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0618U - 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及压铸模具 - Google Patents

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及压铸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0618U
CN210280618U CN201920889714.0U CN201920889714U CN210280618U CN 210280618 U CN210280618 U CN 210280618U CN 201920889714 U CN201920889714 U CN 201920889714U CN 210280618 U CN210280618 U CN 210280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cooling
core
mold
ca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97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士明
丁少宁
吴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897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0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0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0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及压铸模具,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包括固定于压铸模具中的可进行热量传导的隔离体,隔离体与压铸模具内的动模芯和/或定模芯相接,或者隔离体至少部分嵌装于动模芯和/或定模芯中;且隔离体与动模芯或定模芯之间因相接而可形成于彼此间的热传递,并于隔离体内构造有可由冷却管路与外部冷却水源连通、以与外部冷却水源之间构成冷却水循环流通路径的冷却通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通过设置有冷却通道并可与模芯间进行热传递的隔离体的设置,可在模具模芯开裂时,使得冷却水因隔离体的隔离不会进入模芯裂缝中,因而能够避免冷却水进入模芯内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及压铸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冷却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冷却结构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由于镁合金材料的使用可有效的降低汽车自重,因而基于镁合金压铸件的汽车零部件的应用出现了持续的快速增加,预计全球用于汽车零部件的镁合金压铸件的数量每年递增15%以上,其中北美增速约为30%,欧洲则超过了60%,镁合金压铸结构件将成为镁金属的重要的应用领域。
镁的熔点为648.8℃、沸点1107℃、化合价+2、电离能为7.646电子伏特,是轻金属之一,其具有延展性,能与水反应并放出氢气,燃烧时会产生炫目的白光,并且镁金属遇水容易发生爆炸,故在镁合金材料加工时必须保证其不与水接触。镁合金压铸模具的开发技术直接决定着镁合金产品能否实现大批量的应用,其中,镁合金压铸时的温度场设计是关键技术,其设计决定着是否能够安全生产以及产品的品质。所以镁合金压铸模具的冷却结构对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节拍以及模具的寿命至关重要,特别是压铸模具的冷却结构必须要保证模芯内部不能漏水,以防止模芯中的镁合金液体与水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压铸模具冷却结构,以能够避免冷却水进入模芯内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压铸模具中的可进行热量传导的隔离体,所述隔离体与所述压铸模具内的动模芯和/或定模芯相接,或者所述隔离体至少部分嵌装于所述动模芯和/或所述定模芯中;所述隔离体与所述动模芯或所述定模芯之间因相接而可形成于彼此间的热传递,且于所述隔离体内构造有可由冷却管路与外部冷却水源连通的冷却通道,并由所述冷却通道的设置而于所述隔离体和所述外部冷却水源之间形成冷却水循环流通路径。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体由铜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体为过盈嵌装于所述动模芯和/或定模芯中的冷却套,所述冷却通道构造于所述冷却套中、并沿所述冷却套的高度方向延伸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套的一端敞口设置,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冷却套相连的一端插入所述冷却通道中、并构成对所述冷却套的敞口端的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冷却套相连的一端具有插装于所述冷却通道的端部部位、以构成对所述敞口端的密封的外管件,以及内嵌于所述外管件中、且伸入所述冷却通道底部的内管件;所述内管件和所述外管件分别构成与所述外部冷却水源的出水端及回水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动模芯与定模芯分别由所述压铸模具中的动模座和定模座承载设置,所述隔离体为夹设于所述动模芯与所述动模座之间、或者所述定模芯与所述定模座之间的冷却镶件,所述冷却通道横置于所述冷却镶件中,且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部冷却水源的出水端及回水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体与所述动模芯或定模芯的以形成所述压铸模具型腔的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在20mm以内。