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4409U - 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14409U CN210314409U CN201920904158.XU CN201920904158U CN210314409U CN 210314409 U CN210314409 U CN 210314409U CN 201920904158 U CN201920904158 U CN 201920904158U CN 210314409 U CN210314409 U CN 2103144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 strip steel
- strip
- belted steel
- heat 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包括按序依次排布的带钢上料工位、热处理工位以及带钢收料工位,所述热处理工位包括按序依次排布的带钢加热段、带钢淬火段以及带钢定速段,所述带钢加热段靠近所述带钢上料工位、所述带钢定速段靠近所述带钢收料工位。本实用新型以自动化、产线化的方式完成了对索氏体带钢的热处理,实现了对带钢热处理过程的严格控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操作及工位化操作所存在的加工误差,有效地提高了加工精度、确保了热处理过程的规范性、保证了最终的索氏体带钢成品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材生产线,尤其涉及一种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属于金属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索氏体是一种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相较于珠光体而言,其更为细腻且具有最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索氏体也叫索必体,常用符号S表示。 在目前的金属加工行业中,索氏体的获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其一,用正火加工获得索氏体。
其二,用等温转变加工获得索氏体。将钢加热到临界点温度以上,然后投入550~650℃的等温介质中,并让其等温分解为索氏体。
其三,将淬火钢在450~600℃进行回火加工获得索氏体。由回火得到的索氏体称为回火索氏体。回火索氏体中的碳化物分散度更大,且呈球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在上述的三种获得方式中,以第二种方式最为普遍。在第二种方式中,所选用的等温介质以铅或盐较为常见,考虑到实际的加工成本,又以铅作为等温介质最为普遍。尽管以铅作为等温介质、使用铅浴加工的方式能够完成索氏体加工且成本较低,但铅浴技术的环境污染大、职业危害程度高,对加工环境和人员健康的威胁巨大。
因此,如何摆脱现有设备与现有技术的桎梏,在保证索氏体钢材加工效果的前提下,对生产设备进行低成本、简易化的改进,从而克服现有的铅浴技术中所存在的诸多缺陷,也就成为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包括按序依次排布的带钢上料工位、热处理工位以及带钢收料工位,所述热处理工位包括按序依次排布的带钢加热段、带钢淬火段以及带钢定速段,所述带钢加热段靠近所述带钢上料工位、所述带钢定速段靠近所述带钢收料工位;
所述带钢加热段包括加热炉,所述加热炉的进料口位置与所述带钢上料工位相对应、所述加热炉的出料口位置与所述带钢淬火段相对应;
所述带钢淬火段包括一带钢淬火装置,所述带钢淬火装置的进料口位置与所述加热炉的出料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带钢淬火装置的出料口位置与所述带钢定速段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带钢上料工位包括一带钢承托平台,待加工的带钢卷绕固定设置于所述带钢承托平台上,所述带钢承托平台的上端面与水平面相平行,所述带钢承托平台的下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可带动其水平转动的第一活动轴。
优选地,所述带钢收料工位包括一带钢收卷架,热处理后的带钢卷绕固定设置于所述带钢收卷架上,带钢卷绕在所述带钢收卷架上的卷绕方向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带钢收卷架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可带动其垂直转动的第二活动轴。
优选地,所述带钢加热段包括多个加热炉,多个所述加热炉之间首尾相连,每个所述加热炉的进料口位置均固定设置有两块用于带钢定位的夹持板,两块所述夹持板之间的间隙与带钢的厚度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加热炉的炉体内侧设置有用于炉内升温加热的电加热丝,所述加热炉的炉体外侧包裹有用于炉体保温的保温层,所述加热炉的炉体上还等距开设有多个用于炉体维修检测的可开闭的炉门。
优选地,所述带钢淬火装置上设置有两片用于与带钢相接触、并实现其降温淬火的淬火片,两片所述淬火片上下对称设置、两片所述淬火片之间的间隙与带钢的厚度相匹配。
优选地,两片所述淬火片均分别连接有用于实现其降温的水箱,所述水箱与液泵相连通,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在所述液泵的驱动下循环流动。
优选地,所述带钢定速段包括两个定速辊轴、分别为第一定速辊轴与第二定速辊轴,所述第一定速辊轴设置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定速辊轴相较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更靠近于所述带钢收料工位的一侧,所述第一定速辊轴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二者的规格、尺寸完全一致,所述第一定速辊轴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二者的外周面均与带钢的表面相触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以自动化、产线化的方式完成了对索氏体带钢的热处理,实现了对带钢热处理过程的严格控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操作及工位化操作所存在的加工误差,有效地提高了加工精度、确保了热处理过程的规范性、保证了最终的索氏体带钢成品的良品率。