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5981U - 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5981U
CN210315981U CN201920938419.XU CN201920938419U CN210315981U CN 210315981 U CN210315981 U CN 210315981U CN 201920938419 U CN201920938419 U CN 201920938419U CN 210315981 U CN210315981 U CN 210315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base
reinforcing
base
fixing device
stee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384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 Wanggang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 Wanggang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 Wanggang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 Wanggang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384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5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5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59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包括柱脚第一加固机构和柱脚第二加固机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柱脚第一加固机构中的矩形抱箍、支撑板和基台的共同作用,能够对柱脚的四个侧面进行支撑,提高柱脚的水平荷载能力与抗冲击能力,避免柱脚在受到较大水平荷载或冲击力时发生倾斜倒塌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采用第二紧固件在穿过柱脚底部和安装板后的方式对柱脚第二加固机构中的加固块进行固定,避免了传统焊接的固定方式,即第二紧固件不发生断裂、不脱落出安装板,加固块就不会脱落柱脚,增加了加固块与柱脚的底部底面的连接强度,避免了传统抗剪键采用焊接所存在的易发生脱落的问题,进一步的提高了柱脚的水平荷载能力与抗冲击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装配式门式钢架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建筑领域使用最普遍的结构形式,该类结构的主构架包括斜梁、刚架柱、横梁以及围护结构等,这种结构具有结构受力明确、设计和施工方便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及文化娱乐公共设施等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现有的门式钢架结构建筑中,钢结构的用钢量小,自重轻,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其柱脚承受的剪力往往很大,所以需要设置抗剪键来固定柱脚,现有的抗剪键通常采用槽刚或工型钢垂直焊接在柱脚上,并通过微混凝土埋设于抗剪槽中,但是由于工型钢或槽钢与柱脚接触面积的限制,使得焊接的接触点很少,在柱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或较大的水平荷载时,工型钢或槽钢极易与柱脚之间发生焊接脱落或断裂,使门式钢架结构的抗剪键失去作用,降低柱脚的水平载荷能力与抗冲击力,严重时会使柱脚乃至于整个立柱倾斜、变形,进而导致整个钢架建筑倾斜或倒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门式钢架结构中柱脚抗剪键极易发生脱落和断裂所存在的柱脚抗冲击能力与水平荷载能力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柱脚的水平荷载能力以及抗冲击能力,保证柱脚保持稳定的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包括柱脚第一加固机构和柱脚第二加固机构,其中,柱脚的底部四周设有所述柱脚第一加固机构,所述柱脚的底部底面上设有所述柱脚第二加固机构;
所述柱脚第一加固机构包括支撑板、矩形抱箍和四个基台,其中,所述基台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柱脚的底部四周地面上,所述矩形抱箍通过第一紧固件将所述柱脚的底部箍紧;
所述基台分别与所述矩形抱箍的侧面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撑板为三角形板,所述矩形抱箍的每个侧面与对应位置基台之间均可拆卸的连接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竖直边与对应位置矩形抱箍的侧面接触,所述支撑板的水平边与对应位置基台的顶面接触;
所述柱脚第二加固机构由安装板和用于埋入抗剪槽内的加固块一体成型组成,其中,所述加固块为棱台型,所述加固块的顶面设有所述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底面大于加固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加固机构通过依次穿过柱脚的底部和安装板后的第二紧固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柱脚的底部底面上。
优化的,所述矩形抱箍的每个侧面上分别竖直设有第一安装槽,每个基台的顶面上分别水平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安装槽;
