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0252U - 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0252U
CN210320252U CN201921374051.5U CN201921374051U CN210320252U CN 210320252 U CN210320252 U CN 210320252U CN 201921374051 U CN201921374051 U CN 201921374051U CN 210320252 U CN210320252 U CN 210320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heat
station
temperature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740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云改
李双双
陈雨
刘建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GRAN DISTRIBU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740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02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0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02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属于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化工厂余热利用站和电厂换热站,分别与化工厂余热利用站相连接的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一和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以及通过板式换热器三与所述电厂换热站相连接的高温网二级换热站,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与高温网二级换热站之间设置中继换热站,高温网二级换热站的热源侧的回水管道上设置切换用高温管网蝶阀,中继换热站包括板式换热器二,所述板式换热器二的其中一侧的入口通过一级网循环泵连接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的回水支管;出口连接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的供水支管。通过新建中继换热站,二级利用并行的高温管网回水的余热,达到供热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水再利用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急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由于一开始没有考虑到发展需求,可能会造成部分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的情况。在我国大部分寒冷地区,集中供热是市政配套设施的重要项目。由于城区已成规模,无法通过更换供热管网来增加供热能力,造成部分管网供热能力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通过新建中继换热站,二级利用并行的高温管网回水的余热,将低温管网供水温度进行提升,达到供热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包括化工厂余热利用站和电厂换热站,还包括分别与化工厂余热利用站相连接的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一和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以及通过板式换热器三与所述电厂换热站相连接的高温网二级换热站,
所述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与高温网二级换热站之间设置中继换热站,所述高温网二级换热站的热源侧的回水管道上设置切换用高温管网蝶阀,
所述中继换热站包括板式换热器二,所述板式换热器二的其中一侧的入口通过一级网循环泵连接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的回水支管,出口连接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的供水支管;板式换热器二的另一侧的入口与出口分别连接在高温网二级换热站的回水支管上的切换用高温管网蝶阀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化工厂余热利用站包括用于换热的板式换热器一,所述板式换热器一的其中一侧的入口连接化工厂冷却塔;出口连接冷却塔塔池;板式换热器一的另一侧的入口连接供热系统的回水主管道;出口连接供热系统的供水主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一和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并联设置,分别通过供水支管与回水支管连通至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所述供水支管与回水支管之间连通设置带有电动混水阀的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的供水支管与回水支管靠近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的连接处均设置切换用低温管网蝶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厂换热站包括汽水换热器和汽轮机,所述汽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侧的入口连通汽轮机,另一侧的出口通过高温一级网循环泵与高温网二级换热站的板式换热器三的一侧入口相连;板式换热器三该侧的出口与汽水换热器对应侧的入口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已有多热源供热系统,同时敷设高温管网与低温管网并行时,通过新建中继换热站,二级利用并行的高温管网回水的余热,做为低温管网部分用户低温热用户二的余热源,取代原有的化工厂余热,使两个热源厂热量在临近的供热区域得到了有效的调配。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低温网热源不足的现状,在不影响原有高温网热用户供热效果的情况下,扩大了低温管网可供热面积。降低了高温网回水温度,避免大量热量损失,并且同时减小对化工厂和电厂的工艺循环水的飘逸蒸发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或水汽的流动方向。
其中,1、化工厂冷却塔,2、工艺水电动阀,3、冷却塔塔池,4、工艺水加压泵,5、板式换热器一,6、低温一级网循环泵,7、切换用低温管网蝶阀,8、低温网热用户一,9、二级网循环泵一,10、热泵机组一,11、分布式接力泵一,12、电动混水阀一,13、电动混水阀二,14、分布式接力泵二,15、流量计二,16、热泵机组二,17、二级网循环泵二,18、低温网热用户二,19、切换用新管网蝶阀一,20、一级网循环泵,21、板式换热器二,22、流量计,23、切换用新管网蝶阀二,24、二级网循环泵三,25、高温网热用户,26、板式换热器三,27、切换用高温管网蝶阀,28、旁通阀,29、切换用蝶阀,30、高温一级网循环泵,31、汽水换热器,32、电厂冷却塔,33、电厂循环泵,34、汽轮机,35、凝汽器;
