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1538U - 智能训练扶梯 - Google Patents

智能训练扶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31538U
CN210331538U CN201921242997.6U CN201921242997U CN210331538U CN 210331538 U CN210331538 U CN 210331538U CN 201921242997 U CN201921242997 U CN 201921242997U CN 210331538 U CN210331538 U CN 210331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ladder
base
handrail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29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
许劲峰
陈恩伟
刘正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2429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31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31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31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训练扶梯,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具有测力功能的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和与其整体构成一字型或L型结构的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和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和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顶部还通过支撑杆结构连接平台扶手或阶梯扶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各底座测力传感器和扶手测力传感器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获取平台底座和阶梯底座的受力情况,并可由工作人员进一步得出患者上肢和下肢的发力情况,通过设置在侧底座板的测力传感器还可以区分左右上肢的发力情况的不同,在为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数据指导,提高康复训练效果;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智能训练扶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训练扶梯。
背景技术
康复训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主要通过采用适量的、定向的训练使病人患肢恢复正常的自理功能,以及用训练的方法尽可能的使残疾者生理和心理得到康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截瘫、偏瘫、脑瘫、截肢均是高发疾病的类别,截瘫、偏瘫、脑瘫、截肢患者发病后有很高比例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
训练扶梯是用于帮助截瘫、偏瘫、脑瘫、截肢等肢体功能障碍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器械。它可以帮助患者从轮椅、病床上站立起来,进行站立及行走训练,或者做身体上肢运动和步行运动,进行相关肌肉力量训练,以及帮助下肢骨折、偏瘫患者摆动患侧下肢,进行骨关节活动度的训练等。但现有的训练扶梯无法获得训练者腿部的发力情况和手部的支撑情况,不能进行康复训练计划制定的指导;同时,现有的训练扶梯无法方便的调节扶手的高度,适用范围十分有限。
通过专利检索,存在以下已知的技术方案:
专利1:
申请号:201420323945.2,申请日:2014.06.18,授权公告日:2014.12.24,一种康复训练用扶梯,包括中间平台,围绕中间平台设置有多个训练阶梯,训练阶梯的底座上设有调节螺栓,中间平台和各训练阶梯上安装有可伸缩扶手杆。一种康复训练用扶梯,包括中间平台,中间平台两边分别设有有一个训练阶梯和一个训练斜坡,训练阶梯和训练斜坡的底座上设有调节螺栓,中间平台和训练阶梯和训练斜坡上安装有可伸缩扶手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复训练用扶梯,用作恢复患者日常行走能力的训练器材,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方便,训练效果佳,扶手高度可根据患者身高进行调整。
但该专利没有设置测力传感器,无法观测并记录数据,不能对康复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手部发力情况和脚部支撑力的情况进行评估,使训练具有盲目性,对患者的恢复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该专利扶手装置的高度在调节过程中需要多次的手动调节,不能达到快速方便的调节效果。
专利2:
申请号:201810558495.8,申请日:2018.06.01,授权公告日:2018.11.23,本实用新型智能训练梯康复辅具,涉及医疗康复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楼梯装置及扶手装置,楼梯装置包括楼梯主体架,楼梯主体架包括中部平台框架及分别连接在中部平台框架两的踏步框架Ⅰ及踏步框架Ⅱ,中部平台框架上设有平整的中部平台,踏步框架Ⅰ和踏步框架Ⅱ上分别设有多个踏步阶梯,每一阶的踏步阶梯上设有至少二块并排设置的楼梯踏板,每一块楼梯踏板的底面设有一个压力感应器,还设有覆盖楼梯踏板及部分踏步框架的面皮,扶手装置的扶手立杆分别固定连接在中部平台框架、踏步框架Ⅰ、踏步框架Ⅱ的两侧边缘,扶手装置的扶手拉杆连接在扶手立杆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使用舒适性好、康复训练过程的数据可有效采集记录,能够客观评估训练效果。
