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8673U - 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 - Google Patents

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8673U
CN210288673U CN201920563187.4U CN201920563187U CN210288673U CN 210288673 U CN210288673 U CN 210288673U CN 201920563187 U CN201920563187 U CN 201920563187U CN 210288673 U CN210288673 U CN 210288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ge
basement
platform
stairwell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631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健
郁盛浩
杨丽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631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8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8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86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包括下端位于地下室地面的第一台阶段,第一台阶段的上端与第一平台衔接,第一平台与地下室顶板的距离不低于净空高度,且其与第二台阶段的下端衔接,第二台阶段的台阶数大于第一台阶段的台阶数,且其正上方的地下室顶板上开设有洞,第二台阶段的上端与第二平台衔接,第二平台是地下室顶板的部分且其与第三台阶段的下端衔接,第三台阶段的上端延伸至地上。本方案通过对整体台阶段的优化设计,在相同台阶数的条件下获得了最小的地下室顶板开洞面积,既可以减少局部结构梁的设置,又增加了地面可利用空间,利用地下室顶板上部的空间做出第三台阶段,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地下顶板上部空间,减少了占地面积的浪费。

Description

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
背景技术
地下室出地面楼梯是连接地下室和地面的重要通道,传统的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如附图1所示,由多段180°转角的楼梯段和平台构成,每个楼梯段的台阶数相近,这种楼梯通道结构简单,但是在施工时,需要在地下室顶板上开设较大的洞口以供楼梯穿过,由于楼梯两侧都具有平台,因此增加了开洞的长度,并且,相邻两个楼梯段并行,增加了开洞宽度,这就导致最终的开洞面积要14平方米,开洞面积大也导致结构梁等结构的增多。
而开洞区域的地上和地下空间都无法有效的利用,造成了空间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包括由地下室地面斜向上延伸的第一台阶段,所述第一台阶段的上端与第一平台衔接,所述第一平台与地下室顶板的距离不低于净空高度,且其与所述第二台阶段的下端衔接,所述第二台阶段的台阶数大于第一台阶段的台阶数,且其正上方的地下室顶板上开设有洞,所述第二台阶段的上端与第二平台衔接,所述第二平台是地下室顶板的部分且其与第三台阶段的下端衔接,所述第三台阶段的上端延伸至地上。
优选的,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中,所述第一台阶段的台阶数量为级,所述第二台阶段的台阶数量是第一台阶段的台阶数量的至少两倍,所述第三台阶段的台阶数量大于第一台阶段的台阶数且小于第二台阶段的台阶数。
优选的,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中,所述第一台阶段和/或第二台阶段和/或第三台阶段为预制件。
优选的,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中,所述第一台阶段、第二台阶段和第三台阶段的每级台阶的顶角位置设置有踏步防滑条,所述踏步防滑条的表面为锯齿状。
优选的,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中,所述踏步防滑条的凹槽处填充有荧光层,所述荧光层覆盖于透明耐磨胶层下,且所述透明耐磨胶层的表面低于所述踏步防滑条的顶面。
优选的,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中,所述洞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台阶段的两端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中,所述洞的面积不超过8平方米。
优选的,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中,所述第三台阶段与地下室顶板之间填充有覆土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对整体台阶段的优化设计,减少了平台数量,并且在相同台阶数的条件下获得了最小的地下室顶板开洞面积,楼板开洞面积减少,一方面可以减少局部结构梁的设置,另一方面是地面可利用空间增加,有利于改善空间利用率;同时利用地下室顶板上部的空间做出第三台阶段,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地下顶板上部空间,减少了占地面积的浪费。
本方案在梯级上设置踏步防滑条,有利于改善行走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对防滑条的设计,能够使其具有夜光效果,即使在光线较差的条件下,仍能便于用户发现台阶,进一步提高通行安全性。
