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7607U - 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 - Google Patents

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7607U
CN210317607U CN201822049435.1U CN201822049435U CN210317607U CN 210317607 U CN210317607 U CN 210317607U CN 201822049435 U CN201822049435 U CN 201822049435U CN 210317607 U CN210317607 U CN 210317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piece
section
prefabricated
thick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494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阳
李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engling new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gchuang Heavy Industry Speci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gchuang Heavy Industry Speci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gchuang Heavy Industry Speci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494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7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7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7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所述预制塔筒段包括:第一塔片和第二塔片,所述第一塔片和所述第二塔片均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塔片和多个所述第二塔片交错设置且首尾相连以组成环形的塔筒段;所述第一塔片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均为弧形面且同心,所述第二塔片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塔片的两端设有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二塔片的两端设有第二搭接部,相邻第一塔片和第二塔片通过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彼此搭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制塔筒段的存储和运输方便,施工方便。

Description

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塔筒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
背景技术
混凝土塔筒建造过程中通常是由下往上依次吊装单个塔筒,最终建造成完整的混凝土塔筒。但由于运输条件和预制加工条件限制,大截面单个塔筒段的塔筒结构已经不再具有有利的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塔筒段,该预制塔筒段的存储和运输方便,施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预制塔筒段的塔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预制塔筒段包括:第一塔片和第二塔片,所述第一塔片和所述第二塔片均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塔片和多个所述第二塔片交错设置且首尾相连以组成环形的塔筒段;所述第一塔片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均为弧形面且同心,所述第二塔片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塔片的两端设有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二塔片的两端设有第二搭接部,相邻第一塔片和第二塔片通过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彼此搭接。
通过将一个完整的预制塔筒段建造成由多个第一塔片和多个第二塔片彼此搭接完成的结构,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大尺寸单个塔筒而言,每个预制塔筒段均可以分成多块塔片进行存储和运输,每个塔片的体积小、尺寸小,运输和存储更加方便。例如可以将第一塔片和第二塔片分类存放和运输,运输到预定的安装位置时,进行现场拼装,施工过程简单方便,随之带来成本的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水平方向上的横截面上,相邻的所述第二塔筒片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塔筒片的外壁面相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搭接部包括: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为外凸的第一折面;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为内凹的第二折面;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搭接部包括:第三配合面,所述第三配合面为内凹的第三折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三配合面拼接;第四配合面,所述第四配合面为外凸的第四折面,所述第四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拼接;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塔片上设有贯穿其高度的第一预应力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塔片上设有贯穿其高度的第二预应力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塔筒,包括:基础,所述基础适于设在地面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预制塔筒段,所述预制塔筒段设在所述基础上;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设在所述预制塔筒段