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8739U - 一种芦笋种植大棚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芦笋种植大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8739U
CN210298739U CN201920651171.9U CN201920651171U CN210298739U CN 210298739 U CN210298739 U CN 210298739U CN 201920651171 U CN201920651171 U CN 201920651171U CN 210298739 U CN210298739 U CN 210298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house
positioning
lifting
fixing seat
bull st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11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定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6511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8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8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8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芦笋种植大棚,所述大棚由透明塑料覆盖于支撑架之上构成,且所述大棚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大棚两侧设置对流口;其中,所述通风口处设置有两顶板,且支撑架上还设有开关装置与两顶板相连。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开关装置的结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本开关装置快速完成大棚顶部顶板的开合控制,提升了本大棚换风过程的操作友好度,有助于用户快速高效的完成对大棚换风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芦笋种植大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芦笋种植大棚。
背景技术
芦笋种植大棚是一种用于芦笋室内栽培的农业设施,一般常见的大棚是以支撑架组装搭建而成,并于屋顶及支撑架周围包覆有可透光的透明膜,在于前侧或后侧开设进出口以方便工作人员进出,由于温室外围包覆的透明膜容易让光线穿透,有利于芦笋生长,但也因为透明膜不易散热,而容易累计热量,使大棚内闷热不堪。
为了改善大棚闷热的问题,现有大棚多于屋顶设置天窗,例如图5所示,借由天窗40与门部形成空气上下对流,以将温室内的热量散出,作为调节温室温度调节的装置。然而,温室天窗40仅能单侧受风,形成的对流效果并不明显,无法有效的排出温室内的热量,且该天窗的打开与关闭并不方便。仍有大量改良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室内换风的芦笋种植大棚。
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芦笋种植大棚,所述大棚由透明塑料覆盖于支撑架之上构成,且所述大棚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大棚两侧设置对流口;其中,所述通风口处设置有两顶板,且支撑架上还设有开关装置与两顶板相连;所述开关装置包括上固定座、定位套管、升降杆、连接杆、下固定座和升降控制器,所述上固定座为倒T字形结构,上固定座顶端经枢轴与两顶板相连,且上固定座两侧连接有两定位套管,所述定位套管管体上设有插销孔,各定位套管内分别套接有一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端经滑动套管与所述顶板的侧边管体相连,两升降杆在底端经连接杆相连,且所述升降杆上设有定位孔,经定位插销实现定位孔与插销孔的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第一套接件,所述下固定座上设有第二套接件;升降控制器包括转杆和手摇柄,所述转杆贯穿于所述第一套接件和第二套接件,转杆与第一套接件经螺纹连接,转杆与第二套接件经轴承连接,且转杆底端设有手摇柄。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流口处设有卷帘器。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流口处还设有防虫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开关装置的结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本开关装置快速完成大棚顶部顶板的开合控制,提升了本大棚换风过程的操作友好度,有助于用户快速高效的完成对大棚换风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现有大棚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大棚,11-通风口,12-支撑架,13-防虫网,14-对流口,20-顶板,21-枢轴,30-开关装置,31-上固定座,32-定位套管,320-插销孔,33-升降杆,330-定位孔,331-滑动套管,34-定位插销,35-连接杆,350-第一套接件,36-下固定座,360-第二套接件,37- 升降控制器,370-转杆,371-手摇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如未特别写出具体涉及的结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来源关系等,则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来源关系等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可以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可以得知的。
实施例:
一种芦笋种植大棚,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大棚10由透明塑料覆盖于支撑架12之上构成,且所述大棚10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11,大棚10两侧设置对流口14。即是,所述大棚10可以经由通风口11和对流口14完成大棚10内空气流通,从而实现对大棚10内温度的调节。
优选地,所述大棚10两侧的对流口14处还设有卷帘器。通过卷帘器完成对对流口14的塑料薄膜的卷起火方向,从而实现对流口14的开合。
进一步地,所述对流口14处还设有防虫网13。所述防虫网13设置于塑料薄膜外侧,以实现在当对流口14处于打开状态时,防止害虫进入大棚10内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通风口11处设置有两顶板20,且支撑架12上还设有开关装置30与两顶板20相连。通过开光装置30实现两个顶板20的开合,以完成大棚10内的换风。
优选地,所述开关装置30包括上固定座31、定位套管32、升降杆33、连接杆35、下固定座36和升降控制器37。上固定座31用于完成定位套管32以及顶板20的位置固定。升降杆33用于完成对顶板20的转动控制,以实现顶板20的开合控制。下固定座36用于完成升降控制器37的机构支撑。所述升降控制器37用于完成升降杆33的升降控制。
优选地,上固定座31为倒T字形结构。上固定座31的顶端经枢轴21与两顶板20相连,从而所述顶板20能够相对于枢轴21进行转动。且上固定座31两侧连接有两定位套管32,完成对定位套管32的支撑。
