二极管D1的阳极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和所述第二固定电位,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电位、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晶体管T1和晶体管T2,所述晶体管T1的栅极和所述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器的总输出端,所述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所述晶体管T2的漏极,所述晶体管T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晶体管T3和晶体管T4,所述晶体管T3的栅极和所述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晶体管T3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器的总输出端,所述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所述晶体管T4的漏极,所述晶体管T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T1、所述晶体管T2、所述晶体管T3和所述晶体管T4为N型晶体管。
CN201920886427.4U 2019-06-13 2019-06-13 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 Active CN210350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6427.4U CN210350811U (zh) 2019-06-13 2019-06-13 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6427.4U CN210350811U (zh) 2019-06-13 2019-06-13 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0811U true CN210350811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6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6427.4U Active CN210350811U (zh) 2019-06-13 2019-06-13 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50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9693B1 (ko) 멀티 bms 기동 장치
CN103236832B (zh) 逻辑时序控制电路及并联充电串联放电的控制电路
KR101680189B1 (ko)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CN105071469A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
CN103762650B (zh) 一种基于平衡充电技术的单usb口备用电源
CN102044906A (zh) 电源切换电路及可自动切换供电电源的电子装置
CN217335186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及双电源供电电路
CN204290475U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JP2013183488A (ja) 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力システム
CN210350811U (zh) 开关电源转换控制电路
CN202931003U (zh) 电池充电电路及供电电路
CN210958312U (zh) 一种电池并联开关控制装置
CN213461182U (zh) 一种双电池充放电隔离供电电路
CN110768518A (zh) 电源隔离电路以及智能门锁系统
CN210136288U (zh) 一种电子设备、电池状态信息传输装置及其传输电路
CN110892603A (zh) 电池控制电路、电池和无人机
CN211880153U (zh) 一种电压自举芯片、弱光采集电路及设备
CN210957897U (zh) 一种电池并联开关控制电路装置
CN211606181U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0517881U (zh) 带内置分能功能的应急输出电路及应急装置
CN102074933B (zh) 一种低功耗控制及激活电路
CN202602356U (zh) 一种直流双路输入的供电切换装置
CN221354341U (zh) 地址分配电路及用电装置
CN111030258A (zh) 三路电源切换电路、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623513U (zh) 一种电能分配电路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