A、化工厂余热利用站,B、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一,C、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D、中继换热站,E、高温网二级换热站,F、电厂换热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化工厂余热利用站A、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一B、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C、中继换热站D、高温网二级换热站E和电厂换热站F。其中,所述化工厂余热利用站A和电厂换热站F均为热源供应站。所述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一B和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C分别与化工厂余热利用站A相连;所述高温网二级换热站E与电厂换热站F相连;所述中继换热站D连接在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C与高温网二级换热站E之间。
所述化工厂余热利用站A包括用于换热的板式换热器一5,所述板式换热器一5的其中一侧为热源侧,具体地,板式换热器一5的该侧的入口连接化工厂冷却塔1;出口连接冷却塔塔池3。并且,在入口前端的管道上还设置有工艺水加压泵4,同时,化工厂冷却塔1与工艺水加压泵4之间设置工艺水电动阀2。板式换热器一5的另一侧与供热系统的循环水管道连通,循环水管道包括有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具体地,该侧的入口连接供热系统的回水主管道;出口连接供热系统的供水主管道。并且,在回水主管道的前端设置低温一级网循环泵6。
所述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一B和所述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C并联连接在板式换热器一5上,其中,供水主管道分别连接各自的供水支管;回水主管道连接各自的回水支管。具体地,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一B中,顺应系统循环水流动方向分别连接分布式接力泵一11、热泵机组一10输入端、低温网热用户一8、二级网循环泵9和热泵机组一10输出端。同时,在热泵机组一10的输入端前端的供水支管与输出端后端的回水支管之间设置带有电动混水阀一12的连接管一。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C采用类似的设置方式,顺应系统循环水流动方向分别连接分布式接力泵二14、热泵机组二16输入端、低温网热用户二18、二级网循环泵二17和热泵机组二16输出端。同时,在热泵机组二16的输入端前端的供水支管与输出端后端的回水支管之间设置带有电动混水阀二13连接管二。与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一B不同的是,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C的供水支管的前端与回水支管的末端均设置有切换用低温管网蝶阀7,用以控制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与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的通断。
所述电厂换热站F主要包括汽水换热器31和汽轮机34,所述汽水换热器31的其中一侧的入口连通汽轮机34,具体地,汽水换热器31的热源侧入口连接汽轮机34的蒸汽出口,汽水换热器31的该侧出口连接凝结水泵。汽水换热器31的另一侧与供热系统的循环水管道连通,其中该侧的出口通过高温一级网循环泵30与高温网二级换热站E的板式换热器三26的一侧入口相连;板式换热器三26该侧的出口与汽水换热器31对应侧的入口相连。同时,在板式换热器三26的出口与汽水换热器31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切换用高温管网蝶阀27。板式换热器三26另一侧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至高温网热用户25,并且,该侧的入口前端设置二级网循环泵三24。
电厂换热站F中还设置有与汽轮机34相连的凝汽器35以及电厂冷却塔32。所述汽轮机34的一端通过电厂循环泵33与电厂冷却塔32相连;另一端通过高温一级网循环泵30与板式换热器三26热源侧的入口相连。在汽轮机34与高温一级网循环泵30之间设置切换用蝶阀29。在高温一级网循环泵30与切换用蝶阀29之间设置带有旁通阀28的连接管三,所述连接管三的另一端连接在切换用高温管网蝶阀27后端的管道上。
所述中继换热站D设置在所述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C与高温网二级换热站E之间,中继换热站D包括板式换热器二2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板式换热器二21与高温网二级换热站E相连的一侧为高温侧;所述板式换热器二21与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C相连的一侧为低温侧。其中,所述板式换热器二21的低温侧的入口通过一级网循环泵连接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的回水支管,并且其连接点位于切换用低温管网蝶阀7的前端;低温侧的出口连接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的供水支管,并且,其连接点位于切换用低温管网蝶阀7的后端。在上述两根管道上还分别设置切换用新管网蝶阀一19。所述板式换热器二21的高温侧的入口与出口分别连接在切换用高温管网蝶阀27的两端,同样地,两根管道上分别设置切换用新管网蝶阀二23。在切换用新管网蝶阀二23与板式换热器二21的高温侧的入口之间设置流量计2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设置流量计、测温计和各种管道连接配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新建的中继换热站D,充分利用高温网二级换热站E的热量,80℃/50℃的高温管网二级换热站E与20℃/10℃的低温管网二级热泵站二C并行,利用提取高温管网二级换热站E的50℃循环回水的热量,成为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C的热源。将50℃循环回水引入中继换热站D,通过板式换热器二21提取热量后温度降至30℃,加热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C的循环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5)

1.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化工厂余热利用站和电厂换热站,还包括分别与化工厂余热利用站相连接的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一和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以及通过板式换热器三与所述电厂换热站相连接的高温网二级换热站,
所述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与高温网二级换热站之间设置中继换热站,所述高温网二级换热站的热源侧的回水管道上设置切换用高温管网蝶阀,
