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0471U - 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0471U
CN210340471U CN201920989750.4U CN201920989750U CN210340471U CN 210340471 U CN210340471 U CN 210340471U CN 201920989750 U CN201920989750 U CN 201920989750U CN 210340471 U CN210340471 U CN 210340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br membrane
pipe
tank body
port
parti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897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化锋
吴晓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Ziw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Ziw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Ziw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Ziw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897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0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0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0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隔板、进水管、文丘里、第一锥形筒、第一反应室、喷气头、进气管、生物接触氧化区、溢流口、MBR膜、排泥斗、第二锥形筒、间隙、第二反应室、排泥管、MBR出水管、清水存储区、清水出水管和MBR膜冲洗管。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将传统的缺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及MBR膜反应器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减少了各设备的占用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生活废水等已经成了城市污水的重要源头,其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含量高,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进行排放或再次利用,目前,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使废水得到净化,以减少会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还实现了水资源的资源化利用;为此,人们开发了多种污水处理装置,但目前很多污水处理装置存在占地面积过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进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进行废水催化氧化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隔板、进水管、文丘里、第一锥形筒、第一反应室、喷气头、进气管、生物接触氧化区、溢流口、MBR膜、排泥斗、第二锥形筒、间隙、第二反应室、排泥管、MBR出水管、清水存储区、清水出水管和MBR膜冲洗管。
所述罐体为带有下底面的圆筒形结构,所述隔板为不带底面的圆筒形结构,隔板竖向设置在罐体中,罐体和隔板同轴设置,且隔板的下端不与罐体的下底面接触。
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隔板底部的文丘里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文丘里位于竖向设置,所述第一锥形筒设置在文丘里的上方,第一锥形筒的直径较大的端口朝上设置,即上端口位于上方,下端口位于下方,且该上端口与隔板的内壁密封连接,从而将隔板中的空腔分割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所述第二反应室,下部分为第二反应室;所述文丘里的出水口与第一锥形筒的下端口连接。
所述喷气头位于第一反应室中,且设置在第一锥形筒的上端口上方,所述喷气头与进气管连接,以便于向从第一锥形筒中进入第一反应室的废水进行曝气。
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区位于第一反应室中,且设置在喷气头的上方,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
所述溢流口设置在隔板的器壁上,且位于生物接触氧化区的上方,经过生物接触氧化反应的废水从溢流口中流出进入MBR膜中进一步处理。
所述MBR膜和排泥斗均设置在罐体和隔板之间,且MBR膜位于溢流口下方,所述第二锥形筒位于MBR膜的下方,且第二锥形筒的直径较大的端口朝上设置,即上端口位于上方,下端口位于下方,且该上端口与罐体的内壁密封连接,该下端口穿过隔板下端与罐体下底面之间的空隙后与罐体的下底面连接,且第二锥形筒与隔板下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排泥斗位于MBR膜和第二锥形筒之间,且排泥斗与MBR膜和第二锥形筒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部分废水经过间隙再次流入到第二反应室中,在文丘里的作用下被吸入文丘里中和未经处理的废水混合。
所述排泥管与排泥斗连接,以便于将沉淀在排泥斗中的污泥通过抽吸等方式排出。
所述MBR出水管的一端连接MBR膜上方,MBR出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清水存储区中,所述清水存储区位于第二锥形筒下方,由第二锥形筒和罐体密封连接后形成,所述清水出水管与清水存储区连接;经过MBR膜处理、沉淀后的上层清水经过MBR出水管进入清水存储区中,然后通过清水出水管排出。