所述支撑板的竖直边和水平边在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后,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矩形抱箍和所述基台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具体的,所述矩形抱箍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板,且每个侧面上的支撑板沿侧面中线左右对称设置。
优化的,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一螺母,所述安装板的顶面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柱脚的底部顶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通孔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通孔;
所述第一螺杆在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和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后,通过与所述第一螺母的螺纹配合将安装板固定在柱脚的底部底面上。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安装板为矩形板,所述第一螺纹通孔的数目为8个,且所述安装板顶面的每个侧边区域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螺纹通孔。
优化的,所述加固块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的槽口面积大于槽底面积。
具体的,所述加固块为四棱台,且加固块每个侧面上的所述凹槽的数目为2个。
优化的,所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二螺杆和第二螺母,所述矩形抱箍由两个相互对称的竖直半箍组成,所述竖直半箍开口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台;
所述第二螺杆在依次穿过水平相对两安装台后,通过与所述第二螺母的螺纹配合使两竖直半箍箍紧所述柱脚。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柱脚为工型钢,所述竖直半箍的开口内还设有填充块,两竖直半箍在箍紧所述柱脚后,使所述填充块插入所述柱脚对应侧的凹槽中。
优化的,还所述柱脚的底部端角部上还分别设有地脚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矩形半箍将柱脚的底部进行包围箍紧,其中,矩形半箍的每个侧面均对应一个基台,且每个侧面均通过支撑板与基台形成支撑结构,同时,支撑板为三角形板,且支撑板的竖直边与对应位置矩形抱箍的侧面接触,支撑板的水平边与对应位置基台的顶面接触,通过上述设计,使得矩形半箍的每个侧面、支撑板以及基台,这三者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通过支撑板即可对柱脚起到支撑作用,在受到较大的水平荷载或冲击力时,能够稳固柱脚,避免柱脚发生倾斜或变形,提高了柱脚水平荷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柱脚的底部底面设置有柱脚第二加固机构,其中,第二加固机构由安装板和加固块一体成型组成,通过设置安装板,可以增加加固块与柱脚底部底面的接触面积,而第二紧固件在依次穿过柱脚的底部和安装板后,将加固块固定,通过上述设计,加固块与柱脚的底部底面之间的固定不需要进行焊接,即第二紧固件不发生断裂,加固块就不会与柱脚发生脱落,增加了加固块与柱脚的连接强度,避免了传统抗剪键进行焊接所存在的容易脱落和断裂的问题,提高加固块的抗冲击能力与水平荷载能力;另外,由于加固块采用棱台型,在抗剪槽中浇灌微混凝土时,加固块的侧面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即在混凝土中固定的更加牢固,进一步的增加了抗剪键的水平荷载能力与抗冲击性。
(2)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与矩形抱箍及基台的连接、安装板与柱脚底部底面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设计,增加了柱脚第一加固机构与柱脚第二加固机构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安装与拆卸,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柱脚第二加固机构与柱脚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矩形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柱脚第二加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柱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直半箍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20-柱脚第一加固机构;30-柱脚第二加固机构;1-柱脚;21-支撑板;22-矩形抱箍;23-基台;31-安装板;32-加固块;22a-第一安装槽;23a-第二安装槽;2-第一螺杆;3-第一螺母;31a-第一螺纹通孔;101-第二螺纹通孔;32a-凹槽;4-第二螺杆;5-第二螺母;22b-竖直半箍;22c-安装台;22d-填充块;6-地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包括柱脚第一加固机构20和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其中,柱脚1的底部四周设有所述柱脚第一加固机构20,所述柱脚1的底部底面上设有所述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
