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9915U - 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39915U
CN210339915U CN201920735716.4U CN201920735716U CN210339915U CN 210339915 U CN210339915 U CN 210339915U CN 201920735716 U CN201920735716 U CN 201920735716U CN 210339915 U CN210339915 U CN 210339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d
tensioning
cable
resistor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357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小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uangchen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uangchen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uangchen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uangchen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357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39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39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399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旨在解决电缆重新成卷时难以张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包括张紧架、转动连接于张紧架顶部的上张紧辊、转动连接于张紧架底部的下张紧辊,其中张紧架沿重力方向开设有滑轨,滑轨上配合连接有滑块,下张紧辊转动连接于滑块;所述张紧架上还设有检测下张紧辊位置的检测器、根据检测器的检测信号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的提醒电路。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张紧辊的自重拉动电缆实现电缆的紧绷,并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使得电缆过于紧绷时,下张紧辊能够被电缆向上拉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近些年对工业越来越重视,出台的许多政策都在大力扶持工业发展,在工业的生产中,电缆是其中必不可缺的装置之一。
电缆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是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被大量运用在电力输送中。电缆在完成生产后通常是使用电缆盘将其卷成标准长度的大圈状,以便于进行运输和使用。
但是因为用途不同,不同的购买者所需的长度不同,有的用户只购买200米以下的短电缆,重量一般不会超过80kg,如果仍然使用常规大小的电缆盘,就会大大提高成本。
因此往往需要根据客户要求的长度,将电缆卷在新的电缆盘上,如申请号为CN201721734915.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电缆成圈机,这种电缆成圈机包括初步传线机和中转传线机,所述初步传线机与所述中转传线机之间通过设有的连接线连接,所述中转传线机的上端活动连接有传线轮,靠近所述传线轮的所述中转传线机上设置有缩紧轴,所述中转传线机的上端设置防卡旋轮。
这种电缆成圈机能够实现对电缆的重新收卷,但是电缆在收卷的过程中需要电缆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一旦电缆松弛,就会导致重新收卷的电缆散乱。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通过下张紧辊的自重拉动电缆实现电缆的紧绷,并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使得电缆过于紧绷时,下张紧辊能够被电缆向上拉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包括张紧架、转动连接于张紧架顶部的上张紧辊、转动连接于张紧架底部的下张紧辊,其中张紧架沿重力方向开设有滑轨,滑轨上配合连接有滑块,下张紧辊转动连接于滑块;所述张紧架上还设有检测下张紧辊位置的检测器、根据检测器的检测信号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的提醒电路。
电缆绕过上张紧辊与下张紧辊,通过下张紧辊的自重来实现对电缆的拉紧,当电缆过紧时,下张紧辊被迫沿滑轨上升,当电缆过松时,下张紧辊在重力的作用下将电缆拉紧;
同时,通过检测器实时监测下张紧辊的位置,并通过提醒电路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防止下张紧辊运动到极限位置而卡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张紧辊的周壁开设有多个收纳电缆的上张紧槽,多个上张紧槽沿上张紧辊的轴向排布,下张紧辊设有与上张紧槽配合的下张紧槽,电缆上下往复绕过上张紧槽、下张紧槽。
通过多个上张紧槽、下张紧槽的设计,使得电缆能够往复卷绕多次,从而有较长的一部分位于张紧装置内,变向增加了张紧装置的长度,使得在电缆紧绷或松弛时,更难以带动下张紧辊上升或下降,使张紧装置能够有更大的调节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缆与上张紧辊、下张紧辊的摩擦力较大,所以下张紧辊需要较重才能实现对电缆的拉伸,而电缆与丝线不同,成品十分坚韧,不会被拉扯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轨的顶端与底端均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朝向滑块的一端连接有缓冲块,远离滑块的一端连接于张紧架,缓冲块位于滑块的滑动路径上。
通过缓冲弹簧的设计,降低下张紧辊急速上升、下降导致时与张紧架的碰撞损伤,对下张紧辊、张紧架均起到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张紧辊还同轴连接有反向辊,电缆沿正向依次往复绕过上张紧辊、下张紧辊后,在脱离张紧装置时,沿反向绕过反向辊。。
张紧装置之前是放卷部分,张紧装置之后是收卷部分,在电缆收卷的过程中,收卷的长度是根据用户需求预设好的,因此在到达预设长度后收卷部分就会停止收卷,此时放卷部分不会瞬间停止,而是仍会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一定距离,因此放卷部分与张紧装置之间的电缆在工作结束后必然会垂落,所以将电缆首先绕过上张紧辊,使得电缆保持一定高度,不会直接垂落到地上;
