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0363U - 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0363U
CN210320363U CN201920974661.2U CN201920974661U CN210320363U CN 210320363 U CN210320363 U CN 210320363U CN 201920974661 U CN201920974661 U CN 201920974661U CN 210320363 U CN210320363 U CN 210320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door unit
duct structure
air conditioner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46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双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anxian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anxian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anxian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anxian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746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0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0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03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其中风道结构包括导风筒,该导风筒包括一出风端和一进风端,其中进风端的周缘设有连接板,连接板适于连接于空调室外机,出风端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导风片,导风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导风筒相对的两个侧壁,导风片的外侧端伸出于出风端,导风片的外侧端适于插入到百叶窗的叶栅之间。空调室外机吹出的热风从进风端进入导风筒,流动至出风端时被间隔布置的若干导风片导流至百叶窗的叶栅之间,从而使得热风被更加顺畅地排出百叶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改善了导风效果,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Description

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来说涉及一种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高层小区建筑中,每一层每一户都会预留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通常为一个面积与空调室外机相适配的平台。为了建筑外墙整体美观的考虑,通常会在平台外围加装百叶窗。虽然达到了美观的效果,但是空调室外机在百叶窗内的工作散热受到了较大限制。
百叶窗的叶栅分布较为紧凑,使得平台内外的空气流通空间较小,空调室外机吹出的大部分热风被百叶窗所阻挡,不能顺利地排到室外,热风被阻挡后会被室外机再次回吸,反复循环会造成空调室外机周围的温度高于实际环境温度,空调冷凝器的换热效果会变差,空调功耗会增加。另外温度过高会影响空调内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对空调运行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公开号为CN20893645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风道结构,其为筒状结构、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端能够连接固定在空调室外机的壳体的出风口处、所述第二端能够延伸至百叶窗的位置,以将所述出风口处的出风通过所述风道导至百叶窗的外部。该专利虽然能将空调室外机吹出的热风通过该风道结构送出百叶窗,但是由于其筒状结构的限制,部分百叶窗的叶栅依然会造成阻挡,被阻挡回该风道结构内的热风依然会被空调室外机回吸,导风效果较为一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善了导风效果,使得空调室外机吹出的热风能够被更加顺畅地导出至百叶窗外,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其包括:
导风筒,所述导风筒包括一出风端和一进风端,其中所述进风端的周缘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适于连接于空调室外机,所述出风端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导风片,所述导风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导风筒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导风片的外侧端伸出于所述出风端,所述导风片的外侧端适于插入到百叶窗的叶栅之间。
空调室外机吹出的热风从所述进风端进入所述导风筒,流动至所述出风端时被间隔布置的若干所述导风片导流至百叶窗的叶栅之间,从而使得热风被顺畅地排出百叶窗。
优选地,所述导风片的外侧端设有挂勾部,所述挂勾部适于卡勾于百叶窗的叶栅,从而使得所述导风片能够被更加稳固地设置于百叶窗的叶栅之间。
优选地,所述出风端的风口形状为长方形,从而更加适配于百叶窗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出风端的风口面积大于所述进风端的风口面积,从而增加空气流量,加快热风被排出的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板设有磁铁,所述连接板通过磁吸的方式连接于空调室外机,操作方便。
优选地,所述磁铁等距离间隔地均匀布置在所述连接板的周缘。
优选地,所述导风筒由柔性材料制成,一方面通过材料的形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结构尺寸的偏差,增加了该风道结构的适用场景;另一方面通过柔性材料可以防止空调室外机的振动传递到百叶窗上造成异响。
优选地,所述导风筒由纤维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
壳体和上述风道结构,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风道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出风口处。
优选地,所述风道结构通过磁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出风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室内机和上述空调室外机,所述室内机通过连接管连接于所述空调室外机。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在导风筒出风端的导风片能够将热风引流到百叶窗的叶栅之间,使得热风能够被更加顺畅地排出,避免了空调冷凝器因热风被反复回吸而出现换热效果变差的问题,降低了空调功耗,延长了空调内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风道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风道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中:导风筒10;出风端11;导风片111;挂勾部1111;进风端12;连接板1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看附图之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所述风道结构包括一导风筒10。
所述导风筒10包括一出风端11和一进风端12,其中所述进风端12适于连接于空调室外机,所述出风端11适于延伸至百叶窗外,空调室外机排出的热风可以自所述进风端12流入所述导风筒10,并自所述出风端11流出百叶窗。
具体地来说,所述进风端12的风口形状为圆形,能够较好地适配于市面上主流的空调室外机的排风口形状。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端12的周缘设有连接板121,所述连接板121适于连接于空调室外机。
一般来说,空调室外机的壳体通常为金属材质。因此,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121设有磁铁(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板121通过磁吸的方式可拆卸地贴合于空调室外机,操作较为方便。另外,贴合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避免热风从所述连接板121与空调室外机外壳的连接间隙中流入百叶窗内。