该专利虽然设置有扶手装置,但需要人多次手动拧松限制扶手高度的限行把手才能达到调节扶手的高度的目的,其操作过程繁琐费时,而且扶手自身有一定的重量,康复训练患者多为手脚行动不便人群,不利于他们独立完成调节过程。该专利每一块楼梯踏板的底面设有一个压力感应器,结构复杂,无法获得训练者的重心及变化情况,除此之外,还无法准确区分上肢和下肢的发力数据情况,对于评估患者的训练情况具有盲目性。
通过以上的检索发现,以上技术方案没有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新颖性;并且以上专利文件的相互组合没有破坏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智能训练扶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训练扶梯,包括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和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所述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与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较高一侧紧贴设置;
所述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由中间平台底座装置和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结构连接于其上的两个平台扶手构成;所述中间平台底座装置由平台支撑框和平台底座构成,所述平台支撑框中部为向下凹陷的矩形框状结构的平台底座支撑结构,所述平台底座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底座测力传感器,所述平台底座位于所述平台底座支撑结构上方,并与对应的底座测力传感器的承载端连接;两个所述平台扶手分别沿所述平台底座外侧设置,所述平台扶手两端底部各竖直连接一个支撑杆结构,并分别通过各所述支撑杆结构与所述平台支撑框连接固定;
所述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由阶梯平台底座装置和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结构连接于其上的两个阶梯扶手构成;所述阶梯平台底座装置由阶梯支撑框和阶梯底座构成,所述阶梯支撑框呈框状阶梯型结构,其各阶梯中部均为向下凹陷的矩形框状结构的阶梯底座支撑结构,所述阶梯底座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底座测力传感器,所述阶梯底座设于所述阶梯底座支撑结构上方,并与对应的底座测力传感器的承载端连接;两个所述阶梯扶手平行倾斜设置,分别位于所述阶梯支撑框两侧上方,所述阶梯扶手倾斜的方向对应所述阶梯支撑框的高度变化设置,所述阶梯扶手两端底部各竖直连接一个支撑杆结构,并分别通过各所述支撑杆结构与所述阶梯支撑框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所述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与所述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的结构相同,所述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和所述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分别与所述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的对边相接或邻边相接,整体构成一字型结构或L型结构,两个所述平台扶手相应呈平行设置或L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结构包括位于上方的空心轴和位于下方的立柱,所述立柱顶部设有直线轴承,所述空心轴穿过所述直线轴承设置并与所述直线轴承形成移动副,气动弹簧设于所述立柱内所述空心轴内部;所述平台支撑框和所述阶梯支撑框顶部外侧下方均设U型架,所述气动弹簧顶端与所述空心轴固连,底端穿过所述平台支撑框或所述阶梯支撑框,通过销子与对应的U型架铰接;所述平台支撑框和所述阶梯支撑框外侧两侧均各设有一个控制开关,与同一个所述平台扶手或所述阶梯扶手连接的两个气动弹簧连接至同一个所述控制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底座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位于下方的下层平台底座和上层平台底座,所述阶梯底座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位于下方的下层阶梯底座和上层阶梯底座,所述上层平台底座和上层阶梯底座由木板制成,为平板状结构,所述下层平台底座和所述下层阶梯底座构成框状结构;侧底座板铺设于所述平台支撑框和所述阶梯支撑框顶部外侧,其与所述平台底座和所述阶梯底座上表面平齐,所述平台支撑框和所述阶梯支撑框侧壁以侧板封闭。
进一步的,还设有平台扶杆和阶梯扶杆,所述平台扶手或所述阶梯扶手下方平行于所述平台扶手或所述阶梯扶手设各平台扶杆或各阶梯扶杆,各所述平台扶杆或各所述阶梯扶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立柱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轴顶部为连接套结构,并通过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平台扶手或所述阶梯扶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训练扶梯上还配设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各所述底座测力传感器数据连通。