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通过设置上述的预制塔筒段,从而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即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运输和制造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制塔筒段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预制塔筒段在上下方向上依次叠置,多个所述预制塔筒段在由下向上的方向上外径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塔筒还包括:现浇混凝土塔筒段,所述现浇混凝土塔筒段设在所述预制塔筒段和所述转接头之间,所述现浇混凝土塔筒段为环形且被构造成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塔筒还包括:钢塔筒段,所述钢塔筒段设在所述转接头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塔筒还包括:外置预应力筋,所述外置预应力筋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头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基础相连,所述外置预应力筋位于所述塔筒内部且邻近所述第一塔片或第二塔片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塔筒还包括:内置预应力筋,所述内置预应力筋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头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基础相连,所述内置预应力筋穿过所述第一预应力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塔筒还包括:内置预应力筋,所述内置预应力筋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头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基础相连,所述内置预应力筋穿过所述第二预应力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预制塔筒段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预制塔筒段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预制塔筒段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预制塔筒段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塔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塔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塔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塔片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塔片的主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塔片的立体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塔片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塔筒1000;
预制塔筒段100;
第一塔片10;第一搭接部101;第一配合面102;第二配合面103;第一连接面104;第一预应力孔105;
第二塔片11;第二搭接部111;第三配合面112;第四配合面113;第二连接面114;第二预应力孔115;
基础200;转接头300;现浇混凝土塔筒段400;钢塔筒段500;外置预应力筋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周向尺寸”、“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预制塔筒段100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制塔筒段100包括:第一塔片10和第二塔片11。
第一塔片10和第二塔片11均包括多个,多个第一塔片10和多个第二塔片11交错设置且首尾相连以组成环形的塔筒段,第一塔片10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均为弧形面且同心,第二塔片11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均为平面,第一塔片10的两端设有第一搭接部101,第二塔片11的两端设有第二搭接部111,相邻第一塔片10和第二塔片11通过第一搭接部101和第二搭接部111彼此搭接。
其中第一塔片10和第二塔片11在进行塔筒段拼装之前进行预制,预制后将第一塔片10和第二塔片11在现场进行拼装、搭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预制塔筒段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每个预制塔筒段100内,第一塔片10包括四个,第二塔片11包括四个,由此可以使预制塔筒段100的结构简单、组装更加容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制塔筒段100,通过将一个完整的预制塔筒段100建造成由多个第一塔片10和多个第二塔片11彼此搭接完成的结构,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大尺寸单个塔筒段而言,每个预制塔筒段100均可以分成多块塔片进行存储和运输,每个塔片的体积小、尺寸小,运输和存储更加方便。例如可以将第一塔片10和第二塔片11分类存放和运输,运输到预定的安装位置时,进行现场拼装,施工过程简单方便,随之带来成本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内壁面、外壁面是指在利用第一塔片10和第二塔片11彼此首尾搭接后形成的环形预制塔筒段100后,位于预制塔筒段100的环形内侧的面为第一塔片10和第二塔片11的内壁面,位于预制塔筒段100的环形外侧的面为第一塔片10和第二塔片11的外壁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塔片10的内壁面和第一塔片10的外壁面均为弧形面且同心,也就是说,第一塔片10的内壁面所在的弧形面,与第一塔片10的外壁面所在的弧形面分别是两个同心弧面上的部分段面,由此,第一塔片10在周向方向上的厚度是均匀一致的。其中第一搭接部101设在第一塔片10的周向的两端,第一搭接部101的厚度与第一塔片10的厚度可以相同或者可以不同。由此,第一塔片10的结构简单、制造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塔片11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均为平面,由此使得第二塔片11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横截面上,相邻的第一塔片10的外壁面与第二塔片11的外壁面相切。