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6193U - 一种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6193U
CN210326193U CN201921062242.8U CN201921062242U CN210326193U CN 210326193 U CN210326193 U CN 210326193U CN 201921062242 U CN201921062242 U CN 201921062242U CN 210326193 U CN210326193 U CN 210326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ell
groove
termina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622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境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jiang Pla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Factory Xiaolan Town Zhongshan City
Original Assignee
Yongjiang Pla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Factory Xiaolan Town Zhongshan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jiang Pla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Factory Xiaolan Town Zhongshan City filed Critical Yongjiang Pla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Factory Xiaolan Town Zhongshan City
Priority to CN2019210622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6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6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6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属于电连接领域,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连接二者的连接块或和连接槽,连接块或连接槽几何中心偏离第一外壳或第二外壳的侧壁的竖直对称轴,从而使得第二外壳旋转180°时,第二外壳上的连接结构无法与第一外壳上的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因此第二外壳无法安装至第一外壳上,从而避免了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错向连接问题,进而提高了批量自动化生产时,产品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领域,特别是一种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接线端子在电气领域属于常见的零件。接线端子,尤其是用于快接的接线端子,通常是由第二外壳和第一外壳所组成的。第二外壳和第一外壳不仅能够有效地对其内部的导电零件进行保护,同时也便于拆卸。通常,第二外壳上都设置有各种标识,用于对接口等部位进行说明。
然而,在自动化大批量的生产中,第二外壳和第一外壳之间经常存在反装的情况,即第二外壳水平旋转180°后仍然能够安装至第一外壳上。这样无疑容易导致标识错误,并导致安装不准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接线端子,能够防止第二外壳反装到第一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外壳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几何中心偏离其所在的侧壁的竖直对称轴,所述第二外壳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配合连接的连接槽。
上述的接线端子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连接块或连接槽几何中心偏离第一外壳或第二外壳的侧壁的竖直对称轴,从而使得第二外壳旋转180°时,连接台无法与连接槽进行连接,因此第二外壳无法安装至第一外壳上,从而避免了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错向连接问题,进而提高了批量自动化生产时的产品的合格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接线端子,所述连接块和所述连接槽其中之一位于所述第一外壳的上端面上,另一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下端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接线端子,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还设置有卡榫和榫槽,所述卡榫安装在所述榫槽内;所述卡榫和所述榫槽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上,另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接线端子,所述卡榫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下端面上,所述榫槽位于所述第一外壳的上端面上。
所述卡榫上还设置有由其顶部中心向其根部外侧倾斜的引导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接线端子,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及所述连接槽的底壁上其中之一设置有所述卡榫,另一设置有所述榫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接线端子,还包括连接台和容纳槽;所述连接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其中之一上并延伸至与另一的内侧壁上;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壁上并和所述连接台配合,或者,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壁上并和所述连接台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接线端子,所述连接台和所述容纳槽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壁上,另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接线端子,所述连接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壁上,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壁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外壳示意图。
附图标记:10为第一外壳,20为第二外壳,31为连接块,32为连接槽,41为卡榫,42为榫槽,51为连接台,52为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 2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0上;所述第一外壳1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块31,所述连接块31的几何中心偏离其所在的侧壁的竖直对称轴,所述第二外壳2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31配合连接的连接槽32。连接块31或连接槽32几何中心偏离第一外壳10或第二外壳20的侧壁的竖直对称轴,从而使得第二外壳 20旋转180°时,连接台51无法与连接槽32进行连接。因此第二外壳20无法安装至第一外壳10上,从而避免了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 20之间的错向连接问题,并提高了批量自动化生产时产品的合格率。
优选地,所述连接块31沿其所在的侧壁方向的投影图形可以是轴对称图形。具体的,该图形可以是梯形。由于对称图形,连接块31 的几何中心位于其对称轴上。连接块31的对称轴偏离其所在的侧壁的竖直对称轴,从而使得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反向配对时,连接块31和连接槽32位于所述对称轴的两侧,而无法进行配合,从而防止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反向安装。
优选地,所述连接块31沿其所在的侧壁方向的投影图形可以是非轴对称图形。当所述连接块31为非对称图形时,即使连接块31位于其所在的侧壁的竖直对称轴上,反向安装时连接块31仍然无法与所述连接槽32配合连接,从而防止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反向安装。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可以是互相配合的卡扣(图中未绘示)和扣槽(图中未绘示),所述卡扣和所述扣槽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0上,另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20上。所述卡扣和所述扣槽不仅能够将第二外壳20安装到第一外壳10上,还能对二者进行相对固定,从而防止第二外壳20从第一外壳10上脱落。
优选地,连接台51和容纳槽52用于防止第二外壳20从第一外壳 10上的另一个方向脱落。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2,所述连接块31和所述连接槽32 其中之一位于所述第一外壳10的上端面上,另一位于所述第二外壳20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外壳10和所述第二外壳20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0和所述第二外壳20上,因此,所述接线端子的外侧壁将会更加平滑,从而保证了接线端子的稳定性和美观,并降低了加工的难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块31设置在第一外壳10上,所述连接槽32设置在第二外壳20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10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块31,两个连接块31设置在同一对称面的两侧。所述连接槽32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20的对应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10上设置有连接块31和连接槽32,所述第二外壳20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与其配合的连接槽32和连接块31。
优选地,参照图2,所述第一外壳10和所述第二外壳20之间还设置有卡榫41和榫槽42,所述卡榫41安装在所述榫槽42 内;所述卡榫41和所述榫槽42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 10上,另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20上。所述卡榫41和所述榫槽 42的配合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外壳10和所述第二外壳20之间连接的面积增大,进而使得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可靠。
优选地,所述卡榫41设置在第二外壳20上,所述榫槽42 设置在第一外壳10上。
优选地,参照图2和图3,所述卡榫41上还设置有由其顶部中心向其根部外侧倾斜的引导斜面。当第二外壳20逐渐安装到第一外壳10上时,卡榫41顶部的宽度将会比较小,从而容易安装至所述榫槽42中。随着安装的逐渐进行,卡榫41逐渐沿着所述引导斜面运动并深入榫槽42中,卡榫41的宽度也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卡榫41与榫槽42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可靠。
