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6145U - 一种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6145U
CN210326145U CN201921495058.2U CN201921495058U CN210326145U CN 210326145 U CN210326145 U CN 210326145U CN 201921495058 U CN201921495058 U CN 201921495058U CN 210326145 U CN210326145 U CN 210326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or
antenna
supporting rod
active device
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950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晓冬
马向华
东君伟
王晓亮
王志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aisi Gene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Sasp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Sasp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Sasp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950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6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6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6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天线,包括支撑杆;有源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有源器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绝缘,所述有源器与所述圆极化器连接;反射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多个引向器组,所述多个引向器组依次设置所述支撑杆,并且所述多个引向器组位于所述有源器的一侧,所述反射器位于所述有源器的另一侧,每一所述引向器组包括至少二个引向器,所述引向器包括引向振子,自所述支撑杆一端往所述支撑杆另一端的方向,后一组所述引向器组中的引向振子的长度比前一组所述引向器组中的引向振子的长度缩小预定比例,同一所述引向器组中引向振子的长度相同。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既增加天线的带宽,又保持了天线的方向性。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
背景技术
八木天线是由一个有源振子、一个无源反射器和若干个无源引向器平行排列而成的端射式天线。而八木天线因其具有很好的定向性,其被被广泛应用于测向、追踪、远距离通信等领域。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八木天线的无源引向器的引向振子的长度是相等的,八木天线的带宽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线,提高天线的带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天线,包括支撑杆;圆极化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有源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有源器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绝缘,所述有源器与所述圆极化器连接;反射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多个引向器组,所述多个引向器组依次设置所述支撑杆,并且所述多个引向器组位于所述有源器的一侧,所述反射器位于所述有源器的另一侧,每一所述引向器组包括至少二个引向器,所述引向器包括引向振子,自所述支撑杆一端往所述支撑杆另一端的方向,后一组所述引向器组中的引向振子的长度比前一组所述引向器组中的引向振子的长度缩小预定比例,同一所述引向器组中引向振子的长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预定比例为1%至3%。
可选的,自所述支撑杆一端往所述支撑杆另一端的方向,第一组所述引向器组中的引向振子的长度为0.4λ至0.5波长。
可选的,所述天线还包括多个引向套接件;所述多个引向套接件依次套接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上,一所述引向器可拆卸固定于一所述引向套接件。
可选的,所述引向套接件设置有至少四个引向螺柱;所述引向器包括至少四根引向振子,每一所述引向振子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引向螺孔,所述引向器的至少四根引向振子的第一引向螺孔分别螺接于所述引向套接件的一引向螺柱上。
可选的,所述引向器的至少四根引向振子的延伸线交点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中心轴上。
可选的,所述天线还包括多个引向螺栓,所述引向套接设置有第二引向螺孔,一所述引向螺栓穿过一所述引向套接的螺孔抵接于所述支撑杆。
可选的,所述天线还包括有源套接件,所述有源套接件套接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所述有源器包括至少四根有源振子,所述至少四根有源振子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有源套接件。
可选的,所述天线还包括反向套接件,所述反向套接件套接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所述有源器包括至少四根反射振子,所述至少四根反射振子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反向套接件。
可选的,所述反射器与所述有源器之间的距离为0.2波长,相邻两个所述引向器之间的距离为0.2波长;自所述支撑杆一端往所述支撑杆另一端的方向,第一个所述引向器与所述有源器之间距离小于0.2波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天线的引向器组自所述支撑杆靠近有源器的一端往所述支撑杆另一端的方向,后一组所述引向器组中的引向振子的长度比前一组所述引向器组中的引向振子的长度缩小预定比例,同一所述引向器组中引向振子的长度相同,既使得多个引向器持续提高增益,既增加天线的带宽,又保持了天线的方向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天线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天线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天线实施例中有源振子、有源套接件及支撑杆之间的固定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天线实施例中反射振子、反向套接件及支撑杆之间的固定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天线实施例中引向振子、引向套接件及支撑杆之间的固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新型天线实施例的示意图,天线10包括支撑杆11、圆极化器12、有源器13、反射器14和引向器组15,其中,圆极化器12、有源器13、反射器14和引向器组15均固定于支撑杆11,所述有源器13与所述支撑杆11之间绝缘不导通,实现天线10的功能。