也就是说,参考图1-图5所示,在附图所示的横截面上,相邻的第一塔片10的外壁面与第二塔片11的外壁面相切,由此可以使拼接后的预制塔筒段100的外壁面保持圆滑,从而使成型后的塔筒结构的外壁面更加圆滑,避免外壁出现尖锐结构而造成尖锐部分长时间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易损坏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搭接部101包括:第一配合面102、第二配合面103和第一连接面104,第一配合面102为外凸的第一折面,第二配合面103为内凹的第二折面,第一连接面1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配合面102和第二配合面103相连。这里所述的“折面”是指将一平面沿竖直方向的直线进行对折后而形成的面。其中通过将第一配合面102和第二配合面103均设置成为折面,从而第一配合面102和第二配合面103形成为“三角形结构”,结构更加稳定,抗挤压能力更强,进而使得第一搭接部101的结构更加稳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合面102为外凸的第一折面,是指第一折面构成外凸的结构,第二配合面103为内凹的第二折面,是指第二折面构成内凹的结构。
其中,相邻第一塔片10内侧相对于第二塔片11的最近段、与第二塔片11相对于第一塔片10的内侧最近端形成连线,第一搭接部101相对该连线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三角形凸起。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搭接部101和第二搭接部111的连接稳定性。当然,第一搭接部101的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凸起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梯形等等。
相对应地,如图2所示,第二搭接部111包括第三配合面112、第四配合面113和第二连接面114,第三配合面112为内凹的第三折面,第一配合面102与第三配合面112拼接;第四配合面113为外凸的第四折面,第四配合面113与第二配合面103拼接;第二连接面1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配合面102和第二配合面103相连,第一连接面104和第二连接面114贴合。由此,第一搭接部101和第二搭接部111彼此通过上述的配合面和连接面彼此配合搭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定位准确且快速。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塔筒1000。
塔筒1000包括:基础200、预制塔筒段100和转接头300。基础200适于设在地面上,预制塔筒段100设在基础200上,转接头300设在预制塔筒段100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1000,通过设置上述的预制塔筒段100,从而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即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筒1000,运输和制造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预制塔筒段100包括多个,多个预制塔筒段100在上下方向上依次叠置,多个预制塔筒段100在由下向上的方向上外径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塔筒1000可以是锥形塔筒。具体而言,在高度方向上的相邻两个预制塔筒段100中,位于下方的预制塔筒段100的第二塔片11(以下简称位于下方的第二塔片11)相较于位于上方的预制塔筒段100的第二塔片11(以下简称位于上方的第二塔片11)的同一位置处的周向尺寸大。这里的“周向尺寸”是指第二塔片11的周向长度,具体地可以是第二塔片11的外壁面的周向长度。
例如,位于下方的第二塔片11的底部的周向长度相较于位于上方的第二塔片11的底部的周向长度长;位于下方的第二塔片11的顶部的周向长度相较于位于上方的第二塔片11的顶部的周向长度长;位于下方的第二塔片11的中部的周向长度相较于位于上方的第二塔片11的中部的周向长度长,其中这里的“中部”为上下两个第二塔片11中距离相应第二塔片11的顶部或底部高度相等的位置处。为了满足上下多个预制塔筒段100的拼装,那么位于下方的第二塔片11的顶部周向长度等于位于上方的第二塔片11的底部周向长度。也就是说,第二塔片11的主视图可以是梯形。例如11、图12所示的示例。
优选地,在高度方向上的相邻两个预制塔筒段100中,位于下方的预制塔筒段100的第一塔片10(以下简称位于下方的第一塔片10)相较于位于上方的预制塔筒段100的第一塔片10(以下简称位于上方的第一塔片10)的周向尺寸相同。这里的“周向尺寸”是指第一塔片10的周向长度,具体地可以是第一塔片10的外壁面的周向长度。
例如,位于下方的第一塔片10的周向长度,与位于上方的第一塔片10的周向长度相等,由此可以理解的是,同一个第一塔片10的周向长度在其高度方向上均相同,也就是说,第一塔片10的主视图可以是矩形。例如9、图10所示的示例。
这样位于上下方向上的不同的第一塔片10可以利用相同的模具进行预制,从而降低了塔片模具的制造成本,降低了第一塔片10制造过程中的废品率,缩短了预制塔片的时间,降低了塔筒1000的建造成本。
也就是说,对于锥形塔筒1000而言,整个塔筒1000结构中的所有第一塔片10的结构、尺寸均相同,这样可以利用同一个尺寸的模具来制造第一塔片10,而可以仅仅对第二塔片11的制造模具进行改变,从而满足不同高度上的第二塔片11的预制。由于第二塔片11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均为平面,也就是说,第二塔片11可以大体形成为平板状,这样可以大大简化制造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大大地节约成本。
此外,由于预制塔筒段100由沿周向方向的多个第一塔片10和多个第二塔片11拼接形成,从而可以降低每个塔片的尺寸和体积,可以进一步降低运输和存储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塔片10上设有贯穿其高度的第一预应力孔105,第一预应力孔105内用于穿设内置预应力筋。也就是说,塔筒1000可以通过体内预应力的方式来进行预应力的张拉,结构稳定。预应力可以施加在第一塔片10上。
如图1所述,第一塔片10的内侧轮廓为多根长度相同的折线段,第一预应力孔105设在多根折线段的交点处,在周向方向上距离相邻的第二塔片11最近的两根折线段的远离交点的一端设有预应力孔。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塔筒1000的结构稳定性。
