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2455U - 组合式墙板单元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墙板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2455U
CN210342455U CN201920858344.4U CN201920858344U CN210342455U CN 210342455 U CN210342455 U CN 210342455U CN 201920858344 U CN201920858344 U CN 201920858344U CN 210342455 U CN210342455 U CN 210342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onnecting part
straight
wall panel
pane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583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新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ymor New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ymor New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ymor New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ymor New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583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2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2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2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墙板单元,包括:单元本体,单元本体包括主体部,主体部至少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其特征在于:单元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形于主体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并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大致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一连接部或/和第二连接部至少一部分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所在的平面的第三方向上凸出于主体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在其凸起方向的相反侧形成一个用于卡接第二连接部的回形槽,回形槽的开口处设置有限宽结构;限宽结构与回形槽之间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部的最大宽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高效且稳定连接的组合式墙板单元。

Description

组合式墙板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材,具体涉及一种可以重复拼接的组合式墙板单元。
背景技术
集成建筑是以专业化大工厂和社会化协作的生产方式,将建筑部件加以装配集成为市场提供终极完善产品的全新建筑体系。集成建筑不仅是建筑部件、构配件的集成,也是集优选的设计方案,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性能优良的材料设备于一体的优化集成产品。住宅采用集成或装配方式都是出于改变传统建造方法施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的弊端,力图提高住宅生产工业化水平。
现有的用于建筑的结构单元,比如屋顶单元,墙板单元均存在连接结构不能兼顾可靠性和便利性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组合式墙板单元,包括:单元本体,单元本体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实现封闭或遮挡的主体部,主体部至少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其特征在于:单元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形于主体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并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大致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一连接部或/和第二连接部至少一部分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所在的平面的第三方向上凸出于主体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在其凸起方向的相反侧形成一个用于卡接第二连接部的回形槽,回形槽的开口处设置有限宽结构;限宽结构与回形槽之间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部的最大宽度。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包括:直边段,大致沿与第一方向倾斜相交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还包括:直边顶段,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还包括:弧形段,大致呈一段弧形且朝向直边段凸出;连接段,连接在直边顶端和弧形段之间。
进一步地,沿第三方向投影,弧形段的投影位于直边顶端的投影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包括:斜边段,大致为斜直线且沿与第三方向倾斜相交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还包括:顶段,大致呈折线段且与斜边段的一段相连接;底段,大致呈折线段,用于连接斜边段的另一边与主体部。
进一步地,折线段由相互之间设置有夹角的两个直线段连接而成。