同时,为了便于收卷,收卷部分需要高度较低,使工作人员能够直接碰到,因此电缆在脱离张紧装置时会经过反向辊反转,从而以较低的高度脱离张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醒电路包括:
至少设有两个提示灯的提示灯组;
检测电路,耦接于检测器,并发出检测信号;
比较电路,耦接于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以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
执行电路,耦接于比较电路并根据比较信号控制提示灯组是否得电。
通过检测器用于对电缆过于松弛或过于紧绷进行检测,提醒电路用于对提示灯组进行控制,提示灯组中至少有两个提示灯,用于对松弛与张紧的不同情况进行提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比较电路,包括,
第一比较部,耦接于检测电路以接收检测信号,并将检测信号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比较部,耦接于检测电路以接收检测信号,并将检测信号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第一预设值为下张紧辊位置较低的情况,在检测到下张紧辊位置较低以后,启动提示灯组进行提示;
第二预设值为下张紧辊位置较高的情况,在检测到下张紧辊位置较高以后,启动提示灯组的另一盏灯进行提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执行电路包括,
第一控制部,耦接于第一比较部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当检测器的感应信号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一控制部使提示灯组中一个提示灯得电并保持得电状态;
第二控制部,耦接于第二比较部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当检测器的感应信号大于第二预设值后,第二控制部使提示灯组中另一个提示灯保持得电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器的感应信号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提示灯组中的一个提示灯开始工作;
当检测器的感应信号大于第二预设值后,第二控制部控制另一提示灯开始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控制部包括:
第五电阻,一端耦接于第一比较部;
第一三极管,发射极接地,基极耦接于第五电阻的另一端;
第六电阻,一端耦接于第五电阻与第一三极管基极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与地的连接点;
第九电阻,一端耦接于直流电,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
第一继电器,包括线圈、第一常开触点开关,线圈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与直流电的连接点,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连接点,第一常开触点开关与提示灯组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继电器导通,从而使第一常开触点开关闭合,进而使得提示灯组得电,进行提示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控制部包括,
第七电阻,耦接于第二比较部;
第二三极管,基极耦接于第七电阻,发射极接地;
第八电阻,一端耦接于第七电阻与第二三极管基极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与地的连接点;
第二继电器,包括第二常开触点开关、线圈,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常开触点开关与提示灯组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将第二三极管导通,使第二继电器工作,从使提示灯组的另一提示灯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下张紧辊的自重拉动电缆实现电缆的紧绷,并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使得电缆过于紧绷时,下张紧辊能够被电缆向上拉动;
其二,通过提示电路的设计,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张紧装置过松或过紧时得到提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缆成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提示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1、放卷装置;2、收卷装置;3、控制台;4、张紧架;41、滑轨;42、滑块;5、上张紧辊;51、上张紧槽;6、下张紧辊;61、下张紧槽;62、反向辊;7、缓冲弹簧;71、缓冲块;8、检测器;9、提示灯组;1000、提醒电路;100、检测电路;200、比较电路;201、第一比较部;202、第二比较部;300、执行电路;301、第一控制部;302、第二控制部;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A、第一比较器;B、第二比较器;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KM1、第一继电器;KM2、第二继电器;KM1-1、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2-1、第一常闭触点开关;S3、第二常开触点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张紧架4、转动连接于张紧架4顶部的上张紧辊5、转动连接于张紧架4底部的下张紧辊6,其中张紧架4沿重力方向开设有滑轨41,滑轨41上配合连接有滑块42,下张紧辊6转动连接于滑块42,当电缆过紧时,下张紧辊6被拉动沿滑轨41上升,当电缆过松时,下张紧辊6在重力的作用下将电缆拉紧。
在上张紧辊5的周壁还开设有多个收纳电缆的上张紧槽51,多个上张紧槽51沿上张紧辊5的轴向排布,下张紧辊6设有与上张紧槽51配合的下张紧槽61,电缆上下往复绕过上张紧槽51、下张紧槽61,从而通过多个上张紧槽51、下张紧槽61的设计,使得电缆能够往复卷绕多次,变向增加了张紧装置的长度,使得在电缆紧绷或松弛时,更难以带动下张紧辊6上升或下降,使张紧装置能够有更大的调节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缆与上张紧辊5、下张紧辊6的摩擦力较大,所以下张紧辊6需要较重才能实现对电缆的拉伸,而电缆与丝线不同,电缆带有多层保护层而十分坚韧,不用担心被拉扯坏。
同时,虽然设置了上张紧槽51与下张紧槽61,但是一旦放卷电机与收卷的电机出现问题,下张紧辊6仍会急速上升、下降,因此,在滑轨41的顶端与底端均设有缓冲弹簧7;缓冲弹簧7朝向滑块42的一端连接有缓冲块71,远离滑块42的一端连接于张紧架4,缓冲块71位于滑块42的滑动路径上。
如图1、图2所示,张紧装置属于自动成圈装置的一部分,张紧装置之前是放卷部分,张紧装置之后是收卷部分,在电缆收卷的过程中,收卷的长度是根据用户需求预设好的,因此在到达预设长度后收卷部分就会停止收卷,但此时放卷部分不会瞬间停止,而是仍会在惯性驱动下转动一定距离,因此放卷部分与张紧装置之间的电缆在工作结束后必然会垂落,所以电缆首先向上绕过上张紧辊5,使得电缆保持一定高度,不会在停止收卷后直接垂落到地上。