一种智能训练扶梯,一种智能训练扶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和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所述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与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较高一侧紧贴设置;
所述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由中间平台底座装置和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结构连接于其上的两个平台扶手构成;所述中间平台底座装置由平台支撑框和平台底座构成,所述平台支撑框中部为向下凹陷的矩形框状结构的平台底座支撑结构,所述平台底座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底座测力传感器,所述平台底座位于所述平台底座支撑结构上方,并与对应的底座测力传感器的承载端连接;两个所述平台扶手分别沿所述平台底座外侧设置,所述平台扶手两端底部各竖直连接一个支撑杆结构;
所述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由阶梯平台底座装置和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结构连接于其上的两个阶梯扶手构成;所述阶梯平台底座装置由阶梯支撑框和阶梯底座构成,所述阶梯支撑框呈框状阶梯型结构,其各阶梯中部均为向下凹陷的矩形框状结构的阶梯底座支撑结构,所述阶梯底座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底座测力传感器,所述阶梯底座设于所述阶梯底座支撑结构上方,并与对应的底座测力传感器的承载端连接;两个所述阶梯扶手平行倾斜设置,分别位于所述阶梯支撑框两侧上方,所述阶梯扶手倾斜的方向对应所述阶梯支撑框的高度变化设置,所述阶梯扶手两端底部各竖直连接一个支撑杆结构;
所述平台支撑框和所述阶梯支撑框的顶部外侧下方对应各所述支撑杆结构的位置分别设置各扶手测力传感器,各所述扶手测力传感器的支撑端与对应的所述平台支撑框或所述阶梯支撑框连接固定,承载端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杆结构底端连接固定。
所述训练扶梯上还配设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各所述底座测力传感器和各所述扶手测力传感器数据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所述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与所述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的结构相同,所述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和所述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分别与所述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的对边相接或邻边相接,整体构成一字型结构或L型结构,两个所述平台扶手相应呈平行设置或L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结构包括位于上方的空心轴和位于下方的立柱,所述立柱顶部设有直线轴承,所述空心轴穿过所述直线轴承设置并与所述直线轴承形成移动副,气动弹簧设于所述立柱内所述空心轴内部,所述平台支撑框和所述阶梯支撑框顶部外侧下方均设U型架,所述气动弹簧顶端与所述空心轴固连,底端穿过所述平台支撑框或所述阶梯支撑框,通过销子与对应的U型架铰接,所述U型架与对应的所述扶手测力传感器的承载端固连;所述平台支撑框和所述阶梯支撑框外侧两侧均各设有一个控制开关,与同一个所述平台扶手或所述阶梯扶手连接的两个气动弹簧连接至同一个所述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训练扶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各底座测力传感器和扶手测力传感器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获取平台底座和阶梯底座的受力情况,并可由工作人员进一步得出患者上肢和下肢的发力情况,通过设置在侧底座板的测力传感器还可以区分左右上肢的发力情况的不同,在为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数据指导,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2、可通过气动弹簧实现平台扶手和阶梯扶手高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身材的患者使用或适应不同的训练需要,调节、使用方便快捷,适用性好;
3、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平台底座、平台扶手、平台扶杆及其对应的支撑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阶梯支撑框、阶梯底座、阶梯扶手、阶梯扶杆及其对应的支撑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和阶梯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支撑杆结构与平台支撑框或阶梯支撑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支撑杆结构与平台支撑框或阶梯支撑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与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第一种组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与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第二种组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