进一步地,顶段、斜边段和底端以此连接,形成梯形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包括:直边顶段,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弧形段,大致呈一段弧形且朝向直边段凸出;连接段,连接在直边顶端和弧形段之间;斜边段具有一右侧面;顶段具有有一上侧面;直边顶段具有一下侧面;连接段具有一左侧面;组合式墙板单元还包括:第一磁性件,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部连接;第二磁性件,与第一连接部的直边顶段连接;其中,第一磁性件具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与连接段的左侧面相贴合,第二接触面与斜边段的右侧面相贴合;第二磁性件具有第三接触面和第四接触面;第三接触面与直边顶段的下侧面相贴合,第四接触面与顶端的上侧面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高效且稳定连接的组合式墙板单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墙板单元的单元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单元本体的第一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单元本体的第二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墙板单元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间件与两单元本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定义了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分别为: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组合式墙板单元100,包括:单元本体110,单元本体110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实现封闭或遮挡的主体部120,主体部120的部分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单元本体11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一体成形于主体部120在第一方向X上的两侧,当然,第一连接部130也可以固定连接于主体部120的一侧,第二连接部140固定连接于主体部120的另一侧。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大致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延伸;第一连接部130的部分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所在的平面的第三方向Z上凸出于主体部120,或者第二连接部140的部分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所在的平面的第三方向Z上凸出于主体部120,又或者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的部分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所在的平面的第三方向Z上凸出于主体部120,其中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同时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部130在其凸起方向的相反侧形成一个回形槽150,用于卡接第二连接部140使第二连接部140无法脱离第一连接部130,回形槽150的开口处设置有限宽结构;限宽结构与回形槽150之间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部140的最大宽度。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130在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包括:直边段131沿与第一方向X倾斜相交的方向延伸,当然直边段131也可以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延伸。其中直边段131与主体部120固定连接,当然直边段131也可以与主体部120一体成形。直边顶段142132沿第一方向X延伸,当然直边顶段142132也可以沿与第一方向X倾斜相交的方向延伸,直边顶段142132与直边段131固定连接,当然直边顶段142132也可以与直边段131一体成形。弧形段133大致呈一段弧形且朝向直边段131凸出,连接段134连接在直边顶端和弧形段133之间。在第一方向X与第三方向Z均所在的平面内,弧形段133的投影位于直边顶端的投影范围内,直边段131、直边顶段142132、连接段134依次连接形成回形槽150,弧形段133设置于回形槽150内。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140在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包括:斜边段141大致为斜直线且沿与第三方向Z倾斜相交的方向延伸。顶段142大致呈折线段且与斜边段141的一段固定连接,或者顶段142与斜边段141也可以一体成形。底段143大致呈折线段,用于连接斜边段141的另一边与主体部120,当然底段143与主体部120也可以一体成形。折线段由相互之间设置有夹角的两个直线段连接而成。顶段142、斜边段141和底端依次连接,形成梯形结构。
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30与第二连接部140卡接时,即顶段142、斜边段141和底端依次连接,形成的梯形结构置于第一连接部130的回形槽150内,弧形段133用于阻止第二连接部140与第一连接部130分离,使第一连接部130与第二连接部140的连接稳固。在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均所在的平面内弧形段133到直边段131的最小距离与第二连接部140的最大宽度的比值为(后续确认)。
如图5所示,适用于建筑结构的墙板还包括有若干个连接件160,用于固定单元本体110与铺设位置固定连接。具体而言,连接件160的上部为钩状结构与连接件160倒置连接,连接件160的下部为平板状结构,连接件160的上部通过倒钩状结构卡扣在单元本体110上,连接件160的下部通过平板状结构贴合单元本体110的铺设位置,在连接件160下部的平板状结构上并排开设有两个通孔,通过在通孔内设置螺钉将连接件160固定安装在预设的铺设位置上。连接件160的设置能够将单元本体110牢固的固定在铺设位置,保证单元本体110安装的稳定性,出于固定效果考虑可以设置多个连接件160用于固定单元本体110。作为另一种可以实施的方式,可以在主体部120上设置通孔,用螺钉贯穿通孔固定至铺设位置。当然,连接件160也可以是与单元本体110在第二方向Y上同向延伸的一个连接件160,以此减少安装时的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6所示,适用于建筑结构的墙板还包括有若干个中间件170,适用于建筑结构的墙板之间通过单元本体110的第一连接部130与单元本体110的第二连接部140连接,当多数单元本体110连接时,因其自身的重力或其他因素容易导致单元本体110之间容易分离,导致适用于建筑结构的墙板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故在第一连接部130与第二连接部140连接处设置中间件170,用于增强单元本体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中间件170可采用与连接件160相同的结构,即连接件160也可以用作中间件170使用,提高第一连接部130与第二连接部140连接效果。具体而言,为了使第一连接部130与第二连接部140连接效果更好,可以在每个第一连接部130与第二连接部140连接处设置若干个中间件170。出于节约成本考虑,可以间隔设置中间件170在第一连接部130与第二连接部140连接处,当然也可以间隔多个第一连接部130与第二连接部140连接处设置中间件170。