同时,为了便于收卷,收卷部分需要高度较低,使工作人员能够直接碰到,因此下张紧辊6还同轴连接有反向辊62,若电缆正常运动时,带动上张紧辊5、下张紧辊6沿顺时针转动,则最后沿逆时针绕过反向辊62;若电缆正常运动时,带动上张紧辊5、下张紧辊6沿逆时针转动,则最后沿顺时针绕过反向辊62,从而即达到从较高的位置进入收紧装置,又能从较低的位置离开收紧装置。
工作过程:自动成圈装置除了张紧装置,还包括放卷装置1、收卷装置2、控制台3;
在进行收卷时,会通过收卷装置2来驱动电缆盘转动,此时电缆盘作为主动件,如果电缆始终处于张紧状态,那么位于前方的电缆缠绕在电缆盘后,位于后面的电缆会在前面电缆的限位下,沿小电缆盘的轴向滑移一点距离,从而最终使电缆均匀的卷绕在电缆盘上,不会像丝线一样出现一部分位置堆满杂乱的丝线、一部分没有丝线的情况,这是因为电缆较粗,同时电缆一直绷紧,所以设置张紧装置;
当电缆松弛时,会在配重很大的下张紧辊6的拉扯下重新绷直,从而始终保持绷紧状态。
实施例二: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如图2、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张紧架4上还设有检测下张紧辊6位置的检测器8、根据检测器8的检测信号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的提醒电路1000。其中检测器8使用对准下张紧辊6的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连接于张紧架4的底端,根据距离传感器的读数,判断下张紧辊6的位置。在选择检测器8时,可以仅考虑经济因素,并根据购买的产品说明书安装。
提醒电路1000包括对工作人员提示的提示灯组9、耦接于检测器8并发出检测信号检测电路100、耦接于检测电路100的比较电路200、耦接于比较电路200的执行电路300。其中提示灯组9位于控制台3上,放卷部分与收卷部分的驱动机构同样由控制台3进行控制。提示灯组9包括代表过于张紧的红色灯和代表过于松弛的黄色灯。
比较电路200包括第一比较部201、第二比较部202。第一比较部20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比较器A,第一电阻R1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第一电阻R1另一端耦接于第二电阻R2一端,第二电阻R2另一端接地,第一比较器A正相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以接收第一预设值,第一预设值为下张紧辊6位置较低的情况,在检测到下张紧辊6位置较低以后,启动黄色提示灯进行提示;第一比较器A反相端耦接于检测器8以接收检测信号。
第二比较部202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比较器B,第三电阻R3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第三电阻R3另一端耦接于第四电阻R4一端,第四电阻R4另一端接地,第二比较器B反相端耦接于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点以接收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为下张紧辊6位置较高的情况,在检测到下张紧辊6位置较高以后,启动提示灯组9的红色提示灯进行提示;第二比较器B正相端耦接于检测器8以接收检测信号。
执行电路300包括第一控制部301、第二控制部302。
第一控制部301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三极管Q1、第九电阻R9、第一继电器KM1,第五电阻R5的一端耦接于第一比较器A输出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M2,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第六电阻R6一端耦接于第五电阻R5与第一三极管Q1基极的连接点,第六电阻R6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与地的连接点。
第九电阻R9,一端耦接于直流电,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
第一继电器KM1,包括线圈、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1,线圈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R9与直流电的连接点,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R9与第一三极管Q1的连接点,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1与提示灯组9耦接。
第二控制部302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二三极管Q2、第二继电器KM2、续流二极管,第七电阻R7一端耦接于一端耦接于第二比较器B输出端,第七电阻R7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M2,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第八电阻R8一端耦接于第七电阻R7与第二三极管Q2基极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与地的连接点;第二继电器KM2耦接于直流电,第二继电器KM2包括耦接于提示灯组9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S3,第二常开触点开关S3连接于地。续流二极管一端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M2与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的连接点,续流二极管另一端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M2与地的连接点。
工作过程:首先通过检测器8对下张紧辊6的位置进行检测;
当下张紧辊6位置低于第一预设值时,通过对检测器8的信号处理,在第一比较部201发射第一控制信号,第一继电器KM1将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1闭合,从而启动提示灯组9中的黄色提示灯进行工作;