所述中继换热站包括板式换热器二,所述板式换热器二的其中一侧的入口通过一级网循环泵连接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的回水支管,出口连接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的供水支管;板式换热器二的另一侧的入口与出口分别连接在高温网二级换热站的回水支管上的切换用高温管网蝶阀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工厂余热利用站包括用于换热的板式换热器一,所述板式换热器一的其中一侧的入口连接化工厂冷却塔;出口连接冷却塔塔池;板式换热器一的另一侧的入口连接供热系统的回水主管道;出口连接供热系统的供水主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一和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并联设置,分别通过供水支管与回水支管连通至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所述供水支管与回水支管之间连通设置带有电动混水阀的连接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网二级热泵站二的供水支管与回水支管靠近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的连接处均设置切换用低温管网蝶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厂换热站包括汽水换热器和汽轮机,所述汽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侧的入口连通汽轮机,另一侧的出口通过高温一级网循环泵与高温网二级换热站的板式换热器三的一侧入口相连;板式换热器三该侧的出口与汽水换热器对应侧的入口相连。
CN201921374051.5U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 Active CN210320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74051.5U CN210320252U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74051.5U CN210320252U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0252U true CN210320252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1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74051.5U Active CN210320252U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02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5698A (zh) * 2021-06-08 2021-07-2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热能加热二级网水的换热站系统及方法
CN115200119A (zh) * 2022-07-12 2022-10-18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水源热泵进行供冷供热和高低分区的空调水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5698A (zh) * 2021-06-08 2021-07-2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热能加热二级网水的换热站系统及方法
CN113175698B (zh) * 2021-06-08 2022-09-2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热能加热二级网水的换热站系统及方法
CN115200119A (zh) * 2022-07-12 2022-10-18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水源热泵进行供冷供热和高低分区的空调水系统
CN115200119B (zh) * 2022-07-12 2024-04-09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水源热泵进行供冷供热和高低分区的空调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01052U (zh) 一种新型火电厂供热系统
CN108930995B (zh) 一种太阳能和低品位工业余热联合供暖的集中供热系统
CN210320252U (zh) 一种高、低温管网间热量调配供热系统
CN209840445U (zh) 一种太阳能加热供热管网蒸汽和冷凝水的系统
CN209147060U (zh) 一种供电机组深度调峰系统
CN204648396U (zh) 一种350mw高背压供热机组的串联热网
CN109798573A (zh) 一种基于增汽机的多机组梯级供热系统
CN114754401B (zh) 配置吸收式热泵和蒸汽引射器的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CN212204711U (zh) 一种提高热源总供热能力的供热系统
CN111322594B (zh) 一种火电厂高温蒸汽控制系统
CN211176995U (zh) 集中供热大温差集中组合式梯级换热机组
CN208282644U (zh) 应用于燃气冷热电分布式能源站的混合制冷却水系统
CN208794547U (zh) 太阳能供热系统
Oyang et al. Study on steady-state power flow optimization of cold-heat-electricity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N211060216U (zh) 一种楼宇机组供热系统
CN103115387A (zh) 以城市供热一次网回水为热源的供热系统
CN216644320U (zh) 一种汽轮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系统
CN111351257A (zh) 集成多种余热耦合供暖方法
CN111351114A (zh) 溴化锂热泵供暖的浮法玻璃余热回收方法
CN216716344U (zh) 一种智慧汽水换热机组
CN220287551U (zh) 一种市政主管网回水与多能耦合利用的供热系统
CN218721791U (zh) 一种高效回收城市中水余热的复合型集中供热系统
CN221629852U (zh) 一种光热电站的余热余电连续供暖系统
CN216159137U (zh) 一种蒸汽、热水耦合供应系统
CN219607192U (zh) 新型中深层地热梯级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0

Address after: 050000 1-1-901, Changjiu center, No. 88, Zhujiang Avenue, high tech Zone,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IJIAZHUANG GRAN DISTRIBU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000 Fang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266, Tianshan Street, high tech Zone,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e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