中间平台底座装置,11、平台支撑框,12、平台底座,121、下层平台底座,122、上层平台底座,13、阶梯支撑框,14、阶梯底座,141、上层阶梯底座,142、下层阶梯底座,15、侧底座板,16、侧板、17、阶梯平台底座装置;2、支撑杆结构,21、立柱,22、直线轴承,23、空心轴,24、连接套,25、气动弹簧,26、控制开关;31、平台扶手,32平台扶杆,33、阶梯扶手,34、阶梯扶杆;41、底座测力传感器,42、扶手测力传感器;5、显示屏;6、U形架;7、销子,8、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9、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8所示,其结构关系为:包括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和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与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较高一侧紧贴设置;
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由中间平台底座装置1和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结构2连接于其上的两个平台扶手31构成;中间平台底座装置1由平台支撑框11和平台底座12构成,平台支撑框11中部为向下凹陷的矩形框状结构的平台底座支撑结构,平台底座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底座测力传感器41,平台底座12位于平台底座支撑结构上方,并与对应的底座测力传感器41的承载端连接;两个平台扶手31分别沿平台底座12外侧设置,平台扶手31两端底部各竖直连接一个支撑杆结构2,并分别通过各支撑杆结构2与平台支撑框11连接固定;
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由阶梯平台底座装置17和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结构2连接于其上的两个阶梯扶手33构成;阶梯平台底座装置17由阶梯支撑框13和阶梯底座14构成,阶梯支撑框13呈框状阶梯型结构,其各阶梯中部均为向下凹陷的矩形框状结构的阶梯底座支撑结构,阶梯底座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底座测力传感器41,阶梯底座14设于阶梯底座支撑结构上方,并与对应的底座测力传感器41的承载端连接;两个阶梯扶手33平行倾斜设置,分别位于阶梯支撑框13两侧上方,阶梯扶手33倾斜的方向对应阶梯支撑框13的高度变化设置,阶梯扶手33两端底部各竖直连接一个支撑杆结构2,并分别通过各支撑杆结构2与阶梯支撑框13连接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与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的结构相同,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和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分别与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的对边相接或邻边相接,整体构成一字型结构或L型结构,两个平台扶手31相应呈平行设置或L型设置。
优选的,支撑杆结构2包括位于上方的空心轴23和位于下方的立柱21,立柱21顶部设有直线轴承22,空心轴23穿过直线轴承22设置并与直线轴承22形成移动副,气动弹簧25设于立柱21内空心轴23内部;平台支撑框11和阶梯支撑框13顶部外侧下方均设U型架6,气动弹簧25顶端与空心轴23固连,底端穿过平台支撑框11或阶梯支撑框13,通过销子7与对应的U型架6铰接;平台支撑框11和阶梯支撑框13外侧两侧均各设有一个控制开关26,与同一个平台扶手31或阶梯扶手33连接的两个气动弹簧25连接至同一个控制开关26。
上述气动弹簧10和控制开关11为整体形势的YK型可锁气弹簧,可以由淘宝店铺“顺达气弹簧”直接购得。
优选的,平台底座1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位于下方的下层平台底座121和上层平台底座122,阶梯底座14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位于下方的下层阶梯底座142和上层阶梯底座141,上层平台底座122和上层阶梯底座141由木板制成,为平板状结构,下层平台底座121和下层阶梯底座142构成框状结构;侧底座板15铺设于平台支撑框11和阶梯支撑框13顶部外侧,其与平台底座12和阶梯底座14上表面平齐,平台支撑框11和阶梯支撑框13侧壁以侧板16封闭。
优选的,还设有平台扶杆32和阶梯扶杆34,平台扶手31或阶梯扶手33下方平行于平台扶手31或阶梯扶手33设各平台扶杆32或各阶梯扶杆34,各平台扶杆32或各阶梯扶杆34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立柱21连接固定。
优选的,空心轴23顶部为连接套24结构,并通过连接套24与平台扶手31或阶梯扶手33连接。
优选的,训练扶梯上还配设显示屏5,显示屏5与各底座测力传感器41数据连通。
一种智能训练扶梯,一种智能训练扶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和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与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较高一侧紧贴设置;
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由中间平台底座装置1和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结构2连接于其上的两个平台扶手31构成;中间平台底座装置1由平台支撑框11和平台底座12构成,平台支撑框11中部为向下凹陷的矩形框状结构的平台底座支撑结构,平台底座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底座测力传感器41,平台底座12位于平台底座支撑结构上方,并与对应的底座测力传感器41的承载端连接;两个平台扶手31分别沿平台底座12外侧设置,平台扶手31两端底部各竖直连接一个支撑杆结构2;