楼梯扶手采用助力设计,可以方便用户爬楼时接力,而辅助栏杆的设计有效的为幼儿等爬楼提供辅助,改善了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的出地面楼梯间的示意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 3是本实用新型的踏步防滑垫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楼梯扶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进行阐述,如附图2所示,其包括由地下室地面1斜向上延伸的第一台阶段2 ,所述第一台阶段2的上端与第一平台3衔接,所述第一平台3与地下室顶板4的距离不低于净空高度,且其与所述第二台阶段5的下端衔接,所述第二台阶段5与所述第一台阶段2构成180°转角楼梯,并且所述第二台阶段的台阶数大于第一台阶段2的台阶数,且其正上方的地下室顶板4上开设有洞6,所述第二台阶段5的上端与第二平台7衔接,所述第二平台7是地下室顶板4的部分且其与第三台阶段8的下端衔接,所述第三台阶段8的上端延伸至地上。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只需要在所述第二台阶段正上方的地下室顶板处开洞,因此开洞的宽度相对原有的设计要减少一半左右,因此开洞面积可以极大的减少。
详细来看,所述第一台阶段2和/或第二台阶段5和/或第三台阶段8可以是已知的各种满足规范要求的材料制作而成,并且,其可以现场浇筑,也可以是事先做好的预制件,在施工时进行组装,优选它们是预制件,从而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并且在预制件的两端分别具有与平台榫卯和连接的结构,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进一步,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台阶段2的台阶数量为6级,所述第二台阶段5的台阶数量是第一台阶段的台阶数量的至少两倍,优选为18级,所述第三台阶段8的台阶数量大于第一台阶段的台阶数且小于第二台阶段的台阶数,优选为8级,总的台阶数为34级,即在不改变台阶级数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设计各段的台阶数,从而使得整体结构可以具有更小的地下室顶板开洞面积,省去了平台的个数,简化了部分支撑梁,并能够充分利用地下室顶板上部的空间做出楼梯的第三台阶段8,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面积的浪费。
并且,为了改善用户在楼梯上行走的安全性,如附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台阶段2、第二台阶段5和第三台阶段8的每级台阶的顶角位置设置有踏步防滑条9,所述踏步防滑条9可以是已知的各种结构的防滑条,优选所述踏步防滑条9的表面为锯齿状。
同时,由于在夜间等光线较差的条件下,不太容易发现确认每级台阶的位置,因此,如附图3所示,在所述踏步防滑条9的锯齿状表面的凹槽处填充有荧光层10,所述荧光层覆盖于透明耐磨胶层20下,且所述透明耐磨胶层20的表面201低于所述踏步防滑条9的顶面91,因而即使在光线条件较差时,也能有效的通过荧光材料对台阶的位置进行显示,并且能够增加台阶的美感,荧光层覆盖与透明耐磨胶层20下,能够有效的避免脚踏对荧光层产生的磨损和破坏,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由于所述第一平台3与地下室顶板4的距离不低于净空高度,因此,在用户位于第二台阶段5的较低梯级处时,仍能保证足够的通行空间,避免行人头部与地下水顶板4发生碰撞,因此,如附图2所示,在所述第二台阶段5的较低梯级正上方的地下室顶板4可以不需要开洞,而只要在稍微高位置的梯级正上方的地下室顶板4位置开设开通即可,从而所述洞6的长度L1小于所述第二台阶段5的两端的距离L2,进一步减小了地下室顶板4的开洞尺寸,并且,最终所述洞6的面积不超过8平方米,进一步在7.8平方米左右,最大程度的减小了地下室顶板的开洞大小。
在实际结构中,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台阶段2和第二台阶段5的一端延伸到墙体处,其远离墙体的一端设置有楼梯扶手30,所述楼梯扶手可以是各种已知的结构和材质,如木制或不锈钢扶手,如附图4所示,优选所述楼梯扶手30包括固定在台阶上的立柱301及位于立柱301顶部的扶手302,优选所述扶手302的上表面间隙形成有一组供人手握持的仿形凹槽,或者所述扶手302包括两侧的侧板以及两侧侧板之间等间距设置的握持部,爬楼时,用户可以将手嵌入到所述方向凹槽中并呈握持状态或者手抓住握持部,从而能够更好的借力,使爬楼更轻松。
并且,如附图4所示,在所述立柱30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级与所述扶手302平行且位置低于所述扶手302的辅助扶手303,优选为多级,并且最低级的辅助扶手303与梯级的距离在75cm左右,从而能够有效的为年幼的儿童爬楼时提供辅助,并且有利于提高整个楼梯扶手的结构强度。