有利地,折线段的交点处对应设有多个预应力孔,也就是说折线段的交点对应设有多跟内置预应力筋。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塔筒1000的结构稳定性。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一个预应力孔中也可以放置多跟内置预应力筋,同样可以起到提高塔筒1000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如图1所示,可选地,在第一塔片10上,第一预应力孔105可以是三个,其中两个分别邻近第一搭接部101设置,第三个可以形成在第一塔片10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塔片11上设有贯穿其高度的第二预应力孔115,第一预应力孔105内用于穿设内置预应力筋。也就是说,塔筒1000可以通过体内预应力的方式来进行预应力的张拉,结构稳定。预应力可以施加在第二塔片1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置预应力筋的上端锚固在转接头300上,内置预应力筋的下端锚固在基础200上。由此,可以将保证内置预应力筋内塔筒1000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塔筒1000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可选地,第二预应力孔115可以是三个,其中两个分别邻近第二搭接部111设置,第三个可以形成在第二塔片11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塔筒1000还包括:外置预应力筋600,外置预应力筋600的一端与转接头300相连且另一端与基础200相连,外置预应力筋600位于塔筒1000内部且邻近第一塔片10或第二塔片11设置。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塔筒1000的预应力张拉可以通过体外预应力张拉的方式实现,从而提高塔筒1000的结构稳定性,而且这样的张拉方式简单、容易实现。
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外置预应力筋600位于塔筒1000内部且邻近第一塔片10设置,可选地,外置预应力筋600分成多组,组数与第一塔片10的数量一致,每一组外置预应力筋600邻近一个第一塔片10设置。可选地,每一组外置预应力筋600包括至少三个预应力筋,其中两个邻近第一搭接部101设置,第三个邻近第一塔片10的中部设置,由此可以使外置预应力筋600对塔筒1000施加的预应力分布均匀。
如图5所示的示例中,外置预应力筋600位于塔筒1000内部且邻近第二塔片11设置,可选地,外置预应力筋600分成多组,组数与第二塔片11的数量一致,每一组外置预应力筋600邻近一个第二塔片11设置。可选地,每一组外置预应力筋600包括至少三个预应力筋,其中两个邻近第二搭接部111设置,第三个邻近第二塔片11的中部设置,由此可以使外置预应力筋600对塔筒1000施加的预应力分布均匀。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塔筒1000仅包括基础200、多个预制塔筒段100和转接头300。转接头300顶部可以设有风机,从而可以形成为风力发电用塔筒1000。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塔筒1000还包括钢塔筒段500,钢塔筒段500设在转接头300上方,钢塔筒段500的顶部可以设有风机,从而形成风力发电用塔筒1000。钢塔筒段500为多段,多段钢塔筒段500沿轴向依次拼接,每段钢塔筒段500的高度为4m-16m。
可以理解的是,每段钢塔筒段500的高度过高容易出现塔筒1000结构不稳的现象,而高度过小则需要的塔片数量过多,不利于塔筒1000建造。因此将每段钢塔筒段500的高度控制在4m-16m范围内,既能够保证塔筒1000结构的稳定性,又可以控制塔片的数量,保证塔筒1000的建造效率。当然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更改每段钢塔筒段500的高度。
具体地,相邻钢塔筒段50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由此,相邻两段钢塔筒段500可以较为稳固的连接,保证了塔筒1000结构的稳定性。当然,相邻两段钢塔筒段500还可以利用预应力筋、螺栓连接等辅助连接,进一步提高相邻钢塔筒段500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塔筒1000还包括:现浇混凝土塔筒段400,现浇混凝土塔筒段400设在预制混凝土塔筒段和转接头300之间,现浇混凝土塔筒段400为环形且被构造成一体成型件,现浇混凝土塔筒段400为多段,多段现浇混凝土塔筒段400沿轴向依次拼接,每段现浇混凝土塔筒段400的高度为4m-16m。需要说明的是,现浇混凝土塔筒段400为在塔筒1000的建造现场利用混凝土灌浆至模具中,直接成型在预制混凝土塔筒段上方的一种塔筒段的成型方式。
通过设置现浇混凝土塔筒段400,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塔筒1000的建造要求构件塔筒段,而且现浇混凝土塔筒段400的形状依赖模具的结构,因此,通过制造不同结构形式的模具即可形成不同结构的现浇混凝土塔筒段400,设计更加自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预制塔筒段,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塔片和第二塔片,所述第一塔片和所述第二塔片均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塔片和多个所述第二塔片交错设置且首尾相连以组成环形的塔筒段;
所述第一塔片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均为弧形面且同心,所述第二塔片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塔片的两端设有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二塔片的两端设有第二搭接部,相邻第一塔片和第二塔片通过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彼此搭接,在水平方向上的横截面上,相邻的所述第二塔筒片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塔筒片的外壁面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包括:
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为外凸的第一折面;
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为内凹的第二折面;
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部包括:
第三配合面,所述第三配合面为内凹的第三折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三配合面拼接;
第四配合面,所述第四配合面为外凸的第四折面,所述第四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拼接;
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塔片上设有贯穿其高度的第一预应力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塔片上设有贯穿其高度的第二预应力孔。
6.一种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所述基础适于设在地面上;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塔筒段,所述预制塔筒段设在所述基础上;