所述柱脚第一加固机构20包括支撑板21、矩形抱箍22和四个基台23,其中,所述基台23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柱脚1的底部四周地面上,所述矩形抱箍22通过第一紧固件将所述柱脚1的底部箍紧。
所述基台23分别与所述矩形抱箍22的侧面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撑板21为三角形板,所述矩形抱箍22的每个侧面与对应位置基台23之间均可拆卸的连接有所述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的竖直边与对应位置矩形抱箍22的侧面接触,所述支撑板21的水平边与对应位置基台23的顶面接触。
所述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由安装板31和用于埋入抗剪槽内的加固块32一体成型组成,其中,所述加固块32为棱台型,所述加固块32的顶面设有所述安装板31,且安装板31的底面大于加固块32的上表面,所述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通过依次穿过柱脚1的底部和安装板31后的第二紧固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柱脚1的底部底面上。
如图1~3所示,下面对所述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所述柱脚第一加固机构20用于在地面对柱脚1进行加固,避免柱脚受到较大的水平荷载力或冲击力时发生倾斜倒塌;所述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作为柱脚1的抗剪键,在底部对柱脚1进行固定,平衡柱脚1受到的水平荷载,保证柱脚1不会因受到较大水平荷载而发生倾斜或倒塌。
所述矩形抱箍22用于将柱脚1的底部进行包围箍紧,并通过支撑板21支撑在基台23上。其中,矩形抱箍22的侧面与基台23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侧面对应一个基台23,由于矩形抱箍22的每个侧面均设有支撑板21,所以,矩形抱箍22的每个侧面均可通过支撑板21与基台23形成支撑连接,通过上述设计,通过矩形抱箍22、支撑板21和基台23的共同作用,能够对柱脚1的四个侧面进行支撑,提高柱脚1的水平荷载能力与抗冲击能力,避免柱脚1在受到较大水平荷载或冲击力时发生倾斜倒塌的问题。
同时,由于支撑板21为三角形板,且支撑板21的竖直边与对应位置矩形抱箍22的侧面接触,支撑板21的水平边与对应位置基台23的顶面接触。通过上述设计,即可使矩形抱箍22的每个侧面与对应基台之间支撑结构为最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将支撑板21对矩形抱箍22的支撑作用最大化发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台23由混凝土浇灌制成。
如图3所示,下面对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所述安装板31和加固块32一体成型组成了所述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安装板31与加固块32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提高安装板31与加固块32的连接强度,其中,加固块32即作为柱脚1的抗剪键。
安装板31设置在加固块32的表面,且安装板31的底面大于加固块32的上表面。这样设置的原因为:使得第二紧固件在穿过柱脚1底部时,从安装板31大于加固块32顶面的区域穿过,进而将加固块32固定在柱脚1的底部底面。同时,由于采用第二紧固件穿过柱脚1的底部和安装板31后的方式对加固块32进行固定,避免了加固块32与柱脚1之间采用焊接的固定方式,即第二紧固件不发生断裂、不脱落出安装板31,加固块32就不会脱落柱脚1,增加了加固块32与柱脚1的底部底面的连接强度,避免了传统抗剪键采用焊接所存在的容易发生脱落的问题,提高了抗剪键的水平荷载能力与抗冲击能力,进而提高了柱脚1的水平荷载能力与抗冲击能力。
另外,由于加固块32为棱台型结构,所以,当加固块32埋进地底的抗剪槽内进行微混凝土浇灌时,加固块32的侧面相比于传统采用工型钢或槽钢的抗剪键,与微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固定在微混凝土中,也在微混凝土中固定得更加牢固。通过上述设计,进一步的加强了加固块32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加固块32的水平荷载能力与抗冲击能力。
在上述方案进行优化的,支撑板21与矩形抱箍22及基台23的连接、安装板31与柱脚1底部底面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设计,增加了柱脚第一加固机构20与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安装与拆卸,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优化的,所述矩形抱箍22的每个侧面上分别竖直设有第一安装槽22a,每个基台23的顶面上分别水平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22a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安装槽23a。
所述支撑板21的竖直边和水平边在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22a和所述第二安装槽23a后,所述支撑板21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槽22a和第二安装槽23a内,并与所述矩形抱箍22和所述基台23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所述减震弹簧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板8的底面,所述减震弹簧10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板9的顶面。