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体为与所述动模芯相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通过设置有冷却通道并可与模芯间进行热传递的隔离体的设置,可在模具模芯开裂时,使得冷却水因隔离体的隔离不会进入模芯裂缝中,因而能够避免冷却水进入模芯内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隔离体由铜制成,热传递性能好,且布置后结构稳定。
(3)隔离体采用冷却套或冷却镶件,均可实现对模具的冷却,并能够在模芯开裂时保证冷却水不会进入模具型腔中。
(4)隔离体与模具型腔表面之间的距离设计,可实现对模具温度场的有效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铸模具,于所述压铸模具内设有如上所述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压铸模具被配置为以进行镁合金制品的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通过设置前述的冷却结构,可保证对模具的冷却效果,且能够在模具模芯开裂时,避免冷却水进入模具型腔中,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动模芯,2-动模座,3-镁合金制品,4-动模座板,5-冷却管路,6-冷却套,7-冷却通道,8-冷却镶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冷却结构,该冷却结构用于对压铸模具、特别是模具型腔部位进行冷却,以控制模具中用于成型制品的部位、也即模芯型腔处的温度场,进而保证所成型制品的品质。其中,本实施例的压铸模具特别是一种用于进行镁合金制品成型的模具结构,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镁合金制品成型模具,该压铸模具亦可以是用于成型其它材质制品的模具结构。因而,无论压铸模具为进行何种材质制品的成型,该压铸模具均能够应用本实施例一及下文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冷却结构。
基于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将以该压铸模具用于镁合金制品的成型进行说明,同时在具体设计上,本实施例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包括固定于压铸模具中的可进行热量传导的隔离体,该隔离体与压铸模具内的动模芯和/或定模芯相接,或者该隔离体至少部分嵌装于动模芯和/或定模芯中。而且所述隔离体与动模芯或定模芯之间亦因相接触而可形成于彼此间的热传递,在隔离体内构造有可由冷却管路与外部冷却水源连通的冷却通道,并由该冷却通道的设置而可于隔离体和外部冷却水源之间形成冷却水循环流通路径,以实现对模具的循环冷却。
详细来说,首先,上述设置于模具内的隔离体在材质上优选为由铜材质制成。不过,除了铜,采用诸如铜合金或其它具有良好热传导性及机械延展性的金属材料也是可以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隔离体的材质应与模具模芯、模座等结构的材质(一般为钢)不同。本实施例中将具体以隔离体采用铜材质进行说明。
此外,正如前文所述的,隔离体在设置上为至少部分嵌装于动模芯和/或定模芯中,或者是与压铸模具内的动模芯和/或定模芯相接触布置。其中,隔离体嵌入动模芯和/或定模芯中的结构形式,其将以本实施例中的冷却套为例进行说明,而隔离体与动模芯和/或定模芯相接的结构形式将具体以下一实施例种的冷却镶件为例进行说明。并且需要指出是,上述的“动模芯和/或定模芯”也即冷却结构既可以是单独布置在模具的动模一侧,也可以是单独布置在模具的定模一侧,亦或者在模具的动模和定模处均设置该冷却结构。本实施例以及下一实施例中将均以冷却结构优选位于动模处为例进行说明,而冷却结构于定模处设置的具体布置形式基本与下文所描述的布置方式一致,对此将不再进行赘述。
此时,参考于图1中所示的,本实施例一中的隔离体具体为过盈嵌装于动模芯1中的内部中空的冷却套6,且其在设置上为在动模芯1中沿其自身高度方向开设一盲孔,然后将冷却套6过盈压入该盲孔中便可。冷却通道7即构造于冷却套6中并为沿该冷却套6的高度方向延伸布置。此外,冷却套6的一端、也即冷却套6的靠近于动模座板4的底端设置为敞口状,冷却管路5与冷却套相连的一端便是由冷却套6的该敞口端插入冷却通道7中,且同时冷却管路5的该连接端也因插入而构成对冷却套6的敞口端的密封。
具体结构上,作为冷却管路5的一种示例形式,其与冷却套相连的一端具有插装于冷却通道7的端部部位、也即前述敞口一端的外管件,该外管件即因过盈插装以构成对所述敞口端处的密封。同时,冷却管路5还具有内嵌于外管件中且伸入冷却通道7底部的内管件。该外管件和内管件的布置具体可仍参见图1中所示的,而且内管件和外管件分别构成与外部冷却水源的出水端及回水端相连,以此由内水管向冷却通道7中进水,并通过外水管和内水管之间的缝隙进行出水,进而形成冷却通道7和外部冷却水源之间的冷却水循环流通路径。