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设在所述预制塔筒段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塔筒段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预制塔筒段在上下方向上依次叠置,多个所述预制塔筒段在由下向上的方向上外径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现浇混凝土塔筒段,所述现浇混凝土塔筒段设在所述预制塔筒段和所述转接头之间,所述现浇混凝土塔筒段为环形且被构造成一体成型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塔筒段,所述钢塔筒段设在所述转接头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置预应力筋,所述外置预应力筋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头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基础相连,所述外置预应力筋位于所述塔筒内部且邻近所述第一塔片或第二塔片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塔筒段为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塔筒段,所述塔筒还包括:内置预应力筋,所述内置预应力筋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头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基础相连,所述内置预应力筋穿过所述第一预应力孔。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塔筒段为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塔筒段,所述塔筒还包括:内置预应力筋,所述内置预应力筋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头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基础相连,所述内置预应力筋穿过所述第二预应力孔。
CN201822049435.1U 2018-12-06 2018-12-06 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 Active CN210317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9435.1U CN210317607U (zh) 2018-12-06 2018-12-06 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9435.1U CN210317607U (zh) 2018-12-06 2018-12-06 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7607U true CN210317607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2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49435.1U Active CN210317607U (zh) 2018-12-06 2018-12-06 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7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8320532B2 (en) Segmented concrete tower for wind power generators and method of erection thereof
US8555600B2 (en) Method for mounting in sections an annular tower for wind power generator, heliostatic power generator or chimney composed from three concrete segments or more
US8720161B2 (en) Mast for a wind turbine
CN109844243B (zh) 用于风车的地基
EP3744928B1 (en) Wind turbine towe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and assembling
CN210621742U (zh) 塔筒支撑座
CN112135949A (zh) 增材制造的塔架结构和制作方法
CN111287537A (zh) 用于塔筒段的弧形塔片和塔筒段
CN111287538A (zh) 塔筒
CN111287892A (zh) 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
CN210317607U (zh) 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
CN212106136U (zh) 塔架及塔架构件
CN111287893A (zh) 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
CN210317606U (zh) 预制塔筒段和具有其的塔筒
CN214787816U (zh) 一种分片式预制混凝土风机塔筒
CN210799235U (zh) 风电钢-混凝土组合塔架的节点过渡塔筒段及风电塔架
CN111287457B (zh) 锚固塔筒段的施工方法
CN111287459B (zh) 锚固塔筒段的施工方法
CN114351751A (zh) 一种轻质化装配式风电结构基础及其装配方法
CN209603581U (zh) 塔筒
CN219220632U (zh) 组装式预制管节和组装式风电塔筒
CN111287458B (zh) 锚固塔筒段的施工方法
RU2782228C2 (ru) Фундамент для ветр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установки
CN216866912U (zh) 塔筒分片、塔筒、风力发电机组及模具
CN114855863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风电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8

Address after: 200021 room 1001, 10th floor, 138 Huaihai Middle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Fengling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5, building 4, Nanyou fourth industrial zone, 1124 Nanshan Avenue, Nansh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JINGCHUANG HEAVY INDUSTRY SPECIAL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