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由阶梯平台底座装置17和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结构2连接于其上的两个阶梯扶手33构成;阶梯平台底座装置17由阶梯支撑框13和阶梯底座14构成,阶梯支撑框13呈框状阶梯型结构,其各阶梯中部均为向下凹陷的矩形框状结构的阶梯底座支撑结构,阶梯底座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底座测力传感器41,阶梯底座14设于阶梯底座支撑结构上方,并与对应的底座测力传感器41的承载端连接;两个阶梯扶手33平行倾斜设置,分别位于阶梯支撑框13两侧上方,阶梯扶手33倾斜的方向对应阶梯支撑框13的高度变化设置,阶梯扶手33两端底部各竖直连接一个支撑杆结构2;
平台支撑框11和阶梯支撑框13的顶部外侧下方对应各支撑杆结构2的位置分别设置各扶手测力传感器42,各扶手测力传感器42的支撑端与对应的平台支撑框11或阶梯支撑框13连接固定,承载端与对应的支撑杆结构2底端连接固定。
训练扶梯上还配设显示屏5,显示屏5与各底座测力传感器41和各扶手测力传感器42数据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与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的结构相同,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和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分别与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的对边相接或邻边相接,整体构成一字型结构或L型结构,两个平台扶手31相应呈平行设置或L型设置。
优选的,支撑杆结构2包括位于上方的空心轴23和位于下方的立柱21,立柱21顶部设有直线轴承22,空心轴23穿过直线轴承22设置并与直线轴承22形成移动副,气动弹簧25设于立柱21内空心轴23内部,平台支撑框11和阶梯支撑框13顶部外侧下方均设U型架6,气动弹簧25顶端与空心轴23固连,底端穿过平台支撑框11或阶梯支撑框13,通过销子7与对应的U型架6铰接,U型架与对应的扶手测力传感器42的承载端固连;平台支撑框11和阶梯支撑框13外侧两侧均各设有一个控制开关26,与同一个平台扶手31或阶梯扶手33连接的两个气动弹簧25连接至同一个控制开关26。
上述气动弹簧10和控制开关11为整体形势的YK型可锁气弹簧,可以由淘宝店铺“顺达气弹簧”直接购得。
使用前,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身材和康复训练的需要,首先通过控制开关26调节对应的一对气动弹簧25至合适状态,使对应的一对空心轴23相对于对应的一对立柱21上升或下降,以将对应的一个平台扶手31或阶梯扶手33调节至合适高度。
康复训练时,患者在阶梯底座14或平台底座12表面行走,双手扶持于阶梯扶手33或平台扶手31上,各底座测力传感器41可测得阶梯底座14或平台底座12受力,各扶手测力传感器42可测得阶梯扶手33或平台扶手31受力,并显示于显示屏5中;工作人员可对相关受力数据进行记录,并可分析数据,制定、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以改善康复训练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训练扶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和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所述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与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较高一侧紧贴设置;
所述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由中间平台底座装置(1)和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结构(2)连接于其上的两个平台扶手(31)构成;所述中间平台底座装置(1)由平台支撑框(11)和平台底座(12)构成,所述平台支撑框(11)中部为向下凹陷的矩形框状结构的平台底座支撑结构,所述平台底座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底座测力传感器(41),所述平台底座(12)位于所述平台底座支撑结构上方,并与对应的底座测力传感器(41)的承载端连接;两个所述平台扶手(31)分别沿所述平台底座(12)外侧设置,所述平台扶手(31)两端底部各竖直连接一个支撑杆结构(2),并分别通过各所述支撑杆结构(2)与所述平台支撑框(11)连接固定;
所述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由阶梯平台底座装置(17)和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结构(2)连接于其上的两个阶梯扶手(33)构成;所述阶梯平台底座装置(17)由阶梯支撑框(13)和阶梯底座(14)构成,所述阶梯支撑框(13)呈框状阶梯型结构,其各阶梯中部均为向下凹陷的矩形框状结构的阶梯底座支撑结构,所述阶梯底座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底座测力传感器(41),所述阶梯底座(14)设于所述阶梯底座支撑结构上方,并与对应的底座测力传感器(41)的承载端连接;两个所述阶梯扶手(33)平行倾斜设置,分别位于所述阶梯支撑框(13)两侧上方,所述阶梯扶手(33)倾斜的方向对应所述阶梯支撑框(13)的高度变化设置,所述阶梯扶手(33)两端底部各竖直连接一个支撑杆结构(2),并分别通过各所述支撑杆结构(2)与所述阶梯支撑框(13)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训练扶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