当下张紧辊6位置高于第二预设值时,第二比较部202发射第二控制信号,使得第二继电器KM2启动,从而使启动提示灯组9中的红色提示灯进行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张紧架(4)、转动连接于张紧架(4)顶部的上张紧辊(5)、转动连接于张紧架(4)底部的下张紧辊(6),其中张紧架(4)沿重力方向开设有滑轨(41),滑轨(41)上配合连接有滑块(42),下张紧辊(6)转动连接于滑块(42);所述张紧架(4)上还设有检测下张紧辊(6)位置的检测器(8)、根据检测器(8)的检测信号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的提醒电路(1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张紧辊(5)的周壁开设有多个收纳电缆的上张紧槽(51),多个上张紧槽(51)沿上张紧辊(5)的轴向排布,下张紧辊(6)设有与上张紧槽(51)配合的下张紧槽(61),电缆上下往复绕过上张紧槽(51)、下张紧槽(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41)的顶端与底端均设有缓冲弹簧(7);缓冲弹簧(7)朝向滑块(42)的一端连接有缓冲块(71),远离滑块(42)的一端连接于张紧架(4),缓冲块(71)位于滑块(42)的滑动路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张紧辊(6)还同轴连接有反向辊(62),电缆沿正向依次往复绕过上张紧辊(5)、下张紧辊(6)后,在脱离张紧装置时,沿反向绕过反向辊(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电路(1000)包括:
至少设有两个提示灯的提示灯组(9);
检测电路(100),耦接于检测器(8),并发出检测信号;
比较电路(200),耦接于检测电路(100)的输出端以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
执行电路(300),耦接于比较电路(200)并根据比较信号控制提示灯组(9)是否得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200),包括,
第一比较部(201),耦接于检测电路(100)以接收检测信号,并将检测信号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比较部(202),耦接于检测电路(100)以接收检测信号,并将检测信号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电路(300)包括,
第一控制部(301),耦接于第一比较部(201)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当检测器(8)的感应信号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一控制部(301)使提示灯组(9)中一个提示灯得电并保持得电状态;
第二控制部(302),耦接于第二比较部(202)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当检测器(8)的感应信号大于第二预设值后,第二控制部(302)使提示灯组(9)中另一个提示灯保持得电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301)包括:
第五电阻(R5),一端耦接于第一比较部(201);
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基极耦接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
第六电阻(R6),一端耦接于第五电阻(R5)与第一三极管(Q1)基极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与地的连接点;
第九电阻(R9),一端耦接于直流电,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
第一继电器(KM1),包括线圈、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1),线圈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R9)与直流电的连接点,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R9)与第一三极管(Q1)的连接点,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1)与提示灯组(9)耦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部(302)包括,
第七电阻(R7),耦接于第二比较部(202);
第二三极管(Q2),基极耦接于第七电阻(R7),发射极接地;
第八电阻(R8),一端耦接于第七电阻(R7)与第二三极管(Q2)基极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与地的连接点;
第二继电器(KM2),包括第二常开触点开关(S3)、线圈,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常开触点开关(S3)与提示灯组(9)耦接。
CN201920735716.4U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39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5716.4U CN210339915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5716.4U CN210339915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39915U true CN210339915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2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3571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39915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39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0853B (zh) 用于促进线形材料的缠绕的自动卷轴
CN203699510U (zh) 一种卷料张力调节装置
CN202098935U (zh) 收放卷两用装置
CN109279455B (zh) 一种系留无人机的线路支撑结构
CN102530639A (zh) 卷绕钢丝绳机
CN103426563B (zh) 一种放线机
CN210339915U (zh) 一种用于自动成圈装置的张紧装置
CN209906093U (zh) 一种电缆自动成圈装置
CN203382302U (zh) 绝缘绳自动收绳装置
CN109505105A (zh) 一种电动晾衣机的遇阻保护系统、方法及电动晾衣机
CN107628474A (zh) 电动收线架
CN107027724B (zh) 一种智能控制鱼竿钓鱼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3201851U (zh) 一种具有杠杆式张力控制的自动放线装置
CN210583409U (zh) 活动式刚性挡烟垂壁
CN209721181U (zh) 一种led灯带生产线用放卷装置
CN203474093U (zh) 线缆自动成圈机构及线缆自动剪缆成圈装置
CN209082963U (zh) 升降吊篮设备
CN2493640Y (zh) 一种晒衣装置
CN212531670U (zh) 一种卷带设备用载带的收放联动装置
TW202122336A (zh) 地面供電繫留無人機之捲線機構
CN105883487A (zh) 自动收绳装置
CN206467347U (zh) 双工位卷绕机工位转换机构
CN210023298U (zh) 一种电磁线拉丝收线装置
CN106395502B (zh) 一种伴热带卷绕张力感应装置
CN220813443U (zh) 一种具有计米功能的高塔穿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