本实施例中以上冷却管路5采用现有管件产品即可。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冷却套6在动模芯1内的布置一般也应使得该冷却套6与模具型腔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在20mm以内。其中,仍以图1所示为例,模具型腔即由动模芯1和动模座2、当然还包括图中未示出的定模中的定模芯及定模座等围构形成,在该型腔中即进行镁合金制品3的成型。而上述的“最小距离”也即冷却套6顶端与动模芯1的用于围构形成所述型腔的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在20mm以内。通过该最小距离上的设置,可实现对模具内型腔温度场的有效控制,以此保证成型制品的品质。
本实施例的采用冷却套6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在模具使用中若动模芯1开裂而如图1所示的出现裂缝A,此时由于冷却套6的存在,外部冷却水源进入的冷却水会被限制在冷却套6内,而不会进入裂缝A并最终进入模具型腔中,由此即可防止冷却水进入模具型腔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同时也因冷却水的正常流通,也能够保证对模具的冷却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冷却结构,由以上实施例一中所述及的,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中,隔离体为与动模芯和/或定模芯相接的冷却镶件,且其也具体以和动模芯相接触为例进行说明。
此时,详细来说,如图2中所示的,动模芯2具体由压铸模具中的动模座2承载,而动模座2则设置于动模座板4上。铜质的冷却镶件8夹设于动模芯1与动模座2之间,而使得三者之间呈现为一种“三明治”形式,冷却通道7横置于冷却镶件8中,且冷却通道8的两端分别与外部冷却水源的出水端及回水端相连,以和外部冷却水源之间形成冷却水的循环流通路径。
此外,本实施例中随形于动模芯1的“凸”字形结构,冷却镶件8也在其顶部形成有一凸起部分,且该凸起部分嵌入动模芯1中。本实施例的冷却镶件8与动模芯的用以形成模具型腔的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亦设置为在20mm以内,以保证对模具型腔中温度场的有效控制。
本实施例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在使用时,若动模芯1开裂而出现裂缝,同样的由于冷却镶件8的设置,冷却水被限制在冷却通道7内,而不会进入裂缝及模具型腔中,以此也能够达到避免安全事故和保证模具冷却的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压铸模具,该压铸模具具体被配置为以进行镁合金制品3的成型,且该模具的结构参见现有进行镁合金制品3成型的模具结构即可,同时,本实施例的压铸模具在设置上为于其内设置有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
本实施例的压铸模具,其内冷却结构的设置参见前述两个实施例中的描述便可。而本实施例的模具通过设置上述的冷却结构,可保证对模具的冷却效果,且能够在模具模芯开裂时,避免冷却水进入模具型腔中,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压铸模具中的可进行热量传导的隔离体,所述隔离体与所述压铸模具内的动模芯(1)和/或定模芯相接,或者所述隔离体至少部分嵌装于所述动模芯(1)和/或所述定模芯中;所述隔离体与所述动模芯(1)或所述定模芯之间因相接而可形成于彼此间的热传递,且于所述隔离体内构造有可由冷却管路(5)与外部冷却水源连通的冷却通道(7),并由所述冷却通道(7)的设置而于所述隔离体和所述外部冷却水源之间形成冷却水循环流通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体由铜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体为过盈嵌装于所述动模芯(1)和/或定模芯中的冷却套(6),所述冷却通道(7)构造于所述冷却套(6)中、并沿所述冷却套(6)的高度方向延伸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6)的一端敞口设置,所述冷却管路(5)与所述冷却套相连的一端插入所述冷却通道(7)中、并构成对所述冷却套(6)的敞口端的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5)与所述冷却套(6)相连的一端具有插装于所述冷却通道(7)的端部部位、以构成对所述敞口端的密封的外管件,以及内嵌于所述外管件中、且伸入所述冷却通道(7)底部的内管件;所述内管件和所述外管件分别构成与所述外部冷却水源的出水端及回水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芯(1)与定模芯分别由所述压铸模具中的动模座(2)和定模座承载设置,所述隔离体为夹设于所述动模芯(1)与所述动模座(2)之间、或者所述定模芯与所述定模座之间的冷却镶件(8),所述冷却通道(7)横置于所述冷却镶件(8)中,且所述冷却通道(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部冷却水源的出水端及回水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体与所述动模芯(1)或定模芯的以形成所述压铸模具型腔的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在20mm以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体为与所述动模芯(1)相接。
9.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压铸模具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铸模具冷却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具被配置为以进行镁合金制品(3)的成型。