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淬火装置实现了对现有技术中铅浴设备的替代,提升了设备整体的环保性、降低了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降低了职业危害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适应性调整适用于对其他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加工,设备兼容性强,十分便于加工企业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带钢承托平台;2、第一活动轴;3、加热炉;4、保温层;5、炉门;6、带钢淬火装置;7、淬火片;8、水箱;9、液泵;10、第一定速辊轴;11、第二定速辊轴;12、带钢收卷架;13、第二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包括按序依次排布的带钢上料工位、热处理工位以及带钢收料工位,所述热处理工位包括按序依次排布的带钢加热段、带钢淬火段以及带钢定速段,所述带钢加热段靠近所述带钢上料工位、所述带钢定速段靠近所述带钢收料工位。
所述带钢上料工位包括一带钢承托平台1,待加工的带钢卷绕固定设置于所述带钢承托平台1上,所述带钢承托平台1的上端面与水平面相平行,所述带钢承托平台1的下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可带动其水平转动的第一活动轴2。
所述带钢加热段包括加热炉3,所述加热炉3的进料口位置与所述带钢上料工位相对应、所述加热炉3的出料口位置与所述带钢淬火段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带钢加热段包括多个加热炉3,多个所述加热炉3之间首尾相连,每个所述加热炉3的进料口位置均固定设置有两块用于带钢定位的夹持板,两块所述夹持板之间的间隙与带钢的厚度相匹配。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述加热炉3的数量及长度需要根据带钢所需加热的温度来进一步确定,总体而言,带钢所需加热的温度越高,所述加热炉3的数量越多、单个所述加热炉3的长度越长。
所述加热炉3的炉体内侧设置有用于炉内升温加热的电加热丝,所述加热炉3的炉体外侧包裹有用于炉体保温的保温层4,所述保温层4由耐高温保温材料构成。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实用性,所述加热炉3的炉体上还等距开设有多个用于炉体维修检测的可开闭的炉门5。
所述带钢淬火段包括一带钢淬火装置6,所述带钢淬火装置6的进料口位置与所述加热炉3的出料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带钢淬火装置6的出料口位置与所述带钢定速段相对应。
所述带钢淬火装置6上设置有两片用于与带钢相接触、并实现其降温淬火的淬火片7,两片所述淬火片7上下对称设置、两片所述淬火片7之间的间隙与带钢的厚度相匹配。两片所述淬火片7均分别连接有用于实现其降温的水箱8,所述水箱8与液泵9相连通,所述水箱8内的冷却液在所述液泵9的驱动下循环流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8内的冷却液为水。在所述带钢淬火装置6的作用下,加热后的带钢可以冷却至400℃~500℃,从而形成索氏体结构。
所述带钢定速段包括两个定速辊轴、分别为第一定速辊轴10与第二定速辊轴11,所述第一定速辊轴10设置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11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定速辊轴10相较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11更靠近于所述带钢收料工位的一侧,所述第一定速辊轴10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11二者的规格、尺寸完全一致,所述第一定速辊轴10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11二者的外周面均与带钢的表面相触接。由所述带钢淬火装置6出料口排出的经过淬火、等温的带钢,先在所述第一定速辊轴10的外周面完成卷绕定速,再卷绕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11的外周面,最终进入所述带钢收料工位。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带钢定速段除了能够发挥定速作用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带钢定速段还具备了一定的等温功能,从而使得热处理后的带钢能更快速地自然冷却至室温。
所述带钢收料工位包括一带钢收卷架12,热处理后的带钢卷绕固定设置于所述带钢收卷架12上,带钢卷绕在所述带钢收卷架12上的卷绕方向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带钢收卷架12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可带动其垂直转动的第二活动轴1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以自动化、产线化的方式完成了对索氏体带钢的热处理,实现了对带钢热处理过程的严格控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操作及工位化操作所存在的加工误差,有效地提高了加工精度、确保了热处理过程的规范性、保证了最终的索氏体带钢成品的良品率。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淬火装置实现了对现有技术中铅浴设备的替代,提升了设备整体的环保性、降低了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降低了职业危害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适应性调整适用于对其他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加工,设备兼容性强,十分便于加工企业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序依次排布的带钢上料工位、热处理工位以及带钢收料工位,所述热处理工位包括按序依次排布的带钢加热段、带钢淬火段以及带钢定速段,所述带钢加热段靠近所述带钢上料工位、所述带钢定速段靠近所述带钢收料工位;
所述带钢加热段包括加热炉(3),所述加热炉(3)的进料口位置与所述带钢上料工位相对应、所述加热炉(3)的出料口位置与所述带钢淬火段相对应;