所述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与所述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的结构相同,所述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和所述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分别与所述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的对边相接或邻边相接,整体构成一字型结构或L型结构,两个所述平台扶手(31)相应呈平行设置或L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训练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结构(2)包括位于上方的空心轴(23)和位于下方的立柱(21),所述立柱(21)顶部设有直线轴承(22),所述空心轴(23)穿过所述直线轴承(22)设置并与所述直线轴承(22)形成移动副,气动弹簧(25)设于所述立柱(21)内所述空心轴(23)内部;所述平台支撑框(11)和所述阶梯支撑框(13)顶部外侧下方均设U型架(6),所述气动弹簧(25)顶端与所述空心轴(23)固连,底端穿过所述平台支撑框(11)或所述阶梯支撑框(13),通过销子(7)与对应的U 型架(6)铰接;所述平台支撑框(11)和所述阶梯支撑框(13)外侧两侧均各设有一个控制开关(26),与同一个所述平台扶手(31)或所述阶梯扶手(33)连接的两个气动弹簧(25)连接至同一个所述控制开关(2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训练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底座(1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位于下方的下层平台底座(121)和上层平台底座(122),所述阶梯底座(14)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位于下方的下层阶梯底座(142)和上层阶梯底座(141),所述上层平台底座(122)和上层阶梯底座(141)由木板制成,为平板状结构,所述下层平台底座(121)和所述下层阶梯底座(142)构成框状结构;侧底座板(15)铺设于所述平台支撑框(11)和所述阶梯支撑框(13)顶部外侧,其与所述平台底座(12)和所述阶梯底座(14)上表面平齐,所述平台支撑框(11)和所述阶梯支撑框(13)侧壁以侧板(16)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训练扶梯,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平台扶杆(32)和阶梯扶杆(34),所述平台扶手(31)或所述阶梯扶手(33)下方平行于所述平台扶手(31)或所述阶梯扶手(33)设各平台扶杆(32)或各阶梯扶杆(34),各所述平台扶杆(32)或各所述阶梯扶杆(34)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立柱(21)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训练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轴(23)顶部为连接套(24)结构,并通过所述连接套(24)与所述平台扶手(31)或所述阶梯扶手(3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训练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扶梯上还配设显示屏(5),所述显示屏(5)与各所述底座测力传感器(41)数据连通。
8.一种智能训练扶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和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所述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与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较高一侧紧贴设置;
所述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由中间平台底座装置(1)和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结构(2)连接于其上的两个平台扶手(31)构成;所述中间平台底座装置(1)由平台支撑框(11)和平台底座(12)构成,所述平台支撑框(11)中部为向下凹陷的矩形框状结构的平台底座支撑结构,所述平台底座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底座测力传感器(41),所述平台底座(12)位于所述平台底座支撑结构上方,并与对应的底座测力传感器(41)的承载端连接;两个所述平台扶手(31)分别沿所述平台底座(12)外侧设置,所述平台扶手(31)两端底部各竖直连接一个支撑杆结构(2);
所述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由阶梯平台底座装置(17)和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结构(2)连接于其上的两个阶梯扶手(33)构成;所述阶梯平台底座装置(17)由阶梯支撑框(13)和阶梯底座(14)构成,所述阶梯支撑框(13)呈框状阶梯型结构,其各阶梯中部均为向下凹陷的矩形框状结构的阶梯底座支撑结构,所述阶梯底座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底座测力传感器(41),所述阶梯底座(14)设于所述阶梯底座支撑结构上方,并与对应的底座测力传感器(41)的承载端连接;两个所述阶梯扶手(33)平行倾斜设置,分别位于所述阶梯支撑框(13)两侧上方,所述阶梯扶手(33)倾斜的方向对应所述阶梯支撑框(13)的高度变化设置,所述阶梯扶手(33)两端底部各竖直连接一个支撑杆结构(2);