优选地,定位套管32的管体上设有插销孔320,各定位套管32内分别套接有一升降杆 33。且所述定位套管32中部与支撑架12刚性连接,例如焊接,从而完成对定位套管32的固定。
进一步地,升降杆33顶端经滑动套管331与所述顶板20的侧边管体相连。从而实现在升降杆33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完成对顶板20的开合控制。
优选地,两升降杆33在底端经连接杆35相连。且所述升降杆33上设有定位孔330,经定位插销34实现定位孔330与插销孔320的配合连接。从而通过定位插销34实现了升降杆33与定位套管32间的相对位置锁死,并借此实现顶板20的开合状态或开合角度锁死,以便与大鹏10完成换风过程。
优选地,连接杆35上设有第一套接件350,所述下固定座36上设有第二套接件360。通过第一套接件350和第二套接件360完成对升降控制器37中转杆370的套接。
进一步地,升降控制器37包括转杆370和手摇柄371。所述转杆370贯穿于所述第一套接件350和第二套接件360,转杆370与第一套接件350经螺纹连接,转杆370与第二套接件360经轴承连接,且转杆370底端设有手摇柄371。更进一步地,所述手摇柄371可以由电机替换,从而实现升降控制器37的自动化控制。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大棚中顶板20的开合过程包括:用户通过摇动手摇柄371从而带动转杆370转动,经过转杆370与连接杆35的配合连接关系,在转杆370的转动从而带动了连接杆35的上升或下降,从而所述连接杆35带动了与之相连的升降杆33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了带动顶板20绕枢轴21进行旋转以实现顶板20的开合控制。同时,在顶板20转动至预设工位时,通过定位插销34完成升降杆与定位套管32的相对位置锁死,即是完成顶板20的位置锁死。
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开关装置30的结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本开关装置30快速完成大棚顶部顶板20的开合控制,提升了本大棚换风过程的操作友好度,有助于用户快速高效的完成对大棚换风处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芦笋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10)由透明塑料覆盖于支撑架(12)之上构成,且所述大棚(10)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11),大棚(10)两侧设置对流口(14);
其中,所述通风口(11)处设置有两顶板(20),且支撑架(12)上还设有开关装置(30)与两顶板(20)相连;
所述开关装置(30)包括上固定座(31)、定位套管(32)、升降杆(33)、连接杆(35)、下固定座(36)和升降控制器(37),
所述上固定座(31)为倒T字形结构,上固定座(31)顶端经枢轴(21)与两顶板相连,且上固定座(31)两侧连接有两定位套管(32),所述定位套管(32)管体上设有插销孔(320),
各定位套管(32)内分别套接有一升降杆(33),所述升降杆(33)顶端经滑动套管(331)与所述顶板(20)的侧边管体相连,两升降杆(33)在底端经连接杆(35)相连,且所述升降杆(33)上设有定位孔(330),经定位插销(34)实现定位孔(330)与插销孔(320)的配合连接;
所述连接杆(35)上设有第一套接件(350),所述下固定座(36)上设有第二套接件(360);
升降控制器(37)包括转杆(370)和手摇柄(371),所述转杆(370)贯穿于所述第一套接件(350)和第二套接件(360),转杆(370)与第一套接件(350)经螺纹连接,转杆(370)与第二套接件(360)经轴承连接,且转杆(370)底端设有手摇柄(37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芦笋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口(14)处设有卷帘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芦笋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口(14)处还设有防虫网(13)。
CN201920651171.9U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芦笋种植大棚 Active CN210298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1171.9U CN210298739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芦笋种植大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1171.9U CN210298739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芦笋种植大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8739U true CN210298739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7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1171.9U Active CN210298739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芦笋种植大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8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T512381B1 (de) Fensterbalken (Fensterläden) mit beidseitig ausstellbaren Solarpanelen
KR101693796B1 (ko) 자연채광을 도모할 수 있는 공동주택용 도어
US20070187048A1 (en) Venetian window with movable elevating blinds
CN210977206U (zh) 电动遥控百叶窗
CN210298739U (zh) 一种芦笋种植大棚
JP2011508116A (ja) 空気を取り入れるが光を遮断する窓用ブラインド
KR20090092175A (ko) 비닐하우스용 환기 장치
KR101562171B1 (ko) 차양각 조절이 가능한 루버창
KR102041695B1 (ko) 루버시스템의 전동오퍼레이터
KR102053692B1 (ko) 자동조절이 가능한 pv프레임이 적용된 bipv 이중외피 시스템
CN1195147C (zh) 自然通风控制窗
CN217694553U (zh) 一种智能化绿色温室
US3881539A (en) Combined window structure
CN219628490U (zh) 一种便于散热通风的种植大棚
CN214616293U (zh) 一种单操控翻转结构易组装型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
CN117432142B (zh) 一种建筑屋顶圆形通风天窗
CN218184312U (zh) 一种塑料大棚自动通风换气装置
CN210738364U (zh) 一种可调节室内光线的平开门窗
CN213029311U (zh) 一种自动通风农业大棚
CN110984777B (zh) 一种铝合金窗框架总成
CN210798765U (zh) 一种基于光照传感器的智能调节透光率的百叶窗
CN213907783U (zh) 菇房半避光装置
CN217284249U (zh) 一种温室大棚开启窗装置
KR200340249Y1 (ko) 전동식 루버개폐장치
CN217826118U (zh) 一种新结构的铝合金阳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