具体的,所述矩形抱箍22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板21,且每个侧面上的支撑板21沿侧面中线左右对称设置。
如图4和图5所示,下面对所述矩形抱箍22进行具体的描述:
所述第一安装槽22a用于插入支撑板21的竖直边,所述第二安装槽23a用于插入支撑板21的水平边,如图4所示,第一安装槽22a的两侧壁上竖直设有通孔,第二安装槽23a的两侧壁上水平设有通孔;如图5所示,支撑板21的竖直部上和水平部上也开有通孔,且支撑板21竖直部上的通孔与第一安装槽22a上的通孔位置一一对应,支撑板21水平边部上的通孔与第二安装槽23a上的通孔位置一一对应。通过上述设计,第一螺栓即可穿过第一安装槽22a上的通孔和支撑板21竖直部上的通孔对支撑板21的竖直部进行固定,同理,第一螺栓也可对支撑板21的水平部进行固定,进而将支撑板21固定在第一安装槽22a和第二安装槽23a内,以基台23为支撑点实现对矩形抱箍23的支撑,进而实现对柱脚1进行支撑,提高柱脚1的水平荷载能力与抗冲击能力。
在上述方案进行优化的是,矩形抱箍22每个侧面上的支撑板21的数目为两个,且沿侧面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通过上述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了对柱脚1的支撑力,且对称设置还能使立柱1受力均匀。
优化的,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杆2和第一螺母3,所述安装板31的顶面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31a,所述柱脚1的底部顶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通孔31a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通孔101。
具体的,所述安装板31为矩形板,所述第一螺纹通孔31a的数目为8个,且所述安装板31顶面的每个侧边区域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螺纹通孔31a。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下面对第二紧固件与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及柱脚1的连接结构进行具体的描述:
所述安装板31的顶面设有第一螺纹通孔31a,柱脚1的底部顶面上设有与第二螺纹通孔31a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螺纹通孔101,通过上述设计,第一螺杆2即可穿过第二螺纹孔101和第一螺纹孔31a,并通过与第一螺母3的螺纹配合将安装板31固定在柱脚1的底部底面。通过上述设计,使得加固块32与柱脚1的连接不需要进行焊接,只需要第一螺杆2与第一螺母3的螺纹配合即可实现加固块32与柱脚1的固定,即只要第一螺杆2不发生断裂,第一螺母3不发生松动或与第一螺杆2发生松动,加固块32就不会脱落柱脚1,提高了加固块32的连接强度,避免了传统抗剪键采用焊接进行固定所存在的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
在上述方案进行优化的是,还可以对加固块32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即在安装板31与柱脚1底部底面的接触处进行焊接,进一步加强安装板31的固定强度,进而增加加固块32的固定强度。
在上述方案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优化的是:安装板31为矩形板,可以与柱脚1的底面更加的贴合,使得安装板31与柱脚1底部底面的接触面积更大,使柱脚1上的力更加均匀的传递到安装板31上,进而传递到加固块32上。同时,在安装板31顶面的每个侧边上分别设置两个第一螺纹通孔31a,能够保证第一螺杆2能够顺利的穿过安装板31,而不会与加固块32的顶面接触,且设置8个第一螺纹通孔31a能够进一步的增加安装板31的固定强度。
具体的,所述加固块32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凹槽32a,其中,所述凹槽32a的槽口面积大于槽底面积。
具体的,所述加固块32为四棱台,且加固块32每个侧面上的所述凹槽32a的数目为2个。
如图6所示,在加固块32的每个侧面设置凹槽32a的原因为,是为了在加固块32埋进抗剪槽内进行微混凝土的浇灌时,使微混凝土能够进入到凹槽32中,进一步的加强微混凝土对加固块32的固定。同时设置凹槽32a的槽口面积大于槽底面积的原因是为了让微混凝土更容更快速的进入到凹槽32a中。
在上述方案进行优化的是,加固块32为四棱台,通过这样设计,可以更好使柱脚1上传递到加固块32上的力被均匀分散到抗剪槽内,实现平衡水平载荷力的功能。
优化的,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二螺杆4和第二螺母5,所述矩形抱箍22由两个相互对称的竖直半箍22b组成,所述竖直半箍22b开口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台22c。
所述第二螺杆4在依次穿过水平相对两安装台22c后,通过与所述第二螺母5的螺纹配合使两竖直半箍22b箍紧所述柱脚1。
具体的,所述柱脚1为工型钢,所述竖直半箍22b的开口内还设有填充块22d,两竖直半箍22b在箍紧所述柱脚1后,使所述填充块22d插入所述柱脚1对应侧的凹槽中。