CN201920889714.0U 2019-06-13 2019-06-13 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及压铸模具 Active CN210280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9714.0U CN210280618U (zh) 2019-06-13 2019-06-13 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及压铸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9714.0U CN210280618U (zh) 2019-06-13 2019-06-13 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及压铸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0618U true CN210280618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96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9714.0U Active CN210280618U (zh) 2019-06-13 2019-06-13 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及压铸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061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8065A (zh) * 2020-12-07 2021-03-26 苏州广型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抽芯器
CN114799117A (zh) * 2022-04-29 2022-07-29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型芯及其压铸模具
CN117920971A (zh) * 2024-03-19 2024-04-26 宁波赛维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模具的冷却机构及压铸模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8065A (zh) * 2020-12-07 2021-03-26 苏州广型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抽芯器
CN114799117A (zh) * 2022-04-29 2022-07-29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型芯及其压铸模具
CN114799117B (zh) * 2022-04-29 2024-04-16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型芯及其压铸模具
CN117920971A (zh) * 2024-03-19 2024-04-26 宁波赛维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模具的冷却机构及压铸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80618U (zh) 压铸模具冷却结构及压铸模具
CN102358923A (zh) 非真空半连续熔铸铜铬锆合金的方法
CN108504892A (zh) 铁铜合金棒材
JP5587615B2 (ja) 鋳造方法
CN108941980B (zh) 一种铝镁合金铸件用焊丝制备方法
CN205437484U (zh) 一种放热焊接模具的模芯
JP2002536183A (ja) 冷却素子製造用鋳型およびその鋳型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る冷却素子
CN106825505B (zh) 一种镍基高温合金铸锭的真空铸造方法
CN109585235B (zh) 一种三明治结构银铜熔体
JP2000351054A (ja) ダイカスト用スリーブ
GB1169071A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oslag Ingot Production
KR102256189B1 (ko) 고열전도도 다이캐스팅용 알루미늄 합금
US5433263A (en) Casting ejector
CN104259393B (zh) 一种无铅黄铜龙头的铸造工艺
CN102115838B (zh) 一种铝合金、其制成的用于铝合金铸件成形的芯撑及该芯撑的制备
CN206065372U (zh) 一种压铸模具的浇口套
CN216758071U (zh) 水冷光谱试样模具
CN217121656U (zh) 浇注用石墨模具
KR101613668B1 (ko) 연속주조용 냉각장치
CN108380840A (zh) 铜基触媒合金的快速冷却成型周向定位浇铸模
CN219656580U (zh) 一种黄铜坩埚厚底垫、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用坩埚
JPH0760398A (ja) 金型鋳造法
CN106001429A (zh) 一种防缩松铝合金铸造模具
CN217798903U (zh) 一种铸造模具水冷结构
CN213767359U (zh) 一种便于快速冷却的石墨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