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三台阶段8的两端延伸到墙体40处(图中仅显示出一侧的墙体),所述墙体40由地下室顶板4开始建造并延伸到地表50上方的一定高度,并且在所述墙体40的顶部还设置有扶手栏杆60,所述扶手栏杆60的立杆之间的间距小于110mm,同时,所述第三台阶段8与地下室顶板40之间填充有覆土层70,从而可以为第三台阶段8提供有效的支撑,并且,所述第二台阶段5、第二平台8及第三台阶段8的宽度相同,从而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并且所述第三台阶段8的上端连接有第三平台80,所述第三平台80与地面之间有台阶。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地下室地面(1)斜向上延伸的第一台阶段(2),所述第一台阶段(2)的上端与第一平台(3)衔接,所述第一平台(3)与地下室顶板(4)的距离不低于净空高度,且其与第二台阶段(5)的下端衔接,所述第二台阶段(5)的台阶数大于第一台阶段(2)的台阶数,且其正上方的地下室顶板(4)上开设有洞(6),所述第二台阶段(5)的上端与第二平台(7)衔接,所述第二平台(7)是地下室顶板(4)的部分且其与第三台阶段(8)的下端衔接,所述第三台阶段(8)的上端延伸至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段(2)的台阶数量为6级,所述第二台阶段(5)的台阶数量是第一台阶段的台阶数量的至少两倍,所述第三台阶段(8)的台阶数量大于第一台阶段的台阶数且小于第二台阶段的台阶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段(2)和/或第二台阶段(5)和/或第三台阶段(8)为预制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段(2)、第二台阶段(5)和第三台阶段(8)的每级台阶的顶角位置设置有踏步防滑条(9),所述踏步防滑条(9)的表面为锯齿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防滑条(9)的凹槽处填充有荧光层(10),所述荧光层覆盖于透明耐磨胶层(20)下,且所述透明耐磨胶层(20)的表面(201)低于所述踏步防滑条(9)的顶面(91)。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洞(6)的长度(L1)小于所述第二台阶段(5)的两端的距离(L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洞(6)的面积不超过8平方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台阶段(8)与地下室顶板之间填充有覆土层(70)。
CN201920563187.4U 2019-04-24 2019-04-24 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88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3187.4U CN210288673U (zh) 2019-04-24 2019-04-24 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3187.4U CN210288673U (zh) 2019-04-24 2019-04-24 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8673U true CN210288673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7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6318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88673U (zh) 2019-04-24 2019-04-24 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8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047453A (ja) 歩道橋
CN201250038Y (zh) 附墙电梯井道
US5553421A (en) Structural building components
KR101048470B1 (ko) 정자 구조를 지닌 전망대
CN210288673U (zh) 地下室出地面楼梯间
CN113944288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梯预制构件拼装结构
CN211524021U (zh) 一种安全性好的爬架
US1497058A (en) Reenforced-concrete stairway or steps
CN210316280U (zh) 装配式施工安全防护楼梯
JP5164231B1 (ja) 既存建物の増築方法及び増築構造
CN101555724B (zh) 一种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剪刀梯的改进方法及其结构
CN215054707U (zh) 楼梯单元、剪刀式楼梯结构及具有其的双跑楼梯
CN210316278U (zh) 多功能安全防护楼梯
CN211037977U (zh) 一种观景眺望台
CN211257605U (zh) 一种钢结构板房楼梯结构
CN214456011U (zh) 一种电梯全平层入户改建结构
CN211142779U (zh) 一种用于城市过街天桥的装配式楼梯
JPS6237884Y2 (zh)
JP4257153B2 (ja) 屋外階段及び屋外階段の構築方法
CN218029176U (zh) 一种市政建筑内装饰楼梯的加固结构
CN213869058U (zh) 一种旧楼楼梯改造加装电梯平层入户结构
CN214575218U (zh) 一种装配式楼梯
CN212866683U (zh) 一种平台入户的楼梯结构
CN221049686U (zh) 一种组装楼梯
US8112952B2 (en) Bent pole composite stai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 Sanxiang lane, Sanxiang Road,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rth Fourth Floor, Binhe Road, Suzhou High-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1979

Patentee before: SUZHOU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