所述带钢淬火段包括一带钢淬火装置(6),所述带钢淬火装置(6)的进料口位置与所述加热炉(3)的出料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带钢淬火装置(6)的出料口位置与所述带钢定速段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上料工位包括一带钢承托平台(1),待加工的带钢卷绕固定设置于所述带钢承托平台(1)上,所述带钢承托平台(1)的上端面与水平面相平行,所述带钢承托平台(1)的下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可带动其水平转动的第一活动轴(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收料工位包括一带钢收卷架(12),热处理后的带钢卷绕固定设置于所述带钢收卷架(12)上,带钢卷绕在所述带钢收卷架(12)上的卷绕方向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带钢收卷架(12)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可带动其垂直转动的第二活动轴(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加热段包括多个加热炉(3),多个所述加热炉(3)之间首尾相连,每个所述加热炉(3)的进料口位置均固定设置有两块用于带钢定位的夹持板,两块所述夹持板之间的间隙与带钢的厚度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3)的炉体内侧设置有用于炉内升温加热的电加热丝,所述加热炉(3)的炉体外侧包裹有用于炉体保温的保温层(4),所述加热炉(3)的炉体上还等距开设有多个用于炉体维修检测的可开闭的炉门(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淬火装置(6)上设置有两片用于与带钢相接触、并实现其降温淬火的淬火片(7),两片所述淬火片(7)上下对称设置、两片所述淬火片(7)之间的间隙与带钢的厚度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两片所述淬火片(7)均分别连接有用于实现其降温的水箱(8),所述水箱(8)与液泵(9)相连通,所述水箱(8)内的冷却液在所述液泵(9)的驱动下循环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定速段包括两个定速辊轴、分别为第一定速辊轴(10)与第二定速辊轴(11),所述第一定速辊轴(10)设置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11)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定速辊轴(10)相较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11)更靠近于所述带钢收料工位的一侧,所述第一定速辊轴(10)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11)二者的规格、尺寸完全一致,所述第一定速辊轴(10)与所述第二定速辊轴(11)二者的外周面均与带钢的表面相触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04158.XU CN210314409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04158.XU CN210314409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14409U true CN210314409U (zh) | 2020-04-14 |
Family
ID=70144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04158.XU Active CN210314409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14409U (zh) |
-
2019
- 2019-06-17 CN CN201920904158.XU patent/CN2103144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03333B (zh) | 销轴中频调质热处理工艺及其专用设备 | |
CN104611538B (zh) | 应用于车用中空变截面轴头的淬火工艺及其使用设备 | |
CN103074471B (zh) | 一种辊棒式球化退火生产线及等温球化退火方法 | |
CN107586934A (zh) | 大棒材感应调质工艺及大棒材感应调质生产线 | |
CN210314409U (zh) | 索氏体带钢热处理生产线 | |
CN210340987U (zh) | 一种金属管件淬火冷却装置 | |
CN213507113U (zh) | 一种厚壁L80-13Cr无缝钢管的热处理装置 | |
CN205774678U (zh) | 一种快速淬火式热处理设备 | |
CN210683859U (zh) | 一种水冷、风冷两用淬火装置 | |
CN115433886B (zh) | 一种便于固定超薄压延铜箔辊子的悬空式退火炉 | |
CN100344406C (zh) | 高强度打包钢带的生产方法 | |
CN212426108U (zh) | 一种超长圆钢的雾冷装置 | |
CN202390516U (zh) | 铝镁硅系铝合金冷拉管淬火设备 | |
CN210683897U (zh) | 一种轧辊表面淬火装置 | |
CN101691626B (zh) | 一种高速钢预硬材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装置 | |
CN208898072U (zh) | 余温正火炉 | |
CN209798031U (zh) | 一种导线退火加热装置 | |
CN210974817U (zh) | 一种用于锚环调质处理的节能型热处理装置 | |
CN203833997U (zh) | 铜铝复合排退火用网带辊底式退火炉 | |
CN204385238U (zh) | 一种调质钢中小棒材或管材连续调质热处理生产线设备 | |
CN209065966U (zh) | 一种坑式炉的夹紧装置 | |
CN207376086U (zh) | 一种耐热钢材淬火炉 | |
CN205874490U (zh) | 一种铸模工件淬火装置 | |
CN110616306A (zh) | 一种热轧在线移动保温热处理工艺 | |
CN204125344U (zh) | 一种液晶玻璃基板连续加工的洁净冷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