所述MBR膜冲洗管的一端位于MBR膜上,另一端位于清水存储区中,以便于在需要时用清水冲洗MBR膜,清理MBR膜上的污泥等。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位于罐体外部的一端与引风机连接,以便于将空气引入进气管中。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文丘里还包括喉管操纵管,所述喉管操纵管的一端与文丘里中的喉管连接,另一端位于盖板的外侧,所述盖板设置在罐体的上底面上,用于封闭罐体的上底面;所述喉管操纵管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喉管的长度,进而控制污水的出水速率。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MBR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MBR膜冲洗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将传统的缺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及MBR膜反应器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减少了各设备的占用面积。
(2)本发明通过将MBR膜所在的反应区与第二反应室15连通后,利用曝气时产生的曝气余量,利用曝气后产生的曝气余量及水中的硝酸盐,提供少量的氧气,使第二反应器处于缺氧状态,为反硝化细菌提供生存条件,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标记分别代表:1-罐体、2-隔板、3-进水管、4-文丘里、5-第一锥形筒、6-第一反应室、7-喷气头、8-进气管、9-生物接触氧化区、10-溢流口、11-MBR膜、12-排泥斗、13-第二锥形筒、14-间隙、15-第二反应室、16-排泥管、17-MBR出水管、18-清水存储区、19-清水出水管、20-MBR膜冲洗管、21-引风机、22-喉管操纵管、23-盖板、24-第一水泵、25-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目前很多污水处理装置存在占地面积过大等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隔板2、进水管3、文丘里4、第一锥形筒5、第一反应室6、喷气头7、进气管8、生物接触氧化区9、溢流口10、MBR膜11、排泥斗12、第二锥形筒13、间隙14、第二反应室15、排泥管16、MBR出水管17、清水存储区18、清水出水管19和MBR膜冲洗管20。
所述罐体1为带有下底面的圆筒形结构,所述隔板2为不带底面的圆筒形结构,隔板2竖向设置在罐体1中,罐体1和隔板2同轴设置,且隔板2的下端不与罐体1的下底面接触。
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与隔板2底部的文丘里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文丘里4位于竖向设置,所述第一锥形筒5设置在文丘里4的上方,第一锥形筒5的直径较大的端口朝上设置,即上端口位于上方,下端口位于下方,且该上端口与隔板2的内壁密封连接,从而将隔板2中的空腔分割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所述第二反应室6,下部分为第二反应室15;所述文丘里4的出水口与第一锥形筒5的下端口连接。
所述喷气头7位于第一反应室6中,且设置在第一锥形筒6的上端口上方,所述喷气头7与进气管8连接,以便于向从第一锥形筒5中进入第一反应室6的废水进行曝气。
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区9位于第一反应室6中,且设置在喷气头7的上方,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
所述溢流口10设置在隔板2的器壁上,且位于生物接触氧化区9的上方,经过生物接触氧化反应的废水从溢流口10中流出进入MBR膜11中进一步处理。
所述MBR膜11和排泥斗12均设置在罐体1和隔板2之间,且MBR膜11位于溢流口10下方,所述第二锥形筒13位于MBR膜的下方,且第二锥形筒12的直径较大的端口朝上设置,即上端口位于上方,下端口位于下方,且该上端口与罐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该下端口穿过隔板2下端与罐体1下底面之间的空隙后与罐体1的下底面连接,且第二锥形筒13与隔板2下端之间具有间隙14,所述排泥斗12位于MBR膜11和第二锥形筒13之间,且排泥斗12与MBR膜11和第二锥形筒13之间具有间隙14,以便于部分废水经过间隙14再次流入到第二反应室15中,在文丘里4的作用下被吸入文丘里中和未经处理的废水混合,这样的优势是利用曝气后产生的曝气余量及水中的硝酸盐,提供少量的氧气,使第二反应器处于缺氧状态,为反硝化细菌提供生存条件,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所述排泥管16与排泥斗12连接,以便于将沉淀在排泥斗中的污泥通过抽吸等方式排出。
所述MBR出水管17的一端连接MBR膜11上方,MBR出水管17的另一端位于清水存储区18中,所述清水存储区18位于第二锥形筒13下方,由第二锥形筒13和罐体1密封连接后形成,所述清水出水管19与清水存储区18连接;经过MBR膜处理、沉淀后的上层清水经过MBR出水管17进入清水存储区18中,然后通过清水出水管19排出。
所述MBR膜冲洗管20的一端位于MBR膜上,另一端位于清水存储区18中,以便于在需要时用清水冲洗MBR膜,清理MBR膜上的污泥等。
实施例2
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参考图2,所述进气管8位于罐体1外部的一端与引风机21连接,以便于将空气引入进气管8中。
实施例3
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参考图2,所述文丘里还包括喉管操纵管22,所述喉管操纵管22的一端与文丘里中的喉管连接,另一端位于盖板23的外侧,所述盖板23设置在罐体1的上底面上,用于封闭罐体1的上底面;所述喉管操纵管22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喉管的长度,进而控制污水的出水速率。
实施例3
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参考图2,所述MBR出水管17上设置有第一水泵24,所述MBR膜冲洗管20上设置有第二水泵25;所述第一水泵24、第二水泵25均连接有电机,以便于为清水的流动提供驱动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隔板、进水管、文丘里、第一锥形筒、第一反应室、喷气头、进气管、生物接触氧化区、溢流口、MBR膜、排泥斗、第二锥形筒、间隙、第二反应室、排泥管、MBR出水管、清水存储区、清水出水管和MBR膜冲洗管;
所述罐体为带有下底面的圆筒形结构,所述隔板为不带底面的圆筒形结构,隔板竖向设置在罐体中,罐体和隔板同轴设置,且隔板的下端不与罐体的下底面接触;