如图4和图9所示,两竖直半箍22b组成了所述矩形抱箍22,且第二螺杆4在穿过水平相对两安装台22c后,通过与第二螺母5的螺纹配合使矩形抱箍22箍紧柱脚1的底部。通过上述设计,即可实现对柱脚1的箍紧,并结合支撑板21及基台23实现对柱脚1的支撑固定,同时也可以方便将矩形抱箍22的拆卸,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在上述方案进行优化的是,由于门式钢架结构建筑中,柱脚大多采用工型钢,所以在竖直半箍22b的开口内设置填充块22d,以便在箍紧时插入工型钢的凹槽内,对柱脚1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优化的,所述柱脚1的底部端角部上还设有分别地脚螺栓6。通过上述设计,即可通过地脚螺栓6与微混凝土进固定,进一步的提高柱脚1的水平荷载能力与抗冲击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矩形半箍22将柱脚1的底部进行包围箍紧,其中,矩形半箍22的每个侧面均对应一个基台23,且每个侧面均通过支撑板21与基台23形成支撑结构,同时,支撑板21为三角形板,且支撑板21的竖直边与对应位置矩形抱箍22的侧面接触,支撑板21的水平边与对应位置基台23的顶面接触,通过上述设计,使得矩形半箍22的每个侧面、支撑板21以及基台23,这三者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通过支撑板21即可对柱脚1起到支撑作用,在受到较大的水平荷载或冲击力时,能够稳固柱脚1,避免柱脚1发生倾斜或变形,提高了柱脚1的水平荷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柱脚1的底部底面设置有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其中,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由安装板31和加固块32一体成型组成,通过设置安装板31,可以增加加固块32与柱脚1底部底面的接触面积,而第二紧固件在依次穿过柱脚1的底部和安装板31后,将加固块32固定,通过上述设计,加固块32与柱脚1的底部底面之间的固定不需要进行焊接,即第二紧固件不发生断裂,加固块32就不会与柱脚1发生脱落,增加了加固块32与柱脚1的连接强度,避免了传统抗剪键进行焊接所存在的容易脱落和断裂的问题,提高加固块32的抗冲击能力与水平荷载能力;另外,由于加固块32采用棱台型,在抗剪槽中浇灌微混凝土时,加固块32的侧面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即在混凝土中固定的更加牢固,进一步的增加了抗剪键的水平荷载能力与抗冲击性。
(2)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21与矩形抱箍22及基台的连接、安装板31与柱脚1底部底面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设计,增加了柱脚第一加固机构20与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安装与拆卸,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脚第一加固机构(20)和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其中,柱脚(1)的底部四周设有所述柱脚第一加固机构(20),所述柱脚(1)的底部底面上设有所述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
所述柱脚第一加固机构(20)包括支撑板(21)、矩形抱箍(22)和四个基台(23),其中,所述基台(23)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柱脚(1)的底部四周地面上,所述矩形抱箍(22)通过第一紧固件将所述柱脚(1)的底部箍紧;
所述基台(23)分别与所述矩形抱箍(22)的侧面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撑板(21)为三角形板,所述矩形抱箍(22)的每个侧面与对应位置基台(23)之间均可拆卸的连接有所述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的竖直边与对应位置矩形抱箍(22)的侧面接触,所述支撑板(21)的水平边与对应位置基台(23)的顶面接触;
所述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由安装板(31)和用于埋入抗剪槽内的加固块(32)一体成型组成,其中,所述加固块(32)为棱台型,所述加固块(32)的顶面设有所述安装板(31),且安装板(31)的底面大于加固块(32)的上表面,所述柱脚第二加固机构(30)通过依次穿过柱脚(1)的底部和安装板(31)后的第二紧固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柱脚(1)的底部底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抱箍(22)的每个侧面上分别竖直设有第一安装槽(22a),每个基台(23)的顶面上分别水平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22a)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安装槽(23a);
所述支撑板(21)的竖直边和水平边在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22a)和所述第二安装槽(23a)后,所述支撑板(21)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槽(22a)和第二安装槽(23a)内,并与所述矩形抱箍(22)和所述基台(23)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抱箍(22)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板(21),且每个侧面上的支撑板(21)沿侧面中线左右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杆(2)和第一螺母(3),所述安装板(31)的顶面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31a),所述柱脚(1)的底部顶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通孔(31a)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通孔(101);