对于上述支撑杆11,支撑杆11可选用25*25mm的铝方管,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杆11也可以为其它材料,例如:铜、铁等,支撑杆1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圆形、圆锥形等等。
对于上述圆极化器12,圆极化器12固定于支撑杆11,可选的,圆极化器12固定于支撑杆11一端的端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圆极化器12也可以固定于支撑杆11的其它位置,例如:支撑杆11的中部。
对于上述有源器13,有源器13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的一端,并且有源器13与圆极化器12连接,有源器13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将信号传输至圆极化器12,由圆极化器12再将信号传输给其它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有源器13包括至少四根有源振子131,至少四根有源振子131同轴心正交安装于支撑杆11,提高天线10的抗干扰性。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有源器13,有源器13还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支撑杆11,例如:天线10还包括有源套接件16,如图3所示,有源套接件16套接并且固定于支撑杆11上,有源套接件16设置有至少四个有源螺柱(图未示),每一有源振子131的一端均设置螺孔(图未示),一有源振子131的螺孔螺接有源套接件16的一有源螺柱上,从而实现有源振子131向支撑杆11可拆卸固定。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有源振子131与支撑杆11也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可拆卸固定,例如:有源振子131和支撑杆11均设置有卡合结构,有源振子131和支撑杆11通过卡合结构卡合。可选的,有源套接件16为尼龙件。
对于上述反射器14,反射器14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反射器14包括至少四根反射振子141,至少四根反射振子141同轴心正交安装于支撑杆11。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反射器14,反射器14还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支撑杆11,例如:天线10还包括反向套接件17,如图4所示,反向套接件17套接并且固定于支撑杆11上,反向套接件17设置有至少四个反向螺柱,每一反射振子141的一端均设置螺孔,一反射振子141的螺孔螺接有源套接件16的一反向螺柱上,从而实现反射振子141向支撑杆11可拆卸固定。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反射振子141与支撑杆11也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可拆卸固定,例如:反射振子141和支撑杆11卡合固定。
对于上述引向器组15,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5,引向器组15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引向器组15依次设置所述支撑杆11,并且所述多个引向器组15位于所述有源器13的一侧,所述反射器14位于所述有源器13的另一侧。每一所述引向器组15包括至少二个引向器151,每一引向器151均包括至少四个引向振子1511,自所述支撑杆11一端往所述支撑杆11另一端的方向,后一组所述引向器组15中的引向振子1511的长度比前一组所述引向器组15中的引向振子1511的长度缩小预定比例,同一所述引向器组15中引向振子1511的长度相同,既使得多个引向器151持续提高增益,增加天线10带宽,又保持了天线10的方向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比例为1%至3%,优选的,预定比例为2%;自所述支撑杆11一端往所述支撑杆11另一端的方向,第一组所述引向器组15中的引向振子1511的长度为0.4波长至0.5波长,优选的,第一组所述引向器组15中的引向振子1511的长度为0.45波长;相邻两个所述引向器151之间的距离可选为0.2波长。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引向器151的安装和拆卸,天线10还包括多个引向套接件18,多个引向套接件18依次套接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11上,一所述引向器151可拆卸于固定一所述引向套接件18。具体的,所述引向套接件18设置有至少四个引向螺柱(图未示),引向器151包括至少四根引向振子1511,每一引向振子1511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引向螺孔(图未示),引向器151的至少四根引向振子1511的第一引向螺孔分别螺接于引向套接件18的一螺柱上,从而实现引向器151可拆卸固定于引向套接件18上。当然,引向器151可拆卸固定于支撑杆11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例如:卡合固定。值得说明的是:当引向器151的至少四根引向振子1511固定于支撑杆11上时,引向器151的至少四根引向振子1511的延伸线交点位于所述支撑杆11的中心轴上,提高天线10的抗干扰性。
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引向套接件18,引向套接件18也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支撑杆11,则天线10还包括多个引向螺栓(图未示),所述引向套接设置有第二引向螺孔(图未示),一所述引向螺栓穿过一所述引向套接的螺孔抵接于所述支撑杆11。当需要调节引向套接件18的位置时,拧轻引向螺栓,以使引向螺栓不再抵接支撑杆11,移动引向套接件18至指定位置,再拧紧引向螺栓,使引向螺栓抵接支撑杆11,从而将引向套接件18固定于支撑杆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器14与所述有源器13之间的距离为0.2λ,自所述支撑杆11一端往所述支撑杆11另一端的方向,第一个所述引向器151与所述有源器13之间距离小于0.2波长,优选的为0.15波长,以提高引向器151的增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10的引向器组15自所述支撑杆11靠近有源器13一端往所述支撑杆11另一端的方向,后一组所述引向器组15中的引向振子1511的长度比前一组所述引向器组15中的引向振子1511的长度缩小预定比例,同一所述引向器组15中引向振子1511的长度相同,既使得多个引向器151持续提高增益,增加天线10带宽,又保持了天线10的方向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线(10),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杆(11);
圆极化器(1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
有源器(13),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的一端,所述有源器(13)与所述支撑杆(11)之间绝缘,所述有源器(13)与所述圆极化器(12)连接;
反射器(14),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