优选地,参照图2和图3,所述连接块31的顶部及所述连接槽32的底壁上其中之一设置有所述卡榫41,另一设置有所述榫槽42。所述卡榫41和所述榫槽42的配合连接使得所述连接块31和所述连接槽32之间连接的面积增大,进而使得连接块31 和连接槽32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可靠。
优选地,所述连接块31和所述连接槽32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有所述卡榫41和所述榫槽42。
优选地,参照图2,还包括连接台51和容纳槽52;所述连接台51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0和所述第二外壳20其中之一上并延伸至与另一的侧壁上;所述容纳槽52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0的内侧壁上并和所述连接台51配合,或者,所述容纳槽52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20的内侧壁上并和所述连接台51配合。所述第一外壳10和所述第二外壳20错向安装,即第二外壳20水平旋转180°再与第一外壳10安装时,所述连接台51将会无法安装到所述容纳槽52中,并对第一外壳10或第二外壳20的侧壁进行摩擦。在摩擦力的影响下,第二外壳20将难以安装到第一外壳10上。当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正确安装时,连接台51将会伸入至所述容纳槽52,从而使得连接台51和第一外壳10或第二外壳20 的侧壁没有接触及摩擦,从而使得第二外壳20顺利安装到第一外壳10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台51和所述连接块31设置在同一侧边上,所述容纳槽52和所述连接槽32设置在同一侧边上。
优选地,参照图2、图3和图4,所述连接台51和所述容纳槽52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0的内侧壁上,另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20的内侧壁上。由于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 20之间的接触面积通常只有边缘的一部分,且该部分需要设置连接块31和连接槽32,因此所述连接台51和所述容纳槽52 都设置在侧壁上,从而减少在所述边缘处的加工量。
优选地,所述连接台51和所述容纳槽5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的连接位上。所述连接台51设置在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的连接位处,并弯折及延伸至第一外壳10或第二外壳20的侧壁处。
优选地,所述连接台51设置在第一外壳10上,所述容纳槽52设置在第二外壳20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10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台51,两个连接台51设置在同一对称面的两侧。所述容纳槽52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20的对应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10上设置有连接台51和容纳槽52,所述第二外壳20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容纳槽52和连接台5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或组合,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外壳(10);
第二外壳(2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0)上;
所述第一外壳(1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块(31),所述连接块(31)的几何中心偏离其所在的侧壁的竖直对称轴,所述第二外壳(2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31)配合连接的连接槽(3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块(31)和所述连接槽(32)其中之一位于所述第一外壳(10)的上端面上,另一位于所述第二外壳(20)的下端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10)和所述第二外壳(20)之间还设置有卡榫(41)和榫槽(42),所述卡榫(41)安装在所述榫槽(42)内;所述卡榫(41)和所述榫槽(42)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0)上,另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20)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榫(41)位于所述第二外壳(20)的下端面上,所述榫槽(42)位于所述第一外壳(10)的上端面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榫(41)上还设置有由其顶部中心向其根部外侧倾斜的引导斜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块(31)的顶部及所述连接槽(32)的底壁上其中之一设置有所述卡榫(41),另一设置有所述榫槽(4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接台(51)和容纳槽(52);所述连接台(51)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0)和所述第二外壳(20)其中之一上并延伸至与另一的内侧壁上;
所述容纳槽(52)位于所述第一外壳(10)的内侧壁上并和所述连接台(51)配合,或者,所述容纳槽(52)位于所述第二外壳(20)的内侧壁上并和所述连接台(51)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台(51)和所述容纳槽(52)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0)的内侧壁上,另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20)的内侧壁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台(51)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0)的内侧壁上,所述容纳槽(52)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20)的内侧壁上。
CN201921062242.8U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接线端子 Active CN210326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2242.8U CN210326193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接线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2242.8U CN210326193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接线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6193U true CN210326193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9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62242.8U Active CN210326193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接线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61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5923A (zh) * 2023-12-07 2024-01-12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封装用壳体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5923A (zh) * 2023-12-07 2024-01-12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封装用壳体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395923B (zh) * 2023-12-07 2024-03-0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封装用壳体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1941B (zh) 卡缘连接器
US7892027B2 (en) Multiport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EMI shell interlocked to partitioning wall for preventing warpage
US9680248B1 (en) Hybrid plug connector
US9450354B2 (en) Dual orientation connector and assembly of the same
US9325090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 metal member
US896803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nterface thereof
CN101305502B (zh) 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板对板连接器
US1017748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he same
CN201498724U (zh) 电连接器
US7189088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anti-mismating device
CN103378490A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7988480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metal hook
EP0025306A1 (en) A connector having polarity
US20190089077A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818703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board lock
CN212659758U (zh) 插头电连接器
TWI728182B (zh) 電連接器
US2014033572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pring tab for contacting with an external cabinet
WO2018090675A2 (zh) 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US978047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metal reinforcing member
US2007029865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0326193U (zh) 一种接线端子
US9130287B2 (en)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40315442A1 (en) Lower profile card edge connector
CN201498674U (zh) 卡缘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