所述第一螺杆(2)在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螺纹通孔(101)和所述第一螺纹通孔(31a)后,通过与所述第一螺母(3)的螺纹配合将安装板(31)固定在柱脚(1)的底部底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1)为矩形板,所述第一螺纹通孔(31a)的数目为8个,且所述安装板(31)顶面的每个侧边区域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螺纹通孔(31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块(32)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凹槽(32a),其中,所述凹槽(32a)的槽口面积大于槽底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块(32)为四棱台,且加固块(32)每个侧面上的所述凹槽(32a)的数目为2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二螺杆(4)和第二螺母(5),所述矩形抱箍(22)由两个相互对称的竖直半箍(22b)组成,所述竖直半箍(22b)开口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台(22c);
所述第二螺杆(4)在依次穿过水平相对两安装台(22c)后,通过与所述第二螺母(5)的螺纹配合使两竖直半箍(22b)箍紧所述柱脚(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脚(1)为工型钢,所述竖直半箍(22b)的开口内还设有填充块(22d),两竖直半箍(22b)在箍紧所述柱脚(1)后,使所述填充块(22d)插入所述柱脚(1)对应侧的凹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脚(1)的底部端角部上还分别设有地脚螺栓(6)。
CN201920938419.XU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15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8419.XU CN210315981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8419.XU CN210315981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5981U true CN210315981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5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3841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15981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59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5808A (zh) * 2020-09-23 2020-12-18 俞帆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埋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5808A (zh) * 2020-09-23 2020-12-18 俞帆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埋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30806C (en) Moment-resistant structure, sustainer,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KR101880494B1 (ko) 코어벽체의 내진 보강 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US3952472A (en) Joint for transferring bending moments
KR101705318B1 (ko) 창호 개방 간주형 건축물 제진시스템
EP078413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buildings from earthquakes
WO2021184511A1 (zh) 一种密缀板耗能格构柱结构及使用方法
CN210315981U (zh) 一种门式钢架的固定装置
CN114809277B (zh)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双重耗能节点
WO2022007608A1 (zh) 夯土与木梁节点抗弯承载与变形性能的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3646575B2 (ja) 仮設サポート工法および仮設サポート装置
JP2740475B2 (ja) 梁と柱の接合構造
KR101404509B1 (ko) 연성 파괴할 수 있는 내진 보강 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내진 보강 방법
KR101729122B1 (ko) 분할형 내진보강장치
CN219343764U (zh) 一种房屋建筑用抗震组合梁
JPH09111874A (ja) 柱の補強装置
KR101554092B1 (ko) 건축물 보강용 링크 가새 구조물
JPS6351216B2 (zh)
CN216041735U (zh) 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多肢l形异形柱
KR102646851B1 (ko) 현장시공을 최소화할 수 있는 기둥구조물
CN220100201U (zh) 集装箱式结构及集装箱式建筑
CN220266310U (zh) 一种叠合梁安装用的可调节支撑座
JP7222825B2 (ja) 木造建築構造躯体及び接合部材
CN210888250U (zh) 一种抗震型钢结构
CN110593596B (zh) 一种夹层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169454U (zh) 钢结构建筑用结构梁与结构柱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