作为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组合式墙板单元100还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与第一连接部130的连接部连接,即第一磁性件具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与连接段13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接触面与斜边段141的右侧面相贴合,当然第一接触面与连接段134的左侧面相贴合,第二接触面与斜边段14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二磁性件与第一连接部130的直边顶段142132连接,即第二磁性件具有第三接触面和第四接触面,第三接触面与直边顶段142132的下侧面固定连接,第四接触面与顶端的上侧面相贴合,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三接触面与直边顶段142132的下侧面相贴合,第四接触面与顶端的上侧面固定连接。以此使其在安装时结构更加稳固。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130的连接段134、直边顶段142132和第二连接部140的顶端、斜边段141可采用永磁铁制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墙板单元,包括:单元本体,所述单元本体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实现封闭或遮挡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至少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形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大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部或/和第二连接部至少一部分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所在的平面的第三方向上凸出于所述主体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在其凸起方向的相反侧形成一个用于卡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回形槽,所述回形槽的开口处设置有限宽结构;所述限宽结构与回形槽之间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部的最大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包括:
直边段,大致沿与第一方向倾斜相交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还包括:
直边顶段,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还包括:
弧形段,大致呈一段弧形且朝向所述直边段凸出;
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直边顶端和所述弧形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沿第三方向投影,所述弧形段的投影位于所述直边顶端的投影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包括:
斜边段,大致为斜直线且沿与所述第三方向倾斜相交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还包括:
顶段,大致呈折线段且与斜边段的一段相连接;
底段,大致呈折线段,用于连接斜边段的另一边与主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线段由相互之间设置有夹角的两个直线段连接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段、斜边段和底端以此连接,形成梯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包括:
直边顶段,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
弧形段,大致呈一段弧形且朝向所述直边段凸出;
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直边顶端和所述弧形段之间;
所述斜边段具有一右侧面;
所述顶段具有有一上侧面;
所述直边顶段具有一下侧面;
所述连接段具有一左侧面;
所述组合式墙板单元还包括:
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部连接;
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边顶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具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
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连接段的左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斜边段的右侧面相贴合;
所述第二磁性件具有第三接触面和第四接触面;
所述第三接触面与所述直边顶段的下侧面相贴合,第四接触面与所述顶端的上侧面相贴合。
CN201920858344.4U 2019-06-06 2019-06-06 组合式墙板单元 Active CN210342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58344.4U CN210342455U (zh) 2019-06-06 2019-06-06 组合式墙板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58344.4U CN210342455U (zh) 2019-06-06 2019-06-06 组合式墙板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2455U true CN210342455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4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58344.4U Active CN210342455U (zh) 2019-06-06 2019-06-06 组合式墙板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2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88338A1 (en) Solar cell module
US20120291375A1 (en) Construction panel and stiffening plate
CN203298407U (zh) 空调机室外机的马达支架及空调机室外机
CN210342455U (zh) 组合式墙板单元
CN210238930U (zh) 钣金件结构单元
CN102535644A (zh) 用于连接立柱和横梁的连接组件
CN210238929U (zh) 适用于建筑结构的墙板
CN203878782U (zh) 板材连接结构及板材
CN210238801U (zh) 建筑钣金件结构单元
CN110872883B (zh) 卡扣连接的装配式墙体
CN210238948U (zh) 建筑结构单元
CN210238928U (zh) 板体结构单元
CN106760131B (zh) 一种网格状吕梁结构
JP5945407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敷設構造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の中間保持部材
CN210238950U (zh) 组合式墙板
CN212258849U (zh) Bipv光伏板件固定结构及bipv屋顶
CN210369554U (zh) 组合式建筑结构单元
CN208918141U (zh) 瓦片连接装置、瓦片连接系统及建筑结构
CN210342272U (zh) 组合式建筑单元
CN210263655U (zh) 钣金建筑结构单元
CN203980508U (zh) 空调室外机外壳
CN202450856U (zh) 用于连接立柱和横梁的连接组件
CN210482568U (zh) 组合型建筑结构单元
CN205713107U (zh) 一种环保钢木枋
CN207844822U (zh) 一种扶梯内嵌式led灯安装结构及扶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