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隔板底部的文丘里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文丘里位于竖向设置,所述第一锥形筒设置在文丘里的上方,第一锥形筒的直径较大的端口朝上设置,即上端口位于上方,下端口位于下方,且该上端口与隔板的内壁密封连接,从而将隔板中的空腔分割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所述第二反应室,下部分为第二反应室;所述文丘里的出水口与第一锥形筒的下端口连接;
所述喷气头位于第一反应室中,且设置在第一锥形筒的上端口上方,所述喷气头与进气管连接;
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区位于第一反应室中,且设置在喷气头的上方;所述溢流口设置在隔板的器壁上,且位于生物接触氧化区的上方;所述MBR膜和排泥斗均设置在罐体和隔板之间,且MBR膜位于溢流口下方,所述第二锥形筒位于MBR膜的下方,且第二锥形筒的直径较大的端口朝上设置,即上端口位于上方,下端口位于下方,且该上端口与罐体的内壁密封连接,该下端口穿过隔板下端与罐体下底面之间的空隙后与罐体的下底面连接,且第二锥形筒与隔板下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排泥斗位于MBR膜和第二锥形筒之间,且排泥斗与MBR膜和第二锥形筒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排泥管与排泥斗连接,所述MBR出水管的一端连接MBR膜上方,MBR出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清水存储区中,所述清水存储区位于第二锥形筒下方,由第二锥形筒和罐体密封连接后形成,所述清水出水管与清水存储区连接;所述MBR膜冲洗管的一端位于MBR膜上,另一端位于清水存储区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位于罐体外部的一端与引风机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还包括喉管操纵管,所述喉管操纵管的一端与文丘里中的喉管连接,另一端位于盖板的外侧,所述盖板设置在罐体的上底面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冲洗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CN201920989750.4U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0340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9750.4U CN210340471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9750.4U CN210340471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0471U true CN210340471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91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89750.4U Active CN210340471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0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0315B (zh) 一种有机废水耦合式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1913694B (zh) 用于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的内循环臭氧接触反应塔
CN102190365B (zh) 三相双循环臭氧催化流化床及其废水处理方法
CN104211177B (zh) 气荡式自循环脱氮反应器
CN103395874B (zh) 一种折流式内循环生物膜反应器的改良结构
CN110272113A (zh) 一种内循环臭氧催化氧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9399793A (zh) 一种沉淀过滤反冲洗强化泥水分离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CN104743721A (zh) 一种废水臭氧光催化深度处理装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CN203960019U (zh) 用于减少污泥排放的臭氧反应器
CN105819629B (zh) 一种耦合式废水处理装置及石化二级出水的处理方法
CN211644768U (zh) 一种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0340471U (zh) 一种自循环短程废水处理装置
CN210150799U (zh) 一种集奥鲍尔、生物倍增、mbbr、mbr多元化工艺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罐
CN106745737A (zh) 一种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式脱氮反应器
CN206467036U (zh)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式脱氮反应器
CN20684319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装置
CN205419926U (zh) 一种低能耗强化脱氮除磷装置
CN103588355A (zh) 一种去除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装置
CN103641239A (zh) 新型射流曝气器及新型射流曝气工艺
CN209740931U (zh)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
CN207567074U (zh) 一种带除磷功能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7391096U (zh) 完全混合型氧化沟状微孔曝气生化反应器
CN216662757U (zh) 一种高浓度废水处理装置
CN206705785U (zh) 一种生物反应污水处理器
CN106608673B (zh) 一种利用气液冲击混合反应系统降低废水中可溶性杂质含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