所述平台支撑框(11)和所述阶梯支撑框(13)的顶部外侧下方对应各所述支撑杆结构(2)的位置分别设置各扶手测力传感器(42),各所述扶手测力传感器(42)的支撑端与对应的所述平台支撑框(11)或所述阶梯支撑框(13)连接固定,承载端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杆结构(2)底端连接固定;
所述训练扶梯上还配设显示屏(5),所述显示屏(5)与各所述底座测力传感器(41)和各所述扶手测力传感器(42)数据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训练扶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所述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与所述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的结构相同,所述上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9)和所述下行阶梯平台单元体结构(10)分别与所述中间平台单元体结构(8)的对边相接或邻边相接,整体构成一字型结构或L型结构,两个所述平台扶手(31)相应呈平行设置或L型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智能训练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结构(2)包括位于上方的空心轴(23)和位于下方的立柱(21),所述立柱(21)顶部设有直线轴承(22),所述空心轴(23)穿过所述直线轴承(22)设置并与所述直线轴承(22)形成移动副,气动弹簧(25)设于所述立柱(21)内所述空心轴(23)内部,所述平台支撑框(11)和所述阶梯支撑框(13)顶部外侧下方均设U型架(6),所述气动弹簧(25)顶端与所述空心轴(23)固连,底端穿过所述平台支撑框(11)或所述阶梯支撑框(13),通过销子(7)与对应的U型架(6)铰接,所述U型架与对应的所述扶手测力传感器(42)的承载端固连;所述平台支撑框(11)和所述阶梯支撑框(13)外侧两侧均各设有一个控制开关(26),与同一个所述平台扶手(31)或所述阶梯扶手(33)连接的两个气动弹簧(25)连接至同一个所述控制开关(26)。
CN201921242997.6U 2019-08-02 2019-08-02 智能训练扶梯 Active CN210331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2997.6U CN210331538U (zh) 2019-08-02 2019-08-02 智能训练扶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2997.6U CN210331538U (zh) 2019-08-02 2019-08-02 智能训练扶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31538U true CN210331538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18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2997.6U Active CN210331538U (zh) 2019-08-02 2019-08-02 智能训练扶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315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4338A (zh) * 2019-08-02 2019-10-11 合肥工业大学 智能训练扶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4338A (zh) * 2019-08-02 2019-10-11 合肥工业大学 智能训练扶梯
CN110314338B (zh) * 2019-08-02 2024-02-27 合肥工业大学 智能训练扶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e et al. Balance control during stair negotiation in older adults
US10143606B2 (en) Sit-to-st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859711B (zh) 助老辅助站立轮椅
CN205460722U (zh) 一种康复平行杠
KR20060001831A (ko) 하지 재활 치료 장치 및 훈련 방법
KR20180010838A (ko) 계단 보행 기능을 갖는 분리형 트레드밀을 구비한 하지 재활 훈련 시스템
JP2009207858A (ja) 自立生活運動支援用車椅子
US20020185137A1 (en) Ambulator and gait harness system
KR101921914B1 (ko) 하지 재활로봇의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CN210331538U (zh) 智能训练扶梯
KR101430823B1 (ko) 체중부하 조절용 보행분석 트레드밀
CN110279985A (zh) 智能训练平行杠
AU2003204745A1 (en) Rehabilitation device
CN208319835U (zh) 一种康复科用腿部锻炼装置
CN210331549U (zh) 智能训练平行杠
CN110314338B (zh) 智能训练扶梯
CN107970575B (zh) 跪位动静平衡训练装置
CN208388953U (zh) 一种减轻脊椎受力的复健装置
CN211356596U (zh) 一种下肢康复辅助行走架
CN113384438B (zh) 一种护理用的助行器
CN210872588U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康复装置
CN209827472U (zh) 一种儿童神经康复架
CN202161529U (zh) 康复行走车
CN210785277U (zh) 一种髋部防摔辅助装置
KR101527593B1 (ko) 전보행 재활 훈련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