多个引向器组(15),所述多个引向器组(15)依次设置所述支撑杆(11),并且所述多个引向器组(15)位于所述有源器(13)的一侧,所述反射器(14)位于所述有源器(13)的另一侧,每一所述引向器组(15)包括至少二个引向器(151),所述引向器(151)包括引向振子(1511),自所述支撑杆(11)一端往所述支撑杆(11)另一端的方向,后一组所述引向器组(15)中的引向振子的长度比前一组所述引向器组(15)中的引向振子的长度缩小预定比例,同一所述引向器组(15)中引向振子的长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比例为1%至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支撑杆(11)一端往所述支撑杆(11)另一端的方向,第一组所述引向器组(15)中的引向振子的长度为0.4波长至0.5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10)还包括多个引向套接件(18);
所述多个引向套接件(18)依次套接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11)上,一所述引向器(151)可拆卸固定于一所述引向套接件(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向套接件(18)设置有至少四个引向螺柱;
所述引向器(151)包括至少四根引向振子,每一所述引向振子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引向螺孔,所述引向器(151)的至少四根引向振子的第一引向螺孔分别螺接于所述引向套接件(18)的一引向螺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向器(151)的至少四根引向振子的延伸线交点位于所述支撑杆(11)的中心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10)还包括多个引向螺栓,所述引向套接件设置有第二引向螺孔,一所述引向螺栓穿过一所述引向套接件的螺孔抵接于所述支撑杆(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10)还包括有源套接件(16),所述有源套接件(16)套接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11);
所述有源器(13)包括至少四根有源振子(131),所述至少四根有源振子(131)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有源套接件(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10)还包括反向套接件(17),所述反向套接件(17)套接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11);
所述有源器(13)包括至少四根反射振子(141),所述至少四根反射振子(141)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反向套接件(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器(14)与所述有源器(13)之间的距离为0.2λ,相邻两个所述引向器(151)之间的距离为0.2波长;
自所述支撑杆(11)一端往所述支撑杆(11)另一端的方向,第一个所述引向器(151)与所述有源器(13)之间距离小于0.2波长。
CN201921495058.2U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天线 Active CN210326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5058.2U CN210326145U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5058.2U CN210326145U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6145U true CN210326145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2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95058.2U Active CN210326145U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6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77818A1 (zh) 低频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210326144U (zh) 一种天线
US20190288406A1 (en) Antenna feed structure 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US6486849B2 (en) Small L-band antenna
CN102496777A (zh) 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
CA2026148A1 (en) Antenna with curved dipole elements
CN210326145U (zh) 一种天线
CN106356630A (zh) 超宽带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09449599B (zh) 一种双极化对数周期天线超宽带结构
CN208299017U (zh) 一种s波段十字交叉折合振子天线阵列
CN202474193U (zh) 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
US2825061A (en) Wave radiator
CN210692746U (zh) 一种基站天线
US4355315A (en) Log periodic directional antenna
US2703840A (en) Multifrequency antenna array
CN207530098U (zh) 一种可设计角度和可变高度的天线固定装置
JP2004104682A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4021811A (en) Quad antenna support
US3541570A (en)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
US4989014A (en) Reception antenna system
CN109560368A (zh) 一种低频十字振子
US12027786B2 (en) Modular antenna and antenna assembly
CN221150295U (zh) 支撑装置及天线装置
CN212366197U (zh) 扁平式吸顶天线
CN2149022Y (zh) 一种垂直极化八木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400 4 cards, 2 / F, building 17, No. 22, Changyi Road, changmingshui village, Wuguishan, Zhongsha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Saisi Gene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400 4 cards, 2 / F, building 17, No. 22, Changyi Road, changmingshui village, Wuguishan, Zhongsha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SASP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