优选地,所述磁铁等距离间隔地均匀布置在所述连接板121的周缘,从而提高磁吸连接时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出风端11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导风片111,所述导风片111能够对热风在所述出风端11处的流动起到引导作用。所述导风片1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导风筒10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导风片111的外侧端伸出于所述出风端11,所述导风片111的外侧端适于插入到百叶窗的叶栅之间。通过这样的设置,空调室外机吹出的热风从所述进风端12进入所述导风筒10,流动至所述出风端11时被间隔布置的若干所述导风片111导流至百叶窗的叶栅之间,从而使得热风被顺畅地排出百叶窗,避免了空调冷凝器因热风被反复回吸而出现换热效果变差的问题,降低了空调功耗,延长了空调内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容易理解的是,所述导风片111的数量可以根据百叶窗叶栅的数量来进行适配,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导风片111的朝向应与百叶窗叶栅的朝向一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小气流阻力。
优选地,所述导风片111的外侧端设有挂勾部1111。所述挂勾部1111适于卡勾于百叶窗的叶栅,从而使得所述导风片111能够被更加稳固地设置于百叶窗的叶栅之间。
优选地,所述出风端11的风口形状为长方形,从而更加适配于百叶窗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出风端11的风口面积大于所述进风端12的风口面积,从而增加空气流量,加快热风被排出的速率。
优选地,所述导风筒10由柔性材料制成。一方面通过材料的形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结构尺寸的偏差,增加了该风道结构的适用场景;另一方面通过柔性材料可以防止空调室外机的振动传递到百叶窗上造成异响。另外,柔性材料的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和安装。
容易理解的是,所述柔性材料的具体种类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限制,示例性地,所述柔性材料可以但不限于是帆布,也可以是尼龙布等纤维材料。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壳体和上述风道结构,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风道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出风口处。
优选地,所述风道结构通过磁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出风口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室内机和上述空调室外机,所述室内机通过连接管连接于所述空调室外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筒,所述导风筒包括一出风端和一进风端,其中所述进风端的周缘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适于连接于空调室外机,所述出风端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导风片,所述导风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导风筒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导风片的外侧端伸出于所述出风端,所述导风片的外侧端适于插入到百叶窗的叶栅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的外侧端设有挂勾部,所述挂勾部适于卡勾于百叶窗的叶栅,从而使得所述导风片能够被更加稳固地设置于百叶窗的叶栅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设有磁铁,所述连接板通过磁吸的方式连接于空调室外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等距离间隔地均匀布置在所述连接板的周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端的风口形状为长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端的风口面积大于所述进风端的风口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由柔性材料制成。
8.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风道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出风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通过磁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出风口处。
10.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和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所述室内机通过连接管连接于所述空调室外机。
CN201920974661.2U 2019-06-26 2019-06-26 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20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4661.2U CN210320363U (zh) 2019-06-26 2019-06-26 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4661.2U CN210320363U (zh) 2019-06-26 2019-06-26 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0363U true CN210320363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6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466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20363U (zh) 2019-06-26 2019-06-26 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0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52800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30067231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어셈블리
IT9020912A1 (it) Complesso deflettore del flusso d'aria di un'unita' di condizionamento d'aria, particolarmente griglia esterna del condensatore.
JP6348689B2 (ja) 送風装置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CN211345777U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205655417U (zh) 便于安装的空调室外机
CN210320363U (zh) 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6949557B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209877133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6440065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06145812U (zh) 一种新型空调柜机室内机结构
KR20100023706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용 연교환 시스템
CN217952492U (zh) 一种空调外机和分体式空调
CN211119665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06145813U (zh) 一种空调柜机室内机
CN21993411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252862U (zh) 空调器
KR102531998B1 (ko) 천장형 공기 조화기
CN219868408U (zh) 用于风管机的出风结构和风管机
CN217876450U (zh) 一种空气能热水器的外机
KR20130067936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0165533U (zh) 空调风口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CN21034565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235866U (zh) 一体式空调机
CN217031407U (zh) 新风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